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市成年人血糖异常分布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文迅 刘东伟 +1 位作者 刘章锁 王建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0-553,共4页
目的:了解郑州市区居民血糖异常分布情况,探讨血糖异常分布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由2007年"郑州市成年人慢性肾脏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取有完整资料的1593人(男659人,女934人)列入本次研究,根据相关... 目的:了解郑州市区居民血糖异常分布情况,探讨血糖异常分布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由2007年"郑州市成年人慢性肾脏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取有完整资料的1593人(男659人,女934人)列入本次研究,根据相关疾病诊断标准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郑州市≥20岁居民空腹血糖异常及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30.26%、6.15%,标化患病率为30.76%、6.20%,男性血糖异常患病率高于女性(χ2=8.040,P=0.005)。按年龄分组后,空腹血糖异常患病率和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χ2=5.571和13.321,P均<0.05)。该人群中糖尿病组白蛋白尿及CKD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分别为19.39%和28.57%,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和异常组(P<0.05),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χ2=37.263和28.132,P<0.05)。结论:郑州市20岁以上人群血糖异常、糖尿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且与CKD患病率具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糖尿病 慢性肾脏病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高糖条件下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TGF-β_1和PAI-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海剑 刘章锁 +2 位作者 刘书真 程根阳 王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RGZ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RK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NG,含1000m...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RGZ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RK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NG,含1000mg/LD-葡萄糖)、高糖组(HG,含4500mg/LD-葡萄糖)、HG+RGZ(5μmol/L)组、HG+RGZ(10μmol/L)组和HG+RGZ(15μmol/L)组,作用24h后,提取细胞RNA,用RT-PCR检测各组TGF-β1和PAI-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G组细胞TGF-β1和PAI-1mRNA水平较NG组显著升高,RGZ可抑制这种高表达,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RGZ可以改善高糖导致的肾脏成纤维细胞的损害,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高糖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9
3
作者 陈清江 杨丽 +1 位作者 王辉 刘章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1-873,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肾间质纤维化改善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KFB),传至3代后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培养组(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8mol/L、10-7mol/L和10-6mol/L的AngⅡ),黄芪注射液干预组(... 目的:探讨黄芪对肾间质纤维化改善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KFB),传至3代后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培养组(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8mol/L、10-7mol/L和10-6mol/L的AngⅡ),黄芪注射液干预组(分别于培养液中加入10-6mol/L的AngⅡ和10mg/L、20mg/L和40mg/L黄芪注射液)。作用48h后,各组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水平。结果:AngⅡ可促进KFB增殖,刺激TGF-β1的分泌,且呈剂量依赖性(r分别为0.612和0.723,P<0.05);黄芪注射液可抑制AngⅡ的上述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r分别为-0.561和-0.689,P<0.05)。结论:黄芪可以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TGF-β1的分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晓婷 刘东伟 刘章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0-672,共3页
膜性肾病(MN)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病理表现以肾小球基底膜外脏层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IC)形成伴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性增厚为特点。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约占80%,另有20%是由感染、肿瘤... 膜性肾病(MN)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病理表现以肾小球基底膜外脏层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IC)形成伴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性增厚为特点。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约占80%,另有20%是由感染、肿瘤、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称继发性膜性肾病(S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肾小球基底膜 弥漫性增厚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上皮细胞 靶抗原 免疫复合物 发病机制 抗体滴度 裂孔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肖静 魏二虎 +1 位作者 卢珊 刘章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2984-2985,共2页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微小病变9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1例),采用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微小病变9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1例),采用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蛋白、肝肾功能、HBV-DNA定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肾脏和肝脏总有效率均达100%,且无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及HBV的再激活。结论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临床疗效肯定,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泼尼龙 恩替卡韦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肝炎病毒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膜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与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陆晓青 刘章锁 +1 位作者 申万琴 王源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膜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MN)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HBV-MN(70例)与IMV(13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HBV-MN发病年龄小于IMN[(31.7±14.0)... 目的:探讨成人膜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MN)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HBV-MN(70例)与IMV(13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HBV-MN发病年龄小于IMN[(31.7±14.0)岁vs(47.1±13.0)岁;t=3.533,P<0.001];病理上HBV-MN伴发系膜增生较IMN更常见(98.6%vs69.3%;χ2=24.048,P<0.001),HBV-MN多为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2组IgM、IgA、C3、C1q(χ2=18.175、21.990、16.448和50.846,P均<0.001)、FRA(P=0.007)在肾组织的沉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MN与IMN临床特征相似,病理改变存在一定差别,诊断需要临床与病理相结合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特发性膜性肾病 成人 临床特点 病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中青年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歌 贾晓媛 +1 位作者 黄博 高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的中青年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与CK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35-60岁的CKD 3-4期患者132例(CKD组)及同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的中青年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与CK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35-60岁的CKD 3-4期患者132例(CKD组)及同期来自心内科无CKD的140例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及CKD合并代谢综合征和非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CKD的危险因素.结果 CKD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5.8%(34例),对照组为11.4%(16例).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吸烟率、饮酒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血尿酸(UA)及体质指数(BMI)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OR=2.648,P=0.000 2)及FBG(OR=6.828,P=0.000 1)、UA(OR=2.711,P=0.002 1)、TG(OR=1.723,P=0.020 4)、血压(OR=1.531,P=0.001 3)升高是发生CKD的危险因素.结论 CKD 3-4期中青年患者中代谢综合征发生率高,吸烟、饮酒影响了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代谢综合征组分肥胖及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是发生CK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肾功能不全 慢性 青年期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PLA2R抗体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8
作者 朱楠 刘东伟 +1 位作者 郭佳 刘章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证实为IMN 61例,继发性膜性肾病15例,Ig A肾病42例,微小病变型肾病16例,系膜增生... 目的:探讨血清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证实为IMN 61例,继发性膜性肾病15例,Ig A肾病42例,微小病变型肾病16例,系膜增生性肾炎29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2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成人26例,比较各组血清PLA2R抗体水平。分析IMN患者抗体阳性组及阴性组的血生化、6个月自发缓解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对IMN患者血清PLA2R抗体与白蛋白、尿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例研究对象中,49例(24.4%)血清抗体阳性,其中IMN组48例(78.7%)阳性,继发性膜性肾病组1例(6.7%)阳性,余各组为阴性。IMN血清抗体阳性和阴性组在血清白蛋白、尿蛋白、6个月自发缓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抗PLA2R抗体与IMN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存在显著相关(r=-0.762,P<0.001;r=0.670,P<0.001)。结论:血清抗PLA2R抗体对诊断IMN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存在显著相关,且抗体滴度越低,自发缓解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 自发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应用环孢素A致大鼠肾脏病变演变过程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沛 刘章锁 +1 位作者 骆红 马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和分析大鼠长期应用环孢素A(CsA)导致的肾脏病变的演变过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普通饮食对照组,低盐饮食对照组和CsA组,分4个时间点(第4天、第8天、第14天和第28天)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肾功能和组织学病变演变过程。... 目的:动态观察和分析大鼠长期应用环孢素A(CsA)导致的肾脏病变的演变过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普通饮食对照组,低盐饮食对照组和CsA组,分4个时间点(第4天、第8天、第14天和第28天)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肾功能和组织学病变演变过程。结果:与低盐饮食组相比,CsA组在第4天出现间质细胞数显著增加,第8天出现体质量增长缓慢和典型的小动脉病变,第14天出现显著的收缩压增高、血肌酐升高、24h尿量增加和尿渗透压下降。这些病变随时间延长持续加重,第28天典型的小管间质病变与低盐饮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检测的各项指标在普通饮食组和低盐饮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长期应用CsA可导致肾脏出现功能和组织学病变,提示可以通过合适的手段在最佳的时间干预病变的演变过程,从而防止CsA慢性肾毒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肾毒性 慢性环孢素肾病 肾脏纤维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畅 曲贞 +6 位作者 杨瑞 赵娟 贾晓玉 郑欣 刘章锁 崔昭 赵明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5-629,共5页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肾活检资料的108例抗GBM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肾活检资料的108例抗GBM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就诊时的血清或血浆置换液用于孵育正常人肾组织冰冻切片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 mol/L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抗体滴度的检测由1∶2至1∶512。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结果决定抗体是否识别不同抗原表位,并进一步分析识别不同抗原表位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患者血清或血浆置换液均识别隐匿性抗原表位(尿素处理后肾组织),间接荧光显示抗体沿GBM呈线条样沉积,其中56/108例(A组)也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非处理肾组织),其余52/108例(B组)则不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虽然A组血清可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但是该组血清识别隐匿性表位的平均滴度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的比例则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就诊时的其他临床指标(包括血肌酐水平)和肾病理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患者血清抗GBM抗体识别GBM上隐匿的抗原表位,但近一半患者的抗体同时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识别天然暴露抗原表位者其血清识别隐匿性抗原的滴度更高,血清ANCA阳性的几率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基底膜 自身抗体 抗原 抗体 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可行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海剑 程根阳 +4 位作者 肖静 刘栋 陶雅非 刘慧 赵占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260-326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来氟米特和氯吡格雷治疗Ig A肾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原发Ig A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第1组):缬沙坦;试验组:第2组:缬沙坦+氯吡格雷;第3组:缬沙坦+来氟米特;第4组:缬沙坦+氯吡格雷+来氟米特。随访48周,监...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来氟米特和氯吡格雷治疗Ig A肾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原发Ig A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第1组):缬沙坦;试验组:第2组:缬沙坦+氯吡格雷;第3组:缬沙坦+来氟米特;第4组:缬沙坦+氯吡格雷+来氟米特。随访48周,监测4组患者24 h尿蛋白下降幅度及血清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8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24 h尿蛋白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自治疗的第8周开始出现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48周随访结束时,第3、4组尿蛋白下降更为明显,分别为61.48%和67.23%。随访结束时,第1组和第2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较入组时显著升高,同时,第1、2组肾小球率过滤下降明显(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Ig A肾病,可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且不良反应较少,为临床防治Ig A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来氟米特 氯吡格雷 IGA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建明 姚丽娜 +1 位作者 李红 王书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4-175,共2页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5月至7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156名河南省直机关干部的血尿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0.65%,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2.51%,...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5月至7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156名河南省直机关干部的血尿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0.65%,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2.51%,高于女性(3.73%)(P<0.05);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正相关(P<0.05)。结论: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肥胖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肥胖 郑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血管紧张素原与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窦艳娜 宋冬岩 +4 位作者 王春燕 刘栋 程根阳 肖静 赵占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4082-4087,共6页
目的分析尿血管紧张素原(uAGT)在肾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并行肾活检的肾衰竭患者77例为肾衰竭组,选择同时期本院体检健康者12例作为对... 目的分析尿血管紧张素原(uAGT)在肾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并行肾活检的肾衰竭患者77例为肾衰竭组,选择同时期本院体检健康者1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肾衰竭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收集肾衰竭组的病理资料,球性硬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的半定量积分采用Katafuchi评分标准,uAGT的测定采用ELISA。分析uAGT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绘制uAGT诊断不同肾脏病理损伤类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肾衰竭组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而尿素、尿酸、肌酐、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uAGT高于对照组(P<0.05)。肾衰竭患者uAGT与Hb、Alb、尿酸、eGFR呈负相关(r_s=-0.427、-0.379、-0.266、-0.254,P<0.05),与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_s=0.445,P<0.001)。u AGT与球性硬化积分(r_s=0.270,P=0.018)、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积分(r_s=0.401,P<0.001)、间质纤维化积分(r_s=0.273,P=0.016)、小管萎缩积分(r_s=0.272,P=0.017)呈正相关。uAGT诊断间质球性硬化、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的AUC分别为0.627、0.689、0.627、0.639。结论 uAGT在肾衰竭患者中显著升高,与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呈正相关,能反映其严重性,且对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无创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原 肾小球滤过率 肾功能衰竭 慢性 炎性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环孢素A致大鼠慢性肾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章锁 王沛 +4 位作者 程根阳 李海剑 刘书真 李继昌 刘钟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对环孢素A(CsA)所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低盐饮食对照组(n=12)、慢性CsA肾病(CCN)模型组(CsA组,n=15)和RSG处理组(n=15),在实验的第14天随机处死6只大鼠并于第35天处死剩余大鼠...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对环孢素A(CsA)所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低盐饮食对照组(n=12)、慢性CsA肾病(CCN)模型组(CsA组,n=15)和RSG处理组(n=15),在实验的第14天随机处死6只大鼠并于第35天处死剩余大鼠,观察大鼠校正肌酐清除率(Ccr)和肾脏组织学病变进展,并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低盐饮食对照组相比,CCN模型组大鼠第14天Ccr显著降低(P<0.01),肾间质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数及肾皮质TGF-β1mRNA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这些指标在第35天改变更加显著,并且出现肾间质纤维化积分的显著增加(P<0.01)。RSG在这两个时间点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这些指标。结论:RSG能够延缓CsA导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环孢素 慢性环孢素肾病 肾脏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内皮素-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9
15
作者 邢国兰 孙军伟 葛秀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0-592,共3页
目的:检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内皮素-1(ET-1)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52例有血管病变的IgA肾病患者(A组)、38例无血管病变的IgA肾病患者(B组)及48例微小病变肾小球病患者(C组)肾组织中VEGF与ET-... 目的:检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内皮素-1(ET-1)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52例有血管病变的IgA肾病患者(A组)、38例无血管病变的IgA肾病患者(B组)及48例微小病变肾小球病患者(C组)肾组织中VEGF与ET-1的表达。结果:A、B、C组患者肾组织中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2%、10.5%和4.2%,E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8.1%、13.2%和6.3%,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281和104.760,P均<0.001)。A、B、C组患者中VEGF与ET-1蛋白的表达有关联性(rP=0.566,0.628,0.377,P<0.05)。结论:VEGF、ET-1在IgA肾病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预后及干预治疗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素-1 IGA肾病 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寒 王沛 刘章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4-525,共2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93例IgA肾病患者,其中高血压36例,血压正常57例。对2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其高血压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IgA肾病的小动脉增厚表现... 目的:探讨IgA肾病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93例IgA肾病患者,其中高血压36例,血压正常57例。对2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其高血压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IgA肾病的小动脉增厚表现为肌层增厚或玻璃样变性,管腔狭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蛋白尿程度、血肌酐水平及肾小动脉管壁增厚为IgA肾病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蛋白尿程度、血肌酐水平及肾小动脉管壁增厚与IgA肾病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影响因素 高血压 血管壁增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环孢素A致大鼠慢性肾毒性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冰 刘章锁 +1 位作者 程根阳 王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防治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低盐饲料饲养,以CsA15mg/(kg.d)皮下注射造模,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防治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低盐饲料饲养,以CsA15mg/(kg.d)皮下注射造模,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分别以单用贝那普利、氯沙坦及两者联用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于第4周末处死动物,取肾脏作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测定,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和胶原Ⅲ(Col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肾组织AngⅡ含量、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明显升高;单药治疗组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较模型组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抑制ColⅢ表达,从而延缓CsA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两者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那普利 氯沙坦 环孢素A 肾毒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及霉酚酸酯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军辉 李红 刘章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及霉酚酸酯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Ⅲ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介导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UUO组、氯沙坦组(LSRT)、霉酚酸酯组(M... 目的观察氯沙坦及霉酚酸酯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Ⅲ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介导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UUO组、氯沙坦组(LSRT)、霉酚酸酯组(MMF)和联合用药组(L+M)。制备UUO大鼠模型后,LSRT组给予氯沙坦(50mg.kg-1.d-1)灌胃、MMF组给予霉酚酸酯(25mg.kg-1.d-1)灌胃、L+M组给予氯沙坦霉和霉酚酸酯(剂量同前)灌胃,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后14d肾组织α-SMA、TGF-β1、Ⅲ型胶原表达量,并进行Masson染色评分。同时测定收缩压、尿蛋白及肌酐清除率。结果各组大鼠收缩压、尿蛋白及肌酐清除率均无差异(P>0.05)。与Sham组比较,UUO组及治疗组α-SMA、TGF-β1、Ⅲ型胶原表达及Masson染色评分均增高,且UUO组高于各治疗组(P<0.05),而联合治疗组低于单用药组(P<0.05)。结论氯沙坦及霉酚酸酯可通过下调α-SMA、TGF-β1、Ⅲ型胶原表达减轻UUO术后肾组织间质纤维化,联合用药作用优于单独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肾病 α平滑肌动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Ⅲ型胶原 氯沙坦 霉酚酸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静 李红 刘章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54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对照组(n=10)外,余均制作5/6肾切除大鼠模型。然后,正常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n=10)每d...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54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对照组(n=10)外,余均制作5/6肾切除大鼠模型。然后,正常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n=10)每d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依那普利组(n=11)每d灌胃依那普利混悬液10mg/(kg·d);缬沙坦组(n=11)每d灌胃缬沙坦混悬液30mg/(kg·d);联合组(n=12)每d灌胃依那普利和缬沙坦,剂量同上;共给药12周。于实验第2周、4周、8周、12周测量血压、肌酐清除率(Ccr)、24h尿蛋白。第12周测体重,取肾脏测残余肾重,常规病理制片,免疫组化法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胶原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手术对照组血压和24h尿蛋白较高,体重较轻,Ccr较低;肾组织α-SMA及胶原Ⅳ的表达较高。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及联合组尿蛋白、血压均较手术对照组下降,肾功能、体重、残余肾重均上升;肾组织α-SMA和胶原Ⅳ的表达低于手术对照组;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可更明显地减少肾小球和肾间质α-SMA及胶原Ⅳ表达,延缓肾脏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普利 缬沙坦 肾畦纤维化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胶原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辛普利联合氯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洁 刘章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60-963,共4页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联合氯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大鼠肾脏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 30只 ,随机均分为 5组 ,分别为C组 (假手术组 ) ,UUO组 (手术组 ) ,UUO +ACEI组 ...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联合氯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大鼠肾脏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 30只 ,随机均分为 5组 ,分别为C组 (假手术组 ) ,UUO组 (手术组 ) ,UUO +ACEI组 (福辛普利干预组 ) ,UUO +ARB组 (氯沙坦干预组 ) ,UUO +ACEI+ARB组 (福辛普利联合氯沙坦干预组 )。药物干预组分别于术前 1d及术后给予福辛普利 (10mg·kg-1·d-1) ,氯沙坦 (5 0mg·kg-1·d-1) ,福辛普利联合氯沙坦 (剂量同前 )混悬液灌胃 ,假手术组及手术组每d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分别在术后第 14d应用鼠尾血压计测量收缩压再处死并收集 3ml血标本及处死前 2 4h尿液 ,留取右侧肾脏。 2 4h尿送检尿肌酐、尿蛋白 ,血标本送检肌酐。光镜下观察肾皮质、间质细胞增生及纤维化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术后第 14d梗阻侧肾脏HGF、转化生长因子 (TGF - β1)、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改变。结果 :①血压及生化检查 :与假手术组相比 ,UUO组及各药物干预组大鼠收缩压、肌酐清除率、2 4h尿蛋白定量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②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与假手术组相比 ,HE及Masson染色均显示UUO 14d间质增宽 ,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 ,管腔扩张 ,弥漫的单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肾病 肝细胞生长因子 福辛普利 氯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