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SUVmax、TBR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1
作者 张晶晶 温鑫 +2 位作者 阮翘 韩星敏 王瑞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靶/本比(TBR)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动脉炎患者110例,根据Kerr评分将患者分为临床活动组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靶/本比(TBR)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动脉炎患者110例,根据Kerr评分将患者分为临床活动组92例和非活动组18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采用感兴趣区技术测量动脉壁SUVmax,将SUVmax分别与下腔静脉中心平均SUV及肝右叶最大SUV相比得到TBR_(血池)、TBR_(肝)。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SUVmax、TBR_(血池)、TBR_(肝)对大动脉炎活动性的诊断效能,评价PET/CT各参数与Kerr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临床活动组的SUVmax、TBR_(血池)和TBR_(肝)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3.70(3.03,5.18)比1.45(1.38,1.53)、2.50(1.93,3.88)比0.91(0.79,1.16)、1.37(1.00,1.96)比0.44(0.39,0.63);Z=5.510~5.900,P均<0.001];SUVmax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2.65(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100%,曲线下面积为0.91);TBR_(血池)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1.63(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94.4%,曲线下面积为0.93);TBR_(肝)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0.81(敏感度为87.0%,特异度为100%,曲线下面积为0.94)。SUVmax、TBR_(血池)、TBR_(肝)与Kerr评分均呈正相关(r=0.88、0.89、0.90,P均<0.001),以TBR_(肝)与Kerr评分的相关系数最高。结论SUVmax、TBR_(血池)、TBR_(肝)有助于评估大动脉炎患者疾病活动性,以TBR_(肝)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疾病活动性 氟脱氧葡萄糖F18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与^(89)Sr核素治疗对椎骨转移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任振泰 李甸源 +2 位作者 崔静 谢新立 常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48-749,共2页
目的比较放射治疗与89Sr核素治疗对椎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治疗的椎骨转移癌疼痛患者143例,其中放疗组115例,根据单次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分割、中分割、低分割3组,89Sr核素治疗组28例。对放... 目的比较放射治疗与89Sr核素治疗对椎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治疗的椎骨转移癌疼痛患者143例,其中放疗组115例,根据单次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分割、中分割、低分割3组,89Sr核素治疗组28例。对放疗组之间、放疗组与89Sr治疗组之间的疼痛缓解有效率、起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分割、中分割、低分割3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90.63%(29/32)、84.21%(32/38)、80.00%(36/45),放疗总体疼痛缓解有效率84.35%(97/115),89Sr核素治疗疼痛缓解有效率78.57%(22/28)。不同放疗分割组间、放疗组与89Sr核素治疗组间疼痛缓解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分割、中分割、低分割组和89Sr治疗组缓解疼痛的起效时间分别为(14.21±2.51)、(7.78±2.96)、(2.83±1.56)、(9.27±2.88)d,4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90.152,P=0.000)。结论放射治疗与89Sr核素治疗对缓解椎体的骨转移性疼痛疗效相当,低分割放疗疼痛缓解的起效时间最短,常规分割起效时间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89Sr 椎骨转移癌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肾动态显像当日再进行骨显像的可行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杜晓光 李彦鹏 +3 位作者 王旭 李素芬 王瑞华 韩星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78-1881,共4页
目的观察肾动态显像当日进行全身骨显像对骨显像图像质量及患者的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检查申请中既有肾动态显像又有全身骨显像检查的成年患者53例为观察组,常规接受^(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2 h后,再注射^(99)Tc^(m)-MDP,按... 目的观察肾动态显像当日进行全身骨显像对骨显像图像质量及患者的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检查申请中既有肾动态显像又有全身骨显像检查的成年患者53例为观察组,常规接受^(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2 h后,再注射^(99)Tc^(m)-MDP,按骨显像流程接受全身检查;另选取53例仅接受骨显像检查患者为对照组。两组于注射^(99)Tc^(m)-MDP后即刻、30 min、1 h、2 h、4 h、6 h、24 h观察患者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骨显像图像质量,统计图像质量优良率。测量骨后位像T12、L4、髂嵴、肱骨中段、股骨中段和髂骨上2 cm处软组织的放射计数,计算各部位靶/非靶比值(T/NT)值;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肉眼观察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0.57%(48/53)、92.45%(4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两组间T12、L4、肱骨中段、股骨中段T/N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髂嵴T/N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P<0.05)。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同日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对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肾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肾动态+GFR显像的影响因素再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杜晓光 谢新立 +3 位作者 王卓 刘爱卿 许莎莎 程兵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717-721,725,共6页
目的:分析肾动态+GFR检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以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检查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9 653例肾动态+GFR检查中导致596例患者(对照组)复查的原因,寻找主要影响因素并改进措施,对此后12 960例检查中导致374例患者(观察组... 目的:分析肾动态+GFR检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以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检查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9 653例肾动态+GFR检查中导致596例患者(对照组)复查的原因,寻找主要影响因素并改进措施,对此后12 960例检查中导致374例患者(观察组)复查的原因再分析,观察总复查率、主要影响因素及受检者年龄段分布的变化。使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复查比率分别为6.17%(596/9 653)和2.89%(374/12 9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2,P<0.05);主要影响因素:患者因素、注射技术因素、综合评估与临床或其他诊断不符因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6、21.43、8.65,P均<0.05),次要影响因素:显像剂、采集处理、设备因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0.05、0.46,P均>0.05);年龄段分布变化:婴幼儿、儿童患者数量增多,占比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0、202.25,P均<0.05)。结论 :肾动态+GFR检查灵敏度高,影响因素复杂,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及动态变化对确保肾动态显像质量和保证GFR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及18F-FLT PET/CT对多发骨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杜晓光 谢新立 +3 位作者 王旭 陈国宝 阮翘 程兵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7-572,共6页
目的:分析多发骨结核18F-FDG与18F-FLT PET/CT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多发骨结核25例、骨转移瘤4例、多发骨髓瘤2例、良性骨病2例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灶的18F-FDG及18F-FLT PET/CT影像特征,比较18F-FDG单独及联合18F-FLT PET... 目的:分析多发骨结核18F-FDG与18F-FLT PET/CT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多发骨结核25例、骨转移瘤4例、多发骨髓瘤2例、良性骨病2例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灶的18F-FDG及18F-FLT PET/CT影像特征,比较18F-FDG单独及联合18F-FLT PET/CT对多发骨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25例多发骨结核患者共发现病灶117个,病灶对18F-FDG不同程度的高摄取,对18F-FLT低摄取;18F-FDG PET/CT骨及软组织感兴趣区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及其靶非靶比值均高于18F-FLT PET/CT(P均<0.05)。18F-FDG PET/CT对多发骨结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32.0%(8/25)、25.0%(2/8)、30.3%(10/33);18F-FDG联合18F-FLT PET/CT分别为96.0%(24/25)、87.5%(7/8)、93.9%(31/33)。联合法诊断效能高于18F-FDG PET/CT(P均<0.05)。结论:18F-FDG联合18F-FLT双显像剂行PET/CT检查对多发骨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骨结核 18F-FDG 18F-FLT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腺瘤核素显像术前定位诊断39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阮翘 谢新立 +2 位作者 韩星敏 程兵 孟玉葆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0-961,共2页
关键词 甲状旁腺腺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未确诊病例619例核素全身骨显像分析
7
作者 杜晓光 谢新立 +3 位作者 周帆 孙秉奇 孟玉葆 程兵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7-338,共2页
关键词 疼痛 骨折 发热 核素全身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癌3812例核素全身骨显像随访资料分析
8
作者 杜晓光 刘保平 +1 位作者 谢新立 孙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153,共2页
关键词 乳癌 ^99MTC-MDP骨显像 随访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术前定位诊断导致肿瘤诱发低磷骨软化症的原发肿瘤病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珂 李彦鹏 +4 位作者 刘小婷 王冉 蔺旭阳 李龙吉 韩星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5,共3页
肿瘤诱发低磷骨软化症(tumor induced osteomalacia, TIO)为间叶源性肿瘤所致低磷骨软化症,多表现为进行性骨痛、骨质疏松、行走困难及活动受限甚至多发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切除原发灶为治疗TIO的有效方法,但间叶源性肿瘤... 肿瘤诱发低磷骨软化症(tumor induced osteomalacia, TIO)为间叶源性肿瘤所致低磷骨软化症,多表现为进行性骨痛、骨质疏松、行走困难及活动受限甚至多发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切除原发灶为治疗TIO的有效方法,但间叶源性肿瘤往往位置隐匿、定位困难。本研究报道5例以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术前定位诱发TIO的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r, PMT)原发病灶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化症 低磷血症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甲状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SNX10/mTORC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闫志华 程兵 +1 位作者 陈伟娜 李祥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4-548,共5页
目的:探究谷氨酰胺(Gln)对甲状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SNX10/mTORC1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0、1、2、4 mmol/L Gln的培养基培养人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系C643,每个浓度设6个复孔。分组培养24、48、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目的:探究谷氨酰胺(Gln)对甲状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SNX10/mTORC1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0、1、2、4 mmol/L Gln的培养基培养人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系C643,每个浓度设6个复孔。分组培养24、48、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分组培养24 h后,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三磷酸腺苷(ATP)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率、迁移能力、侵袭能力、ATP生成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NX10、p-mTOR、mTORC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NX10、p-mTOR、mTORC1、Akt、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Gln干预后,C643细胞凋亡率下降,增殖活性、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ATP浓度均增加,SNX10、p-mTOR、mTORC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SNX10、p-mTOR、mTORC1、Akt、p-Akt蛋白表达上调,且均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Gln可能通过激活SNX10/mTORC1通路而促进甲状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谷氨酰胺代谢 SNX10/mTORC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胸腺上皮肿瘤恶性程度 被引量:3
11
作者 蔺旭阳 王冉 韩星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8-382,共5页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预测胸腺上皮肿瘤(TET)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经病理诊断的TET患者,根据病理结果进行组织学分型(低危型胸腺瘤、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及临床分期(Ⅰ~Ⅳ期)。基于^(18)F-FDG PET/CT获...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预测胸腺上皮肿瘤(TET)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经病理诊断的TET患者,根据病理结果进行组织学分型(低危型胸腺瘤、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及临床分期(Ⅰ~Ⅳ期)。基于^(18)F-FDG PET/CT获取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峰值标准摄取值(SUV_(peak))、原发灶SUV_(max)与纵隔血池平均标准摄取值的比值,即靶区本底比值(TBR),分别以SUV=2.5及40%SUV_(max)为阈值,获得病灶糖酵解总量(TLG_(2.5)、TLG_(40%))及肿瘤代谢体积(MTV_(2.5)、MTV_(40%))。比较不同类型及临床分期TET各代谢参数的差异。针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不同组织学分型TET的效能。结果95例中,27例低危型胸腺瘤、15例高危型胸腺瘤、53例胸腺癌;临床分期Ⅰ期28例、Ⅱ期8例、Ⅲ期12例、Ⅳ期47例。不同类型TET间SUV_(max)、SUV_(peak)及TB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TLG_(2.5)和MTV_(2.5)均高于低危型胸腺瘤(P均<0.05),胸腺癌TLG_(40%)高于低危型胸腺瘤(P<0.05);其他代谢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Ⅳ期TET的SUV_(max)、SUV_(peak)、TBR、TLG_(2.5)、TLG_(40%)、MTV_(2.5)均高于Ⅰ期(P均<0.05),Ⅲ期TET的TLG_(2.5)高于Ⅰ期(P<0.05),不同临床分期TET其余代谢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SUV_(max)、SUV_(peak)及TBR预测低危型与高危型胸腺瘤的AUC分别为0.857、0.840及0.857,预测高危型胸腺瘤与胸腺癌的AUC分别为0.769、0.758及0.755。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可有效预测TET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肺癌列线图诊断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永峰 曾浈浈 +2 位作者 娄若林 姚明解 吕全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518,共6页
目的:基于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构建肺癌诊断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109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21名健康体检者。随机抽取70%(n=483)作为训练集,纳入性别、年龄和肺癌相关肿... 目的:基于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构建肺癌诊断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109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21名健康体检者。随机抽取70%(n=483)作为训练集,纳入性别、年龄和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TAP)]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构建诊断肺癌的列线图模型,剩余30%(n=205)作为验证集,采用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列线图模型最终纳入了年龄、性别、CEA、Cyfra21-1、NSE和TAP共6个因素。训练集中,以非肺癌组(包括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时,该模型诊断肺癌的AUC(95%CI)为0.915(0.886~0.938),灵敏度为0.801,特异度为0.894;验证集中,以非肺癌组为对照时,模型诊断肺癌的AUC(95%CI)为0.924(0.879~0.957),灵敏度为0.909,特异度为0.828。结论:基于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标志物 诊断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18F-FDG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晓晓 阮翘 +4 位作者 谢新立 常伟 赵苏丹 赵曦曈 韩星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经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为NSCLC且具有肿瘤放射治疗适应证的80例NSCLC患...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经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为NSCLC且具有肿瘤放射治疗适应证的80例NSCLC患者,其中鳞癌51例,腺癌29例,分别行胸部增强CT及^(18)F-FDG PET/CT检查,并通过两种影像学方法勾画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比较两者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0例NSCLC患者GTV_(PET/CT)均值((20.74±15.57)cm^3)较GTV_(CT)((26.33±17.31)cm^3)小,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V_(PET/CT)较GTV_(CT)平均缩小24.16%。其中68例GTV_(PET/CT)小于GTV_(CT),但有12例患者的GTV_(PET/CT)大于GTV_(CT)。(2)按肿瘤组织学类型分为鳞癌组与腺癌组,鳞癌组GTV_(CT)(27.85±15.79)cm^3,GTV_(PET/CT)(22.35±14.06)cm^3;腺癌组GTV_(CT)(25.46±18.21)cm^3,GTV_(PET/CT)(19.83±16.44)cm^3,两组均显示GTV_(PET/CT)均值较GTV_(CT)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18)F-FDG PET/CT显像,本研究80例NSCLC患者中,57%(46/80)的患者临床分期发生了改变:其中分期上调35例(N分期上调22例,M分期上调13例);分期下调者11例(7例从T_3降到T_2,4例从T4降到T_3)。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融合了功能代谢和解剖图像,能很好的分辨肿瘤组织与周围的肺不张或炎症组织,精确指导放疗靶区的勾画,并可准确的指导临床分期,为进一步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依据,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定性诊断肺占位性病变 被引量:10
14
作者 石丽红 刘艳 +2 位作者 谢新立 李彦鹏 韩星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2-686,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定性诊断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接受^(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的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n=80)和恶性病变组(n=155)。比较2组早期...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定性诊断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接受^(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的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n=80)和恶性病变组(n=155)。比较2组早期和延迟显像中肺部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计算SUV_(max)变化率[以储留指数(RI)表示];以ROC曲线分析早期及延迟期肺部病灶SUV_(max)、RI对肺部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病变组早期及延迟期SUV_(max)均大于良性病变组(P均<0.001),且2组延迟期SUV_(max)均大于早期(P均<0.001)。恶性病变组RI大于良性病变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早期SUV_(max)、延迟期SUV_(max)、RI及三者联合诊断肺部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645、0.697、0.722及0.727(P均<0.05)。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可用于定性诊断肺占位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99)Tc^m-MIBI SPECT/CT显像钙化特点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祥周 谢新立 +3 位作者 王瑞芳 刘艳 浮晓 韩星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626-1629,共4页
目的评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在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钙化特点及病理上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 目的评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在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钙化特点及病理上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行99Tcm-MIBI双时相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的53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资料,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SHPT患者23例,PHPT患者30例。对SHPT与PHPT患者甲状旁腺内出现的钙化灶数目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3例HPT患者中42例甲状旁腺双时相显像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79.2%),双时相显像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在断层融合显像均为阳性。48例患者SPECT/CT融合显像可见甲状旁腺摄取显像剂,融合显像阴性的5例患者在CT显像甲状旁腺区域可见软组织密度结节影。23例SHPD患者中,10例(43.5%)患者甲状旁腺病理结果为甲状旁腺腺瘤,12例(52.2%)为甲状旁腺增生,1例(4.3%)病理结果既存在甲状旁腺腺瘤,又存在甲状旁腺增生;9例(39.1%)患者甲状旁腺存在钙化灶。30例PHPT患者中,29例(96.7%)病理结果为甲状旁腺腺瘤,1例(3.3%)为甲状旁腺增生,无1例甲状旁腺发生钙化。SHPT与PHPT患者甲状旁腺内存在钙化灶例数及病理结果为腺瘤的例数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50和15.13,P<0.05)。结论 SHPT患者甲状旁腺易合并钙化灶;PHPT病理结果多为甲状旁腺腺瘤,SHPT患者病理结果多为甲状旁腺增生,其次为甲状旁腺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 继发性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SPECT CT 双时相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经胸骨路径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猛 崔瑶 +6 位作者 杜可朴 李帅 刘婷婷 陈艳林 李亚丹 高飞 周志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骨路径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位于前、中纵隔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CT引导经胸骨路径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20例前、中纵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即刻剂量学参数,观察术后粒子分布满意率... 目的探讨经胸骨路径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位于前、中纵隔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CT引导经胸骨路径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20例前、中纵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即刻剂量学参数,观察术后粒子分布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局部疗效,随访术后半年、1年的生存率。结果术后即刻剂量验证剂量学参数如下:90%肿瘤靶区接受剂量(D90)(134.30±14.53) Gy;肿瘤靶区接受90%、100%、150%和20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90、V100、V150和V200)分别为(97.15±2.09)%、(93.04±1.75)%、(66.86±7.53)%、(42.95±9.11)%;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分别为0.65±0.06、(40.79±13.72)%、(27.90±7.53)%。粒子分布满意率90%。术后即刻1例患者出现气胸、1例患者出现咯血。平均随访(12.0±4.8)个月(4~24个月),术后2个月、半年、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5.0%、64.7和53.8%。半年、1年生存率89.5%和81.3%。随访期间有4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出现局部进展,无放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胸骨路径是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中纵隔肿瘤的安全路径,术后粒子分布满意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经胸骨路径 125I粒子 纵隔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系统性结节病的^(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晶晶 谢新立 +2 位作者 孙珂 阮翘 韩星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9-782,共4页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系统性慢性肉芽肿性炎,发病年龄20~40岁[1],女性多见,目前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水平、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综合判断,并且需除外其他肉芽肿疾病。
关键词 多系统性结节病 18F-脱氧葡萄糖 PET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态显像常用定量指标正常值的建立 被引量:6
18
作者 闫志华 韩星敏 +1 位作者 谢新立 孟玉葆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5-166,共2页
关键词 肾动态显像 99mTc-二乙三三胺五乙酸 肾小球滤过率 半排时间 峰时 正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显像和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苏慧东 王瑞华 +4 位作者 孙珂 闫志华 阮翘 刘保平 韩星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1-383,共3页
目的: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首次131I去除治疗5d后SPECT/CT显像(首次显像)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在预测6个月后颈、胸部的摄131I转移灶中的价值。方法:120例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去除治疗前测Tg水平,去除治疗5d后行SPECT/CT显... 目的: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首次131I去除治疗5d后SPECT/CT显像(首次显像)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在预测6个月后颈、胸部的摄131I转移灶中的价值。方法:120例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去除治疗前测Tg水平,去除治疗5d后行SPECT/CT显像,6个月后复查SPECT/CT显像(复查显像)和测Tg水平,比较2次显像颈、胸部摄131I转移灶的变化。结果:首次显像未见摄131I转移灶患者100例(A组),复查显像发现有摄131I转移灶患者6例(阳性率6.0%)。Tg<10μg/L者59例(A1组),其中1例复查显像发现摄131I转移灶(阳性率1.7%);Tg≥10μg/L患者41例(A2组),其中5例复查显像发现摄131I转移灶(阳性率12.2%)。首次显像有摄131I转移灶患者20例(B组),复查显像7例仍有摄131I转移灶(阳性率35.0%)。Tg<10μg/L者9例(B1组),其中1例复查显像发现摄131I转移灶(阳性率11.1%);Tg≥10μg/L者11例(B2组),其中6例复查显像仍有摄131I转移灶(阳性率54.6%)。A组和B组复查显像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11.664,P=0.001),A1组和A2组,B1组和B2组两两组间复查显像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C术后首次131I去除治疗5d后SPECT/CT显像对预测6个月后颈、胸部的摄131I转移灶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 I-SPECT CT 断层融合成像 甲状腺肿瘤 转移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99m)Tc-EHIDA SPECT/CT肝胆动态显像各时相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晓光 王旭 +3 位作者 王卓 谢新立 王瑞华 韩星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4-568,共5页
目的比较^(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不同时相诊断肝胆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或临床综合确诊的387例接受^(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的肝胆疾病患者,根据肠道显像情况将其分为排泄正常组(n=65,均为非肝胆系疾病或肝胆系疾... 目的比较^(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不同时相诊断肝胆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或临床综合确诊的387例接受^(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的肝胆疾病患者,根据肠道显像情况将其分为排泄正常组(n=65,均为非肝胆系疾病或肝胆系疾病痊愈者)和排泄异常组n=322,其中婴儿先天性胆道闭锁(BA)127例、婴儿肝炎综合征(IHS)108例、胆总管囊肿62例、胆汁漏25例]。观察排泄正常组早期相和延迟相代表排泄通畅的影像学表现是否一致;计算排泄异常组延迟各时相对疾病的检出率。结果排泄正常组中,62例早期相与延迟相的影像学表现一致,3例延迟相可确认排泄通畅。排泄异常组中,延迟相2 h与4 h、4 h与6 h对婴儿先天性BA、IHS及胆总管囊肿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延迟相6 h与24 h对婴儿先天性BA、IHS及胆总管囊肿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延迟各时相对胆汁漏的检出率均较高,2 h与4 h、4 h与6 h、6 h与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结论 ^(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对多种肝胆系疾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锝二乙基-亚氨基二乙酸 肝胆疾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