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Ⅲ类骨质中种植体长度及植入深度对周围骨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毕佳慧 姚明 +2 位作者 栗燕菲 李咪娜 程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7,共7页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分析Ⅲ类骨质中种植体长度及植入深度对周围骨组织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利用建模软件Mimics等建立直径为5 mm、长度分别为8和10 mm的平台转移型种植体,并将种植体颈部平台置于平牙槽嵴顶、牙槽嵴顶下1 mm和...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分析Ⅲ类骨质中种植体长度及植入深度对周围骨组织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利用建模软件Mimics等建立直径为5 mm、长度分别为8和10 mm的平台转移型种植体,并将种植体颈部平台置于平牙槽嵴顶、牙槽嵴顶下1 mm和牙槽嵴顶下2 mm的颌骨中,共包含6组三维模型。分别对每个模型给予垂直225 N及斜向200 N的载荷,研究种植体周围骨组织Von Mises应力/应变峰值及分布特征。结果:应力云图显示应力/应变主要集中在种植体颈部平台周围的骨质中,当种植体颈部平台位于牙槽嵴顶下1 mm时,皮质骨顶端区域应力/应变分布范围最小。在同一种植体长度下,随着种植体颈部平台下移,皮质骨应力/应变峰值先增大后减小,松质骨的应力/应变峰值逐渐增大,牙槽嵴顶端应力均逐渐减小。当种植体颈部平台位于牙槽嵴顶下2 mm时,松质骨所受应力/应变峰值超过松质骨生理强度安全范围上限。种植体长度增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应变减小。种植体颈部平台植入深度比种植体长度对周围骨应力的影响更大。同等条件下,斜向加载Von Mises应力/应变峰值均大于垂直加载。结论:两种长度种植体的力学结果相似,植入深度对种植体-骨界面的影响大于种植体长度。颌骨可用高度一定时,长度8 mm、植入深度1 mm的种植体更有利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软组织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长度 植入深度 应力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长期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嘉琳 赵鹏 +1 位作者 张先玉 吴豪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行使功能的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的修复效果以及修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完成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修复且行使功能达5 a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修复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长期行使功能的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的修复效果以及修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完成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修复且行使功能达5 a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修复并发症发生率以评估种植治疗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崩瓷、脱粘接和基台及螺丝松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42例患者,种植修复体1100颗。长期行使功能的修复体中,933颗种植修复体没有发生过任何并发症,修复体成功率为84.8%,945颗种植修复体仍在原位行使功能,修复体存留率为85.9%。主要并发症有崩瓷(7.7%)、脱粘接(6.4%)、基台及螺丝松动(3.8%)、基台及螺丝折断(0.5%)和种植体折断(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咬合习惯(OR=5.006,95%CI为3.067~8.172,P<0.001)和聚合瓷冠(OR=2.614,95%CI为1.049~6.518,P=0.039)是崩瓷的危险因素;不良咬合习惯(OR=2.987,95%CI为1.596~5.598,P=0.001)、磨牙牙位(OR=6.460,95%CI为1.548~26.953,P=0.010)是脱粘接的危险因素;个性化基台(OR=23.059,95%CI为10.877~48.883,P<0.001)是基台及螺丝松动的危险因素。结论:长期行使功能的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获得了可预期的成功率,对于修复并发症要早期预防和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种植支持单冠 修复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折裂的发生率及相关风险因素
3
作者 张艳靖 许嘉琳 +1 位作者 朱慧琳 周弘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分析种植体负重不同时间后发生折裂的原因,评估其风险因素,探讨预防种植体折裂的临床策略。方法:纳入2009年7月~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的2492例种植患者,共植入4823颗种植体,共发现8例患者9枚种植体折裂... 目的:分析种植体负重不同时间后发生折裂的原因,评估其风险因素,探讨预防种植体折裂的临床策略。方法:纳入2009年7月~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的2492例种植患者,共植入4823颗种植体,共发现8例患者9枚种植体折裂。根据患者的病例情况,归纳分析影响种植体折裂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8个患者共9枚种植体出现了种植体折裂,平均使用时间为(7.2±3.19)年,患者种植体折裂时的年龄为(55.5±11.13)岁,随访期间种植体折裂的发生率为0.18%(9/4823)。结论:种植体折裂前的临床症状可以预测种植体折裂,若观察到这些临床症状,可及时采取适当的临床治疗,种植体折裂与种植体直径、修复体类型、患者副功能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种植体折裂 种植体并发症 机械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保护素-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华杰 李亚磊 +3 位作者 魏娇 冯小琼 马璞玉 吴豪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58-1662,共5页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构建载有骨保护素(OPG)的微球,筛选出缓释效果最佳的制备条件,并研究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以不同的搅拌速度、聚乙烯醇(PVA)浓度、PLGA浓度制备OPG-PLGA微球并测定其载药...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构建载有骨保护素(OPG)的微球,筛选出缓释效果最佳的制备条件,并研究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以不同的搅拌速度、聚乙烯醇(PVA)浓度、PLGA浓度制备OPG-PLGA微球并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条件;以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释放介质考察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以PLGA聚合物浓度400 mg/ml、搅拌速度400 r/min、PVA浓度2%为条件制备的载药微球具有最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6.21×10-7和75.10%,体外释药试验显示微球持续释放时间达到30 d,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结论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OPG-PLGA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同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为用于拔牙位点保存术的缓释药物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保护素 聚乳酸羟基乙酸 载药量 包封率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