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交媒体语境下农民价值观的代际断层与传承研究
1
作者 王一岚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1,102,共5页
媒介本身的意识形态属性会让媒介接触者的价值观受到影响。由社交媒体使用所产生的代际数字鸿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甚至带来了农民价值观的代际断层。当前,中国乡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 媒介本身的意识形态属性会让媒介接触者的价值观受到影响。由社交媒体使用所产生的代际数字鸿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甚至带来了农民价值观的代际断层。当前,中国乡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乡村要彻底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于农民的现代化,而农民的现代化核心在于其价值观念。社交媒体在乡村的广泛使用,促使我国乡村逐渐演变为媒介化乡村,农民的价值观出现代际断层。本文采用人的现代化理论,运用参与式观察的方法阐释社交媒体语境下农民价值观代际断层的表征、影响因素及演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农民价值观 代际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沟通城乡”: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城乡关系新未来
2
作者 郑素侠 牛斌花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167,共8页
城乡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可沟通城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但长期存在的数字鸿沟,导致城乡之间“连而不通”,或者“有连接无沟通”。数字传播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在城乡之间建立了数字化连接,有望促进城... 城乡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可沟通城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但长期存在的数字鸿沟,导致城乡之间“连而不通”,或者“有连接无沟通”。数字传播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在城乡之间建立了数字化连接,有望促进城乡关系向“可沟通”转型。从空间社会学来看,“可沟通城乡”具有地理空间“可连接”、信息空间“可互哺”、意义空间“可共享”的空间特征,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未来形态。面向现代化的“可沟通城乡”建设,需要基于数字化、智能化媒介搭建城乡公共交往的地理网络、信息互哺的传播网络和价值认同的文化网络,塑造城乡“数字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城乡关系 “可沟通城乡” 数字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举玺 王文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共8页
紧扣世界传播格局和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现实语境,基于"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新理念,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该评价体系进行... 紧扣世界传播格局和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现实语境,基于"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新理念,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该评价体系进行权重赋值,确定基础实力、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数字外交能力、经营能力六个一级指标对一流媒体创建的重要性影响程度。所编制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可以对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评价。评价结果为精准管理和提高国际媒体的能力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为构建我国国际传播体系提供启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一流媒体 新型主流媒体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青新闻管理实践对当前新闻舆论工作的示范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宁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39,共5页
穆青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业界领导者、管理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位自觉的新闻事业管理的实践者、研究者。穆青新闻管理实践具有敢于亮剑、强调中国特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媒介技术等特点。他的新闻管理观念和认识对... 穆青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业界领导者、管理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位自觉的新闻事业管理的实践者、研究者。穆青新闻管理实践具有敢于亮剑、强调中国特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媒介技术等特点。他的新闻管理观念和认识对于当前更好地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提高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具有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青 新闻管理 新闻舆论 示范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的“地方”:IP属地公开背景下青年群体的媒介实践及其地方感重塑
5
作者 潘亚楠 黄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168,共9页
“IP属地”这一政策将原本存在于私域的个人位置信息放诸公共空间,处于高速流动中的青年群体围绕该变化展开了新的媒介实践。青年群体通过“描摹地方景观”“创新地方表达”“组建地方社区”“评价地方品质”四种典型实践方式积累地方经... “IP属地”这一政策将原本存在于私域的个人位置信息放诸公共空间,处于高速流动中的青年群体围绕该变化展开了新的媒介实践。青年群体通过“描摹地方景观”“创新地方表达”“组建地方社区”“评价地方品质”四种典型实践方式积累地方经验,并形成了积极、消极以及不确定的地方感。日常生活地理媒介化,强调地方感永远处于形成过程中,在流动的现代社会需要重视日常生活经验和媒介化经验对地方感形成的双重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属地 数字地方感 青年群体 流动群体 媒介地方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舆论环境下我国新闻从业者社会认同建构研究
6
作者 李惊雷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46,共3页
对于我国新闻传播业而言,存在着两种影响因素:其一是互联网技术;其二是社会转型。由此形成了新的舆论环境,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从自我归类理论出发,对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认同建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在当下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加... 对于我国新闻传播业而言,存在着两种影响因素:其一是互联网技术;其二是社会转型。由此形成了新的舆论环境,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从自我归类理论出发,对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认同建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在当下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加强社会认同的建构,密切新闻从业者成员群体和心理认同群体的贴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功能;另一方面也要正视社会认同中的一些疏离或者解组的现象,寻找影响自我归类的原因,强化社会认同的建构,进而为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舆论环境 新闻从业者 自我归类 社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建构框架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虹 秦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59,65,共6页
从全球国际舆论的新变局、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基于中华文化构建融通中外的新语境三个方面思考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构建的背景、缘由,厘清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演进,为认知升维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对现实情境的考量,升维对... 从全球国际舆论的新变局、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基于中华文化构建融通中外的新语境三个方面思考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构建的背景、缘由,厘清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演进,为认知升维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对现实情境的考量,升维对中国国际传播的认知——以战略传播理念为内涵、以中华文化为基石、以增强国际传播效能为旨归,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在此基础上亟需提升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体系的行动逻辑,创新涵盖多元主体、多种文化、多重语境的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战略协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国特色 战略体系 建构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技术的传播应用及其伦理挑战 被引量:10
8
作者 董广安 吕冰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20,共5页
物联网技术的内在逻辑是实现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的有机互联。物联网以其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技术特性,将人与万物置于全方位信息交互的网络之中,这不仅能给物质世界带来结构性的时空重塑,还会对信息传播结构、社会伦理体系... 物联网技术的内在逻辑是实现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的有机互联。物联网以其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技术特性,将人与万物置于全方位信息交互的网络之中,这不仅能给物质世界带来结构性的时空重塑,还会对信息传播结构、社会伦理体系造成冲击。本文着眼于物联网技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及影响,进而从人的主体性、社会心理隐患、信息管控难度三个方面审视物联网传播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最后对物联网伦理挑战的应对提出思考,以期对实现物联网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良性互洽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信息传播 伦理挑战 信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生态视阈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 被引量:2
9
作者 董广安 陈雨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34,共5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生态问题。在学界,政治生态越来越成为一种研究的方法。习近平在"2·19"讲话中明确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生态问题。在学界,政治生态越来越成为一种研究的方法。习近平在"2·19"讲话中明确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政治生态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联系密切。政治生态视阈下解读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内涵,有利于准确把握与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有利于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有利于实现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生态 新闻舆论工作 职责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侧改革与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广安 冯鑫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43,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多次讲话为新闻舆论工作者如何在中国国家现代化治理过程中担负职责使命,满足日益多元的新闻舆论需求,有效引导舆论,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了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多次讲话为新闻舆论工作者如何在中国国家现代化治理过程中担负职责使命,满足日益多元的新闻舆论需求,有效引导舆论,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了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当前,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应当以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媒体融合为契机,用供给侧改革思维洞悉媒介的发展,深化新闻供给侧改革,推进新闻理念、模式、方法创新,繁荣新闻产品供给,切实履行职责使命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新闻舆论工作者 职责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