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PG/RANKL途径青蒿琥酯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及抑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晨 陈栋 +1 位作者 陆珂 王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牙周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牙周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rt低、中、高剂量组,各15只,另15只大鼠为对照组。Art低、中、高剂量组每只大鼠分别腹腔注射Art 10、30、60 mg/kg,每周1次,连续4周。对...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牙周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牙周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rt低、中、高剂量组,各15只,另15只大鼠为对照组。Art低、中、高剂量组每只大鼠分别腹腔注射Art 10、30、60 mg/kg,每周1次,连续4周。对照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检测牙龈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SBI),牙周组织骨保护蛋白(OPG)和RANKL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rt低剂量组PLI、SBI降低,OPG表达量升高(P<0.05),RANKL表达降低(P<0.05),且随着Art剂量的增加各指标改善更为明显。结论:Art可抑制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减轻炎症反应,可能通过增加OPG表达,降低RANKL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辅助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晓晓 麻颖宜 +1 位作者 杨淑银 郭留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5-648,共4页
将42颗患种植体周围炎(PI)的植体随机分为3组:机械清创(MD)组(A)、MD+光动力疗法(PDT)组(B)、MD+盐酸米诺环素软膏(MHO)组(C)。于基线(T0)、治疗后6周(T1)及12周(T2)检测探诊深度(PD)、改良出血指数(m SBI)、改良菌斑指数(m PLI)及龈沟... 将42颗患种植体周围炎(PI)的植体随机分为3组:机械清创(MD)组(A)、MD+光动力疗法(PDT)组(B)、MD+盐酸米诺环素软膏(MHO)组(C)。于基线(T0)、治疗后6周(T1)及12周(T2)检测探诊深度(PD)、改良出血指数(m SBI)、改良菌斑指数(m PLI)及龈沟液(PICF)内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发现3组T1、T2时的临床指标及T2时PICF内IL-1β、TNF-α水平均较T0时显著降低(P<0.05);除m PLI外,治疗后各时间点B、C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P<0.05),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相比于单纯MD,PDT辅助治疗PI,可进一步改善临床指标,降低PICF内炎症因子水平,效果与局部应用MHO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光动力疗法 机械清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SHED活性及其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岳二丽 李夏宁 +3 位作者 赵红宇 王一飞 刘飞 肖剑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MY)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活性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HED,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DMY对SHED的细胞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钙素(OCN) mRNA的...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MY)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活性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HED,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DMY对SHED的细胞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钙素(OCN)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0. 02、0. 1、0. 5、2、10及50μmol/L浓度的DMY对SHED的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0μmol/L浓度的DMY ALP活性较对照组高(P <0. 05),0. 1、0. 5、2、10及50μmol/L DMY组的Runx2及0. 5、2、10、50μmol/L DMY组OCN成骨诱导前后相对倍增数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0. 02、0. 1、0. 5、2、10及50μmol/L的(DMY)对SHED活性无明显影响,一定浓度的DMY可促进SHED成骨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人乳牙牙髓干细胞 细胞活性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隐黄素对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轩亚茹 卫晓霞 +3 位作者 崔晓宇 李小红 李冬雪 王国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评估β-隐黄素对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体内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N组)、牙周炎组(P组)、β-隐黄素干预组(E组)。P组、E组双侧上颌磨牙用结扎加注射内毒素的方法诱导牙周炎模型。E组用β-... 目的评估β-隐黄素对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体内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N组)、牙周炎组(P组)、β-隐黄素干预组(E组)。P组、E组双侧上颌磨牙用结扎加注射内毒素的方法诱导牙周炎模型。E组用β-隐黄素(12μg/大鼠)进行干预,每48 h注射一次,共3次。动物在第8天被处死,取双侧上颌骨。右侧样本进行形态学分析,测量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左侧样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牙槽嵴顶附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的表达。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检测破骨细胞(OC)。结果 E组与P组相比牙槽骨丧失(ABL)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少,RANKL免疫标记细胞及TRAP阳性多核细胞减少(P<0.05),OPG表达增加(P<0.05)。而E组与N组相比,ABL值和OC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β-隐黄素可通过上调OPG/RANKL的比值,减少成熟OC的数目从而预防牙槽骨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大鼠 骨吸收 β-隐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高永强 施鹏伟 +2 位作者 刘晓晓 师文楷 刘一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检测miR-12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其过表达对Tca811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检测miR-12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其过表达对Tca811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62例OSC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和人口腔角质细胞株HOK,用qPCR法检测癌组织及细胞中miR-126的表达,分析miR-126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126 mimics、miR-NC质粒分别转染进Tca8113细胞,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及Trasn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WB法检测凋亡、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iR-126在OSCC组织和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HOK细胞(均P<0.01)。miR-126表达与OSCC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联(均P<0.05),miR-126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转染miR-126 mimics后,Tca8113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或P<0.01),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中Bcl-2、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Bax和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miR-126在OSCC组织及Tca8113细胞中低表达,上调miR-126可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26 口腔鳞状细胞癌 TCA8113细胞 增殖 凋亡 侵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CG2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永强 施鹏伟 +1 位作者 师文楷 刘一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8-666,共9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CG2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检测OSCC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OSCC细胞和正常口腔角质细胞HOK中HCG22的水平;转染过表达载体质粒上调SCC-25和HSC-3细胞中HCG22的表达,采用甲基噻唑...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CG2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检测OSCC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OSCC细胞和正常口腔角质细胞HOK中HCG22的水平;转染过表达载体质粒上调SCC-25和HSC-3细胞中HCG22的表达,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流式细胞仪、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微小RNA-650(miR-650)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HCG22和miR-650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OSCC组织中HCG22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HCG22低表达患者预后生存期显著低于高表达组(P<0.05);与HOK细胞比较,SCC-25、HN13、HSC-3和CAL-27细胞中HCG22表达明显下调(P<0.05);上调HCG22表达可抑制SCC-25和HSC-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诱导细胞凋亡,上调上皮间质转化蛋白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和下调N-钙黏着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P<0.05)。miR-650模拟物可使转染HCG22野生型质粒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且上调HCG22表达后SCC-25和HSC-3细胞中miR-650表达下降(P<0.05)。结论HCG22在OSCC中低表达,上调其表达可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miR-650的靶向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HCG22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微小RNA-6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