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通过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诱导的海马区神经元程序性坏死对其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1
作者 许晶晶 寇俊娜 +4 位作者 肖琳 秦梦珂 杜冉 陈晨 郭思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7-362,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小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的死亡机制,探讨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与VaD小鼠学习记忆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慢性脑低灌注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采用双侧血管阻断法(bilateral occlusion of the common car...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小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的死亡机制,探讨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与VaD小鼠学习记忆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慢性脑低灌注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采用双侧血管阻断法(bilateral occlusion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ies,2VO)构建。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动物模型海马区神经元RIPK1、RIPK3和MLKL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RIPK1、RIPK3、pRIPK3和MLKL蛋白的表达,并与小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RIPK1、RIPK3和MLKL的共定位情况。结果qPCR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VaD组小鼠模型海马区神经元RIPK1、RIPK3和MLKL的mRNA表达显著增高。免疫印迹结果显示VaD组小鼠模型海马区神经元RIPK1、pRIPK3、和MLKL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免疫荧光双标记显示在小鼠模型海马区,RIPK1、RIPK3与MLKL共表达定位显著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程序性坏死标志物RIPK1、RIPK3和MLKL的表达与小鼠模型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在VaD小鼠模型中,海马神经元的丢失及其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可能是通过激活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进而引起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认知障碍 程序性坏死 慢性脑低灌注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焦虑状况调查与护理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爱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2-813,共2页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焦虑情绪 护理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法妥木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锐 陶永丽 +3 位作者 蒋晨阳 刘凯 许予明 宋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方案的25例NMOSDs患者,分为定期给药组(A组,12例)及按CD19+B细胞百分比给药组(B组,13例)... 目的探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方案的25例NMOSDs患者,分为定期给药组(A组,12例)及按CD19+B细胞百分比给药组(B组,13例),计算用药前和用药1年时年化复发率(ARR)、复发例数、复发次数和时间、复发症状,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估神经功能,记录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奥法妥木单抗治疗1年时3例(12%)复发,A组1例患者复发2次,分别为用药后1和5个月;B组2例患者复发,1例复发2次,为用药后2和6个月,1例复发1次,为用药后2个月。两组用药1年时与用药前仅ARR变化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9.061,P=0.000),A组用药1年时ARR较用药前下降(t=13.215,P=0.001),B组用药1年时ARR亦较用药前下降(t=19.259,P=0.000)。有8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3例注射后发热、1例注射后头痛,其中1例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14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其中1例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肺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均无残疾、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EDSS评分均未增加。结论奥法妥木单抗定期给药或依据CD19+B细胞百分比给药均可减少患者复发风险,改善EDSS评分;早期与糖皮质激素联用需警惕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奥法妥木单抗(非MeSH词) 复发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P对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MN9D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潇枫 盛灵慧 +1 位作者 刘希 王喆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MPTP对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MN9D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MN9D细胞分别以0、1μmol/L MPTP处理(对照组和MPTP组),或分别以pcDNA4、pcDNA4-BACE2转染(对照组和BACE2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CE2、Cleaved Caspase-... 目的:探讨MPTP对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MN9D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MN9D细胞分别以0、1μmol/L MPTP处理(对照组和MPTP组),或分别以pcDNA4、pcDNA4-BACE2转染(对照组和BACE2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CE2、Cleaved Caspase-3和内源性DSG2蛋白的表达。MN9D细胞分为DSG2组、DSG2+BACE2组和DSG2+BACE2+BACE抑制剂组,分别转染pENTER-DSG2+pcDNA4、pENTER-DSG2+pcDNA4-BACE2以及转染pENTER-DSG2+pcDNA4-BACE2后用1μmol/L的BACE抑制剂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SG2全长以及DSG2各片段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中BACE2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BACE2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内源性DSG2表达减少(P<0.05)。与DSG2组相比,DSG2+BACE2组中全长DSG2表达下降,DSG2羧基末端片段以及胞外DSG2氨基末端片段均增多(P<0.05),而DSG2+BACE2+BACE抑制剂组中全长DSG2及各DSG2片段的表达与DSG2组相似(P>0.05)。结论:MPTP可通过上调BACE2促进MN9D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CE2对DSG2的剪切有关;BACE2和DSG2可能参与了帕金森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TP BACE2 蛋白剪切 CASPASE-3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活化及脑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杨琴 龚哲 +2 位作者 王新新 姚要兵 贾延劼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活化及脑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的影响。方法: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西妥昔单抗组,每组9只。结扎大脑中动脉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立即经侧脑室...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活化及脑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的影响。方法: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西妥昔单抗组,每组9只。结扎大脑中动脉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立即经侧脑室注射给予西妥昔单抗(106μg/d),持续7 d。每组选取3只,在术后第3和7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每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术后第3和7天处死3只,取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PP及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用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指数。提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组织制备胶质细胞悬液,培养的胶质细胞换成含有西妥昔单抗(10μg/mL)的无糖无血清培养基在缺氧培养箱中培养2 h,然后换成正常糖/血清的培养基在正常氧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6 h,收集细胞,观察胶质细胞GFAP荧光强度的变化,对照组不进行缺氧/复氧处理,缺氧/复氧组不加西妥昔单抗。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凋亡指数增加,胶质细胞GFAP免疫荧光强度增强,APP表达升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西妥昔单抗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凋亡指数降低,GFAP免疫荧光强度减弱,APP表达下降(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胶质细胞GFAP免疫荧光强度增强,而西妥昔单抗组较缺氧/复氧组降低(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减少APP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及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淀粉样前体蛋白 凋亡 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13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闫文浩 王瑶 +5 位作者 孔惠敏 牛慧霞 张继要 徐晓莉 罗强 禚志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589,共4页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是一类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对称性近端和远端无力伴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感觉功能障碍,病程呈慢性进...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是一类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对称性近端和远端无力伴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感觉功能障碍,病程呈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电生理学或病理学检查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应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治疗有效[1]。少数患者临床表现可不典型,诊断困难,容易漏诊或误诊。CIDP可见于各个年龄,多见于40~60岁成年人,儿童CIDP罕见[2]。作者总结了13例CIDP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以提高对儿童CIDP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儿童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意向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7
作者 郭园丽 高任轲 +6 位作者 杨彩侠 范文凤 郭丽娜 董小方 吕培华 高欢欢 马珂珂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1-518,共8页
目的编制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意向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德尔菲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于2023年7—8月选取河南省郑州市3个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点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量... 目的编制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意向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德尔菲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于2023年7—8月选取河南省郑州市3个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点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及结构效度分析,2023年9—10月进行再次调查,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效标关联效度分析。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意向量表共包括1个总评价条目和3个维度,共13个条目。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旋转后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0.515%;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4,折半信度为0.840,重测信度为0.872;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量表总分与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71(P<0.001),与被调查者溶栓后脑出血并发症风险主观感知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402(P<0.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意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意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意向 量表开发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丘脑痛11例体会
8
作者 孙桂芳 袁志浩 +3 位作者 胡文涛 马兴荣 张博爱 卢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丘脑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例丘脑痛患者入组。在标记的受累部位一次性注射A型肉毒毒素50~400 U,注射后随访12个月。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1周以及注射后12个月内每月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治疗后4个...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丘脑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例丘脑痛患者入组。在标记的受累部位一次性注射A型肉毒毒素50~400 U,注射后随访12个月。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1周以及注射后12个月内每月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治疗后4个月进行患者总体感觉改善情况评分(PGIC评分),记录治疗和随访期间的副作用。结果:11例患者中9例完成随访,1例在治疗后4个月失访,1例在治疗后8个月效果下降,自行使用其他药物治疗。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52~82(68.3±10.8)岁。疼痛持续时间(13.3±3.7)个月,治疗前VAS评分(5.7±0.5)分,治疗后1周VAS评分均值降至2分,说明患者疼痛大为缓解,治疗8个月以后部分患者疗效下降,但治疗后12个月中,总体镇痛效果维持在较低水平(均值1.9~2.8),且较为稳定。根据PGIC评分,7例明显好转,2例轻微好转。注射后1周内1例出现面部不对称和眼睑下垂,1例出现面部不对称,均在5周内自行消失。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丘脑痛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丘脑痛 VA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康复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马瑞丽 周亚婷 +3 位作者 吕岩岩 朱晓金 姚锐楠 王怡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康复动机量表(SRM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心理弹性量表简版(CD-RISC-10)对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50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康复动机量表(SRM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心理弹性量表简版(CD-RISC-10)对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50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动机水平。以SRMS总分为因变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的SRMS总分为(106.2±10.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SSS总分、CD-RISC-10得分、康复时长、年龄、卒中发病次数、Barthel指数及个人月收入为脑卒中患者康复动机的影响因素,β(95%CI)分别为0.387(0.274~0.500)、0.500(0.330~0.670)、-2.657(-3.694~-1.621)、-2.824(-3.968~-1.680)、-1.933(-3.352~-0.515)、1.314(0.236~2.392)、1.162(0.043~2.280),解释了34.3%的变异量。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动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应结合康复动机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康复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动机 社会支持 心理弹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申继红 连亚军 +3 位作者 郑亚珂 张海峰 谢媛媛 魏红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3-484,488,共3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差强人意。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治疗方法 A型肉毒毒素 疗效观察 阵发性剧痛 常见疾病 神经内科 反复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远程缺血后适应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黄超 任向阳 +2 位作者 周海涛 马聪敏 滕军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767-2770,共4页
目的探讨上肢远程缺血后适应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正规康... 目的探讨上肢远程缺血后适应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正规康复训练;治疗组80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正规康复训练及上肢远程缺血后适应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治疗3个月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平均随访(24.5±7.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再发脑梗死、脑出血、心血管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对照组与治疗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mRs评分0~1分41例(51.2%),对照组mRs评分0~1分28例(35.0%),两组患者mRs评分0~1分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6,P=0.038)。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颞窗病变侧大脑中动脉和枕窗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颞窗病变侧大脑中动脉和枕窗基底动脉PI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再发脑梗死、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TIA、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上肢远程缺血后适应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血压、心率、呼吸的改变,未出现其他不适感。结论上肢远程缺血后适应治疗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脑血管的顺应性,提高脑血流的储备能力,降低TIA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操作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远程缺血后适应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AD模型大鼠脑内P-Tau、ChAT和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月 许予明 +2 位作者 张杰文 任秀花 索爱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08-2410,共3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后脑组织中磷酸化Tau(P-Tau)、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的变化。方法大鼠右侧脑室注射Aβ1-42蛋白片段制作AD模型,2周后颈部皮下植入17β-雌二醇片剂30d。HE染色观察大... 目的探讨雌激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后脑组织中磷酸化Tau(P-Tau)、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的变化。方法大鼠右侧脑室注射Aβ1-42蛋白片段制作AD模型,2周后颈部皮下植入17β-雌二醇片剂30d。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P-Tau、ChAT和NGF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AD组大鼠脑组织出现神经纤维缠结,雌激素治疗组比AD组明显减少;治疗组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ChAT和NGF蛋白的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雌激素能够上调NGF和ChAT蛋白的表达及抑制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对AD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 雌激素 磷酸化TAU蛋白 乙酰胆碱转移酶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9-1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景黎君 贾永林 +5 位作者 鲁晶晶 韩瑞 王舒阳 李尽义 彭涛 贾延劼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6-331,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9-1在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小鼠microRNA-9-1慢病毒载体(microRNA-9-1-LV)并感染小鼠MSCs,筛选最适感染复数(MOI);实验分为未感染组、感染组(感染microRNA-9-1-LV)... 目的:探讨microRNA-9-1在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小鼠microRNA-9-1慢病毒载体(microRNA-9-1-LV)并感染小鼠MSCs,筛选最适感染复数(MOI);实验分为未感染组、感染组(感染microRNA-9-1-LV)、阴性对照组(感染FU-RNAi-NC-LV);采用β-巯基乙醇诱导感染后小鼠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SCs感染后荧光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微管结合蛋白(MAP-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PT-PCR检测MAP-2 mRNA的表达变化;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1)阳性克隆PCR证明小鼠mi-croRNA-9-1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孔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为1×1012 TU/L。(2)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小鼠microR-NA-9-1慢病毒载体感染成功,MOI值为20,感染4 d时感染率最高,细胞存活率较高,感染率可达91.3%±4.2%。(3)β-巯基乙醇可以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其中以感染组诱导效果最佳,NSE和MAP-2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1)MicroRNA-9-1-LV可高效感染小鼠MSCs。(2)感染miRNA-9-1-LV后MSCs经β-巯基乙醇诱导向神经细胞分化比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9-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SC-NSCs脑立体定向注射对脑出血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中IL-6、TGF-β1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秦洁 马丹 +5 位作者 李珠 孙石磊 杨靖 史长河 宋波 许予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注射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i PSC-NSCs)对脑出血(ICH)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脑血肿周围组织中IL-6、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4只雄性SD大鼠采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制作ICH模型,然后分成3组: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注射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i PSC-NSCs)对脑出血(ICH)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脑血肿周围组织中IL-6、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4只雄性SD大鼠采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制作ICH模型,然后分成3组:假手术组(仅定位穿刺,不注射胶原酶和PBS)、对照组(ICH模型+PBS)、实验组(ICH模型+PBS含i PSC-NSCs),每组28只。随后通过m NSS评分评价各组10只ICH模型大鼠在造模后第1、3、7、14、28天神经功能的动态变化。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ICH模型大鼠血肿周围组织中IL-6、TGF-β1的表达水平,每组每个时间点有6只大鼠。结果:不同处理方法的ICH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脑血肿周围组织中IL-6、TGF-β1的表达不同(P均<0.05)。实验组大鼠神经功能在第14、28天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i PSC-NSCs脑立体定向注射可调节ICH模型大鼠脑内主要促炎因子IL-6及抑炎因子TGF-β1的表达,并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iPSC-NSC IL-6 TGF-Β1 炎症反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天智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博爱 高林 +4 位作者 陈烈冉 李文涛 刘艳茹 贾延劼 吴卫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观察中成药天智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前体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方法老年雄性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48只。治疗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建立... 目的观察中成药天智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前体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方法老年雄性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48只。治疗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于造模60d后治疗组大鼠应用天智颗粒5g/(kg·d)治疗30d。采用三等分Y型电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方法标记并观察神经细胞增殖变化,以比较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细胞增殖的变化规律和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经天智颗粒治疗30d后,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dU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5),而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减少(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学习记忆能力、BrdU阳性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天智颗粒可通过促进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而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神经元 星形细胞 记忆 中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_(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贺显君 索爱琴 +2 位作者 许予明 张杰文 李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1193,共3页
目的:探讨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1940小胶质细胞与终浓度为125nmol/L的Aβ1-42共孵育4h,取上清液。将培养7d的大鼠神经... 目的:探讨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1940小胶质细胞与终浓度为125nmol/L的Aβ1-42共孵育4h,取上清液。将培养7d的大鼠神经细胞分为3组,A组加入炎性上清液,B组加入Aβ1-42,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培养12、24、48与72h。运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的凋亡,应用比色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并采用WesternBlot检测A组培养不同时间PARP的表达情况。结果:终浓度125nmol/L的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上清液能够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培养48h及72h后,3组细胞Caspase-3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2.203,P=0.042,F时间=19.883,P=0.048),其中A组培养48h及72h后Caspase-3活性较B、C组升高(P均<0.05);A组可检测到PARP降解。结论: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可以通过活化Caspase-3,降解其底物诱发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Β1-42 小胶质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CASPASE-3 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彭涛 滕军放 +3 位作者 关文娟 文全庆 张博爱 贾延劼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Rho/Rho激酶(ROCK)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用200μmol/L盐酸法舒地尔诱导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不同时间细胞的形态学... 目的:探讨Rho/Rho激酶(ROCK)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用200μmol/L盐酸法舒地尔诱导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不同时间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O-EB染色法鉴定诱导后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法鉴定诱导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200)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判断其分化情况。结果:盐酸法舒地尔诱导30、60、90、120及180min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6.7±2.2)%、(95.3±1.9)%、(93.8±1.8)%、(92.5±2.1)%及(90.1±1.3)%,其中以盐酸法舒地尔诱导120min后,形态变化最为理想。盐酸法舒地尔诱导60、90、120及180min后,NS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5±1.9)%、(88.1±3.2)%、(93.6±1.9)%和(93.5±5.4)%,NF2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2.9)%、(89.5±1.3)%、(98.1±1.6)%和(98.3±1.9)%,而GFAP阳性表达率均小于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在体外快速、高效地诱导大鼠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法舒地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巢蛋白、神经丝亚单位和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邢莹 秦洁 +6 位作者 曹孟德 韩雪飞 鄢文海 陈宗德 刘计荣 许燕 龚光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EGF和bFGF联合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 巢蛋白(nestin)、神经丝亚单位M(NF M)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变化。方法:采集健康自然分娩产 妇脐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MN...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EGF和bFGF联合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 巢蛋白(nestin)、神经丝亚单位M(NF M)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变化。方法:采集健康自然分娩产 妇脐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PBS洗涤2次后重悬于含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的DMEM/F12 中,接种于T 75培养瓶内(细胞密度为1×106ml-1),一组加入细胞因子EGF和bFGF,终浓度各为10μg/L,另一 组不加细胞因子,剩余细胞用液氮冻存。培养24h倾去全部液体以除去未贴壁细胞,以后每3d全量换液1次,倒 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分别收集培养1d、4d、7d、14d贴壁细胞和冻存细胞,采用RT -PCR方法检测nestin、 NF M、hTERTmRNA的表达。结果:未培养的脐血MNCs(内含MSCs)nestin、NF M、hTERTmRNA均表达阳性。培 养后nestin、hTERTmRNA表达下降,至第7d已不能检出;而NF MmRNA的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强。与对照 组相比,细胞因子组NF MmRNA表达较高,nestin、hTERTmRNA表达的下降趋势延迟。结论:细胞因子EGF和 bFGF在联合诱导脐血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过程中,能下调hTERT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 bFGF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端粒酶逆转录酶 巢蛋白 神经丝亚单位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月 许予明 +1 位作者 宋波 方树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62-864,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24)、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24)和MSCs组(n=24)。模型组、PBS组和MSCs组采...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24)、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24)和MSCs组(n=24)。模型组、PBS组和MSCs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尼龙线外,其余步骤相同。PBS组和MSCs组分别于建模成功后24h分别经颈动脉注入等体积的PBS液和已制备好的同种异体MSCs悬液。每组于脑缺血2h再灌注2d、4d、6d、8d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灌注固定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检测脑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为0分,无神经功能缺损,未见细胞凋亡,未见Bcl-2和Bax表达。与模型组和PBS组比较,脑缺血2h再灌注4d开始,MSCs组神经细胞凋亡数、Bax蛋白表达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Bcl-2蛋白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改善脑损伤大鼠的功能;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凋亡 BCL-2 BAX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A4在海人酸诱导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及天麻素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燕玲 张博爱 +3 位作者 贾延劼 籍炀飞 孙桂芳 文全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17-1921,共5页
目的:探讨EphA4在海人酸诱导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天麻素对EphA4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海人酸模型组、海人酸+天麻素干预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 目的:探讨EphA4在海人酸诱导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天麻素对EphA4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海人酸模型组、海人酸+天麻素干预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学变化,Hoechst33258荧光染色、AO/EB荧光染色、LDH活性测定检测神经元凋亡和坏死情况,CY3荧光染色检测EphA4表达变化。结果:海人酸模型组较对照组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EphA4表达显著增高(P<0.01);海人酸+天麻素干预组较海人酸模型组神经元凋亡率显著下降,EphA4表达上调显著受抑。结论:海人酸诱导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过程中EphA4表达增高,天麻素在这一过程中抑制EphA4表达,对神经元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A4 海人酸 神经元 细胞凋亡 天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