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离子束生物工程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群策 陈秋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2,共6页
低能离子束生物工程在6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引人瞩目。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物理学技术平台,急待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研究体系,有必要借助于其他学科的新技术或新工艺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的技术集成体系,更应该将离... 低能离子束生物工程在6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引人瞩目。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物理学技术平台,急待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研究体系,有必要借助于其他学科的新技术或新工艺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的技术集成体系,更应该将离子束生物技术的实用性和普遍性的范围不断地拓宽。明确提出了低能离子束生物工程的技术思路,即立足于低能离子束这一物理学技术平台,瞄准学科发展的2个方向,促进研究内容的3个有效转变,分清和综合研究水平的4个层次,注重研究五大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生物技术 研究方向 技术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生物诱变实验中统计学分析问题评述
2
作者 李永亮 秦广雍 霍裕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1-454,共4页
以生物统计学原理为基础,通过分析低能离子束生物诱变研究领域的文献,对其中的数据分析问题进行了评述,重点提出了处理群体小、缺乏重复设置、方差分析有待完善以及缺乏诱变后代跟踪研究等问题,并对低能离子束诱变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生物诱变 统计学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氮离子束注入水稻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松丽 黄群策 +1 位作者 王铁固 秦广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4-459,共6页
利用能量为25KeV的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剂量分别为2.0×1017、2.5×1017和3.0×1017N+/cm2对5份水稻材料进行处理,从其后代群体中筛选得到变异株,并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变异株的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植株高,最高... 利用能量为25KeV的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剂量分别为2.0×1017、2.5×1017和3.0×1017N+/cm2对5份水稻材料进行处理,从其后代群体中筛选得到变异株,并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变异株的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植株高,最高达到148.67%;3种同工酶(POD、SOD、CAT)的酶活力变化趋势不一致,与对照均有明显差异;AFLP分析表明,变异株与阴性对照条带相似率很高,与阳性对照相似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束 水稻 FHS 叶绿素 同工酶 A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玉米DNA后受体小麦当代群体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群策 赵帅鹏 冯伟森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26,共4页
以6份玉米品种的全基因组DNA为供体,以4份普通小麦品种为受体,借助于低能离子束介导技术完成异源遗传物质的转移,对其介导试验的当代群体的特异性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经过离子束注入处理后试验材料的成苗率明显地降低,这是低能离... 以6份玉米品种的全基因组DNA为供体,以4份普通小麦品种为受体,借助于低能离子束介导技术完成异源遗传物质的转移,对其介导试验的当代群体的特异性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经过离子束注入处理后试验材料的成苗率明显地降低,这是低能离子所导致的生物学效应之一。在所有的试验材料的生育前期和中期,在每一个处理的群体内主要农艺性状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在生育后期,被处理材料的大部分农艺性状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仅仅在4个性状,即植株的生长势、穗型、主茎分蘖状态和单穗变异上,被处理材料表现出一定的变异特征。尽管离子束注入处理和直接浸泡外源DNA的处理也会导致其当代群体内出现突变株,但其群体内的突变株数量比较少,突变率比较低。经过离子束介导处理所导致的生物学效应最明显,其群体内的突变株数量比较多,突变率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介导技术 玉米DNA 普通小麦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外源DNA转化小麦的当代生物效应分析
5
作者 赵新亮 王铁固 +3 位作者 欧行奇 冯伟森 王卫东 秦广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共4页
为拓宽小麦种质资源,创造优异新种质,以6个玉米品种和1个银杏品种的总DNA为转化供体,以4个小麦品种为转化受体,进行了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和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后,受体材料田间出苗率有明显降低,离子注入、DN... 为拓宽小麦种质资源,创造优异新种质,以6个玉米品种和1个银杏品种的总DNA为转化供体,以4个小麦品种为转化受体,进行了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和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后,受体材料田间出苗率有明显降低,离子注入、DNA溶液浸泡和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处理小麦当代都有一定的变异率,具有明显的生物效应;离子注入和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的当代生物效应二者间没有明显差异,但较DNA溶液浸泡均更明显。田间出苗率和当代变异率能较一致地反映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存在基因型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离子束 外源DNA 遗传转化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玉米DNA处理对水稻的生物学效应
6
作者 黄群策 燕晓阳 李玉峰 《中国稻米》 2010年第4期34-36,共3页
以玉米品种为异源DNA供体,以6份水稻品系为受体,借助于低能离子束介导技术完成异源遗传物质的转移试验,对其介导试验的当代群体的特异性进行了观察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材料的成苗率在同一处理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 以玉米品种为异源DNA供体,以6份水稻品系为受体,借助于低能离子束介导技术完成异源遗传物质的转移试验,对其介导试验的当代群体的特异性进行了观察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材料的成苗率在同一处理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的试验处理对同一基因型材料的成苗率也会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从试验材料在田间的表现来看,各份试验材料的特异性相当明显。在经过DNA浸泡处理和介导处理的试验材料中,供体的遗传物质对于一部分个体的性状表达有一定的影响,这很可能是由于供体DNA已经进入受体遗传体系中所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介导 水稻 玉米DNA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色苷生物合成及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房欢 焦浈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0,共6页
花色苷作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及花和果实的主要色素成分,不仅可以吸引授粉者和种子传播者,还参与过滤紫外线,抵御病原菌,提高植物的育性。因为它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抗肥胖、抗糖尿病和保护心脏等活性,因此不仅可以作为天然染料... 花色苷作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及花和果实的主要色素成分,不仅可以吸引授粉者和种子传播者,还参与过滤紫外线,抵御病原菌,提高植物的育性。因为它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抗肥胖、抗糖尿病和保护心脏等活性,因此不仅可以作为天然染料,还可以作为保健食品。随着在众多植物中发现了花色苷合成基因及调控基因,其合成途径和分子调控得到了阐释,因此花色苷代谢工程被应用于植物和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苷 转录因子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生物组织原初过程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17
8
作者 卞坡 张艳锋 +2 位作者 吴健 秦广雍 霍裕平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45-49,共5页
基于 Monte-carlo算法 ,模拟了低能离子作用于生物靶的核阻止本领、入射的径迹和深度、质量能量沉积和溅射 .结果表明 ,单纯用物理方法只能描述离子束作用于生物样品的物理轮廓 。
关键词 Monte-carlo算法 生物工程 低能离子 Mylar膜 离子注入生物效应 生物组织 原初物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31
9
作者 汪杏莉 李宗伟 +2 位作者 陈林海 刘晓波 谢慧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物理诱变技术是当今工业微生物育种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之一。传统的物理诱变技术主要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诱变等,它们已在包括青霉素、"-淀粉酶等几乎所有的工业微生物菌种的诱变选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多数菌株在多次... 物理诱变技术是当今工业微生物育种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之一。传统的物理诱变技术主要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诱变等,它们已在包括青霉素、"-淀粉酶等几乎所有的工业微生物菌种的诱变选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多数菌株在多次重复使用传统诱变源时往往出现抗性饱和的现象。太空环境、离子束、激光等是20世纪70~80年代逐渐兴起的新型诱变技术,因它们具有诱变谱广和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菌株对传统诱变源的抗性饱和等优点,而广受工业微生物育种工作者的欢迎。现就空间、离子束、激光等诱变育种技术的作用特点、诱变机理、应用及前景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育种 空间诱变 离子注入 激光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化小麦后代高蛋白株的RAPD标记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焦浈 谷运红 +2 位作者 李景原 宋冰 秦广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78-1882,共5页
利用离子束介导法将大豆DNA导入小麦,经过连续4代田间筛选和蛋白含量测定,获得高蛋白变异株系.采用RAPD分析技术,用34条随机引物对供体大豆、受体小麦和3个高蛋白小麦变异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有29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18... 利用离子束介导法将大豆DNA导入小麦,经过连续4代田间筛选和蛋白含量测定,获得高蛋白变异株系.采用RAPD分析技术,用34条随机引物对供体大豆、受体小麦和3个高蛋白小麦变异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有29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18个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高蛋白小麦突变株与受体小麦(对照)相比出现了条带的增加、缺失、扩增带深浅等变化,也出现了与受体小麦不同而与供体大豆相同的扩增带.实验结果表明,外源大豆DNA导入受体小麦可以引起后代基因组DNA序列变化,扩大小麦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 介导转化 小麦 高蛋白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氮离子束与UV-B增强对水稻光合及蒸腾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林玉 黄群策 +1 位作者 张书艮 赵帅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36-144,共9页
为进一步探索缓解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光合系统损伤效应的方法,该文研究了在3种不同剂量低能氮离子束的作用下,增强UV-B辐射对水稻光合作用日变化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16.46kJ/m2·d)降低了水稻孕穗前期... 为进一步探索缓解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光合系统损伤效应的方法,该文研究了在3种不同剂量低能氮离子束的作用下,增强UV-B辐射对水稻光合作用日变化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16.46kJ/m2·d)降低了水稻孕穗前期叶片的净光合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的含量,而提高了水分利用率(WUE)、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与b(Chla/Chlb)的值。与单独增强UV-B辐射处理相比,剂量为3.0×1017N+/cm2的低能氮离子束和增强UV-B辐射复合处理显著的提高了Pn、Tr、Gs、Ci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因此,剂量为3.0×1017N+/cm2的低能氮离子束处理可能缓解了增强UV-B辐射对水稻造成的损伤。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索离子束生物技术和多种诱变源对水稻生理特性的综合效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 辐射 光合作用 蒸腾 UV-B辐射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卞坡 谈重芳 +2 位作者 秦广雍 余增亮 霍裕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用 30kev的Ar+ 离子 ,以 1.5× 10 17ions/cm2 的注入剂量分别介导外源拟南芥菜 (Lansberg生态型 )、甘蓝、红甜菜和芦荟的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种子 (Columbia生态型 )。转化当代营养期表型变异率与外源供体和转化受体的亲缘远近没有... 用 30kev的Ar+ 离子 ,以 1.5× 10 17ions/cm2 的注入剂量分别介导外源拟南芥菜 (Lansberg生态型 )、甘蓝、红甜菜和芦荟的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种子 (Columbia生态型 )。转化当代营养期表型变异率与外源供体和转化受体的亲缘远近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低育性株率却随着外源供体亲缘关系的从近到远 ,呈现一种从低到高再变低的变化趋势。从低育性株后代中选育出 2个稳定的突变体 ,该突变体不但保持了其亲本的低育性 ,而且其他性状也有较显著的变异 ,如株型、叶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介导 外源DNA 基因转化 拟南芥菜 诱变效应 突变体 表型变异率 外源供体 转化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甘蓝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RAPD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卞坡 秦广雍 +2 位作者 余增亮 霍裕平 王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0-353,共4页
在离子束介导甘蓝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当代发现了 2株表型变异株 ,以其中的1株 (编号为T6)作为研究对象 ,用 40对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对该株和其后代株进行RAPD分析 ,发现S1 68号引物对T6和其后代株的RAPD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 ... 在离子束介导甘蓝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当代发现了 2株表型变异株 ,以其中的1株 (编号为T6)作为研究对象 ,用 40对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对该株和其后代株进行RAPD分析 ,发现S1 68号引物对T6和其后代株的RAPD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 ,说明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转化可以引起受体基因组变异 ,并且该变异有遗传性。对差异条带测序后同拟南芥菜基因组序列比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全DNA转化 离子束介导 拟南芥菜 RAP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注入胸腺嘧啶的剂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谷运红 卞坡 +2 位作者 秦广雍 苏明杰 王卫东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1999年第2期44-46,共3页
本文报道了30keV低能氮离子和氩离子在0~2×1016/cm2N+(Ar+)注入剂量范围内辐照胸腺嘧啶存活率的变化,二者均出现不同于射线等辐照时的线性或肩型曲线,而呈现一种新的变化趋势———“马鞍型”曲线.分... 本文报道了30keV低能氮离子和氩离子在0~2×1016/cm2N+(Ar+)注入剂量范围内辐照胸腺嘧啶存活率的变化,二者均出现不同于射线等辐照时的线性或肩型曲线,而呈现一种新的变化趋势———“马鞍型”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参与结构的质量沉积效应并不足以解释“马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 胸腺嘧啶 “马鞍型”曲线 质量沉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诱变对M_4代小麦醇溶蛋白和氨基酸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焦浈 史艳芹 秦广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27,共3页
对离子束诱变小麦M4代高蛋白稳定株系的醇溶蛋白和氨基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高蛋白系和对照相比,在ω区醇溶蛋白谱带数目明显增多,而且从谱带上可以推测,M90株系间的遗传性、稳定性优于M91株系;高蛋白系氨基酸含量(以干重为基... 对离子束诱变小麦M4代高蛋白稳定株系的醇溶蛋白和氨基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高蛋白系和对照相比,在ω区醇溶蛋白谱带数目明显增多,而且从谱带上可以推测,M90株系间的遗传性、稳定性优于M91株系;高蛋白系氨基酸含量(以干重为基础)都有大幅的增长,尤其以谷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增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离子束诱变 M4 醇溶蛋白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洛芬立体拆分菌株的筛选与离子束诱变选育 被引量:4
16
作者 谈重芳 吴健 +3 位作者 史贤明 刘宏民 秦广雍 霍裕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在从土壤中分离到的 15 4个菌株中 ,通过筛选及旋光度的测定得到立体选择性水解布洛芬乙酯生成S 布洛芬的菌株CandidasorboxylosaT2P。用低能离子束诱变的方法得到了几株布洛芬乙酯水解活性提高的突变菌株 ,用 4× 10 5ion/cm2 剂... 在从土壤中分离到的 15 4个菌株中 ,通过筛选及旋光度的测定得到立体选择性水解布洛芬乙酯生成S 布洛芬的菌株CandidasorboxylosaT2P。用低能离子束诱变的方法得到了几株布洛芬乙酯水解活性提高的突变菌株 ,用 4× 10 5ion/cm2 剂量的低能离子束诱变菌株CandidasorboxylosaT2P可提高S 布洛芬的产量2 0 %左右。用菌株CandidasorboxylosaT2P的培养物催化水解布洛芬乙酯所得产品的外观、熔点、旋光度和红外光谱等各项检测指标与Sigma公司的标准品S 布洛芬基本一致 ,这表明该菌株具有提高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 选育 S-布洛芬 立体选择性水解 CANDIDA sorbaxylosa 低能离子束 非断体抗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诱变产生的CGTase高产菌株发酵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段宇珩 王雁萍 +1 位作者 秦广雍 霍裕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17,共3页
对离子束诱变产生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高产菌株在10L全自动发酵罐中的发酵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产生与发酵过程中pH和溶氧的变化直接相关;菌种传3代,发酵2 4h以内,产酶活力均在... 对离子束诱变产生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高产菌株在10L全自动发酵罐中的发酵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产生与发酵过程中pH和溶氧的变化直接相关;菌种传3代,发酵2 4h以内,产酶活力均在6 0 0 0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 诱变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高产菌 溶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对拟南芥诱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谷运红 余增亮 +1 位作者 秦广雍 霍裕平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33-37,共5页
依据不同生态型的拟南芥接受不同剂量、不同能量以及不同类型离子的注入 ,种子成苗率受到的影响程度的不同 ,选定适合于拟南芥诱变、转化的离子能量和剂量。然后结合RAPD方法检测了离子注入拟南芥种子在当代和后代中引起的变异情况 ,结... 依据不同生态型的拟南芥接受不同剂量、不同能量以及不同类型离子的注入 ,种子成苗率受到的影响程度的不同 ,选定适合于拟南芥诱变、转化的离子能量和剂量。然后结合RAPD方法检测了离子注入拟南芥种子在当代和后代中引起的变异情况 ,结果是离子束在当代中可引起DNA水平上丰富的变异 ,突变频率较高 ,并且某些变异条带可传递至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诱变效应 RAPD法 DNA 基因变异 离子束诱变育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诱导玉米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彦惠 吴连成 +4 位作者 吴建宇 席章营 霍裕平 秦广雍 苏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3,共3页
不同剂量的离子束注入玉米自交系、单交种、综合种不同类型材料的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从处理的自交系当代植株M1 中发现了一个矮秆突变和一个返祖不育突变个体,M2 后代在穗行间和穗行内株高等性状发生了较大的分离现象,... 不同剂量的离子束注入玉米自交系、单交种、综合种不同类型材料的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从处理的自交系当代植株M1 中发现了一个矮秆突变和一个返祖不育突变个体,M2 后代在穗行间和穗行内株高等性状发生了较大的分离现象,从中选择到育种上可利用的中间材料.但不同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 诱变育种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诱变小麦突变体叶片的SEM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艳锋 王雪青 +4 位作者 秦广雍 曹刚强 苏明杰 王卫东 刘磊安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25-28,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经过离子束处理小麦获得突变体的 M1代 ,M2 代 ,M3 代的叶片进行了观察分析 ,发现突变体叶片与未经注入小麦叶片的表皮毛 ,气孔大小 ,气孔密度等有一定差异 .因此 ,通过
关键词 扫描电镜 小麦叶片 离子束诱变 离子注入 诱变育种 气孔密度 气孔大小 突变体 SEM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