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R模型的河南省水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满满 于鲁冀 +1 位作者 张慧 靖中秋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5期49-54,共6页
基于河南省水环境现状,从"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框架出发,建立河南省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河南省水环境生态安全水平予以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3年河... 基于河南省水环境现状,从"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框架出发,建立河南省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河南省水环境生态安全水平予以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3年河南省水环境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其生态安全水平已处于预警状态;压力状态曲线呈逐年下降趋势,状态曲线与综合指数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河南省水环境综合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状态系统的贡献,此外响应系统的贡献率逐年增幅显著,有效促进了河南省水环境生态安全的逐渐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生态安全 评价指标 状态-压力-响应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季节性河流保障环境流量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唐敏 于鲁冀 +3 位作者 梁亦欣 王惠英 吕晓燕 张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6-460,共5页
针对北方季节性河流环境流量短缺和污染并存的现状,从二元水循环的角度,提出一种建立在河流或河段的水量水质平衡基础上的环境流量分析方法;以典型重污染河流——贾鲁河为例,基于河流径流和水质特征,以满足水质目标要求为前提,提出保障... 针对北方季节性河流环境流量短缺和污染并存的现状,从二元水循环的角度,提出一种建立在河流或河段的水量水质平衡基础上的环境流量分析方法;以典型重污染河流——贾鲁河为例,基于河流径流和水质特征,以满足水质目标要求为前提,提出保障环境流量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为改善河流近期水质,在提标治理和进一步严格监管的同时,基于2013、2014年数据,需新增环境流量分别为1.55m^3/s(折合0.49亿m^3/a)和8.10m^3/s(折合2.55亿m^3/a),其经济总成本分别为4.90亿、5.52亿元,占郑州市生产总值的0.08%,可依托现状引水工程进行保障环境流量水资源的调配,经济及水源途径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河流 环境流量 二元水循环 水量水质平衡模型 贾鲁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污权交易制度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燕鹏 于鲁冀 梁亦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68,共4页
在对国内试点省(区、市)排污权交易制度与相关环境管理制度关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环境管理工作和制度特点,重点分析了排污权制度与总量控制制度、总量预算管理制度、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关系。通过分析,明确总量控制制度为... 在对国内试点省(区、市)排污权交易制度与相关环境管理制度关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环境管理工作和制度特点,重点分析了排污权制度与总量控制制度、总量预算管理制度、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关系。通过分析,明确总量控制制度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以总量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总量预算管理制度需要在预支增量指标、减排量指标方面加强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相互融合;排污许可证制度可作为排污权交易指标的有效凭证,但需要在管理范围、管理时限、管理指标方面加强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 环境管理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 污染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颍河流域(河南段)清洁河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莉 徐聪 于鲁冀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4-169,共6页
构建清洁河流指标体系,以期能指示河流清洁的基本状况。基于清洁河流的内涵与定义,结合频度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及沙颍河流域(河南段)现场调研的具体情况,构建了能揭示沙颍河流域(河南段)河流水文水质状况、生物状况、功能状况、地貌状... 构建清洁河流指标体系,以期能指示河流清洁的基本状况。基于清洁河流的内涵与定义,结合频度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及沙颍河流域(河南段)现场调研的具体情况,构建了能揭示沙颍河流域(河南段)河流水文水质状况、生物状况、功能状况、地貌状况,包含流速、浮游动物香农多样性指数、面源污染强度、纵向连通性等共20个具体指标的指标体系,为该研究区域清洁河流的评价与清洁河流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河流 频度分析 相关性分析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佳聚类数的水环境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5
作者 于鲁冀 梁静 +2 位作者 梁亦欣 葛丽燕 吕晓燕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98,共4页
在污染治理成本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大样本重叠数据进行最佳聚类分析,以聚类后的样本数据建立拟合曲线模型,并对建立的模型方程进行统计检验,通过统计检验的方程确定为核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模型方程。同时,以河南省辖... 在污染治理成本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大样本重叠数据进行最佳聚类分析,以聚类后的样本数据建立拟合曲线模型,并对建立的模型方程进行统计检验,通过统计检验的方程确定为核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模型方程。同时,以河南省辖淮河流域6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确定最佳聚类分组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并对拟合的方程进行检验和选择,最终确定生态补偿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聚类 方程检验 生态补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伟红 徐艳红 +1 位作者 于鲁冀 梁亦欣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7-123,共7页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05-2014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动态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时间段内:1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处于稳步上...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05-2014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动态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时间段内:1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处于稳步上升态势,2011年开始,河南省18个省辖市均摆脱了失调状态,但整体协调发展水平仍较低;2各省辖市的协调发展度地域差异较大,省会郑州的辐射效应较为明显;3目前全省18个省辖市中仅有郑州达到了"良好协调",其他省辖市仍以"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发展状态为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依赖和破坏。在对以上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改善对策,以期为促进河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度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培 田富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8,2,共5页
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水环境压力分区的内涵,并从人口压力、社会经济压力、水资源压力、水环境污染压力和生态环境压力方面初步建立了水环境压力分区的指标体系;以漯河和平顶山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在提取研究区域子流域单... 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水环境压力分区的内涵,并从人口压力、社会经济压力、水资源压力、水环境污染压力和生态环境压力方面初步建立了水环境压力分区的指标体系;以漯河和平顶山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在提取研究区域子流域单元的基础上建立了子流域单元表征指标数据库,并通过相关分析方法选择出人口密度、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和产业结构作为研究区域的分区指标;结合GIS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域9种聚类方案,并运用PFS方法选择出了最优聚类个数;在保证湖库节点完整性的基础上对最优聚类结果进行调整,最终将研究区域分为6类11个区,并分析了各分区的特点,为区域水环境管理目标与措施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压力 分区 GIS 指标体系 聚类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典型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孟茹 李廷梅 +2 位作者 郝子垚 鲁浩天 于鲁冀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8-1437,共10页
为精准评估河南省典型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现状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基于养分平衡理论,以县域为单元测算河南省典型区域畜禽粪污养分资源供需关系、畜禽适度养殖规模及剩余养殖量,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土地承载力影响因素进... 为精准评估河南省典型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现状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基于养分平衡理论,以县域为单元测算河南省典型区域畜禽粪污养分资源供需关系、畜禽适度养殖规模及剩余养殖量,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土地承载力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整体上作物畜禽粪污养分需求量大于供给量,部分县域存在氮磷污染风险,畜禽适度养殖规模总量为8871.5万头,剩余养殖量为3389.9万头,各县域畜禽适度养殖规模差异显著。各影响因素对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的影响由大到小为耕地面积>谷物种植面积占比>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研究结果可为调整区域养殖业布局及探索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提升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土地承载力 适度养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的流域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模拟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贾佳 梁亦欣 +3 位作者 于鲁冀 章显 梁静 王小青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8-204,共7页
针对河南省淮河流域"十一五"期间呈现出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失调状态,为解决环境容量资源稀缺与流域经济发展需求间的矛盾,构建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SD),模型由社会、经济、资源、环境4个子系统构成。... 针对河南省淮河流域"十一五"期间呈现出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失调状态,为解决环境容量资源稀缺与流域经济发展需求间的矛盾,构建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SD),模型由社会、经济、资源、环境4个子系统构成。调控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决策因子,如再用水回用率、重点排污行业产值增长率等,通过模型的正负反馈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并依据流域现状发展趋势和优化发展方向分别设计不同的情景,对比分析得出流域最优发展方案。并通过对不同发展情景的分析和比较,提出河南省淮河流域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人口城乡布局、优化城镇污水处理厂能力、优化工业污染结构的政策建议,为河南省淮河流域的规划、治理提供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系统动力学 河南省淮河流域 决策变量 情境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河南段)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分类修复模式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瑶瑶 于鲁冀 +3 位作者 吕晓燕 王莉 徐艳红 范鹏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5-192,共8页
在国内外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生态修复研究的基础上,以淮河流域(河南段)河流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频度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从水文特征、水质状况、地貌特征和生物状况4个方面,筛选得到17项指标作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创新性地... 在国内外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生态修复研究的基础上,以淮河流域(河南段)河流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频度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从水文特征、水质状况、地貌特征和生物状况4个方面,筛选得到17项指标作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创新性地采用T-S模糊神经网路法评判淮河流域(河南段)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共有亚健康、脆弱、病态和恶劣4种健康等级,占比分别为8.43%、74.70%、13.25%和3.61%,脆弱的断面近于75%。然后在此健康评价的基础上,将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亚健康/脆弱/病态"的河流生态系统作为待修复的对象,根据各个准则层的健康状况,将流域内96%待修复断面分为水质-生物修复模式、水质-地貌-生物修复模式、水量-水质-生物修复模式、水量-水质-地貌-生物修复模式和以绿代水型修复模式5种修复模式,占比分别为3.75%、22.5%、2.5%、67.5%和3.75%,仅2种复合水量修复类型占比接近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河南段) 河流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修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植物多样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吕晓燕 于鲁冀 +2 位作者 王莉 范鹏宇 徐艳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90,共8页
通过对淮河流域河南段开展野外调查及室内监测,分析河流水生植物类群组成及优势物种,从多样性、丰富度、优势度、均匀度4个方面对水生植物进行健康评价,采用CCA分析法探讨影响水生植物的关键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河南段共有水生... 通过对淮河流域河南段开展野外调查及室内监测,分析河流水生植物类群组成及优势物种,从多样性、丰富度、优势度、均匀度4个方面对水生植物进行健康评价,采用CCA分析法探讨影响水生植物的关键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河南段共有水生植物38种,隶属于25科33属,分布广泛的优势种为芦苇、水花生、金鱼藻、轮叶黑藻、水蓼、水鳖、篦齿眼子菜。针对健康评价结果,淮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植物呈现病态到健康状态。分析表明河流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生态系统呈现不稳定状况,主要原因为水质污染及人为活动干扰强烈。根据水生植物分布与水环境因子CCA响应关系研究,影响水生植物的主要因子为TP、COD、p H、电导率、氨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河南段 水生植物 多样性指数 健康评价 CC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碳源净水基质吸附-生物协同脱氮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鲁冀 程璐璐 +3 位作者 彭赵旭 李廷梅 范鹏宇 刘攀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1-1155,1159,共6页
以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玉米芯(Y)为原料制备了PVA-SA(基质Ⅰ)和PVA-SA-Y(基质Ⅱ),研究了缓释碳源净水基质的释碳性能、吸附性能、脱氮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基质Ⅰ、基质Ⅱ的释碳量分别为0.30~1.00、0.30~1.60 mg/g,平衡吸附... 以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玉米芯(Y)为原料制备了PVA-SA(基质Ⅰ)和PVA-SA-Y(基质Ⅱ),研究了缓释碳源净水基质的释碳性能、吸附性能、脱氮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基质Ⅰ、基质Ⅱ的释碳量分别为0.30~1.00、0.30~1.60 mg/g,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317 8、0.9079 mg/g ,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90%、 32.40%,Y疏松多孔的结构特征是提高基质Ⅱ吸附、脱氮性能的关键,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基质Ⅱ中脱氮单胞菌属( Denitratisoma )、食酸菌属( Acidovorax )等与反硝化顺利进行相关的菌种比例较高。基于脱氮过程中COD、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浓度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缺氧条件下基质的脱氮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基质Ⅱ通过同化和反硝化削减的COD量与基质Ⅰ相似,通过吸附途径削减的氨氮比基质Ⅰ高11.2百分点,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的硝酸盐氮比基质Ⅰ高43.0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碳源 玉米芯 释碳性能 吸附性能 脱氮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于鲁冀 李廷梅 +1 位作者 刘攀龙 范铮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6-61,共6页
微生物在污染物去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河流自身条件会限制微生物持久有效的发挥净化功能,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则可以改善这种状况,起到强化微生物处理效果的作用。分析了微生物直接用于受污染河流治理的限制因素,阐述了微生物固定化技... 微生物在污染物去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河流自身条件会限制微生物持久有效的发挥净化功能,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则可以改善这种状况,起到强化微生物处理效果的作用。分析了微生物直接用于受污染河流治理的限制因素,阐述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高效作用机理和改进方法,并对当前该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固定化技术用于河流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固定化 河流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沉水植物对城市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欠欠 于鲁冀 +2 位作者 吕翠美 范铮 李廷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80,共5页
城市污染河道缺氧会导致水体发黑变臭。设计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和狐尾藻四种沉水植物自然光照和避光条件下的复氧试验:将四种沉水植物分别放置于清水和城市污染水体中培养一周后,测定清水中溶解氧(DO)和城市污染水体中DO、氨氮(NH_4... 城市污染河道缺氧会导致水体发黑变臭。设计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和狐尾藻四种沉水植物自然光照和避光条件下的复氧试验:将四种沉水植物分别放置于清水和城市污染水体中培养一周后,测定清水中溶解氧(DO)和城市污染水体中DO、氨氮(NH_4^+-N)和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研究水体中DO与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复氧效果明显,四种沉水植物作用下水体在自然光照条件下DO浓度均高于避光条件下的;四种沉水植物对氨氮具有较好的去除率,自然光照条件下,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和狐尾藻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5.05%、92.74%、89.45%和88.29%;沉水植物对CO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后期水体中COD呈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城市污染水体 溶解氧 氨氮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UASB处理酒精废水启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宏杰 孔德芳 +2 位作者 陈涛 王惠英 邵玉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83,共4页
为增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和保证颗粒污泥与废水充分混合,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内三相分离器前增设强制内回流装置,形成改良UASB反应器,利用污水处理站UASB厌氧污泥,处理酒精废水。结果表明,UASB整个启动期为61 d,启动的第40天出... 为增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和保证颗粒污泥与废水充分混合,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内三相分离器前增设强制内回流装置,形成改良UASB反应器,利用污水处理站UASB厌氧污泥,处理酒精废水。结果表明,UASB整个启动期为61 d,启动的第40天出现颗粒污泥,UASB启动期间对COD、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11%,出水pH在6.4~7.8,挥发性脂肪酸的质量浓度降到200 mg.L-1以下,有利于后续单元对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废水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启动 颗粒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复合固定化颗粒特征分析及去除河水氨氮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廷梅 于鲁冀 范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1,共5页
以炉渣和改性玉米芯2种基质作为吸附材料,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2种包埋剂为基本骨架,微生物为降解主体,制备得到微生物复合固定化颗粒,并分析了颗粒的物理特征、活性恢复方式、对河水中氨氮和其他氮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添加... 以炉渣和改性玉米芯2种基质作为吸附材料,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2种包埋剂为基本骨架,微生物为降解主体,制备得到微生物复合固定化颗粒,并分析了颗粒的物理特征、活性恢复方式、对河水中氨氮和其他氮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吸附基质对固定化颗粒的影响不同;实际河水驯化是有效的活性恢复方式;微生物复合固定化颗粒反应24h后,河水中氨氮降至1mg/L以下,河水中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和TN去除率均在90%左右,对河流中氮污染的治理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定化 特征分析 河水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生态修复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鲁冀 贾佳 葛丽燕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61,共6页
目前,有关河流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缺乏对经济可行性因素的考虑。在分析河流生态修复评价和相关经济可行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识别河流生态环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探讨了河流周边社会经济因素对河流生态系统修复产生的影响... 目前,有关河流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缺乏对经济可行性因素的考虑。在分析河流生态修复评价和相关经济可行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识别河流生态环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探讨了河流周边社会经济因素对河流生态系统修复产生的影响,并从修复必要性评价和经济可行性评价两方面着手构建了适用于河流生态修复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流生态修复评价指标赋予权重,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河流生态修复评价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最后,以河南省贾鲁河郑州段和周口段为例开展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证明本评价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修复评价 经济可行性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贾鲁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物初始排污权定价策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茜 于鲁冀 +1 位作者 王燕鹏 张培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5-171,共7页
为了探索理论和实用性兼顾的水污染物排污权初始分配价格的定价方法,在对现有排污权定价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容量的资源性和价值性的探讨,建立了支付意愿定价模型和租金分配定价模型。以河南省为例,水污染物(以COD和氨氮为例)... 为了探索理论和实用性兼顾的水污染物排污权初始分配价格的定价方法,在对现有排污权定价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容量的资源性和价值性的探讨,建立了支付意愿定价模型和租金分配定价模型。以河南省为例,水污染物(以COD和氨氮为例)排污权初始分配价格计算结果为:支付意愿定价模型核算出的COD排污权价格为3 463元/t,氨氮排污权价格为4 329元/t;租金分配定价模型核算出的COD排污权价格为4 499元/t,氨氮排污权价格为9 122元/t。两种定价模型均具有一定可行性,但租金分配定价模型的定价理论更为合理,定价结果更为可靠,因此推荐以租金分配定价模型为主,以支付意愿定价模型为辅来进行水污染物初始排污权的价格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物 排污权 初始分配价格 支付意愿定价模型 租金分配定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化水体中浮萍控藻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鲁冀 李磊 +1 位作者 徐艳红 郝子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20,共6页
介绍了浮萍控藻这一生态安全、环境友好、并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学方法,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面展现出的巨大应用前景。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浮萍控藻作用途径、抑制效果等的相关研究,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方面分析了浮萍对藻类... 介绍了浮萍控藻这一生态安全、环境友好、并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学方法,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面展现出的巨大应用前景。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浮萍控藻作用途径、抑制效果等的相关研究,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方面分析了浮萍对藻类的控制机理,浮萍既可通过释放化感物质直接抑制藻类生长,还能通过营养盐和光照的竞争间接限制藻类的生长条件,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协同作用。认为浮萍控藻物理机理、化学机理、生物机理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是该技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控藻 化感作用 营养盐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组合对碳氮磷微污染水体净化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于鲁冀 罗宗镔 +2 位作者 汤鹏 李廷梅 彭赵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7-922,共6页
为研究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组合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磷及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用3种挺水植物、2种沉水植物和1种浮叶植物构建了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3种组合,分析了不同组合对化学需氧量(COD... 为研究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组合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磷及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用3种挺水植物、2种沉水植物和1种浮叶植物构建了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3种组合,分析了不同组合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等的净化效果、水体中氮磷的去向以及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对COD的去除效果和综合评价表明,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组合的水质净化效果最好;(2)种植水生植物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更加多样的生境,有利于TN、TP等污染物的降解;(3)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组合中根际微生物具有更高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是最主要的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有机污染物 氮磷 根际微生物 微污染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