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敲低长链非编码RNA TTTY15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李颖霞 姜利彬 +2 位作者 周明霞 闻阳阳 温洪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敲低长链非编码RNA TTTY15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5例结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TTTY15的表达。将SW62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si-NC)组及TTTY15-s... 目的:探讨敲低长链非编码RNA TTTY15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5例结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TTTY15的表达。将SW62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si-NC)组及TTTY15-siRNA组,后两组分别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i-NC、TTTY15-siRNA。转染72 h后,采用CCK-8法、划痕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Annexin V-APC和7-AAD双染法检测3组细胞增殖、迁移、克隆形成能力和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TTTY15、miR-327-3p及TLR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TLR4、MMP-2、CDK4、CyclinD1、E-Cadherin、N-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TTTY15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与空白对照组、si-NC组比较,TTTY15-siRNA组TTTY15、TLR4 mRNA表达下降,miR-372-3p表达升高(P<0.05);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克隆形成能力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细胞中TLR4、CDK4、CyclinD1、MMP-2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TTTY15在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升高;敲低TTTY15表达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长链非编码RNA TTTY15 恶性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胃镜微探头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02例体会 被引量:6
2
作者 郭长青 李建生 +1 位作者 陈永忠 史成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3-584,共2页
关键词 超声胃镜微探头 上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琳 刘冰熔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静脉曲张组(135例)和非静脉曲张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 目的总结分析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静脉曲张组(135例)和非静脉曲张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肝硬化病因、并发症、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临床表现、输血量、实验室检查指标、基础疾病、危险因素等。结果非静脉曲张组男性40例(88.95%),平均年龄为(52.8±12.7)岁,主要肝硬化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组呕血者占比均显著低于静脉曲张组(P<0.05),出现咖啡样呕吐物者占比、输血量和血尿素氮水平、基础疾病中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占比、非甾体抗炎药和抗凝药使用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静脉曲张组(P<0.05)。结论与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出血比较,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和呕血,常伴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非甾类抗炎药及抗凝药物可能是肝硬化患者发生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非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治疗中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路太英 陈玉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6-606,共1页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治疗 中老年 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异物176例内镜钳取体会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1-372,共2页
关键词 内镜 上消化道 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2715例胃镜结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5-785,共1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胃镜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65例超声胃镜诊断及套扎治疗
7
作者 郭长青 胡艳艳 +5 位作者 邵经浩 褚燕君 张连峰 徐峰 乔瑞敏 卢瑞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4-1025,共2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 黏膜下肿瘤 超声胃镜 诊断 套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颗粒细胞瘤21例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柯慧亭 刘丹 +1 位作者 杨荟玉 刘冰熔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颗粒细胞瘤(GCT)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治疗的21例消化道GC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效果。结果:21例消化道GCT位于食... 目的:探讨消化道颗粒细胞瘤(GCT)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治疗的21例消化道GC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效果。结果:21例消化道GCT位于食管15例、胃3例、回肠1例、结肠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21例术前胃镜、19例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均观察到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病灶直径均<2 cm。1例术前行活检,病理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1例经内镜活检后烧灼清除;余20例均行内镜下切除,包括圈套切除10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7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3例,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0.0~48.1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内镜切除是治疗消化道GCT的安全、有效手段,能够实现对病灶的完全切除,短期观察术后无复发,可作为消化道GCT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颗粒细胞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圈套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08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23
9
作者 陈永忠 王红建 +3 位作者 冯百岁 赵晔 褚燕君 李建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9-771,共3页
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严重并发症[1-2],因病因和出血部位特殊,临床上由EGVB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高达20%~40%[3-4]。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进展,内镜... 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严重并发症[1-2],因病因和出血部位特殊,临床上由EGVB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高达20%~40%[3-4]。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进展,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和内镜下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在EGVB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套扎 组织胶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冯百岁 刘占举 牛正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0-833,共4页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方法:收集150例UC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秦治疗组(A组,共78例)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B组,共72例)。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前...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方法:收集150例UC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秦治疗组(A组,共78例)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B组,共72例)。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A组临床症状改善和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B组,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黏膜糜烂、溃疡、充血水肿和血管模糊好转或消失。A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较B组降低(P<0.05)。结论:美沙拉秦治疗UC疗效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8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秦 柳氮磺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 TNF-Α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Beclin 1和PTEN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郭长青 邵经浩 +1 位作者 卢瑞利 曹新广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3-466,共4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胃癌组织和36例正常胃组织中Beclin 1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Beclin 1和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25/62)和45.2%(28/6...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胃癌组织和36例正常胃组织中Beclin 1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Beclin 1和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25/62)和45.2%(28/62),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94.4%(34/36)和94.4%(34/36)(χ2分别为27.845、23.800,P均<0.001);胃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Beclin 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越低(χ2=26.230,P<0.001);组织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越低、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越低(χ2=10.020、23.296和11.610,P均<0.001)。胃癌组织中Beclin 1和PTEN的表达呈正关联(rP=0.578,P<0.001)。结论:自噬活性的改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自噬 BECLIN 1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方法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郝卉杰 石朝阳 +3 位作者 周川 薛福敏 张建立 冯百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TBP)临床诊断方法。方法:搜集确诊的79例TBP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血液学指标、腹水生化、影像学、T-SPOT.TB及腹腔镜等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病高峰在20~45岁;男女比例为1:1.55;临床表现以腹胀、...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TBP)临床诊断方法。方法:搜集确诊的79例TBP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血液学指标、腹水生化、影像学、T-SPOT.TB及腹腔镜等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病高峰在20~45岁;男女比例为1:1.55;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及乏力常见。44.30%(35/79)的患者血常规异常,52.82%(28/53)的患者CT异常,56.25%(36/64)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56.72%(38/67)的患者结明三项阳性,60.00%(39/65)的患者B超异常,73.68%(42/57)的患者腹水CA125升高,80.70%(46/57)的患者腹水ADA活性升高,91.43%(32/35)的患者T-SPOT.TB阳性,92.85%(26/28)的患者腹腔镜阳性。腹水ADA、T-SPOT.TB、腹腔镜检查诊断率较高。腹水ADA与腹腔镜检查结果有弱一致性(kappa=0.352,P=0.043),T-SPOT.TB与腹腔镜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625,P=0.001)。结论:T-SPOT.TB是一种新型的无创的快速诊断TBP的敏感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和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可提高TBP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腹膜炎 诊断 T-SPOT.TB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223-3p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谢琼 胡桂明 王洪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9-634,共6页
目的:探讨miRNA-223-3p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JAK2/STAT3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RT-PCR检测4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RNA-223-3p表达。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KN-28,分别将miRNA-223-3p对照和miRNA-223-3p抑制物转染到细胞中... 目的:探讨miRNA-223-3p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JAK2/STAT3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RT-PCR检测4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RNA-223-3p表达。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KN-28,分别将miRNA-223-3p对照和miRNA-223-3p抑制物转染到细胞中,RT-PCR检测2组细胞中miRNA-223-3p的表达;CCK8法检测转染24、48、72 h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48 h后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转染48 h后细胞的迁移数;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Cleaved-Caspase3、JAK2、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iRNA-223-3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1);转染miRNA-223-3p抑制物后miRNA-223-3p表达明显低于miRNA-223-3p对照组(P<0.001);miRNA-223-3p抑制组与miRNA-223-3p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迁移数降低,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JAK2、STAT3、p-STAT3、Bcl-2蛋白表达降低(P <0. 05)。结论:miRNA-223-3p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下调miRNA-223-3p表达能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223-3p 胃癌 JAK2/STAT3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食管鳞癌组织中MMP-2、MMP-9和TIMP-1、TIMP-2的表达 被引量:11
14
作者 温洪涛 张蕾 +1 位作者 李继昌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MMP-2、MMP-9和TIMP-1、TIMP-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法检测41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MMP2、MMP9和TIMP1、TIMP2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MMP9阳性表达...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MMP-2、MMP-9和TIMP-1、TIMP-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法检测41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MMP2、MMP9和TIMP1、TIMP2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MMP9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静脉侵袭有关(P<0.05或0.01);鳞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63.41%)高于正常组织的12.20%(P<0.01);鳞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与蛋白相对表达量(3.02±0.56)均高于MMP2(17.07%,2.26±0.51)、TIMP1(39.02%,1.25±0.45)和TIMP2(34.15%,1.31±0.44)(P<0.05或0.01);鳞癌组织中MMP9和TIMP1的表达呈负相关(χ2=29.3,P<0.01)。结论:MMP-9表达与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其机制可能与食管鳞癌组织中MMP/TIMP平衡失调有关;MMP9与TIMP1联合检测有助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食管肿瘤 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A19-9和血浆FIB水平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万荷 李家群 +3 位作者 仝亚林 李林静 李治国 冯百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1-663,共3页
目的:评价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0例良性和7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9-9,采用全自动血栓/止血分... 目的:评价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0例良性和7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9-9,采用全自动血栓/止血分析仪经光学法检测血浆FIB,绘制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计算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CA19-9及血浆FIB水平均高于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Z=7.420,6.862,P<0.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CA19-9)为0.872,95%可信区间(0.813~0.931);AUC(FIB)为0.844,95%可信区间(0.777~0.912)。取灵敏度+特异性的最高值所对应的截断点作为诊断界点,CA19-9的界点为35.085 U/mL,FIB为2.45 g/L,2者在选定界点的灵敏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88.0%(82.5%~93.5%)和84.0%(77.8%~90.2%),联合检测灵敏度增加至98.7%(98.2%~99.2%)。结论:血清CA19-9与血浆FIB联合检测可提高良、恶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抗原19-9 纤维蛋白原 梗阻性黄疸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和结肠上皮细胞中细菌鞭毛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川 郝卉杰 +5 位作者 薛福敏 张建立 石朝阳 杨万荷 仝亚林 冯百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细菌鞭毛蛋白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致病作用。方法:选取UC患者60例,其中中、重度UC患者30例,轻度UC患者30例。30例健康志愿者取血清样本作对照,15例结肠癌行外科手术切除的正常结肠断端取正常结肠组织作对照。采用ELISA方... 目的:探讨细菌鞭毛蛋白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致病作用。方法:选取UC患者60例,其中中、重度UC患者30例,轻度UC患者30例。30例健康志愿者取血清样本作对照,15例结肠癌行外科手术切除的正常结肠断端取正常结肠组织作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细菌鞭毛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中细菌鞭毛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血清中细菌鞭毛蛋白抗体水平和结肠上皮中细菌鞭毛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χ~2=13.570和11.553,P〈0.05),UC患者高于对照者,重度UC患者高于中度UC患者。结论:细菌鞭毛蛋白可能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鞭毛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套扎术与β受体阻滞剂预防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甘冠华 杨丽敏 王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1-717,共7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套扎术(EVL)和β受体阻滞剂(βB)预防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至2015年5月EMBASE、PubMed、CENTRAL、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谷歌学术等数据库中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 目的比较内镜下套扎术(EVL)和β受体阻滞剂(βB)预防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至2015年5月EMBASE、PubMed、CENTRAL、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谷歌学术等数据库中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终点为首次曲张静脉出血、全因死亡、出血相关性死亡和主要不良事件。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比值比(OR)与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14篇RCT文献,总计1 2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βB相比,EVL治疗可减少首次曲张静脉出血的发生(OR=0.67,95%CI 0.49~0.91,P=0.010,I2=21%);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出血相关性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率:OR=1.14,95%CI 0.87~1.50,P=0.35,I2=0%;出血相关性死亡率:OR=0.72,95%CI 0.44~1.17,P=0.19,I2=0%);与非选择性βB相比,EVL治疗具有较低不良事件发生率(OR=0.43,95%CI 0.29~0.64,P〈0.000 1,I2=40%),但与卡维地洛相比EVL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OR=10.59,95%CI 2.37~47.27,P=0.002)。结论 EVL预防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较βB更有效,但两种预防措施的全因死亡和出血相关性死亡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套扎术 Β受体阻滞剂 预防 静脉曲张首次出血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和胸腔镜下切除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贺德志 岳来福 +7 位作者 王小彤 刘冰熔 李建生 韩艳妙 徐海莉 宋李娟 赵梦月 魏珂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和胸腔镜下切除术在直径2.0~5.0 cm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TER(n=57,STER组)或胸腔镜下切除(n=40,胸腔镜组)的97例食管固...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和胸腔镜下切除术在直径2.0~5.0 cm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TER(n=57,STER组)或胸腔镜下切除(n=40,胸腔镜组)的97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成功切除率和肿瘤完全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种术式肿瘤成功切除率均为100%。对于直径2.0~3.5 cm瘤体,两组完全切除率相近[82.9%(34/41)vs 86.4%(19/22),P>0.999],但STER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胸腔镜组[(55.37±15.91)min vs(90.64±28.21)min,6.0(5.0,7.0)d vs 7.0(5.8,10.0)d,P均<0.05]。对于直径>3.5~5.0 cm瘤体,胸腔镜组完全切除率高于STER组[83.3%(15/18)vs 43.8%(7/16),P=0.030];胸腔镜组术后发热发生率高于STER组[61.1%(11/18)vs 18.8%(3/16),P=0.017]。不论肿瘤大小,STER组住院费用、术后胸痛和胸腔积液发生率均低于胸腔镜组。随访1~36个月,两组均无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对于直径2.0~3.5 cm肿瘤,STER更加安全和高效;对于直径>3.5~5.0 cm肿瘤,胸腔镜手术在完全切除方面优势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下肿瘤 固有肌层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胸腔镜下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美舒利对氯化钴诱导的BGC-823细胞HIF-1α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玉光 李建生 +2 位作者 宗红 张金平 陈香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6-489,共4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低氧模拟剂氯化钴诱导的胃癌细胞株BGC823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150μmol/L氯化钴单独或联合10μmol/L、40μmol/L、80μmol/L的尼美舒利作用于BGC823细胞24h,收集细胞,应用RT PCR... 目的:研究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低氧模拟剂氯化钴诱导的胃癌细胞株BGC823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150μmol/L氯化钴单独或联合10μmol/L、40μmol/L、80μmol/L的尼美舒利作用于BGC823细胞24h,收集细胞,应用RT 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HIF1α及VEGF的表达。以胎牛血清加RPMI1640培养基培养细胞作正常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50μmol/L氯化钴刺激24h,可显著提高细胞HIF1α蛋白、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但对HIF1αmRNA表达无影响。与氯化钴单独作用比较,尼美舒利和氯化钴联合作用24h,细胞HIF1α蛋白、VEGF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但对HIF1αmRNA表达无影响。结论: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可抑制氯化钴诱导的HIF1α、VEGF表达,这可能是其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低氧 环氧合酶-2抑制剂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微淋巴管密度检测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慧聪 张艳 李继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与微淋巴管形成、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3例胃癌组织行COX-2、VEGF-C检测;Ⅷ因子抗体及Ⅳ型胶原抗体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微...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与微淋巴管形成、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3例胃癌组织行COX-2、VEGF-C检测;Ⅷ因子抗体及Ⅳ型胶原抗体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微淋巴管密度(MLVD)。以15例手术切缘经病理证实的正常胃黏膜作对照。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率为62.3%(33/53),且COX-2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有关(P<0.05);VEGF-C蛋白阳性率为34.0%(18/53),VEGF-C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COX-2表达正相关(rs=0.312,P<0.05);MLVD与COX-2、VEGF-C的表达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VEGF-C蛋白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COX-2、VEGF-C在促使胃癌微淋巴管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