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血氧分压与早期暴露于高氧血症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联
1
作者 邵慧杰 牛瑞娜 +2 位作者 杜冉 赵亚楠 邓文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索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与早期暴露于高氧血症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预后的关联。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在入院第1周出现高氧血症的17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以伤后6个月的GOSE评分(GOS... 目的:探索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与早期暴露于高氧血症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预后的关联。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在入院第1周出现高氧血症的17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以伤后6个月的GOSE评分(GOSE≤4为预后不良,>4为预后良好)和是否死亡作为主要和次要预后结果,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评估第1周PaO_(2)的最高值(PaO_(2)max)、每日PaO_(2)最高值的平均值(PaO_(2)mean)和每日PaO_(2)差值的平均值(ΔPaO_(2)mean)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预后的关联。结果:173例中104例预后不良,69例预后良好;49例死亡。调整了年龄、瞳孔反应性、格拉斯哥运动评分、APACHEⅡ评分和鹿特丹CT评分后,PaO_(2)max和ΔPaO_(2)mean与6个月的不良预后有关联[每增加10 mmHg,OR(95%CI)为1.121(1.029~1.221)和1.765(1.280~2.435)],也与6个月死亡有关联[每增加10 mmHg,OR(95%CI)为1.111(1.026~1.203)和1.831(1.367~2.450)];PaO_(2)mean与6个月不良预后有关联[每增加10 mmHg,OR(95%CI)为1.225(1.044~1.508)],但与6个月死亡无关。结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并早期暴露于高氧血症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较高的PaO_(2)水平及波动可能与患者6个月不良预后及死亡有关;上述关联与脑损伤严重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血症 重度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杜冉 李文娟 +2 位作者 冯方 温丽君 李建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关系及其对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13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45... 目的: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关系及其对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13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45例)与生存组(88例)临床指标的差异。根据上述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建立3个回归模型[分别纳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PLR及NLR+PLR],分析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通过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PLR对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NLR及PLR与STBI患者预后有关(P<0.05)。NLR(OR=0.963,95%CI为0.929~0.999,P=0.044)及PLR(OR=0.995,95%CI为0.991~0.998,P=0.005)是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LR降低可增加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RR=0.999,95%CI为0.999~1.000,P=0.002)。结论:PLR是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肌张力障碍为发病特点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一例
3
作者 赵亚楠 李梦 +1 位作者 方艳博 邓文静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9-582,共4页
先证者(Ⅳ3)女性,35岁,因行走不稳、头部抖动7年,加重伴肢体抖动10余天,于2022年2月16日入院。先证者7年前(2015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步基增宽,左右摇摆,并逐渐出现伴紧张时头部不自主抖动,安静休息时消失,外院头部MRI检查显... 先证者(Ⅳ3)女性,35岁,因行走不稳、头部抖动7年,加重伴肢体抖动10余天,于2022年2月16日入院。先证者7年前(2015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步基增宽,左右摇摆,并逐渐出现伴紧张时头部不自主抖动,安静休息时消失,外院头部MRI检查显示小脑萎缩,给予4次干细胞治疗(具体药物及方案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2年前(2020年2月)行走不稳加重,需要辅助器械方可行走,但生活可自理。间断、多次辗转当地诊所治疗,疗效甚微,曾服用氟哌啶醇、氯硝西泮、多巴丝肼等(具体剂量不详),但效果欠佳后未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张力失调 系谱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指标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短期预后的关联性
4
作者 王亚婷 郭俊爽 +2 位作者 杨凡 董蕊蕊 苗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功能指标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短期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09例GBS患者,以出院时Hughes功能分级量表(HFGS)评分判定,113例预后良好(HFGS评分≤3),96例预后不良(HFGS评... 目的:探讨肝功能指标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短期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09例GBS患者,以出院时Hughes功能分级量表(HFGS)评分判定,113例预后良好(HFGS评分≤3),96例预后不良(HFGS评分>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功能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利用ROC曲线、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评估肝功能指标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的预后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指标AGR与GBS短期预后存在关联,OR(95%CI)为0.414(0.179~0.958)。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入院HFGS评分、AGR及两者联合预测GBS短期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808(0.748~0.867)、0.671(0.597~0.744)、0.847(0.793~0.900),两者联合大于入院HFGS评分和AGR(P<0.05)。两者联合相较于入院HFGS评分、AGR,NRI(95%CI)分别为0.009(-0.008~0.026)、0.636(0.475~0.797),IDI(95%CI)分别为0.025(0.006~0.045)、0.328(0.269~0.387)。结论:入院AGR对GBS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联合入院HFGS评分,可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短期预后 肝功能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