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或硅油填充术对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鸽 杨洁 +3 位作者 鹿晓燕 董淑倩 胡芷柔 李秋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经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或硅油填充术后黄斑区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参数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经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或硅油填充术后黄斑区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参数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黄斑脱离型RRD患者77例(77眼),根据玻璃体切割术中眼内填充物的不同,分为空气组(37眼)和硅油组(40眼)。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通过SS⁃OCT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眼BCVA和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空气组和硅油组患者的BCVA术后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间对比,术后1周、1个月、2个月空气组较硅油组患眼BC⁃VA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空气组患眼视网膜浅层血管复合体(SVC)和视网膜深层血管复合体(DVC)的整体血流密度(VD)、黄斑区中心凹血流密度(FVD)、黄斑区旁中心凹血流密度(PFVD)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硅油组患眼SVC的整体VD、PFVD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SVC的FVD及DVC的整体VD、FVD、PF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气组相比,硅油组患眼术后2个月SVC和DVC的整体VD、FVD、PFVD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个月,FAZ 300μm内VD(FD⁃300)、SVC的FVD及DVC整体VD、FVD、PFVD均与BCVA(log⁃MAR)呈负相关(均为P<0.05);FD⁃300的变化与BCVA(logMAR)的变化呈负相关(r=-0.274,P=0.017)。结论黄斑脱离型RRD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填充较硅油填充患眼术后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更佳,BCVA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空气 硅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节段性巩膜扣带术治疗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马佳佳 李秋明 +1 位作者 鹿晓燕 胡芷柔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节段性巩膜扣带术(SSB)治疗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收治的下方RRD患者87例87眼,其中45例(45眼)接受PPV-SSB治疗为PPV-... 目的探讨采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节段性巩膜扣带术(SSB)治疗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收治的下方RRD患者87例87眼,其中45例(45眼)接受PPV-SSB治疗为PPV-SSB组,42例(42眼)仅接受PPV治疗为PPV组,比较两组患者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PV-SSB组患者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率95.56%(43/45),而PPV组为80.95%(34/4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术后3个月及6个月,PPV-SSB组与PPV组患者间BCVA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4)。PPV-SSB组与PPV组患者术后晶状体混浊发生率分别为28.89%(13/45)、54.76%(23/4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余少数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PPV-SSB治疗下方RRD具有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良好的视力效果和较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巩膜扣带术 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75
3
作者 万文萃 龙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73-679,共7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糖尿病地图研究预测,204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1.74亿,DR正在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DR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作一阐述,从DR的流行病学推测疾病将来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糖尿病地图研究预测,204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1.74亿,DR正在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DR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作一阐述,从DR的流行病学推测疾病将来会波及的人群数量,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本病的预防。从糖尿病的病程发展推测可能的病因学,从氧化应激等反应来研究DR的发病机制,以便开发可靠和有力的手段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在视力丧失发生之前进行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流行病学 病因学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24h血压变异性分析
4
作者 张欢 刘宏卓 万文萃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1-444,共4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BRVO)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方法:选取90例BRVO患者,以90名同期体检者(无眼部疾病,不合并除高血压外的其他全身性疾病)为对照,对研究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白天(6:00~22:00,间隔20 min)、夜晚(22:00... 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BRVO)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方法:选取90例BRVO患者,以90名同期体检者(无眼部疾病,不合并除高血压外的其他全身性疾病)为对照,对研究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白天(6:00~22:00,间隔20 min)、夜晚(22:00~6:00,间隔40 min)以及24 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压(ABP)、脉搏的均值,计算血压变异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治疗史以及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RVO组夜晚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0.15±0.06)、(0.17±0.08),对照组分别为(0.07±0.01)、(0.28±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晚SBP及DBP变异性诊断BRVO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917 (0.830~1.000)和0.723(0.534~0.911)。结论:夜间SBP变异性可用于诊断BR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24 h动态血压 血压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