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唐起岚 娄小平 王爱霞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专科护质量指标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医院护理常规为基础,建立包括吞咽障碍评估、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吞咽障碍宣教、交接班五个方面的护理质量标准及细则。运用这五方面的专科指标对神经内科... 目的探讨专科护质量指标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医院护理常规为基础,建立包括吞咽障碍评估、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吞咽障碍宣教、交接班五个方面的护理质量标准及细则。运用这五方面的专科指标对神经内科吞咽障碍的护理质量进行管理,比较专科质量指标开始实施时(2014年11月)和实施半年后(2015年4月),吞咽障碍护理质量中吞咽障碍评估正确率、护士操作正确率、患者及照顾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交接班合格率的情况。结果专科质量指标实施后,各方面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吞咽障碍护理质量高于实施前。结论吞咽障碍专科质量指标的实施,使吞咽障碍的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能提高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质量,有助于对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专科质量指标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外周和中枢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亚仑 许予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241-243,共3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中枢及外周神经组织由于多种原因受到损伤或出现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病理性疼痛[1]。常见病因包括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带状疱疹和HIV感染、外伤以及药物或化学制剂(如酒精、化疗和抗HIV药物)应...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中枢及外周神经组织由于多种原因受到损伤或出现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病理性疼痛[1]。常见病因包括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带状疱疹和HIV感染、外伤以及药物或化学制剂(如酒精、化疗和抗HIV药物)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枢机制 抗HIV药物 外周神经组织 代谢性疾病 HIV感染 功能障碍 常见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代理决策者溶栓决策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园丽 马珂珂 +2 位作者 杨彩侠 董小方 王爱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43-46,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代理决策者的决策过程及心理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4例符合溶栓指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8名患者的代理决策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代理决策者的决策过程及心理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4例符合溶栓指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8名患者的代理决策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溶栓决策主题:决策风险感知(身体功能风险感知、经济风险感知),决策压力感知,决策支持感知(感知信息支持不足、家庭支持增强决策信心、内生信任增强决策信心、经验支持)和决策体验(时间限制和决策困难导致的负性情绪、预后不确定性导致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期待康复与对溶栓失败的恐惧间的矛盾心理)。结论决策者对溶栓治疗的风险感知主要体现在身体功能和经济风险方面,决策结果易受到其他重要家庭成员的影响,决策者感知到的决策支持有利于增强其决策信心,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会感受到较大的时间压力和心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代理决策者 决策 知情同意 决策延迟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疲乏相关症状群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董小方 王敏 +2 位作者 郭园丽 吕培华 刘延锦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10期1470-1475,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疲乏相关症状群的内部特征,并分析具有高症状特征的预测指标。方法:于2020年7—12月调查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6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疲乏、疼痛、睡眠状况、焦虑抑郁、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状...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疲乏相关症状群的内部特征,并分析具有高症状特征的预测指标。方法:于2020年7—12月调查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6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疲乏、疼痛、睡眠状况、焦虑抑郁、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状况,运用Mplus 7.4软件拟合急性脑卒中患者症状群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各潜在类别的表现特征。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疲乏相关症状群可分为高症状组、心理障碍组和低症状组。可用于区分和预测高症状组的指标为低年龄段(OR=1.505,P=0.029)、较低的慢性病自我效能得分(OR=0.728,P=0.010)和较低的自我感知社会支持(OR=0.643,P=0.016)。结论:具有多重症状困扰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差,后续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疲乏相关症状群的管理应强调提高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症状管理 潜在类别分析 预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动脉发育不全在脑桥穿支动脉梗死患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道培 许予明 +1 位作者 张洪涛 张淑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发育不全(BAH)与脑桥穿支动脉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头颅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8例,根据诊断分为BAH组27例和无BAH组301例。其中急性后循环穿支动脉梗死患者79例,通过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评估基底动脉...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发育不全(BAH)与脑桥穿支动脉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头颅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8例,根据诊断分为BAH组27例和无BAH组301例。其中急性后循环穿支动脉梗死患者79例,通过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评估基底动脉直径(BAH定义为直径<2 mm)、椎动脉V4段发育不全(V4AH)及胚胎大脑后动脉(FTP)情况。结果 BAH组后循环梗死、动脉发育不全(单侧V4AH、双侧V4AH、单侧FTP、双侧FTP、双侧V4AH和FTP)比例明显高于无BAH组(P<0.01)。79例急性后循环穿支动脉梗死患者中,BAH 24例(30.4%),其中脑桥穿支动脉梗死15例(62.5%),后循环其他部位穿支动脉梗死9例(37.5%)。在脑桥穿支动脉梗死患者中,合并BAH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合并BAH的比例(62.5%vs 12.7%,P<0.01)。结论 BAH与脑桥穿支动脉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这些患者多合并V4AH和F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脑梗死 大脑后动脉 脑血管循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志杰 宋波 +1 位作者 刘新静 许予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776-1778,共3页
IL-33是2005年发现的IL-1细胞因子家族新成员[1],其在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中有关键作用,对于机体的稳态维持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应答十分重要。IL-33可以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IL-33及其受体ST2组成的信号通路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 IL-33是2005年发现的IL-1细胞因子家族新成员[1],其在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中有关键作用,对于机体的稳态维持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应答十分重要。IL-33可以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IL-33及其受体ST2组成的信号通路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L-33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与过敏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疾病易感性 单核苷酸 IL-33 S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普贴薄膜在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肖华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8-759,共2页
目的探讨安普贴薄膜预防甘露醇高渗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将1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于穿刺留置针后沿静脉走向预防性应用10cm×10cm安普贴薄膜固定... 目的探讨安普贴薄膜预防甘露醇高渗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将1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于穿刺留置针后沿静脉走向预防性应用10cm×10cm安普贴薄膜固定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观察两组患者输入相同剂量的甘露醇;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和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在使用留置针静滴甘露醇时用安普贴薄膜固定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普贴薄膜 甘露醇 静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摄食管理临床研究 被引量:47
8
作者 唐起岚 徐艳华 +1 位作者 王爱霞 李莹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的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训练效果,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法将13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洼田饮水试验Ⅱ~Ⅴ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行脑卒中吞咽障碍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采取食物稠度及一口量精细评估,制订个... 目的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训练效果,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法将13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洼田饮水试验Ⅱ~Ⅴ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行脑卒中吞咽障碍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采取食物稠度及一口量精细评估,制订个体化进食方案,动态评价与方案调整等措施进行摄食管理。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精细评估、个体化护理及全程追踪可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训练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精细评估 食物稠度 一口量 吞咽训练 卒中相关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格格 刘延锦 +3 位作者 郭园丽 郭丽娜 贺钰 马珂珂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10-112,F0003,共4页
综述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况、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主要内容,旨在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临床护理人员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理应激 反刍性沉思 积极心理学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相玉 谭有志 +1 位作者 宋卫东 方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2期4092-4093,共2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三科收治的14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A组(n=65)和B组(n=79),A组患者...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三科收治的14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A组(n=65)和B组(n=79),A组患者发病前服用他汀类药物,B组患者发病前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两组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对比两组患者溶栓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使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价溶栓90 d后的溶栓效果;统计两组患者症状性出血率、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结果 A组患者TC、TG、LDL-C水平低于B组,HDL-C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溶栓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症状性出血率、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仍需扩大研究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他汀类药物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