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布雷病患者耳聋及眩晕的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翟梓羽 王宜旭 +5 位作者 王乐 张园 李玲 彭际霖 袁思洁 叶放蕾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13例罕见病法布雷病(fabry disease,FD)患者耳聋及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3例确诊法布雷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在7~59岁。对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13例罕见病法布雷病(fabry disease,FD)患者耳聋及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3例确诊法布雷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在7~59岁。对所有患者进行GLA基因检测、耳内镜检查、听力学检查及前庭功能检查。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及声导抗。前庭功能检查包括冷热试验(caloric test)、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phy,ECochG)、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VEMP)及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检测。结果临床资料示13例患者中8例(61.5%)首发症状为四肢末端疼痛,3例(23.1%)首发症状为蛋白尿、下肢水肿,1例(7.7%)首发症状为听力减退,1例(7.7%)首发症状为眩晕;13例患者均携带GLA基因突变;13例患者中6例(46.2%)合并听力损失,其中5例(38.5%)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1例(7.7%)表现为传导性耳聋;7例(53.8%)合并耳鸣;7例(53.8%)合并眩晕且冷热试验结果均异常;13例患者耳蜗电图、oVEMP、cVEMP波形均可引出,其中耳蜗电图阳性6例(46.2%),oVEMP阳性6例(46.2%),cVEMP阳性5例(38.5%)。结论法布雷病患者常常伴有听觉和前庭觉临床症状,为耳科医师参与法布雷病多学科诊疗提供了良好的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布雷病 GLA基因 耳聋 眩晕 前庭功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G基因相关指间关节粘连谱系障碍的临床特征和致病变异分析
2
作者 杨晓乾 张晓赛 +3 位作者 张金慧 孙淑萍 许红恩 陈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3-428,共6页
目的分析3个NOG基因相关的指间关节粘连谱系障碍(NOG-related symphangism spectrum disorder,NOG-SSD)家系的临床表型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个NOG-SSD家系11例家庭成员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 目的分析3个NOG基因相关的指间关节粘连谱系障碍(NOG-related symphangism spectrum disorder,NOG-SSD)家系的临床表型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个NOG-SSD家系11例家庭成员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听力学检查。提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11例家庭成员中4例表现为混合性或传导性听力损失。家系1和2的先证者均有混合性听力损失及近端指间关节粘连、第5指间关节屈曲障碍及皮肤皱褶缺失,家系3的先证者及其母亲除了传导性/混合性听力损失及近端指间关节粘连外,还有特征性面容(半圆柱形鼻、鼻翼发育不良、上唇薄伴朱红色唇线)。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3个家系患者均携带NOG基因(NM_005450.6)致病变异,其中家系1和2分别为错义变异c.236T>A(p.Met79Lys)和无义变异c.666C>G(p.Tyr222Ter),均为新发变异;家系3母女2人均为NOG基因移码变异c.31del(p.Leu11SerfsTer51)。三种变异既往均未曾报道,评级为致病或可能致病。家系1和2患者诊断为近端指关节粘连症1型(proximal symphalangism-1,SYM1),家系3患者诊断为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1型(multiple synostoses syndrome-1,SYNS1)。结论NOG基因c.236T>A、c.666C>G和c.31del为本文3个NOG-SSD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指(趾)骨关节粘连 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1型 NOG基因 传导性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慢性中耳炎患者Ⅰ型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变化与耳鸣的关系
3
作者 李兴程 徐静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2,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慢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COM)患者Ⅰ型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变化与耳鸣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2021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治的行鼓室成形术的COM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年龄分...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慢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COM)患者Ⅰ型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变化与耳鸣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2021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治的行鼓室成形术的COM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年龄分为A组、B组、C组,根据患者术前是否伴有耳鸣分为耳鸣组和无耳鸣组。比较COM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术后6月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seven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评分、听力水平。分析耳鸣组临床疗效、耳鸣残障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组、B组、C组耳鸣的危险因素、ETDQ-7评分与耳鸣的关系。结果术后A组、B组、C组ETDQ-7评分、听力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月、术后6月,A组、B组、C组ETDQ-7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组与无耳鸣组性别、年龄、ETDQ-7评分、病程、气导听阈、气骨导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B组、C组治愈率分别为60.00%、25.00%、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术后6月,A组、B组、C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组术后THI评分显著下降。年龄、ETDQ-7评分、气导听阈、气骨导差是影响COM患者耳鸣的危险因素。咽鼓管功能与术前耳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独立相关性(OR=1.95,95%CI:1.86~2.05,P<0.01)。结论不同年龄COM患者鼓室成形术后ETDQ-7评分、听力水平均有所提高,咽鼓管功能与术前耳鸣显著相关,存在独立相关性,是影响患者耳鸣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耳炎 年龄 鼓室成形术 咽鼓管功能 耳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前后主观视觉垂直线变化及与耳石器功能转归的关系
4
作者 李兴程 徐静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1-727,共7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治疗前后主观视觉垂直线(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变化及与耳石器功能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治疗前后主观视觉垂直线(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变化及与耳石器功能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收治的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听力损失累及频率和程度分为低频下降型12例、高频下降型18例、平坦下降型32例、全聋型38例。根据SVV正中位(0°)高低分为低水平组15例,中水平组33例,高水平组52例。多因素分析SVV水平对听力曲线的影响,比较不同SVV水平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SVV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分析不同听力曲线、不同SVV水平与耳石器功能转归相关性。结果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全聋型头正中位SVV-0°、头左倾斜30°(SVV-L30°)、头左倾斜45°(SVV-L45°)、头左倾斜90°(SVV-L90°)、头右倾斜30°(SVV-R30°)、头右倾斜45°(SVV-R45°)、头右倾斜90°(SVV-R90°)、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VV-0°是突发性聋伴BPPV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低水平组、中水平组、高水平组耳石器功能特征、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SVV水平升高,相关性效应值降低,趋势性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VV水平不同的患者耳石器功能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不同性别SVV水平与突发性聋伴BPPV程度不存在非线性关系。结论SVV-0°是突发性聋伴BPPV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偏斜角度越大,疾病程度越重;SVV在判断耳石器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临床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主观视觉垂直线 耳石器功能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伴焦虑状态突发性聋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漾 赵春杰 +2 位作者 叶放蕾 朱晓丹 齐景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对治疗伴焦虑状态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353例,其中低频型108例,高频型72例,平坦型81例,全聋型92例。入院24 h内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标...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对治疗伴焦虑状态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353例,其中低频型108例,高频型72例,平坦型81例,全聋型92例。入院24 h内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标准分>50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标准分>17分接受认知行为干预为A组192例,未接受认知行为干预为B组161例,依据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进行治疗。A组患者额外接受认知行为干预治疗。结果A、B两组中,低频型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38%(47/52)、75.00%(42/56),高频型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4.81%(35/54)、61.11%(11/18),平坦型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7.27%(34/44)、48.65%(18/37),全聋型患者治疗有效疗有效率分别为76.19%(32/42)、52.00%(26/50),A组中低频型、平坦型、全聋型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伴焦虑状态的低频下降型、平坦型、全聋型治疗有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焦虑 突发性聋 焦虑自评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听力学检测方法在未引出听性脑干反应患儿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彭丹丹 张金慧 +1 位作者 李晓华 叶放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听力学检测方法在听性脑干反应(ABR)最大输出未引出患儿的听力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138耳)ABR最大强度未引出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42天到5岁,平均1岁6个月,鼓室导抗图均为A型或正向单峰,声反射均未引出,... 目的探讨多种听力学检测方法在听性脑干反应(ABR)最大输出未引出患儿的听力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138耳)ABR最大强度未引出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42天到5岁,平均1岁6个月,鼓室导抗图均为A型或正向单峰,声反射均未引出,影像学检查内耳无畸形。69例患儿均进行ABR、耳蜗微音电位(CM)、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听性稳态反应(ASSR)测试。结果69例138耳中,8例16耳(11.59%)记录到CM,其中10耳(7.25%)记录到DPOAE,0.5、1、2、4 kHz ASSR反应阈值分别为83.2±13.1、82.9±13.0、75.3±12.4、63.1±9.1 dB nHL,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诊断为听神经病。余61例(122耳)CM和DPOAE均未引出,0.5、1、2、4 kHz的ASSR引出率分别为82.3%、81.9%、76.9%、60.2%,其中20耳ASSR各频率均未引出,102耳至少一个频率引出,0.5、1、2、4 kHz ASSR反应阈分别为93.2±6.1、99.8±7.0、105.4±5.4、108.2±9.8 dB nHL,诊断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结论对于ABR最大输出强度未引出的患儿,CM和/或DPOAE引出且ASSR各频率反应阈低于感音神经性聋患儿,有助于听神经病的诊断;CM和DPOAE均未引出有助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诊断,ASSR测试有助于评估其残余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性脑干反应 耳蜗微音电位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听性稳态反应 残余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玲 户红艳 +4 位作者 王乐 赵堃 李红敏 朱晓丹 叶放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并观察其复位效果。方法将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门诊2018年1月—2022年6月确诊为BPPV且年龄<18岁的17例患儿为儿童组,同期就诊...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并观察其复位效果。方法将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门诊2018年1月—2022年6月确诊为BPPV且年龄<18岁的17例患儿为儿童组,同期就诊确诊为BPPV行复位治疗的成年患者5275例为成人组,比较两组临床发病特点,分析其发病率、复位治疗效果等临床特征。结果儿童患者BPPV发病率为3.4%低于成人患者发病率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组继发性BPPV比例为70.6%,高于成人组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组BPPV治愈率为94.1%,成人组的治愈率为92.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2,P=0.750)。结论儿童BPPV发病率虽低于成年人,但并不少见,且复位治疗效果与成人无差异,一旦确诊建议尽可能行复位治疗。儿童BPPV以继发性多见,对于主诉不清或者已诊断为其他眩晕疾病的患儿,可加强变位试验的应用,谨防漏诊,延误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儿童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对成人语后聋患者植入侧耳鸣的影响
8
作者 李玲 王乐 +3 位作者 户红艳 李红敏 李盼盼 叶放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 探究成人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侧耳鸣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进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47例成人语后聋伴耳鸣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开机6个月进行耳鸣问卷评估,评... 目的 探究成人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侧耳鸣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进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47例成人语后聋伴耳鸣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开机6个月进行耳鸣问卷评估,评估材料为耳鸣障碍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耳鸣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47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开机6个月时THI评分别为36.94±13.337、14.48±12.726分,VAS评分分别为5.13±1.676、2.34±1.903分,术后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8例患者耳鸣完全消失,13例患者耳鸣减轻,14例患者耳鸣无变化,2例患者耳鸣加重,总体耳鸣有效率为66.0%(31/47);术前耳鸣病程与耳鸣严重程度对术后耳鸣预后有影响(P<0.05),术前耳鸣病程≤5年、中度及以上耳鸣组耳鸣有效率分别高于耳鸣病程>5年(P<0.05)、轻微及轻度耳鸣组(P<0.001)。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对成年语后聋患者植入侧耳鸣具有抑制作用;术前耳鸣病程短、耳鸣程度重的患者术后耳鸣改善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耳鸣 耳鸣障碍量表 视觉模拟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价人工耳蜗植入的电极深度和位置
9
作者 孟娟 王涛 +1 位作者 张帆 秦兆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植入深度、位置与耳蜗大小、盘旋方式的关系,探讨植入后电极深度的影响因素和电极移位的原因。方法选取植入CI24RE(CA)弯电极30例和SONATA ti100 Standard直电极人工耳蜗装置41例,利用锥形束CT测量术后电极...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植入深度、位置与耳蜗大小、盘旋方式的关系,探讨植入后电极深度的影响因素和电极移位的原因。方法选取植入CI24RE(CA)弯电极30例和SONATA ti100 Standard直电极人工耳蜗装置41例,利用锥形束CT测量术后电极植入长度、植入深度角、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前CT评估的耳蜗大小、倾斜角度的关系。结果①术后电极植入深度角和长度均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直电极组平均植入深度角为702±53度,平均植入长度为30.02±1.29 mm;弯电极组平均植入深度角为441±45度,平均植入长度为18.4±1.0 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电极植入深度角与耳蜗底回的长径和宽径均呈负相关:直电极组r=-0.768(P<0.001)、r=-0.678(P<0.001),弯电极组r=-0.467(P=0.008)、r=-0.471(P=0.008)。电极植入长度与植入深度角呈正相关:直电极组r=0.578(P<0.001),弯电极组r=0.748(P<0.001)。③术后电极移位6例,均为弯电极且位于耳蜗180度位置。弯电极组中电极移位者与未移位者耳蜗底回倾斜角以及第一回和第二回之间的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8度vs 8.75度,P=0.006;15.23度vs 14.00度,P=0.033)。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植入长度和深度角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与耳蜗大小密切相关;耳蜗盘旋方式不同是引起电极移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锥形束CT 植入长度 植入深度角 电极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祛邪方抑制表观遗传调控蛋白EZH2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雪梅 贺鸣 +3 位作者 张婷婷 李晓华 王鑫 王艳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扶正祛邪方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扶正祛邪方作用于人卵巢癌SKOV3细胞后,通过MTT、细胞克隆、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对SKOV3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 目的研究扶正祛邪方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扶正祛邪方作用于人卵巢癌SKOV3细胞后,通过MTT、细胞克隆、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对SKOV3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PCR检测负性表观遗传调控蛋白EZH2及其相关蛋白E-cadherin,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扶正祛邪方可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提高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可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PCR结果表明,扶正祛邪方与GSK126联合能抑制EZH2及Bcl-2转录,促进Bax、E-cadherin转录,下调EZH2、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E-cadherin蛋白表达。结论扶正祛邪方能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侵袭,诱导其发生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EZH2参与调控E-cadherin表达及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通过Bcl-2及Bax调控卵巢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方 表观遗传 卵巢癌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慢性耳鸣的临床和心理声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宋凡 陈秀兰 +1 位作者 王斌 秦兆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了解急、慢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理声学及伴发症状的情况。方法对343例耳鸣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系统的耳部检查、听力学及耳鸣匹配检查,并完成耳鸣残疾量表(TH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填写。按耳鸣的病程... 目的了解急、慢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理声学及伴发症状的情况。方法对343例耳鸣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系统的耳部检查、听力学及耳鸣匹配检查,并完成耳鸣残疾量表(TH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填写。按耳鸣的病程将耳鸣分为急性耳鸣(耳鸣病程<6个月),慢性耳鸣:耳鸣病程≥6个月,最后统计分析急性与慢性耳鸣的临床特征、耳鸣心理声学的特征。结果急、慢性耳鸣患者的耳鸣匹配频率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耳鸣中,低中频所占比例较高,慢性耳鸣中高频所占比例较高;急、慢性耳鸣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耳鸣患者较慢性耳鸣患者更倾向伴发焦虑状态,而慢性耳鸣患者更倾向伴发抑郁症状。急、慢性耳鸣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耳鸣匹配响度,是否有睡眠障碍、耳鸣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慢性耳鸣患者的耳鸣频率和伴发焦虑、抑郁症状存在差异,对耳鸣患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急性 慢性 临床特征 心理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7
12
作者 孙漫漫 张洋 秦兆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复发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经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的255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取出通气管后一年内复发者85例,未复发者170例。对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相关的可...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复发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经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的255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取出通气管后一年内复发者85例,未复发者170例。对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相关的可能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吸烟环境、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鼻-鼻窦炎、鼻腔结构异常、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乳突气化情况、既往置管手术史、中耳通气管留置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反复呼吸道感染(χ^2=22.546,P=0.000)、慢性鼻-鼻窦炎(χ^2=5.211,P=0.023)、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χ^2=10.338,P=0.002)、乳突气化不良(χ^2=15.196,P=0.000)、通气管留置时间(3~6月)(χ^2=11.347,P=0.001)对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龄、反复呼吸道感染(P=0.001,OR=2.992)、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P=0.021,OR=2.198)、乳突气化不良(P=0.000,OR=3.433)、通气管留置时间(3~6 m)(P=0.010,OR=2.237)5个因素对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影响有显著意义,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对学龄前儿童OME复发的影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龄、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鼻-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乳突气化不良、通气管留置时间较短可能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主要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较成人更为显著,腺样体肥大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前聋患儿一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佩戴助听器聆听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玲 叶放蕾 +2 位作者 王乐 白险峰 朱丽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分析语前聋患儿一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对侧佩戴助听器模式下的聆听效果,以及非植入耳残余听力对聆听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一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佩戴助听器的语前聋患儿18例,分别测试其在单侧人工耳蜗植入、一侧人... 目的分析语前聋患儿一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对侧佩戴助听器模式下的聆听效果,以及非植入耳残余听力对聆听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一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佩戴助听器的语前聋患儿18例,分别测试其在单侧人工耳蜗植入、一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佩戴助听器的双耳聆听模式(bimodal fitting,BIM)安静环境及稳态噪声环境下标准中文短句、双音节词、单音节词的识别率。结果安静状态下本组患儿CI、BIM模式单音节词言语识别率分别为82.67%±12.23%、83.61%±12.22%,双音节词分别为76.00%±16.13%、78.11%±14.84%,标准中文短句分别为60.11%±17.18%、65.43%±16.76%;信噪比10dB环境下CI、BIM助听模式患儿单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75.50%±14.12%、76.83%±14.15%,双音节词分别为68.22%±17.15%、77.18%±16.83%,标准中文短句分别为49.39%±19.26%、56.33%±19.55%,除两种模式下单音节词外其余言语识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植入耳250、500 Hz助听听阈与BIM模式言语识别率呈负相关。结论语前聋患儿双耳双模式聆听时有一定优势,这种优势可能主要来自低频残余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助听器 言语识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室硬化患者的纯音听阈特点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燕玲 秦兆冰 +1 位作者 李素娟 陈秀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鼓室硬化患者的纯音听阈特点及其对听骨链状态的判断价值。方法对确诊的56耳鼓室硬化病例(其中Ⅰ型11耳,Ⅱ型21耳,Ⅲ型14耳,Ⅳ型10耳)进行纯音测听,并将测听结果与术中所见听骨链情况对比。结果 56耳气导纯音听阈35~65dB HL,I... 目的探讨鼓室硬化患者的纯音听阈特点及其对听骨链状态的判断价值。方法对确诊的56耳鼓室硬化病例(其中Ⅰ型11耳,Ⅱ型21耳,Ⅲ型14耳,Ⅳ型10耳)进行纯音测听,并将测听结果与术中所见听骨链情况对比。结果 56耳气导纯音听阈35~65dB HL,I型气骨导差(ABG)20.60±6.33dB;II型ABG 35.70±8.43dB;III型ABG 41.33±8.87dB;IV型ABG 39.23±9.75dB。ABG≥30dB者51耳,<30dB者5耳;Ⅰ型之外的所有病例ABG≥30dB;34耳的听力图出现类Carchart切迹改变,其中Ⅱ型12耳,Ⅲ型14耳,Ⅳ型8耳。结论鼓室硬化导致气导纯音听阈下降,ABG可以帮助术前判断听骨链状态,ABG≥30dB提示听骨链破坏或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硬化 纯音听阈 气骨导差 听骨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聋基因相关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斌 宋凡 +1 位作者 卢星 秦兆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GJB2、SLC26A4基因突变相关感音神经性聋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以经耳聋基因芯片及DNA测序确诊为GJB2、SLC26A4基因突变的0~12岁感音神经性聋患儿21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GJB2纯合或复合突变患者123例,SLC26A4纯合或复合突变患... 目的探讨GJB2、SLC26A4基因突变相关感音神经性聋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以经耳聋基因芯片及DNA测序确诊为GJB2、SLC26A4基因突变的0~12岁感音神经性聋患儿21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GJB2纯合或复合突变患者123例,SLC26A4纯合或复合突变患者95例。分析GJB2、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的发病年龄构成、听力损失程度及颞骨CT影像学特点。结果 (1)发病年龄在婴儿期(0~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6~12岁)GJB2、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组的构成比分别为:43.09%、37.40%、14.63%、4.88%和24.2%、44.21%、18.95%、12.63%,两种基因突变组发病年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听力损失程度为中、重、极重度的GJB2、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构成比分别为:8.94%、17.89%、73.17%及9.47%、34.74%、55.79%,GJB2基因突变患儿中以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与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听力损失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3)GJB2基因突变组中99.19%(122/123)患儿内耳结构正常,仅一例CT显示双侧内听道狭窄;SLC26A4基因突变组中有95.79%(91/95)患儿颞骨CT显示有前庭水管扩大。结论本组GJB2基因突变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发病年龄以婴儿期居多,以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为主,多不伴内耳畸形;SLC26A4基因突变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发病年龄以幼儿期居多,以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为主,与前庭水管扩大相关内耳畸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基因 突变 听力损失 内耳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井喷”的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帆 李素娟 +3 位作者 陈秀兰 齐思涵 刘林 秦兆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发生脑脊液“井喷”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9月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36例内耳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井喷”。结果36例内耳畸形患者... 目的:探讨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发生脑脊液“井喷”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9月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36例内耳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井喷”。结果36例内耳畸形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井喷”的6例患者中,1例前庭导水管扩大(LVAS)和4例Mondini畸形者术前CT示内听道底有骨性缺损与耳蜗相通,另1例LVAS患者术前CT显示内听道底骨性结构完整与内耳没有交通,但脑脊液通过扩大的导水管直接与前庭相通;发生外淋巴液(或脑脊液)缓慢搏动流出者共15例,包括LVAS13例、Mondini畸形1例、圆窗骨化闭锁1例,术前CT 均提示内听道底与内耳没有交通。结论内耳畸形患者内听道底骨质缺损与耳蜗交通是引起术中脑脊液“井喷”的主要原因,脑脊液也可通过扩大的导水管直接与前庭相通导致“井喷”;术前充分评估、术中严密封堵植入窗口,是防止术后脑脊液耳鼻漏及脑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脑脊液井喷 内耳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与耳鸣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6
17
作者 陈秀兰 秦兆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用耳鸣残疾量化表得分评估耳鸣患者耳鸣的严重程度,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是否影响耳鸣严重度。方法对97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系统的耳鼻咽喉科检查、听力学检查和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 目的用耳鸣残疾量化表得分评估耳鸣患者耳鸣的严重程度,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是否影响耳鸣严重度。方法对97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系统的耳鼻咽喉科检查、听力学检查和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分,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听力损失程度与THI得分的关系。结果 97例中,男36例,年龄18~78岁(平均47±12.5岁);女61例,年龄15~71岁(平均55±17.6岁),经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不同性别间患者的TH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耳鸣患者的年龄、听力损失程度与THI得分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耳鸣残疾评估量表得分分析可知耳鸣患者的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对耳鸣严重程度无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性别 年龄 听力损失 耳鸣残疾评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人工听骨植入术后听力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越 赵堃 叶放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患者人工听骨植入术后听力恢复情况。方法对510例(520耳)行人工听骨植入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8例(150耳)采用全人工听骨植入(TORP)(TORP组),362例(370耳)采用部分人...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患者人工听骨植入术后听力恢复情况。方法对510例(520耳)行人工听骨植入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8例(150耳)采用全人工听骨植入(TORP)(TORP组),362例(370耳)采用部分人工听骨植入(PORP)(PORP组),比较TORP组和PORP组术后听力疗效。结果TORP组及PORP组术后12个月的听力分别与术前相比,0.25~4 kHz气导平均听阈和气骨导差均有改善(P<0.05),但术后骨导听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听骨链重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RP组及PORP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骨导平均听阈、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RP和PORP均可有效改善伴听骨链破坏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术后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听骨植入 气导听阈 骨导听阈 气骨导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梓博 孙淑萍 +1 位作者 范凯慧 卢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的临床特点,观察其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诊断为V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眩晕发作特点、纯音听阈(pure-tone audiometry PTA)、听性脑干反应(ABR)、头颅磁共振(MRI)及前庭功能... 目的探讨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的临床特点,观察其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诊断为V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眩晕发作特点、纯音听阈(pure-tone audiometry PTA)、听性脑干反应(ABR)、头颅磁共振(MRI)及前庭功能等检查结果。给予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治疗3个月后评估其疗效。结果32例VP患者均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24例(75.0%)患者在转头或转身时诱发眩晕发作,24例(75.0%)患者伴平衡障碍或自身感觉的不平衡感;11例(34.38%)患者PTA阈值上升;所有患者的颅脑MRI均显示前庭蜗神经存在神经血管交互压迫(neurovascular cross-compression,NVCC)现象;行ABR检测的30例患者中有24例(80.00%)异常,其中I-III波间期延长(>2.2ms)者19例(63.33%),其病程较I-III波间期正常者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所有患者经抗癫痫药物治疗1个月,失访1例,症状无改善者4例,其余27例患者均继续治疗3个月,停药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其眩晕发作频率明显减少(P<0.05),眩晕的严重程度亦明显减轻(P<0.05)。结论 VP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诱发因素有头位或体位变动;MRI均提示有NVCC现象,多数患者ABR I-III波间期延长,部分患者PTA阈值上升;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能有效控制眩晕症状,在试验性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阵发症 听性脑干反应 磁共振成像 卡马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洋 孙漫漫 秦兆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确诊并治疗的66例老年单耳突发性聋患者(年龄60~83岁,老年组)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291例中青年单耳突发... 目的分析老年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确诊并治疗的66例老年单耳突发性聋患者(年龄60~83岁,老年组)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291例中青年单耳突发性聋患者(年龄19~59岁)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老年组听阈曲线为低频下降型者占1.51%,低于对照组(14.43%,P=0.004);高频下降型(22.73%)和全聋型(50.0%)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46%、39.52%);老年组中伴随全身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60.61%)及对侧耳存在听力损失(57.58%)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对照组(分别为17.53%、19.93%)高(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03%,老年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61%、7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痊愈率仅为10.61%,明显低于对照组(29.21%)(P〈0.05)。结论老年突聋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或者发病前患耳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突聋耳听力损失更易发生在高频或全频,治疗总有效率与中青年组相似,但痊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老年人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