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肝脏螺旋CT增强强化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超琴 高剑波 +4 位作者 董军强 肖慧娟 谭延召 张伟 田辉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体重、对比剂剂量及注射速度等因素对肝脏螺旋CT增强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106例肝脏螺旋CT增强患者,对比剂剂量为80~90ml,注射速度2.5~4ml,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5S从肝顶叶按1cm/s速度行肝脏双期扫描,分别测...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体重、对比剂剂量及注射速度等因素对肝脏螺旋CT增强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106例肝脏螺旋CT增强患者,对比剂剂量为80~90ml,注射速度2.5~4ml,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5S从肝顶叶按1cm/s速度行肝脏双期扫描,分别测量每个患者的体重、腹主动脉动脉期腹腔干层面CT值和门脉期同一层面门静脉及肝实质CT值。结果患者体重与腹主动脉强化密度存在负性相关(P〈0.05),年龄、注射速度等与腹主动脉强化密度成正性相关(P〈0.05);门脉期肝实质强化密度与动脉期主动脉及门脉期门静脉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肝脏螺旋CT强化密度随着年龄及注射速度增高而增强,随着体重增加强化密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注射速度 强化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兔VX2肝癌血供的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悦 高剑波 +3 位作者 杨学华 张永高 岳松伟 曲艳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兔VX2肝癌血供的评价价值。方法:采用开腹瘤组织块直接包埋法将VX2肝癌移植瘤植入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并于种植后第21天行多排螺旋CT增强及灌注扫描,观察其CT征象,并对比肿瘤边缘区、瘤旁肝组织以及...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兔VX2肝癌血供的评价价值。方法:采用开腹瘤组织块直接包埋法将VX2肝癌移植瘤植入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并于种植后第21天行多排螺旋CT增强及灌注扫描,观察其CT征象,并对比肿瘤边缘区、瘤旁肝组织以及对照肝组织的CT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表面通透性、肝动脉分数以及肝动脉灌注量)。结果:25只(83%)大白兔种植成功。CT平扫肿瘤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增强动脉期病灶表现为边缘环状强化;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中心见低密度坏死区,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CT灌注成像结果:肿瘤边缘区、瘤旁肝组织及对照肝组织灌注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边缘区的平均通过时间降低,其他参数均高于瘤旁和对照肝组织(P<0.05)。结论: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通过计算血流灌注参数,可定量反映活体肝癌血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VX2肝癌 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对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肖晶晶 杨学华 +3 位作者 高剑波 郭华 岳松伟 郑颖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0-422,共3页
目的:研究胆管梗阻64层螺旋CT曲面重组(CPR)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搜集本院2008年7月~2009年3月阻塞性黄疸患者资料47例,全部采用GE公司Light Speed64层螺旋CT行上腹部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后将其0.625mm薄层... 目的:研究胆管梗阻64层螺旋CT曲面重组(CPR)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搜集本院2008年7月~2009年3月阻塞性黄疸患者资料47例,全部采用GE公司Light Speed64层螺旋CT行上腹部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后将其0.625mm薄层扫描轴位源像(ASI)传到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行扩张胆管曲面重建成像,作任意曲面以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及梗阻上段胆管的扩张情况,对胆管梗阻原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并与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前64层螺旋CT曲面重组(CPR)技术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达到94%及87%。37例胆管、胰头肿瘤或先天性疾病患者(25例为肝门部、肝外胆管癌或胆管炎症,3例为壶腹部癌,胰头癌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中,36例准确定位,32例得到正确诊断,术前64层螺旋CTCPR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达到97%及86%。结论: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CPR)能直观显示胆管病变,对诊断胆管梗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胆汁淤积 胆管梗阻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岳松伟 周悦 +1 位作者 郭华 高剑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6-418,共3页
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神经嵴的内分泌细胞,以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约占74%,其占整个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0.4%~1.8%[1]。其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差异很大,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2]。
关键词 消化系统 神经内分泌癌 肿瘤 多排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贞旭 高剑波 +2 位作者 董军强 王小鹏 肖慧娟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6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CTA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和CTA的影像资料,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CTA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和CTA的影像资料,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共12个肿块,平扫肿块密度与肌肉相类似,CT值35~48HU,其中5例内见小灶状液化坏死区,动脉期图像显示所有病变明显强化,CT值高达200HU以上,延迟扫描病变密度明显降低,其中3个病灶强化均匀,6个病灶强化不均匀。12例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8例颈部CTA均可清晰显示肿块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关系,并可见肿块侧的颈动脉分叉呈杯口状扩大。结论:多层螺旋CT颈部平扫和增强以及CTA可以替代DSA作为确诊颈动脉体瘤的最佳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肾腺瘤的CT诊断 被引量:7
6
作者 郑吟诗 高剑波 郭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后肾腺瘤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后肾腺瘤患者均为男性,均为单侧发病,其中2例CT平扫分别表现为稍低密度和稍高密度,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并有延迟强化;1...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后肾腺瘤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后肾腺瘤患者均为男性,均为单侧发病,其中2例CT平扫分别表现为稍低密度和稍高密度,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并有延迟强化;1例平扫为等低混杂密度团块,伴有点片状钙化及囊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后肾腺瘤非常少见,CT表现有一定特点,多表现为肾皮质实性占位,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并有延迟强化;正确认识并考虑到其可能,有助于与肾癌鉴别,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避免不必要的全肾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后肾腺瘤 肾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CT增强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素兰 郝桂玲 谢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7-398,共2页
在 CT增强扫描过程中,为了获得满意的图像,需要患者制动,安静,并需在静脉团注对比剂后立刻扫描.由于婴幼儿恐惧和不配合,必须在其熟睡中进行,静脉穿刺的疼痛会使熟睡的患儿惊醒,哭闹,而使检查无法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应用美国BD公... 在 CT增强扫描过程中,为了获得满意的图像,需要患者制动,安静,并需在静脉团注对比剂后立刻扫描.由于婴幼儿恐惧和不配合,必须在其熟睡中进行,静脉穿刺的疼痛会使熟睡的患儿惊醒,哭闹,而使检查无法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应用美国BD公司第 3代Y型24G头皮套管针对48例患儿进行了CT增强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静脉留置针 CT增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致局部疼痛比较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超琴 刘延锦 +1 位作者 李素兰 谢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8-160,共3页
目的:寻找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时局部疼痛程度最轻的注射部位。方法:将4062例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按静脉穿刺部位分为A组(肘正中静脉组)、B组(前臂头静脉组)、C组(前臂贵要静脉组)、D组(前臂掌侧下段静脉组)和E组(手背静脉组)。静脉穿刺... 目的:寻找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时局部疼痛程度最轻的注射部位。方法:将4062例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按静脉穿刺部位分为A组(肘正中静脉组)、B组(前臂头静脉组)、C组(前臂贵要静脉组)、D组(前臂掌侧下段静脉组)和E组(手背静脉组)。静脉穿刺均采用直刺法,分别观察各组注射部位局部疼痛程度。结果:不同注射部位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局部疼痛最轻,其次为B、C和E组,D组局部疼痛程度最重。结论: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时,应尽可能选用血管部位较深、管腔较大和侧支分流量较大的血管,以减轻注射时局部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部位 局部疼痛 造影剂 高压注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