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逼尿肌及尿道外括约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儿童逼尿肌过度活动并收缩受损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左金明 王庆伟 +6 位作者 朱文 张钦涌 王钏宇 张国贤 张瑞莉 车英玉 文建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8-354,共7页
目的初步评估逼尿肌及尿道外括约肌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注射治疗儿童逼尿肌过度活动并收缩功能受损(detrusor overactivity and impaired contractility,DOI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22年5月至2... 目的初步评估逼尿肌及尿道外括约肌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注射治疗儿童逼尿肌过度活动并收缩功能受损(detrusor overactivity and impaired contractility,DOI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逼尿肌及尿道外括约肌BTX-A注射治疗的25例DOIC患儿为研究对象,男18例、女7例,年龄(11.0±3.8)岁。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收集连续3 d排尿日记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表(incontinenc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I-QOL)、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量表(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评分情况,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术后6个月行自由尿流率和超声残余尿量测定,并收集治疗后不良事件。结果患儿术前平均每日尿失禁次数和排尿次数分别为(6.9±1.5)次和(10.8±1.7)次,生活质量评分(8.8±0.7)分,OABSS评分(10.5±1.8)分,I-QOL评分(43.6±4.6)分,每次排尿量(127.4±37.9)mL,功能性膀胱容量(functional bladder capacity,FBC)为(160.7±29.4)mL,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MFR)为(9.7±3.3)mL/s;导尿患儿每日导尿次数(8.0±0.5)次,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PVR)为(190.6±99.2)mL,膀胱排空效率(32.8±4.9)%。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随访中,每日尿失禁次数和排尿次数分别减少至(3.5±1.3)次、(4.9±1.4)次和(7.6±1.1)次、(8.5±1.4)次;生活质量评分减少至(5.8±0.9)分、(7.1±0.8)分;OABSS评分减少至(8.5±1.0)分、(9.0±1.3)分;每日导尿次数减少至(6.4±0.7)次、(7.3±0.8)次;PVR减少至(91.3±36.7)mL、(121.9±42.7)mL;I-QOL评分增加至(59.7±5.8)分、(50.1±4.7)分;每次排尿量增加至(164.9±31.1)mL、(146.0±24.5)mL;FBC增加至(198.3±27.5)mL、(176.2±24.3)mL;MFR增加至(13.8±3.1)mL/s、(11.0±2.5)mL/s;膀胱排空效率增加至(62.0±6.4)%、(47.8±6.7)%。术后1个月影像尿动力学随访情况与术前相比,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230.2±36.0)mL比(198.2±46.1)mL]、膀胱顺应性[(18.6±5.1)mL/cmH_(2)O比(14.4±6.6)mL/cmH_(2)O]显著增加,充盈期逼尿肌过度活动频率[(2.8±1.3)次比(4.4±1.7)次]、最大逼尿肌压力[(64.4±6.0)cmH_(2)O比(80.0±5.1)cmH_(2)O]、最大尿道压[(72.0±5.5)cmH_(2)O比(78.5±8.2)cmH_(2)O]、最大尿道闭合压[(59.1±5.2)cmH_(2)O比(64.1±7.2)cmH_(2)O]显著下降。4例术前存在一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儿中,术后2例反流消失,2例获改善;11例术前存在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患儿中,5例术后恢复正常;7例术前存在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患儿中,2例术后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与术后1个月相比,每日尿失禁次数[(4.9±1.4)次比(3.5±1.3)次]和排尿次数[(8.5±1.40)次比(7.6±1.1)次]、生活质量评分[(7.1±0.8)分比(5.8±0.9)分]及平均每日导尿次数[(7.3±0.8)次比(6.4±0.7)次]、PVR[(121.9±42.7)mL比(91.3±36.7)mL]均显著增加,每次排尿量[(146.0±24.5)mL比(164.9±31.1)mL]和FBC[(176.2±24.3)mL比(198.3±27.5)mL]、I-QOL[(8.5±1.0)分比(10.5±1.8)分]、MFR[(8.5±1.0)mL/s比(10.5±1.8)mL/s]、膀胱排空效率[(47.8±6.7)%比(62.0±6.4)%]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7例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2例出现尿路感染,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逼尿肌联合尿道外括约肌BTX-A注射治疗儿童DOIC安全、微创、有效,能显著改善患儿排尿异常,降低上尿路损害的风险,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其疗效至少可持续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过度活动性 肉毒毒素类 注射 肌肉内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桥试验联合腹压漏尿点压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崔林刚 文建国 +4 位作者 张瑞莉 吕宇涛 张艳 孟庆军 郎景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液桥试验联合腹压漏尿点压(LPP)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及判断尿道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SUI的女性患者50例和对照35例,进行液桥试验和LPP测定,记录膀胱与尿道压力升高幅度的差值(ΔP)。结果:液桥试验阳性44例,其... 目的:探讨液桥试验联合腹压漏尿点压(LPP)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及判断尿道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SUI的女性患者50例和对照35例,进行液桥试验和LPP测定,记录膀胱与尿道压力升高幅度的差值(ΔP)。结果:液桥试验阳性44例,其中LPP分型Ⅰ型11例,Ⅱ型12例,Ⅱ/Ⅲ型9例,Ⅲ型12例。液桥试验诊断SUI的灵敏度为0.88,特异度为0.94;液桥试验联合LPP诊断SUI的灵敏度为0.94,特异度为0.97。Ⅰ型、Ⅱ型、Ⅱ/Ⅲ型、Ⅲ型组ΔP逐渐增大(P<0.05)。结论:液桥试验联合LPP可成为诊断SUI并判断下尿路功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桥试验 压力性尿失禁 尿道功能 女性 腹压漏尿点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道压力同步测定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艳 文建国 +4 位作者 蔡腾 任川川 崔林刚 吕宇涛 张瑞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道压力同步测定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年龄(49.5±8.6)岁,同时选取34例排尿功能正常的女性患者(48.4±10.3)岁作为对照组。根据... 目的探讨膀胱尿道压力同步测定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年龄(49.5±8.6)岁,同时选取34例排尿功能正常的女性患者(48.4±10.3)岁作为对照组。根据国际尿控协会规定的尿动力检查方法采用MMS尿动力检查仪对两组患者进行膀胱尿道压力同步测定。观察参数包括:充盈期尿道闭合压(filling urethral closure pressure,UCPfill)、Valsaval动作时尿道闭合压(urethral close pressure,UCP)、腹压传导率(pressure transmission ratio,PTR)、最大尿流率时的尿道闭合压(voiding urethral close pressure,UCPvoid)。结果两组患者充盈过程中未增加腹压时尿道闭合压为正值,且充盈期前和充盈期末UCPfill没有明显改变(P>0.05),但SUI组UCPfi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行Valsaval动作时,SUI组尿道闭合压降为负值且腹压传导率≤100%,而对照组尿道闭合压仍保持正值,腹压传导率大于100%,两组UCP和PT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尿期SUI组和对照组膀胱压升高,尿道压同步降低,最大尿道闭合压为负值,两组间UCPvoid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膀胱尿道压力同步测定是判断膀胱尿道协调功能的有效方法。SUI患者膀胱充盈期尿道闭合压低、增加腹压时尿道闭合压为负值和腹压传导率≤100%可以作为提示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道压力同步测定 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最大尿道闭合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尿不湿对夜间遗尿症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汪玺正 文一博 +5 位作者 王庆伟 尚小平 郎景和 刘延锦 娄小平 文建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尿不湿的使用对夜间遗尿症(NE)发病率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2月采用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选取6个地级市,随机选取15所幼儿园、15所小学的5~11岁的6 955名儿童进行NE流行病学调查。采用... 目的:探讨尿不湿的使用对夜间遗尿症(NE)发病率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2月采用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选取6个地级市,随机选取15所幼儿园、15所小学的5~11岁的6 955名儿童进行NE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由儿童父母填写孩子的排尿控制(包括NE)情况,并回顾儿童出生后尿不湿使用情况及其他相关信息。结果:5岁儿童NE发病率为14.4%,11岁儿童NE发病率为3.0%,整体NE发病率为9.6%,与2006年作者团队调查的NE发病率相比有所升高(P<0.05)。尿不湿的使用时长[OR=1.019(1.012~1.027),P<0.001]是NE的危险因素。结论:近年NE发生率明显升高;尿不湿的使用可能是NE发病率升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不湿 遗尿症 发生率 儿童 排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性尿失禁伴可疑逼尿肌收缩乏力术前行逼尿肌等容收缩实验的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韩中将 冯锦锦 +2 位作者 李云龙 文一博 文建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逼尿肌等容收缩实验(DIT)评估压力性尿失禁(SUI)伴可疑逼尿肌收缩乏力患者膀胱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术前膀胱压力-容积测定(CMG)为逼尿肌收缩乏力的86例SUI患者为研究对象,复行DIT评估逼尿肌功能,比较两种方法下初始膀胱感... 目的探讨术前逼尿肌等容收缩实验(DIT)评估压力性尿失禁(SUI)伴可疑逼尿肌收缩乏力患者膀胱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术前膀胱压力-容积测定(CMG)为逼尿肌收缩乏力的86例SUI患者为研究对象,复行DIT评估逼尿肌功能,比较两种方法下初始膀胱感觉容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壁顺应性、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等尿动力学参数。复行DIT诊断为逼尿肌功能正常者(Ⅰ组)行TOT手术治疗,并选取90例同期CMG诊断为逼尿肌功能正常SUI患者为对照组(Ⅱ组),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86例可疑逼尿肌收缩乏力SUI患者复行DIT检测65例示逼尿肌功能正常(75.6%),DIT方法评估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结果(31.2±12.9)cm H2O,较CMG结果(11.7±3.1)cm H2O显著升高(P<0.05)。初始膀胱感觉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和膀胱壁顺应性较CMG结果无明显变化(均P>0.05)。Ⅰ组和Ⅱ组患者TOT术后有效率均>95%,手术疗效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IT对评估伴可疑逼尿肌收缩乏力SUI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功能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等容收缩实验 压力性尿失禁 T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遗尿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欣健 贾智明 文建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31-235,共5页
遗尿(nocturnal enuresis,NE)是一种儿童常见病,俗称为“尿床”。国际小儿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hildrern Continence Society,ICCS)将≥5岁儿童夜间睡眠过程中间断性发生尿失禁定义为遗尿[1]。遗尿可分为原发性遗尿(primary nocturn... 遗尿(nocturnal enuresis,NE)是一种儿童常见病,俗称为“尿床”。国际小儿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hildrern Continence Society,ICCS)将≥5岁儿童夜间睡眠过程中间断性发生尿失禁定义为遗尿[1]。遗尿可分为原发性遗尿(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和继发性遗尿(secondary nocturnal enuresis,SNE)两种类型。PNE是指≥5岁的遗尿患儿从未获得超过6个月的夜间尿控能力;SNE指先前持续获得夜间尿控能力超过6个月后再次发生遗尿症状。SNE临床较为少见,多由一些突发应激事件或其他疾病如打鼾引起,其发病机制及治疗与PNE不太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遗尿 发病机制 儿童 尿控能力 睡眠过程 ICCS 应激事件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4周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燕 李金升 +4 位作者 孟庆军 王瑞 乔保平 魏金星 文建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5,共2页
国际尿控协会将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定义为无感染及明显病理改变前提下,出现尿急,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通常有尿频和夜尿。治疗首选M受体阻滞剂,新上市的M3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为目前热门药物。但目前报道多以... 国际尿控协会将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定义为无感染及明显病理改变前提下,出现尿急,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通常有尿频和夜尿。治疗首选M受体阻滞剂,新上市的M3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为目前热门药物。但目前报道多以服用索利那新8周或12周为研究期限。最近国外有报道患者服用索利那新4周,OAB痊愈。本研究对20例服用索利那新4周的OAB患者进行了服药前后分析,了解短期服药对OAB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利那新 膀胱过度活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