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动物模型教学对提高介入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价值探讨
1
作者 李一帆 詹鹏超 +9 位作者 李臻 荣虎只 高玥 张文广 任克伟 李腾飞 李鑫 叶书文 张玉元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兔肝癌模型在介入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郑州大学放射影像学(介入医学)专业一年级10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兔肝癌模型作为实验教学材料。教学内容包括:兔肝癌模型建立、兔肝癌介入手术操作、科研教学... 目的探讨兔肝癌模型在介入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郑州大学放射影像学(介入医学)专业一年级10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兔肝癌模型作为实验教学材料。教学内容包括:兔肝癌模型建立、兔肝癌介入手术操作、科研教学、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10名介入医学研究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VX2兔肝癌模型建模成功率为100%;操作质量评估得分(11.5±2.0)分。介入手术操作环节中,学生股动脉穿刺技术成功率同样达到100%,各项介入操作得分(11.8±2.3)分。专家组对学生的实验设计给出了2例优秀、7例良好、1例中等的评价。研究生对实验教学体验的满意度较高,评分分别为:兔肝癌模型理解(4.80±0.40)分、介入技术掌握程度(4.60±0.49)分、教学材料质量与实用性(4.90±0.30)分。结论兔肝癌模型实验教学方法能提高研究生的动物实验能力、介入手术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动物模型教学方法是介入医学研究生培养教育方法的一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医学 动物模型 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头颈颌面部创伤难治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2
作者 丁立山 陈清亮 +5 位作者 申猛 梁昊 郑鸣 李照军 马骥 李腾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头颈颌面部创伤难治性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TAE治疗26例头颈颌面部创伤难治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头颈颌面部创伤难治性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TAE治疗26例头颈颌面部创伤难治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7.96±15.52)岁。所有患者均因药物、填塞止血等措施治疗效果差、反复出血转而行TAE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成功率、有效止血率、30 d临床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3~6个月随访。结果:TAE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止血率100%,术前血红蛋白(96.21±12.42)g/L,术后3 d升至(111.38±7.70)g/L(P<0.001)。术后3例患者出现头颈颌面部轻微肿胀、疼痛或皮肤颜色改变,对症处理后有效缓解或消失,2例患者因颅脑创伤严重、脑水肿导致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出院后随访3~6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TAE治疗头颈颌面部创伤所致的难治性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损伤 出血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难治性出血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动物模型在本科生介入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步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腾飞 龙树海 +6 位作者 马骥 杨杰 王晔 段旭华 任建庄 李臻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巴马小型猪动物模型开展介入教学实践操作,提高本科生介入医学实习效果的可能性。方法全身麻醉下建立巴马小型猪实验模型,随机选取我校大学四年级本科医学影像专业10名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依次完成穿刺部位消毒铺巾、... 目的探讨应用巴马小型猪动物模型开展介入教学实践操作,提高本科生介入医学实习效果的可能性。方法全身麻醉下建立巴马小型猪实验模型,随机选取我校大学四年级本科医学影像专业10名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依次完成穿刺部位消毒铺巾、股动脉穿刺置鞘、主动脉弓和胸、腹主动脉造影等一系列介入操作。统计股动脉穿刺成功率并由带教老师对学生完成整套介入操作的流畅度和质量进行评估(优秀、良好、中等和差)。实习后学生问卷调查评估该实习教学方法的效果,评分如下:1分,非常不满意;2分,不满意;3分,一般;4分,基本满意;5分,非常满意。结果10名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均独自完成巴马小型猪股动脉穿刺置鞘插管造影,技术成功率100%。介入实践操作质量评估显示6例优秀,3例良好和1例中等。学生对该实习教学方式满意度高,平均满意度(4.73±0.52)分。结论在巴马小型猪实验模型上进行本科生介入医学实习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医学 动物模型 高等教育 实习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式目标结合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提升脑血管病介入培训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化彪 吕鸿利 +2 位作者 朱红灿 周朋利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 探讨阶段式目标教学法(staged target teaching, STT)结合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学法,提升脑血管介入的培训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接纳的44名脑血管介入进修... 目的 探讨阶段式目标教学法(staged target teaching, STT)结合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学法,提升脑血管介入的培训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接纳的44名脑血管介入进修生,20名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为对照组,其余24名采用STT结合PBL教学法为实验组,比较培训前后两组进修生在基本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知识考核成绩以及满意度的质量与效果。结果 分组前成绩和学习动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半年的培训后,实验组的结业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结业后独立工作1年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操作技能、基本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理解力、师生互动、交流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技巧、知识掌握程度的得分也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T结合PBL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脑血管病介入的培训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式目标结合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 脑血管病介入 培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医学作为临床医学本科生必修课教学初探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满周 段旭华 +4 位作者 韩新巍 李浩 李凤尧 琚书光 王文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开设介入医学本科必修课程的必要性程度以及其对医学本科生介入医学可信认知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郑州大学医学专业课程进度不同的2014—2016级三个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18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介入... 目的探讨开设介入医学本科必修课程的必要性程度以及其对医学本科生介入医学可信认知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郑州大学医学专业课程进度不同的2014—2016级三个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18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介入医学可信认知度、本科课程开设必要性程度等进行调研。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可信认知度及必要性程度的总体分布差异并以Bonferroni法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2014-2016级三个年级接受调查的医学生对介入医学可信认知度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2.33(5.2)、9.92(13.08)、2.00(3.67);三个年级对介入医学的可信认知度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6, 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2014级与2015级、2015级与2016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2014级与2016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6)。2014级-2016级三个年级对本科开设介入医学必修课程的必要性水平的分别为(3.93±0.96)、(3.12±1.10)、(3.35±0.95);三个年级对本科开设介入医学必修课程的必要性水平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8,df=2, 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2014级与2015级、2014级与2016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015级与2016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结论临床医学本科生开设介入医学必修课程,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对介入医学的可信认知度;在临床科室实习后会提高医学生对于本科生开展介入医学课程的必要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医学 本科课程 可信认知度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提升介入医学在临床医学本科生中的影响力 被引量:2
6
作者 焦德超 王艳丽 +1 位作者 段旭华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6-618,共3页
依托现代介入医学技术提高各级医院的救治能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我国介入医学人才培养和介入医学知识普及在医学本科生教育阶段严重不足,甚至完全被忽视。本文立足“健康中国”建设大政方针,剖析我国介入医学人才现状。根据本中心3年... 依托现代介入医学技术提高各级医院的救治能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我国介入医学人才培养和介入医学知识普及在医学本科生教育阶段严重不足,甚至完全被忽视。本文立足“健康中国”建设大政方针,剖析我国介入医学人才现状。根据本中心3年来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介入医学必修课的经验,提出以“五位一体”策略(明确教学目标、组建教师队伍、编写介入医学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条件)构建具有特色的医学本科生介入医学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医学 发展模式 教学 医学本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与其联合介入方法治疗重症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7
作者 徐振 何浩 +5 位作者 许莺歌 闫磊 张松 朱明 吴垠垠 水少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6-280,共5页
目的对比单纯抗凝与其联合介入方法治疗重症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65例重症CVT患者纳入抗凝组(n=32)或联合组(n=33),比较组间入院、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患者预后、血管再通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 目的对比单纯抗凝与其联合介入方法治疗重症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65例重症CVT患者纳入抗凝组(n=32)或联合组(n=33),比较组间入院、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患者预后、血管再通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间入院时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出院时mRS评分低于抗凝组(P<0.05)。出院时(84.85%vs.59.38%)、出院后6个月(87.88%vs.65.63%)及12个月(93.94%vs.75.00%),联合组预后良好率均高于抗凝组(P均<0.05)。出院时联合组血管再通率高于抗凝组(100%vs.75.00%,P<0.05)。截至随访末,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5%vs.18.75%,P>0.05)。结论对于重症CVT患者,相比单纯抗凝,以抗凝联合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颅内血栓形成 溶栓疗法 血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源性大咯血介入治疗一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葛校永 李亚华 +5 位作者 李宗明 周子鹤 吴昆鹏 李一帆 韩新巍 任克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大咯血通常定义为24 h咯血量大于500 mL或单次咯血量不低于100 mL[1]。大咯血来势凶猛,极易发生气道堵塞,进而影响氧合和通气,导致窒息,若不能及时有效抢救,患者会在数分钟内死亡,病死率高达50%~73%[2]。常见的大咯血主要来源于支气管... 大咯血通常定义为24 h咯血量大于500 mL或单次咯血量不低于100 mL[1]。大咯血来势凶猛,极易发生气道堵塞,进而影响氧合和通气,导致窒息,若不能及时有效抢救,患者会在数分钟内死亡,病死率高达50%~73%[2]。常见的大咯血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肺动脉源性相对少见而易被忽视。本文报道介入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源咯血1例,并结合该病例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量 大咯血 气道堵塞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介入栓塞治疗 介入治疗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胸膜瘘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9
作者 李艳春 李晓冰 +5 位作者 丁小龙 殷美攀 马耀臻 李春霞 韩新巍 吴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72例确诊BPF患者进行持续负压引流(CNPD)或气道内支架封堵联合CNPD治疗,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有效性、安全性。结果介入治疗5~7 d后患者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72例确诊BPF患者进行持续负压引流(CNPD)或气道内支架封堵联合CNPD治疗,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有效性、安全性。结果介入治疗5~7 d后患者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显著下降,166例(96.5%)患者引流成功。介入治疗后1个月,患者肺容积显著增加。介入治疗中位临床愈合时间为9个月(95%CI=6.18~11.8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显示,诊断时间(HR=0.53,95%CI=0.38~0.74,P<0.01)和瘘口大小(HR=0.74,95%CI=0.55~0.99,P=0.04)与临床愈合显著相关。结论CNPD或气道内支架封堵联合CNPD治疗BPF具有操作精准、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叶切除术 支气管胸膜瘘 支架 引流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伴多发转移长期生存1例
10
作者 闫杏丽 李一帆 +9 位作者 李杰 张玉元 詹鹏超 李鑫 叶书文 高玥 叶禾清 胡炉淇 吴白露 李臻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0-681,共2页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临床较为罕见,作为一种恶性软组织肉瘤,发生率约为0.5%~0.9%,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1]。由于病例罕见且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容易误诊或漏诊[2]。本文报道1例ASPS伴多发转移经介入治疗...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临床较为罕见,作为一种恶性软组织肉瘤,发生率约为0.5%~0.9%,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1]。由于病例罕见且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容易误诊或漏诊[2]。本文报道1例ASPS伴多发转移经介入治疗、系统治疗后获得长期生存的患者,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进一步探讨介入治疗的优势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软组织腺泡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栓塞 治疗性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致腰动脉损伤出血的介入治疗(附3例报告)
11
作者 丁立山 陈清亮 +6 位作者 詹鹏超 申猛 梁昊 郑鸣 李照军 马骥 李腾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2-646,共5页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和器械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应用越来越广[1~3]。虽然PTED相对微创安全,术中致腰动脉损伤引...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和器械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应用越来越广[1~3]。虽然PTED相对微创安全,术中致腰动脉损伤引发出血临床罕见,但此类出血往往处理困难、情况危急。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已被广泛应用于严重、无法控制的外周动脉出血,包括肝动脉栓塞、支气管动脉栓塞、子宫动脉栓塞等,有效止血率高,安全性良好[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 支气管动脉栓塞 子宫动脉栓塞 损伤出血 外周动脉 动脉损伤 经皮椎间孔镜 脊柱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术期缺血并发症病因分析与防治(附48例报告) 被引量:31
12
作者 张彦冰 管生 +3 位作者 郭新宾 徐浩文 权涛 陈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病因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10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中确诊的48例缺血并发症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分析缺血并发症相关因素、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预...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病因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10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中确诊的48例缺血并发症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分析缺血并发症相关因素、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预防方法,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48例缺血并发症发生原因依次为脑血管痉挛/微栓子清除障碍(19例)、血栓栓塞(16例)、栓塞治疗影响瘤囊或附近穿支或远端血流(6例)、术中低血压(4例)、脑水肿(3例),经强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痉挛、升压药物及血管内介入等综合治疗后3个月随访,34例(70.8%)mRS评分≤2(未遗留严重后遗症),14例(29.2%)>2(预后不良)。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发生缺血的病因复杂,需要介入围术期个体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痉挛等管理。对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可通过介入补救处理及提高技术水平有效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梗死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状态对晚期肝癌介入治疗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纪营 金洁 +6 位作者 管生 马南 李明省 胡小波 陈振 刘朝 王子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晚期肝癌(BCLC-C)TACE治疗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74例。根据术前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成Child-PughA级和B级,Child-Pugh A级患者62例,B级患者12例,术后随访。依据Chi... 目的探讨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晚期肝癌(BCLC-C)TACE治疗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74例。根据术前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成Child-PughA级和B级,Child-Pugh A级患者62例,B级患者12例,术后随访。依据Child-Pugh分级进行相关性生存分析。结果 Child-Pugh A级3、6、9、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60%、31%、17%和11%,而Child-Pugh B级生存率分别为33%、17%、17%、8%和0%。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8.2个月。Child-Pugh A与B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5、2.5个月(P=0.002)。结论 Child-Pugh A级肝功能进展期肝癌患者,从TACE治疗中能够取得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生存期 肝功能 Child—Pugh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下段胆总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任建庄 张凯 +4 位作者 李腾飞 段旭华 黄郭灏 张萌帆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汁引流(PTCD)术后不同抗肿瘤治疗方式对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期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60例经胆道钳夹活检明确诊断为胆总管中、下段腺癌,按照TNM肿瘤分期分为Ⅱ期9例,Ⅲ期39例、Ⅳ期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汁引流(PTCD)术后不同抗肿瘤治疗方式对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期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60例经胆道钳夹活检明确诊断为胆总管中、下段腺癌,按照TNM肿瘤分期分为Ⅱ期9例,Ⅲ期39例、Ⅳ期12例。按照分化程度区分高分化者9例、中分化者37例、低分化者14例。将此60例患者纳入研究中,所有患者行引流管置入及支架植入以解除黄疸症状,根据后续抗肿瘤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引流手术后行规律动脉灌注化疗;B组引流手术后行胆道内粒子链植入;C组引流手术后行规律动脉灌注化疗及胆道内粒子链植入。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肿瘤患者的死亡因素分析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中位生存期为(186.0±36.4)d,B组中位生存期为(183.0±26.5)d,C组中位生存期为(252.0±43.6)d。肿瘤患者的死亡因素分析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患者生存期影响因素经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HR=8.434,95%CI(3.41~20.090)]是死亡的危险因素,治疗方式[HR=0.616,95%CI(0.429~0.884)]是死亡的保护因素,肿瘤分化程度(Score检验,χ2=0.197,P=0.657)与死亡无关。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无明显差异[HR=1.012,95%CI(0.558~2.179)],而C组治疗方式[HR=0.334,95%CI(0.148~0.075)]是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肿瘤TNM分期及不同治疗方式对中下段胆总管癌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中下段胆总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引流术后应行化疗及内放疗相结合的综合介入治疗,确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梗阻性黄疸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不同方法对介入治疗并发肝脓肿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纪营 马南 +6 位作者 管生 金洁 李明省 胡小波 陈振 刘朝 王子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不同方法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并发肝脓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所有行TACE治疗的患者560例,共行TACE治疗869例次。以2012年1月1日为界点,之前543例次TACE为A组,术前、术后都预...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不同方法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并发肝脓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所有行TACE治疗的患者560例,共行TACE治疗869例次。以2012年1月1日为界点,之前543例次TACE为A组,术前、术后都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而后的326例次TACE为B组,抗生素均在TACE前使用。统计两组TACE后肝脓肿发生的例数并卡方检验肝脓肿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组肝脓肿发生率0.73%(4/543),B组1.84%(6/3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 7)。发生10例肝脓肿患者中9例有肝脏外科手术、PTCD及射频治疗史。结论临床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改变对TACE术后肝脓肿的发生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TACE后并发肝脓肿的原因复杂,对TACE后有发生肝脓肿的高危患者积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恶性肿瘤 抗生素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发展及现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凯 任建庄 段旭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0-364,共5页
恶性梗阻性黄疸一经发现多已失去外科手术的机会,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BD)或内支架植入能引流淤滞胆汁从而能较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却未能针对肿瘤加以治疗,从而不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内支架植入联合放疗、动脉灌注化疗、支架... 恶性梗阻性黄疸一经发现多已失去外科手术的机会,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BD)或内支架植入能引流淤滞胆汁从而能较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却未能针对肿瘤加以治疗,从而不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内支架植入联合放疗、动脉灌注化疗、支架内射频消融等双介入治疗方式能在解决患者黄疸症状的同时处理肿瘤问题,是更为理想的治疗方式。现就内支架植入术联合放疗、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架内射频消融的应用及其治疗效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支架植入 放疗 动脉灌注化疗 支架内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国瑞 任建庄 +8 位作者 段旭华 张文广 陈鹏飞 康泰 张庆辉 王朝阳 邝东林 李方正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56例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DVT患者,采用经导管接触溶栓、球囊扩张闭塞/狭窄段或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56例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DVT患者,采用经导管接触溶栓、球囊扩张闭塞/狭窄段或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差、远期通畅率。结果256例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DVT患者中232例(90.6%)血栓完全溶解,24例(9.4%)部分溶解,治疗前后患肢大腿与小腿周径差分别为(7.12±2.15)cm、(4.57±2.81)cm。206例髂静脉重建患者中单纯球囊扩张46例,球囊扩张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160例;平均随访15个月(9~24个月),单纯球囊扩张患者失访3例,出现髂静脉闭塞26例(60.5%),血栓后综合征(PTS)21例(48.8%),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患者失访11例,支架狭窄/闭塞13例(8.7%),PTS 15例(10.1%),两组闭塞/狭窄、P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导管接触溶栓、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KETT综合征 导管溶栓 球囊扩张 支架植入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7
18
作者 韩新巍 马彦高 +3 位作者 吴刚 王艳丽 任建庄 麻恒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29-1831,共3页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治疗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3例经B超和CT确诊的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共16枚错构瘤,13枚破裂出血),采用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并错构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栓塞剂选用无水酒精、弹簧圈、平阳...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治疗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3例经B超和CT确诊的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共16枚错构瘤,13枚破裂出血),采用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并错构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栓塞剂选用无水酒精、弹簧圈、平阳霉素与碘油混合液等。结果:13例破裂出血的肾错构瘤栓塞术后出血停止,其中2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血压逐渐上升。术后随访瘤体均有缩小,长期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并栓塞术治疗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肾错构瘤,可有效止血,又能最大程度保护正常肾实质,长期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 自发性破裂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9
作者 梁超 李浩 +7 位作者 韩大千 王嘉铖 许文泽 王满周 邝东林 任建庄 韩新巍 段旭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评估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Ⅲ-Ⅳ期NSCLC患者30例。BACE治疗后,每3周应用替雷利珠单抗200 mg治疗1次,直到疾... 目的评估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Ⅲ-Ⅳ期NSCLC患者30例。BACE治疗后,每3周应用替雷利珠单抗200 mg治疗1次,直到疾病进展、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或研究者决定终止该药物。以无进展生存期(PFS)为主要研究终点,以总生存期(OS)、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和生活质量(QoL)为次要研究终点。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5~12个月)。中位PFS为10.5个月(95%CI:7.8~13.2),未达到中位OS。3、6和12个月的ORR分别为63.3%(95%CI:43.9%~80.1%)、56.7%(95%CI:37.4%~74.5%)和30.4%(95%CI:13.2%~52.9%),DCR分别为80%(95%CI:61.4%~92.3%)、76.7%(95%CI:57.7%~90.1%)、47.8%(95%CI:26.8%~69.4%)。PD-L1表达≥50%(HR=0.29,P=0.039)、单一肿瘤供血动脉(HR=0.35,P=0.028)、完成超过10个周期的替雷利珠单抗治疗(HR=0.42,P=0.064)是影响PFS的保护因素。未发生3级或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常见的2级以下不良反应为恶心、发热和咳嗽。与基线相比,治疗1个周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包括整体生活质量、身体功能和情绪功能。结论B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对晚期NSCL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D-1 替雷利珠单抗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磊 韩新巍 +2 位作者 李臻 王素雅 李腾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38-1441,共4页
肺动静脉畸形是高流量、低压力的异常分流,由供血动脉、动脉瘤样异常扩张的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组成,使肺毛细血管水平的血液滤过作用被破坏,引起右向左的异常分流,形成矛盾性栓塞。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栓塞材料的更新,介入血管内栓塞术... 肺动静脉畸形是高流量、低压力的异常分流,由供血动脉、动脉瘤样异常扩张的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组成,使肺毛细血管水平的血液滤过作用被破坏,引起右向左的异常分流,形成矛盾性栓塞。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栓塞材料的更新,介入血管内栓塞术已经成为治疗肺动静脉畸形的主要方法。本文对肺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静脉 畸形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