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眼底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转归
1
作者 王沙沙 李秋明 +3 位作者 周咏薇 武佳卉 马立欣 董淑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8-1035,共8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眼底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转归。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检查确诊的COVID-19相关眼底病变患者10例18眼。对患眼行最佳矫正...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眼底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转归。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检查确诊的COVID-19相关眼底病变患者10例18眼。对患眼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扫描激光眼底照相(SLO)、红外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野、微视野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患者意愿,6例患者口服甲钴胺、长春胺、迈之灵片治疗,4例患者口服甲泼尼龙片治疗,起始剂量每天32 mg,每5 d减4 mg,同时口服氯化钾片、碳酸钙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根据患者的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诊断及治疗方案分为AMN糖皮质激素治疗组4例7眼和AMN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4例8眼。随访4周,比较治疗前后BCVA、视网膜形态和结构、视网膜敏感度及注视稳定性。结果10例18眼中AMN 9例17眼,其中合并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PLR)1眼,合并急性旁中心中层黄斑病变(PAMM)1眼;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1眼。AMN患者SLO图像可见黄斑区中心凹或旁中心凹红褐色不规则病灶,OCT图像可见黄斑中心或旁中心区外丛状层、外核层间呈斑片状强反射,相邻椭圆体带/嵌合体带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断裂,反射信号紊乱。患眼治疗后4周BCVA较治疗前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3,P<0.05)。患眼治疗后4周视网膜敏感度为(26.57±2.24)dB,较治疗前的(24.17±2.73)dB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9,P<0.001)。AMN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和AMN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BCVA差值和视网膜敏感度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86,P>0.05;t=-1.656,P>0.05)。结论COVID-19相关眼底病变主要表现为AMN、PAMM、PLR、MEWDS等;OCT、微视野等辅助检查可以协助诊断疾病;该疾病引起的视力损害及眼底结构改变在治疗后4周逐渐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 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 光相干断层扫描 微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