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人群分层健康管理框架及多维代谢指标数据挖掘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卓青 郭崇慧 +2 位作者 陈静锋 郑云超 丁素英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9-972,共14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近年来其患病率不断增加。目前临床上针对NAFLD风险人群健康管理策略采用“一体适用”的方法,忽视了不同危险分层患者之间的差异性,为此,提出NAFLD风险人群分层健康管理框架及多维代谢数据...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近年来其患病率不断增加。目前临床上针对NAFLD风险人群健康管理策略采用“一体适用”的方法,忽视了不同危险分层患者之间的差异性,为此,提出NAFLD风险人群分层健康管理框架及多维代谢数据挖掘方法。首先,使用动态时间扭曲算法对受检者的多维代谢指标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相似性度量,并使用相似性网络融合算法对多维代谢指标时间序列相似度矩阵进行融合;其次,构建受检者多维代谢指标社交网络,通过Leiden社区发现算法进行危险分层;再次,基于各个子社区的结构化数值型数据与非结构化文本型数据进行知识发现,挖掘典型模式与TOP-N主题词及健康建议;最后,将该框架应用于真实世界数据集并开发原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NAFLD风险人群分层健康管理框架及方法能够使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受检者危险层级及相应特征,从而以分层医学思想实施更精细化的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多维代谢指标 分层健康管理 社区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体检数据的结直肠息肉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姣艳 陈静锋 +2 位作者 闫肃 王佑翔 丁素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早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同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和血常规、生化指标检查的4997名受检者资料,包括22项指标,使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早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同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和血常规、生化指标检查的4997名受检者资料,包括22项指标,使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进行特征变量筛选。按7∶3随机分组,在训练集中采用得到的最优变量构建梯度提升(Catboost)、支持向量机(SVM)、Logistic回归(LR)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中进行验证。采用χ2检验比较3种模型的准确率,进一步通过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并对纳入因素进行重要性评估。结果:LASSO回归得到性别、年龄、腰围(WC)、尿素(BU)、总蛋白(TP)、肾小球滤过率(GFR)、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等7项特征变量,基于该7项特征变量构建的SVM、Catboost模型的准确率优于LR模型(P<0.05)。SVM、Catboost、LR模型测试集的AUC(95%CI)分别为0.760(0.736~0.784)、0.766(0.742~0.790)和0.676(0.649~0.703)。进一步评估显示SVM模型预测效果最优,Catboost次之,LR最差(SVM vs Catboost/LR:NRI>0,IDI>0,P<0.05;Catboost vs LR:NRI>0,IDI>0,P<0.001)。特征重要性评估显示年龄的重要性最大,其次是WC。结论:基于性别、年龄、WC、BU、TP、GFR、TyG构建的SVM模型具备较好的预测价值。该预测模型的建立可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尽早发现结直肠癌早期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健康体检数据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肌肉比的年龄分层差异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周鹏龙 苌静 +3 位作者 丁素英 陈静锋 王涛 李晨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3375-3384,3409,共11页
背景脂肪-肌肉比(FMR)是一种新兴的身体成分指标,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但目前FMR与高尿酸血症(HUA)及年龄分层差异尚不明确。目的探讨FMR与HUA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年龄分层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2024年1—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 背景脂肪-肌肉比(FMR)是一种新兴的身体成分指标,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但目前FMR与高尿酸血症(HUA)及年龄分层差异尚不明确。目的探讨FMR与HUA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年龄分层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2024年1—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行体检的2137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身体成分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FMR对HUA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CS)评估年龄、FMR与HUA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共有395名研究对象患有HUA。RCS模型显示,男性年龄与HUA发病风险存在非线性关系(P_(非线性)=0.014),女性年龄与HUA发病风险存在线性关系(P_(非线性)=0.65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模型1中≤45岁组Q3~Q5水平FMR与HUA发病风险增高相关(P<0.05),而>45岁组FMR与HUA无统计学关联(P>0.05);模型2、3中,≤45岁发病风险FMR的Q3~Q5水平仍与HUA发病风险增高相关,而>45岁组中仅Q4、Q5水平与HUA发病风险增高相关(P<0.05);另外,≤45岁HUA组Q4、Q5水平FMR是非HUA组的2.98倍(95%CI=1.75~5.06)、4.33倍(95%CI=2.42~7.75),而在>45岁组中,这一风险降低至2.24(95%CI=1.04~4.84)、3.50(95%CI=1.44~8.50)。RCS模型显示,在≤45岁男性中FMR与HUA发病风险为非线性关系(P_(非线性)=0.028),在>45岁男性中为线性关系(P_(非线性)=0.392);在≤45岁女性中FMR与HUA发病风险呈线性关系(P_(非线性)=0.537),而在>45岁女性中FMR与HUA发病风险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FMR失衡是HUA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其效应随年龄增长而减弱,为HUA预防、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并为年龄分层的HUA精准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脂肪肌肉比 年龄因素 肌肉质量 体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残余胆固醇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华 闫肃 +2 位作者 秦迁 陈静锋 丁素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目的:分析残余胆固醇(RC)与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23年6月体检的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者7152人,依据RC分为低、高RC组,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 目的:分析残余胆固醇(RC)与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23年6月体检的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者7152人,依据RC分为低、高RC组,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RC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RC、糖化血红蛋白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HR(95%CI)分别为1.041(1.037~1.046)、1.153(1.042~1.276)、1.123(1.023~1.233)、1.088(1.024~1.156);RC水平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风险有关(P=0.033),随RC增高,患病风险呈先逐渐增高再平稳趋势。结论:RC升高可增加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限制性立方样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yG指数、血压、血糖相关指标与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关系
5
作者 秦迁 杨阳 +3 位作者 闫肃 闫航 王守俊 丁素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TyG指数、血压、血糖相关指标与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ERFI)的关系及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BMI≥24 kg/m 2者3956例为研究对象,按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组,... 目的:探讨TyG指数、血压、血糖相关指标与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ERFI)的关系及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BMI≥24 kg/m 2者3956例为研究对象,按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组,<3 mg/mmol为对照组(n=3844),3~≤30 mg/mmol为ERFI组(n=11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ERFI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各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ERFI组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HbA1c、总胆固醇(TG)、TyG指数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TyG指数>8.77(OR=2.138,95%CI:1.411~3.240)、正常血压高值(OR=2.450,95%CI:1.652~3.635)和HbA1c 5.61%~<7.00%(OR=1.510,95%CI:1.024~2.226)是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ERFI的危险因素。TyG指数与血压有交互作用(RERI=1.754,95%CI:-0.126~3.636;APAB=0.405,95%CI:0.068~0.741)。结论:TyG指数≥8.77、正常血压高值和HbA1c 5.61%~<7.00%可增加单纯性超重/肥胖患者ERFI的患病风险,且血压与TyG指数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超重/肥胖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早期肾功能损伤 正常血压高值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测定的内脏脂肪面积与河南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秦迁 陈静锋 +3 位作者 闫肃 杨阳 王守俊 丁素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基于生物电阻抗(BIA)探讨河南地区预测代谢综合征(MS)的内脏脂肪面积(VFA)的风险切点。方法: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同时进行BIA和MS各组分检测的受检者,其中MS组168例,非MS组38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 目的:基于生物电阻抗(BIA)探讨河南地区预测代谢综合征(MS)的内脏脂肪面积(VFA)的风险切点。方法: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同时进行BIA和MS各组分检测的受检者,其中MS组168例,非MS组38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确定预测MS的VFA切点值。结果:与非MS组相比,MS组的年龄、腰围(WC)、BMI、VF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FA升高是MS的危险因素(OR=1.024,95%CI为1.018~1.031,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男性和女性预测MS的AUC(95%CI)分别为0.755(0.696~0.814)、0.828(0.777~0.880),敏感度分别为0.960和0.899,特异度分别为0.503和0.736,约登指数分别为0.463和0.635,VFA切点值分别为100.4、92.3 cm^(2)。结论:VFA升高是MS的危险因素,可以预测河南人群M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面积 代谢综合征 生物电阻抗 风险切点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聋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盼 王乐 +2 位作者 张园 李玲 叶放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通过评估老年性聋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门诊的老年性聋患者112例,同期健康者112例。使用简易精神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功能,老年人听... 目的通过评估老年性聋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门诊的老年性聋患者112例,同期健康者112例。使用简易精神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功能,老年人听觉障碍筛查量表(the hearing handicap inventory for the elderly screening version,HHIE-S)和纯音听阈测定评估听力水平,并利用Logistic回归对老年性聋患者的认知功能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性聋组MMSE评分27(24,28)分低于健康组28(27,29)分(Z=-4.371,P<0.001)。老年性聋患者不同年龄、学历、职业性质、耳聋病程、HHIE-S评分、纯音平均听阈、言语识别率的MMSE评分存在差异(P<0.05);学历(β=-7.151,P=0.012),耳聋病程(β=0.542,P=0.033)、HHIE-S评分(β=0.132,P=0.041)、纯音平均听阈(β=0.08,P=0.046)与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结论言语识别率、年龄对认知功能无直接影响,高学历是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耳聋病程长、听力损失程度重是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聋 认知障碍 影响因素 简易精神智能状态量表 日常情景下听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糖控制状态的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和预测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闫肃 秦迁 +6 位作者 陈静锋 杨阳 闫航 李田田 高鑫鑫 王佑翔 丁素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分析血糖控制理想和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利用差异菌群建立血糖控制情况预测模型。方法:共72例T2DM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血糖控制理想27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7%],血糖控制不理想45例(HbA1c≥7%)。对所... 目的:分析血糖控制理想和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利用差异菌群建立血糖控制情况预测模型。方法:共72例T2DM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血糖控制理想27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7%],血糖控制不理想45例(HbA1c≥7%)。对所有参与对象进行健康风险评估问卷调查与常规临床生化指标检测。应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2组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并基于差异菌群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血糖控制情况的预测模型。结果:2组年龄、性别、BMI、腰围、血压、血脂、生活习惯以及肠道菌群的α、β多样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血糖控制不理想组相比,血糖控制理想组在种水平上,Coprococcus comes、Bacteroides intestinalis和Ruminococcus gnavus等菌种的相对丰度增加,而Bacteroides uniformis、Enterococcus faecalis和Bacteroides coprophilus等菌种的相对丰度降低。基于Ruminococcus gnavus、Bacteroides intestinalis和Enterococcus faecalis所建立模型预测血糖控制情况的灵敏度为0.655,特异度为0.852,约登指数为0.507,ROC曲线的AUC为0.770(95%CI:0.665~0.875)。结论:依据差异菌群建立的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情况 肠道菌群 宏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转肽酶正常高值累积暴露与代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佑翔 陈静锋 +5 位作者 闫肃 李姣艳 刘豪爽 秦迁 李田田 丁素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分析谷氨酰转肽酶(GGT)正常高值累积暴露与代谢综合征(Met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至2019年于郑州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连续3 a均未诊为MetS者3209人纳入队列,以2017至2019年体检GGT测定值为基础计算GGT正常高值累积暴露水... 目的:分析谷氨酰转肽酶(GGT)正常高值累积暴露与代谢综合征(Met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至2019年于郑州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连续3 a均未诊为MetS者3209人纳入队列,以2017至2019年体检GGT测定值为基础计算GGT正常高值累积暴露水平,依据2020年体检结果判定该队列MetS发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GT累积暴露水平与MetS发病之间的关联性,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回归分析两者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该队列MetS发病率为7.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人体测量学指标、血生化指标(血糖、血脂、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多种肝酶水平)后,GGT简单累积暴露量第3和第4四分位组MetS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95%CI)分别为1.850(1.162~2.944)和2.170(1.358~3.469);GGT加权累积暴露量第3和第4四分位组MetS发病风险亦显著增加,OR(95%CI)分别为1.971(1.245~3.121)和2.123(1.321~3.411)。R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T加权累积暴露量与MetS发病风险呈非线性关联(P=0.002),两者的剂量反应关系呈现先升高后平缓的变化趋势。结论:长期GGT正常高值累积暴露是MetS发病的危险因素,GGT累积暴露量与MetS发病风险呈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转肽酶 累积暴露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状态Markov模型的不同糖代谢状态转移概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张世圳 秦迁 +2 位作者 吴卓青 丁素英 陈静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5期636-641,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血糖(NGR)、糖尿病前期(PDM)、2型糖尿病(T2DM)等不同糖代谢状态的转移概率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至12月健康体检人群中的10370名受检者(NGR 7733例、PDM 2637例)作为研究对象,糖代谢状态分为... 目的:探讨正常血糖(NGR)、糖尿病前期(PDM)、2型糖尿病(T2DM)等不同糖代谢状态的转移概率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至12月健康体检人群中的10370名受检者(NGR 7733例、PDM 2637例)作为研究对象,糖代谢状态分为NGR、PDM、T2DM 3种,构建多状态Markov模型分析1~5 a间不同糖代谢状态的转移规律。结果:研究对象保持NGR状态的概率由第1年的0.860降至第5年的0.645,且NGR→PDM、NGR→T2DM的转移概率分别由0.108、0.032升高至0.193、0.162。PDM状态人群保持PDM状态的概率由0.624降为0.224,PDM→NGR、PDM→T2DM的转移概率上升。与青年人相比,中、老年人NGR→T2DM的转移风险更高,男性NGR→PDM、NGR→T2DM的转移风险为女性的1.147倍(95%CI:1.075~1.222)和1.369倍(95%CI:1.189~1.578),血脂异常者NGR→PDM、NGR→T2DM、PDM→T2DM的转移风险分别为正常者的1.230倍(95%CI:1.158~1.305)、1.190倍(95%CI:1.046~1.355)与1.252倍(95%CI:1.056~1.48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者NGR→PDM、NGR→T2DM的转移风险为正常者的1.446倍(95%CI:1.190~1.756)、1.660倍(95%CI:1.100~2.505)。结论:年龄、性别、血脂和AST影响人体糖代谢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状态Markov模型 糖代谢状态 转移概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