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3 a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静 郝爽 +2 位作者 张竞超 裴宇 徐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9-643,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LAR)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3 a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ABG的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 a。根据术后LA...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LAR)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3 a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ABG的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 a。根据术后LAR分为低比值组(137例)、中比值组(112例)和高比值组(109例),比较3组的MACE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3 a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LAR或LAR联合其他危险因素对术后3 a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从低比值组到高比值组,MACE发生率升高,高比值组MACE发生率为23.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1.193,95%CI 1.068~1.333)、LAR(OR=3.029,95%CI 0.973~9.428)和糖尿病(OR=2.559,95%CI 1.193~5.487)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LAR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703(95%CI 0.656~0.745),敏感度为0.692,特异度为0.614;LAR联合糖尿病、BMI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743(95%CI 0.664~0.799),敏感度为0.762,特异度为0.661。结论:LAR是CABG患者术后3 a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可联合糖尿病、BMI预测患者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乐四联症术前体肺动脉侧支血管介入栓塞及外科结扎18例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董素强 乔晨晖 张伟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7-598,共2页
关键词 法乐四联症 介入栓塞术 结扎术 体肺动脉侧支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邓凯龙 于鑫溢 张竞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4-469,共6页
外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具有明确的生存获益。目前,外科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鉴于房颤外科治疗的已知生存优势,本文回顾了近年外科手术路径、消融径线、能量来源和辅助治疗技术等相关研究,概述了目前房颤手术类型的... 外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具有明确的生存获益。目前,外科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鉴于房颤外科治疗的已知生存优势,本文回顾了近年外科手术路径、消融径线、能量来源和辅助治疗技术等相关研究,概述了目前房颤手术类型的最新进展与争议,以期为制定房颤外科治疗的最佳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迷宫手术 肺静脉隔离 左心耳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支动脉桥应用不增加低心功能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及近中期风险:单治疗组3年随访结果
4
作者 李子濡 白晟玮 +3 位作者 张俭 徐昊 臧素华 张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目的比较多支动脉桥和单支动脉桥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在左心功能降低患者中的围手术期及近中期结果。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单治疗组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左室射血分数... 目的比较多支动脉桥和单支动脉桥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在左心功能降低患者中的围手术期及近中期结果。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单治疗组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左室射血分数小于50%的患者86例,其中行多支动脉桥OPCABG22例(多支动脉桥组),行单支动脉桥OPCABG64例(单支动脉桥组)。收集整理所有入选患者术前、术中及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9.28±14.84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影响因素,Kaplan-Meier分析OPCABG术后无MACE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中,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动脉桥组患者年龄小于单支动脉桥组,其余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24h胸腔引流量、监护室滞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术后新发房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动脉桥组与单支动脉桥组相比,术后低血压状态发生率较高(34.78%vs 11.54%,P=0.009)。随访数据中患者MACE的发生率及超声数据均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OR:0.191,95%CI:0.049-0.075)、肌酐(OR:1.016,95%CI:1.000-1.033)是患者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无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支动脉桥OPCABG对于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并不增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且不增加近中期MACE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多支动脉移植物 左室功能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洗式射频消融术在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宋鹏 舒礼良 +1 位作者 苏刚 徐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77-437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2月我院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及冲洗式射频消融术50例为研究组,同期仅行瓣膜置换50例为对照组。... 目的:回顾性分析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2月我院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及冲洗式射频消融术50例为研究组,同期仅行瓣膜置换50例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当时、术后1d、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房颤消除率分别为100%、96%、86%、80%、72%和64%、56%、48%、36%、24%(P<0.05)。研究组房颤转复率明显提高,心功能有所改善。结论:射频消融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消除房颤,不增加心内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单行瓣膜置换术房颤复发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射频消融术 心房纤颤 肺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房与房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磊 舒礼良 +4 位作者 苏刚 乔洪武 黄明君 徐敬 宋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评估在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冲洗式射频消融术和左房折叠术(LAP)治疗巨大左心房慢性房颤(AF)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LAD)≥60mm或左心房容积指数≥55mL/㎡的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AF患者,实施二尖瓣置换术与冲洗式单... 目的:评估在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冲洗式射频消融术和左房折叠术(LAP)治疗巨大左心房慢性房颤(AF)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LAD)≥60mm或左心房容积指数≥55mL/㎡的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AF患者,实施二尖瓣置换术与冲洗式单极射频消融术,其中同期加行左房折叠术(LAP组)23例,未加行LAP术的23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观察手术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心电活动的变化。随访1年。结果:LAP组和对照组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分别占82.6%和56.5%(P<0.01)、心功能改善级别分别为1.71±0.65和0.78±0.63(P<0.01)、手术后LAVl分别为39.88±11.02和51.86±13.09(P<0.01)、LAEF分别为(64.04±6.81)%和(55.69±5.32)%(P<0.01)。结论:对合并巨大左心房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慢性AF患者,实施二尖瓣置换术和冲洗式射频消融术同期加行左房折叠术,更能有效消除AF,使窦性心律得以恢复和维持,使左心房、心室收缩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疗效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巨大左心房 慢性颤动 二尖瓣病变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舒礼良 韩雪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9-962,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来本科就诊的4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给予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来本科就诊的4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给予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对照组未用药。2组均于术后6h、12h、24h、48h、72h采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Ang-Ⅱ、ET-1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浓度。结果:①治疗组术后6h、12h、24h、48h、72h血清Ang-Ⅱ含量分别为(69.57±17.98)ng/L、(65.71±19.37)ng/L、(57.62±18.35)ng/L、(63.35±24.34)ng/L、(61.25±16.39)ng/L,对照组分别为(72.41±19.38)ng/L、(81.62±22.59)ng/L、(85.07±16.23)ng/L、(70.68±19.64)ng/L、(68.77±23.21)n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ET-1含量分别为(13.27±4.24)ng/L、(12.55±3.07)ng/L、(12.34±2.95)ng/L、(11.37±3.32)ng/L、(11.84±1.76)ng/L,对照组分别为(14.25±3.61)ng/L、(16.78±2.64)ng/L、(18.76±3.18)ng/L、(15.35±2.74)ng/L、(14.51±2.90)ng/L,2组比较除术后6h外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术后6h、12h、24h、48h、72hNO浓度分别为(25.69±7.31)μmol/L、(27.34±5.36)μmol/L、(26.58±6.21)μmol/L、(28.09±5.16)μmol/L、(27.89±4.55)μmol/L,对照组分别为(26.38±6.73)μmol/L、(22.51±5.08)μmol/L、(22.67±6.91)μmol/L、(24.36±4.01)μmol/L、(25.76±6.37)μmol/L,2组比较除术后6h外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给予丙泊酚输注,可明显降低血Ang-Ⅱ、ET-1含量,升高NO浓度,有利于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改善术后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心脏病 先天性 肺动脉高压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根部瘤38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敬 张岩伟 +4 位作者 舒礼良 罗鸿 张竞超 刘超 赵文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瓣 主动脉根部瘤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38例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敬 舒礼良 赵文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3-514,共2页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病 外科治疗 心肌保护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及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舒礼良 张宛哲 +1 位作者 徐敬 赵文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58-558,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糖尿病患 冠状动脉 大鼠血清 缬沙坦 发病危险性 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惠云生 文冰 赵文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0-652,共3页
肺动脉栓塞是指肺静脉系统中的异常物质(如血栓)经过右心进入肺动脉或其分支,造成肺动脉部分甚至全部闭塞,引起一系列呼吸循环系统的疾病。肺动脉栓塞分为急性肺动脉栓塞和慢性肺动脉栓塞。急性肺动脉栓塞通常通过抗凝、溶栓等方法治... 肺动脉栓塞是指肺静脉系统中的异常物质(如血栓)经过右心进入肺动脉或其分支,造成肺动脉部分甚至全部闭塞,引起一系列呼吸循环系统的疾病。肺动脉栓塞分为急性肺动脉栓塞和慢性肺动脉栓塞。急性肺动脉栓塞通常通过抗凝、溶栓等方法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未及时溶解而在肺动脉内停留、纤维化、机化、重构会导致慢性肺动脉栓塞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肺动脉高压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搭桥术后急性应激障碍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慧 马宁 +3 位作者 岳爱华 杨丽 乔晨晖 王小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5-829,共5页
目的:探究冠脉搭桥术后急性应激障碍(AS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320例,根据术后1周内ASD发生情况分为ASD组(n=116)和非ASD组(n=20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 目的:探究冠脉搭桥术后急性应激障碍(AS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320例,根据术后1周内ASD发生情况分为ASD组(n=116)和非ASD组(n=20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D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评价模型对ASD的预测性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文化程度文盲与小学、初中、高中与中专,性格内向,术前重度胸痛与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是ASD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678(1.028~2.739)、2.399(1.187~4.848)、2.994(1.442~6.218)、2.842(1.460~5.531)、3.037(1.591~5.800)、2.254(1.219~4.168)、4.200(2.537~6.953),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冠脉搭桥术后ASD的ROC曲线的AUC(95%CI)为0.698(0.638~0.758),提示模型预测冠脉搭桥术后ASD的准确性较好。结论:年龄≥45岁,文化程度文盲与小学、初中、高中与中专,性格内向,术前重度胸痛与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是ASD发生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急性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窥镜大隐静脉获取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学习曲线
13
作者 张伟华 张俭 +5 位作者 孙晓柯 罗鸿 马宁 刘东海 张新 乔晨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学习曲线,重点关注初学者易发生的问题及对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学习曲线,重点关注初学者易发生的问题及对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使用内窥镜技术获取大隐静脉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A组(初学组20例)、B组(熟悉组20例)、C组(进步组20例)、D组(成熟组23例),分析各组之间患者围术期及随访结果差异,明确学习曲线周期。【结果】该组患者年龄为(60.22±8.06)岁,体质量为(69.77±11.66)kg,其中合并高血压24例、糖尿病26例、亚急性脑梗14例。A组相对于后三组获取大隐静脉长度与时间比值明显较小(P<0.001),静脉主干损伤数量明显较多(P=0.006),并且随访1年时静脉桥通畅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之前技术操作培训是必要的,能有效规避初学者造成的血管损伤,实际获取的过程中大概需要亲自操作20例,并认真总结技术技巧就可以较为熟练地进行相关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内窥镜 微创 大隐静脉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版患者延续性护理评估问卷的汉化及其在慢性病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茜 吕汶聪 +3 位作者 郑元 贺亭亭 侯倩 南佳慧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75,共4页
目的汉化简版患者延续性护理评估问卷(patient continuity of care questionnaire,PCCQ-12),并在慢性病患者中检验其信效度,以期为慢性病住院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评估提供可靠工具。方法按照Brislin翻译模型进行问卷的正译、回译及... 目的汉化简版患者延续性护理评估问卷(patient continuity of care questionnaire,PCCQ-12),并在慢性病患者中检验其信效度,以期为慢性病住院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评估提供可靠工具。方法按照Brislin翻译模型进行问卷的正译、回译及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PCCQ-12。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于河南省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招募202例调查对象,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中文版PCCQ-12共12个条目,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33~1.000,问卷内容效度指数为0.917;问卷总分与简式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的生理健康总评分、心理健康总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97、0.583(均P<0.0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文版PCCQ-12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3,重测信度为0.912。结论中文版PCCQ-1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慢性病住院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看法的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慢性病 量表汉化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的近中期疗效分析
15
作者 白晟玮 臧素华 +2 位作者 徐昊 师永强 乔晨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37,共3页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1],以男性居多。BAV患者发生严重主动脉瓣反流或狭窄时,主动脉瓣瓣膜置换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机械瓣膜有血栓、出血风险,需终身服用华法林,加之生物瓣膜有自然衰...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1],以男性居多。BAV患者发生严重主动脉瓣反流或狭窄时,主动脉瓣瓣膜置换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机械瓣膜有血栓、出血风险,需终身服用华法林,加之生物瓣膜有自然衰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缺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因此,修复BAV似乎是代替传统置换手术的一个理想选择。该类手术在国外开展已较为广泛,且获得了良好的中远期疗效,但由于手术难度高,对外科医生技术的要求高,学习曲线长,并且有中远期二次手术的可能,国内鲜有开展。本研究对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30例BA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近中期疗效,为该技术的临床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 主动脉瓣反流 主动脉瓣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院外早期抗凝监测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16
作者 屈清荣 郭亚男 +2 位作者 乔晨晖 石伟玲 凡中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0期13-16,共4页
目的调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院外早期抗凝监测的依从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抗凝监测依从性问卷、华法林抗凝治疗认知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 目的调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院外早期抗凝监测的依从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抗凝监测依从性问卷、华法林抗凝治疗认知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15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早期抗凝监测依从性得分为(2.73±0.84)分,63.5%的患者依从性好,36.5%的患者依从性差;监测依从性与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文化程度、客观支持和就业情况呈正相关(P<0.05)。结论患者抗凝监测依从性尚待提高,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华法林抗凝相关知识的宣教,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客观社会支持较差以及抗凝认知不足的在岗患者,以提高其对术后华法林抗凝监测的重视,降低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 华法林 抗凝 监测 依从性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早期临床转归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楠 朱耀斌 +5 位作者 张伟华 罗鸿 马宁 刘东海 张新 乔晨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8-541,共4页
目的:分析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早期临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28例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彩超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结果分为A组(30 mm Hg≤SPAP<50 mm Hg,n=70)和B组(SPAP≥5... 目的:分析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早期临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28例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彩超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结果分为A组(30 mm Hg≤SPAP<50 mm Hg,n=70)和B组(SPAP≥50 mm Hg,n=58),比较2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围手术期结果及早期随访结果。结果:2组间除SPAP、肺功能及右心室内径外,其余术前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死亡5例,A组2例,B组3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B组均大于A组(P均<0.05)。术后2组患者SPAP均较术前下降(P均<0.05)。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显示2组病例人工瓣膜功能良好;A组SPAP升高至术前水平或以上患者2例,B组11例,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4,P=0.006)。结论:二尖瓣狭窄患者的术前肺动脉压高增加了术后复发肺动脉高压的风险,早期临床转归也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肺动脉高压 二尖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素抑制ERK1/2-NF-κB通路对大鼠心房颤动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舒礼良 黄功成 +3 位作者 郝爽 黄辰 朱效华 徐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57-762,共6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介导心肌细胞纤维化对大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改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紫草素组,每组10只。紫草素组大鼠以4 mg/kg紫草素... 目的探讨紫草素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介导心肌细胞纤维化对大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改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紫草素组,每组10只。紫草素组大鼠以4 mg/kg紫草素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7 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按照1 ml/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混合液1次/d、连续7 d建立房颤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 d后取材。心电图检测各组大鼠房颤诱发时间和持续时间;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胶原面积百分比;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胶原蛋白Ⅰ(ColⅠ)、ERK1/2、p-ERK1/2、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致密、整齐;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肥大、间隙增宽;紫草素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和结构较模型组有所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紫草素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降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ED)增高,胶原面积百分比增加,ColⅠ、p-ERK1/2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紫草素组大鼠房颤诱发时间延长、持续时间缩短,LVEF、LVFS升高,LVESD、LVEED缩短,胶原面积百分比减小,ColⅠ、p-ERK1/2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ERK1/2-NF-κB信号通路而减轻心肌纤维化,抑制房颤的发生,并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紫草素 纤维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1539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何发明 赵文增 +4 位作者 王平凡 梁志强 朱汝军 徐宏耀 彭帮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9期776-778,共3页
目的评估右腋下小切口在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1月-2008年12月右腋下小切口施行小儿VSD修补术1539例。在腋中线和腋前线之间以第4肋间为中心做一直或斜行切口,经第4肋下缘骨膜... 目的评估右腋下小切口在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1月-2008年12月右腋下小切口施行小儿VSD修补术1539例。在腋中线和腋前线之间以第4肋间为中心做一直或斜行切口,经第4肋下缘骨膜下进胸,心包的右侧缘固定在开胸器上,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并完成心内操作。结果153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阻断循环时间11-48 min,(22.8±11.4)min;CPB时间27-64 min,(33.0±14.9)min。术后24 h内死亡2例(0.13%,2/1539):1例死于鱼精蛋白严重过敏;1例术中损伤左冠状动脉,未及时发现,致左心室术中保护不良,开放循环后复苏困难,被迫再次阻断,切开升主动脉探查才发现,术后4 h死于重度低心排血量。血管切口感染3例,肺不张9例,灌注肺5例,低心排血量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此29例均经过治疗痊愈出院。1446例随访6-91个月,(47.0±11.2)月,5例出现小型残余漏,其他患者无异常。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小儿VSD,微创、安全、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小切口 心内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中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伟华 李杰 +6 位作者 张新 罗鸿 马宁 刘东海 乔晨晖 李继峰 朱耀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EVH)66例为研究组,男性35例... 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EVH)66例为研究组,男性35例,女性31例,年龄60.30±7.92岁,体质量69.77±10.66 kg;同期行开放获取大隐静脉(OVH)的139例为对照组,男性109例,女性30例,年龄59.20±8.37岁,体质量71.16±9.91 kg。结果 20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VH组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3.03%;OVH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3.60%,两组围术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OVH组围术期发生急性心梗3例,发生率为2.16%,EVH组1例,发生率1.52%,亦无统计学差异;低心排综合征OVH组4例(2.88%),EVH组2例(3.03%),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OVH组有8例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8.80%;EVH组5例,发生率为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再发心梗;2年静脉桥血管通畅率,OVH组为83.59%,EVH组为82.22%,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73)。结论 EVH在减低术后下肢伤口并发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中期通畅率同常规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而远期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临床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中期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