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腺癌发病相关基因的识别:基于汇总数据的孟德尔随机化法
1
作者 白耀文 黑志军 +5 位作者 杨海龙 尹少军 马锋超 胡军红 张志永 夏坤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基于汇总数据的孟德尔随机化(SMR)法识别结直肠腺癌(COAD)发病相关基因。方法:结合GWAS数据、来自不同研究的表达量性状基因座(eQTL)和DNA甲基化性状基因座(mQTL)数据采用SMR法识别COAD发病相关基因,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分析验证;整... 目的:基于汇总数据的孟德尔随机化(SMR)法识别结直肠腺癌(COAD)发病相关基因。方法:结合GWAS数据、来自不同研究的表达量性状基因座(eQTL)和DNA甲基化性状基因座(mQTL)数据采用SMR法识别COAD发病相关基因,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分析验证;整合多组学证据结果,明确关键基因和次要基因。结果:SMR分析筛选出6个与COAD发病风险显著相关的基因,包括ATF1、COLCA2、COLCA1、C11orf53,以及LINC01270(RP11-290F20.1)和LINC01271(RP11-290F20.2)。单细胞RNA测序分析证实COLCA1、COLCA2、C11orf53和LINC01270(RP11-290F20.1)的效应。ATF1被认定为关键基因,COLCA1、COLCA2、C11orf53、LINC01270(RP11-290F20.1)和LINC01271(RP11-290F20.2)被认定为次要基因。结论:识别出COAD发病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基于汇总数据的孟德尔随机化法 候选基因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注射肉毒素预防中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的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国宾 王贵宪 +4 位作者 宋军民 张志永 李震 刘金波 袁维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评估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注射肉毒素预防中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20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TME原则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按预防吻合口瘘处理方法分成肉毒素组(93例),肛管组(56例),对照组(51例)。肉毒素组于术前第... 目的:评估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注射肉毒素预防中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20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TME原则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按预防吻合口瘘处理方法分成肉毒素组(93例),肛管组(56例),对照组(51例)。肉毒素组于术前第3天行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肉毒素注射,肛管组于直肠吻合口上方5 cm处置管,对照组未行肉毒素注射、不放置肛管,3组其他措施如术前充分肠道准备、吻合器吻合后行手工缝合加固等操作相同。结果:3组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第3天直肠腔内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10天肉毒素组直肠腔内压力逐渐降低,肛管组和对照组较术前升高(P<0.05)。3组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毒素组吻合口瘘发生率1.1%,肛管组8.9%,对照组9.8%,肉毒素组低于肛管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注射肉毒素能够有效降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直肠肠腔内压力,从而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素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中低位直肠癌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在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震 姚弘虞 +3 位作者 王世豪 谷晓明 段小飞 孙伟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7-422,共6页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在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的作用。方法:收集206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其新鲜组织,采用qRT-PCR方法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将KRAS基因突变的结...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在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的作用。方法:收集206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其新鲜组织,采用qRT-PCR方法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将KRAS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细胞SW480分为β-catenin siRNA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3组,β-catenin siRNA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特异性β-catenin siRNA和si-control,空白对照组细胞只加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206例结直肠癌标本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7.8%;与野生型标本相比,突变型标本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β-catenin siRNA组细胞增殖下降(P<0.05)、凋亡升高(P<0.05)。结论:与野生型相比,β-catenin和Cyclin D1两种蛋白在KRAS突变型结直肠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更高,且抑制β-catenin表达后降低了KRAS突变型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了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KRAS基因突变 WNT信号通路 Β-CATENIN Cyclin 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汉族人群mir-34b/c基因rs4938723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纪中 袁维堂 +2 位作者 王贵宪 周全博 胡晟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mir-34b/c基因rs4938723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RC)遗传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80例CRC患者术前及18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空腹静脉血,采用PCR-RFLP法分析mir-34b/c基因启动子区rs4938723多态性;采用Kaplan-Meie...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mir-34b/c基因rs4938723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RC)遗传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80例CRC患者术前及18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空腹静脉血,采用PCR-RFLP法分析mir-34b/c基因启动子区rs4938723多态性;采用Kaplan-Meier法针对不同基因型患者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rs4938723多态性与CRC预后的关系。结果:CRC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T基因型与TC+CC基因型患者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CC基因型患者生存状况差于TT型患者。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T基因型比较,TC、CC基因型是CR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1.284(1.035~1.593)、2.042(1.415~2.946)。结论:mir-34b/c基因rs4938723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CRC遗传易感性及预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汉族人群 mir-34b/c 基因多态性 结直肠癌 遗传易感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联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谷晓明 袁维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6-811,共6页
目的:评估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TME)联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LND)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合并侧方淋巴结肿大的患者187例,其中46例接受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 目的:评估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TME)联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LND)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合并侧方淋巴结肿大的患者187例,其中46例接受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TME+LLND(机器人组),141例接受腹腔镜下TME+LLND(腹腔镜组)。随访至2022年3月。比较2组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保肛率高(71.7%vs 54.6%),手术时间短[(242.61±44.99) min vs(300.64±58.78) min],LLND时间短[(89.78±21.86) min vs(119.01±24.36) min],出血量少[(134.13±59.58) mL vs(371.21±181.11) mL],排气时间短[(2.96±0.82) d vs(3.75±1.10) d],术后住院时间短[(10.63±1.64) d vs(13.63±1.73) d],淋巴瘘发生率低(21.7%vs 38.3%)(P均<0.05);机器人组术后性功能及排尿功能评分均优于腹腔镜组(P<0.05)。机器人组侧方淋巴结清扫数多于腹腔镜组[(7.87±2.28)vs(5.69±2.39)](P<0.05)。2组患者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TME+LLND治疗低位直肠癌合并侧方淋巴结肿大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系统 腹腔镜手术 低位直肠癌 侧方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HIT及Apollo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预后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纪中 袁维堂 +2 位作者 王贵宪 周全博 胡晟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及凋亡抑制蛋白Apollon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CR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FHIT及Apollo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蛋白表达与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及凋亡抑制蛋白Apollon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CR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FHIT及Apollo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蛋白表达与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CRC组织中,FHIT和Apollo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2.5%和84.7%,癌旁组织中分别为67.5%和48.5%;与癌旁组织比较,CRC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率降低,Apollon蛋白阳性率升高(P<0.001);癌组织中FHIT与Apollon蛋白表达存在负关联(rP=-0.183,P=0.017)。与浸润至肌层或浆膜外、Dukes分期A或B期、无淋巴结转移、无SCRLM的CRC组织比较,浸润至浆膜层、Dukes分期C或D期、有淋巴结转移、有SCRLM的CRC组织中FHIT阳性率降低,Apollon阳性率升高(P<0.05)。FHIT+Apollon-患者预后优于FHIT+Apollon+患者,FHIT-Apollon+、FHIT-Apollon-患者预后差于FHIT+Apollon+患者(P<0.001),FHIT-Apollon+与FHIT-Apollon-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Apollon蛋白表达与CRC侵袭、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两者可作为预测CRC转移及预后的可靠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Apollon蛋白 结直肠癌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微创技术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福奇 杨帅玺 袁维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3,共6页
2000年6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外科手术,目前已在心胸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这一里程碑式的技术使外科手术发展到... 2000年6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外科手术,目前已在心胸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这一里程碑式的技术使外科手术发展到可远程操控的模式。中国大陆2008年7月开展了首例机器人手术,之后这一微创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大陆已是全球手术数量和质量提升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可在狭小空间内操作的优势,在普外科领域多应用于肝、胆、胰腺、结直肠肿瘤手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我科自2014年10月开展首例机器人手术以来,已完成了500余例手术,其中大部分是结直肠肿瘤手术。本文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文献,从机器人手术的特点、手术方式的创新、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对机器人微创技术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对结直肠肿瘤领域机器人手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结直肠肿瘤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_circ_0005019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其预后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振强 党钦 +4 位作者 邵博 赵陆洋 陈壮 张浩 袁维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评估环状RNA hsa_circ_0005019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分为2组,分别转染hsa_circ_0005019 siRNA(siRNA组)和对照siRNA(阴性对照组)。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 目的:评估环状RNA hsa_circ_0005019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分为2组,分别转染hsa_circ_0005019 siRNA(siRNA组)和对照siRNA(阴性对照组)。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2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qRT-PCR检测结直肠癌和配对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n=66)中hsa_circ_0005019表达水平;根据hsa_circ_0005019表达水平的均值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绘制2组的生存曲线并比较预后,采用Cox回归分析hsa_circ_0005019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RNA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hsa_circ_0005019的相对表达量为(0.759±0.063),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000±0.082)(P<0.001)。生存分析显示,与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预后更好(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在调整性别、年龄、病理学分级、TNM分期、肿瘤类型、浸润深度后,hsa_circ_0005019表达水平可以预测结直肠癌预后(HR=0.104,95%CI:0.013~0.854,P=0.035)。结论:Hsa_circ_0005019在结直肠癌中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有望成为结直肠癌预后标志物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hsa_circ_0005019 增殖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时俊 连玉贵 +2 位作者 周全博 李国宾 袁维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0-693,共4页
目的:分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70例患者。手术由同一组具备丰富结直肠手术经验的团队连续开展。采用累积和分析... 目的:分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70例患者。手术由同一组具备丰富结直肠手术经验的团队连续开展。采用累积和分析法拟合该手术的学习曲线。结果:拟合的学习曲线方程为Y=-0.003 X^(3)-0.003 X^(2)+12.849 X-130.951,R^(2)=0.771,P<0.05。第41例时曲线达到峰值,据此将学习曲线分为学习提高与稳定掌握两个阶段。与学习提高阶段相比,稳定掌握阶段手术时间缩短(P=0.005),术中出血量减少(P=0.048),术后并发症减少(P=0.039)。结论:41例为有丰富结直肠手术经验的临床医师稳定掌握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所需最小手术例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和分析法 学习曲线 达芬奇机器人 右半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吻合器双荷包吻合法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宋军民 张炜 +2 位作者 米纪元 孙振强 袁维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评估单吻合器双荷包吻合法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3例直肠癌患者,男56例,女47例,肿瘤下缘距离肛缘3~5 cm且病理学确诊为直肠腺癌,均接受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术中采用单吻合器双荷包... 目的:评估单吻合器双荷包吻合法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3例直肠癌患者,男56例,女47例,肿瘤下缘距离肛缘3~5 cm且病理学确诊为直肠腺癌,均接受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术中采用单吻合器双荷包吻合(A组)56例,采用全手工缝合(B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中或术后死亡病例。A、B组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5.8±6.4)、(15.3±7.2)枚,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分别为(2.1±1.4)、(2.2±1.7)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行保护性回肠造瘘患者比例、吻合口瘘和吻合口出血发生率、首次排气时间、直肠刺激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8%,B组为17.0%,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单吻合器双荷包吻合法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有优势的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结肛吻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外科 超低位前切除 吻合器结肛吻合 单吻合器双荷包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模式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诊治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金群龙 王贵宪 +4 位作者 孙振强 孙海峰 王福奇 侯智俐 袁维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诊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依据MDT模式进行诊疗(MDT组)和同期75例未行MDT(对照组)的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MDT组术前T4期患者比...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诊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依据MDT模式进行诊疗(MDT组)和同期75例未行MDT(对照组)的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MDT组术前T4期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MDT组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与放疗的患者比例更高(P<0.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和排尿困难发生率、病理类型、脉管癌栓患者比例、转移淋巴结数、清扫淋巴结数、远侧切缘距肛门距离、术后放化疗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DT组低位(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直肠癌患者保肛率11/13,高于对照组的19/36(P<0.05)。两组总生存曲线、无进展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T模式能够使LARC患者的治疗更加规范化,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模式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低位保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腺癌根治术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康康 孙海峰 +3 位作者 王时俊 谷晓明 王福奇 袁维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腺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104例低位直肠腺癌(肿瘤下缘距离肛缘≤5 cm)患者,53例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切除术(机器人组),51例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的根治性、安全... 目的:对比分析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腺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104例低位直肠腺癌(肿瘤下缘距离肛缘≤5 cm)患者,53例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切除术(机器人组),51例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的根治性、安全性以及保肛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后环周切缘均阴性。机器人组手术时间(283.06±63.99)min,保肛率达58.5%,首次排气时间(2.42±0.98)d,住院时间(14.47±3.79)d;腹腔镜组分别为(248.94±49.19)min、37.3%、(2.83±0.95)d、(19.37±5.26)d,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更长,但保肛率高,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P均<0.05)。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4.11±5.91)和(11.98±5.64)枚,尿管拔除时间分别为(11.15±3.62)和(11.16±2.6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和1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机器人手术具有保肛概率高,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手术 低位直肠腺癌 结直肠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微卫星稳定/错配修复正常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短期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腾宇 黑志军 +5 位作者 连玉贵 段小飞 李国宾 孙振强 王贵宪 袁维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5-587,共3页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我国中低位直肠癌在结直肠癌中的占比较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指某个微卫星位点由于重复单元的插入或缺失而出现新的微卫星等位基...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我国中低位直肠癌在结直肠癌中的占比较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指某个微卫星位点由于重复单元的插入或缺失而出现新的微卫星等位基因的现象,其发生原因多是由于基因错配修复缺陷导致的。12%~15%的散发性直肠癌显示出高度MS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PD-1 微卫星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煜华 王俊霞 +4 位作者 吴田瑞 邵李姣 葛淑怡 张瑞星 林素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共4页
目的 构建肠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干预方案,验证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前期调查、文献回顾、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及预试验构建肠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干预方案。按照住院病区将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 构建肠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干预方案,验证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前期调查、文献回顾、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及预试验构建肠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干预方案。按照住院病区将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出院准备度干预方案。结果 观察组出院准备度、自我管理能力、造口适应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肠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自我管理能力和造口适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造口 出院准备模型 出院准备度 自我管理能力 造口适应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适应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崔天娇 屈清荣 +2 位作者 高娅鑫 王碧轩 焦春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了解肠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适应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9-10月,采用便利抽样抽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复诊且已重返工作的300例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癌症患者重返工作适应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目的了解肠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适应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9-10月,采用便利抽样抽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复诊且已重返工作的300例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癌症患者重返工作适应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肠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适应性得分为(57.86±9.81)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4.17±4.82)分,自我管理效能感得分为(71.29±12.41)分。不同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工作模式、医保类型、造口类型、是否合并造口并发症的肠造口患者的重返工作适应性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是否合并造口并发症、文化程度为重返工作适应性的正相关因素,工作性质和造口类型为负相关因素(F=541.52,P<0.05),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78.2%。结论医护人员应综合评估肠造口患者重返工作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帮助患者提高重返工作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重返工作适应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