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rB_2对Al-Si复合Al_2O_3-C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艳娜 刘新红 钟香崇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7-260,共4页
以板状刚玉、α-Al2O3微粉、Al粉、Si粉、ZrB2和石墨为原料,酚醛树脂为结合剂,采用150 MPa压力压制成25 mm×25 mm×145 mm的试样。研究ZrB2加入量(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5%、1%、1.5%、2%)对Al-Si复合Al2O3-C材料高温抗折强度和... 以板状刚玉、α-Al2O3微粉、Al粉、Si粉、ZrB2和石墨为原料,酚醛树脂为结合剂,采用150 MPa压力压制成25 mm×25 mm×145 mm的试样。研究ZrB2加入量(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5%、1%、1.5%、2%)对Al-Si复合Al2O3-C材料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的影响,并分析了试样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加入ZrB2质量分数≥1%时,可明显提高200℃烘烤和700℃热处理后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加入ZrB2对1 500℃烧后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影响不大。(2)加入ZrB2后AlN和SiC生成量明显增加,晶体发育良好,形成连续交叉连锁的网络结构,对材料增强、增韧作用显著,有利于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和抗热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B2 Al-Si复合Al2O3-C材料 高温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_(2)O_(3)加入量和热处理温度对CA_(6)-MA材料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安佳瑞 张锐 +2 位作者 范冰冰 王刚 杜鹏辉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9-322,共4页
为提高CA_(6)-MA(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的性能,以CaO、MgO、Al_(2)O_(3)和Sm_(2)O_(3)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CA_(6)-MA复合材料,研究了Sm_(2)O_(3)加入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2%、4%、6%)和热处理温度(1400、1500、1600℃)对C... 为提高CA_(6)-MA(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的性能,以CaO、MgO、Al_(2)O_(3)和Sm_(2)O_(3)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CA_(6)-MA复合材料,研究了Sm_(2)O_(3)加入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2%、4%、6%)和热处理温度(1400、1500、1600℃)对CA_(6)-MA复合材料物相组成、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当提高热处理温度,可促进CA_(6)合成反应,热处理温度为1600℃时,试样中只有CA_(6)和MA;2)Sm_(2)O_(3)的引入促进了MA的晶体发育,CA_(6)趋向等轴晶型转变,显著提高试样的致密度;3)添加6%(w)Sm_(2)O_(3)的试样经1600℃热处理后综合性能最佳,其体积密度为3.26 g·cm^(-3),显气孔率为13.4%,常温抗折强度为13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_(2)O_(3) CA_(6) MA 显微结构 常温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耐磨材料颗粒级配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侯永改 李文凤 +3 位作者 郭会师 朱国朝 韦球 邹文俊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4-57,共4页
探讨了颗粒级配对低温烧成SiC耐磨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制品密度最大时三组分理想球状颗粒的级配组成是直径比D粗∶D中∶D细=4∶3∶1,质量比m粗∶m中∶m细=17∶7∶1,经过实验验证,颗粒级配的设计有利于确定综合性... 探讨了颗粒级配对低温烧成SiC耐磨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制品密度最大时三组分理想球状颗粒的级配组成是直径比D粗∶D中∶D细=4∶3∶1,质量比m粗∶m中∶m细=17∶7∶1,经过实验验证,颗粒级配的设计有利于确定综合性能较好的试样方案。通过对试样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分析表明,当在空气气氛中于1550℃下保温8h烧成,其最佳粒径组成为F46、F70、F180时,制备SiC耐磨材料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紧密堆积 颗粒级配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柱石骨料粒度对莫来石-刚玉材料抗热震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威 张佩雄 +3 位作者 李柳生 王青峰 石干 叶国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4-206,210,共4页
分别用20%(w)不同粒度(5~3、3~1、≤1mm)的红柱石骨料等量替代莫来石-刚玉材料中同粒度的莫来石骨料,经1450℃保温3h烧成制备莫来石-刚玉材料,并着重研究红柱石骨料粒度对其抗热震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红柱石骨料粒度的增大,烧成试... 分别用20%(w)不同粒度(5~3、3~1、≤1mm)的红柱石骨料等量替代莫来石-刚玉材料中同粒度的莫来石骨料,经1450℃保温3h烧成制备莫来石-刚玉材料,并着重研究红柱石骨料粒度对其抗热震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红柱石骨料粒度的增大,烧成试样的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降低,但抗热震性逐渐提高。这是由于在试样烧结降温过程中,红柱石骨料与基质热膨胀系数失配产生了微裂纹,且微裂纹的尺寸随着红柱石骨料粒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微裂纹在热震过程中能够阻止新裂纹的产生和裂纹扩张,提高试样的抗热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柱石 骨料 粒度 抗热震性 微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rO_2对Al-Si复合Al_2O_3-C材料性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志芳 刘新红 +1 位作者 黄亚磊 马腾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19,共5页
以板状刚玉骨料和细粉、Al粉、Si粉、石墨和纳米ZrO2粉为原料,以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研究了纳米ZrO2粉对Al-Si复合Al2O3-C材料性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纳米ZrO2粉对试样的常温和高温强度影响不大,但有利于提高试样的成型致... 以板状刚玉骨料和细粉、Al粉、Si粉、石墨和纳米ZrO2粉为原料,以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研究了纳米ZrO2粉对Al-Si复合Al2O3-C材料性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纳米ZrO2粉对试样的常温和高温强度影响不大,但有利于提高试样的成型致密度和抗氧化性,可明显提高试样的抗热震性.试样致密度提高的原因在于纳米氧化锆具有良好的填充作用和助烧结作用.纳米ZrO2可促进Al、Si反应生成更多非氧化物晶须,并在试样中形成交叉连锁的网络结构,以及纳米粉的增韧和ZrO2的相变增韧均有利于提高试样的抗热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复合Al2O3-C材料 纳米ZrO2粉 高温机械性能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材料埋炭加热过程中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新红 叶方保 钟香崇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5-179,共5页
以电熔刚玉(骨料和细粉)和Si粉(加入质量分数为5%或8%)为原料,以纸浆废液为结合剂,压制成Al2O3-Si样坯,在1000~1600℃埋炭加热后,检测其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1)1100℃以前物相和结构没有变化;(2)1200℃烧后,Si... 以电熔刚玉(骨料和细粉)和Si粉(加入质量分数为5%或8%)为原料,以纸浆废液为结合剂,压制成Al2O3-Si样坯,在1000~1600℃埋炭加热后,检测其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1)1100℃以前物相和结构没有变化;(2)1200℃烧后,Si开始与CO反应生成晶须状SiC,且晶须相互交叉连锁,材料开始烧结,其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明显提高;(3)1300~1400℃烧后,SiC晶须生成量明显增加,且发育长大,形成交叉连锁的网络结构填充在刚玉骨架中,材料烧结良好,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和更好的抗热震性,而且1400℃烧后试样中还出现少量O’-SiAlON晶体;(4)1500~1600℃烧后,SiC晶体发育长大,呈枝杈状和弯曲状,SiC生成量略有增加,试样的高温强度和抗热震性变化不明显,表明在此温度范围材料烧结基本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Si材料 高温力学性能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柱石粗颗粒预烧温度对莫来石-刚玉材料抗热震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唐威 刘坤 +4 位作者 李柳生 廖桂华 王青峰 石干 叶国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5,共5页
为了研究经过预烧的红柱石粗颗粒对莫来石-刚玉耐火材料抗热震性的影响,将20%(w)的未经预烧或分别经1 300、1 400、1 500、1 600℃保温3 h预烧的南非红柱石粗颗粒(5~3 mm)分别与莫来石颗粒(3~1和≤1 mm)以及板状刚玉粉、活性氧化铝粉... 为了研究经过预烧的红柱石粗颗粒对莫来石-刚玉耐火材料抗热震性的影响,将20%(w)的未经预烧或分别经1 300、1 400、1 500、1 600℃保温3 h预烧的南非红柱石粗颗粒(5~3 mm)分别与莫来石颗粒(3~1和≤1 mm)以及板状刚玉粉、活性氧化铝粉和SiO_2微粉配料,制样,于1 450℃保温3 h烧后制成莫来石-刚玉试样,检测其烧后线变化率、弹性模量、抗热震性,并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红柱石粗颗粒预烧温度的提高,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逐渐提高,但抗热震性能变差。这是由于随着红柱石粗颗粒预烧温度的提高,红柱石粗颗粒与基质的热膨胀系数差值变小,产生的微裂纹尺寸逐渐减小,且在热震过程中能够阻止新裂纹产生和裂纹扩张的微裂纹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柱石 预烧温度 微裂纹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碳滑板的高温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聂洪波 岳卫东 钟香崇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29,共4页
采用高温弯曲应力-应变试验方法和水冷法研究了3种含碳滑板(2种铝碳质,1种铝锆碳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抗折强度以及不同热震温差下的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1)含碳滑板材料在室温~1400℃的应力-应变关系分为弹性变形... 采用高温弯曲应力-应变试验方法和水冷法研究了3种含碳滑板(2种铝碳质,1种铝锆碳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抗折强度以及不同热震温差下的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1)含碳滑板材料在室温~1400℃的应力-应变关系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个阶段:在弹性变形的温度段,其断裂方式是典型的脆性断裂;在塑性变形的温度段,其断裂方式呈现韧性断裂特征;2)随着温度的升高,含碳滑板材料的热态抗折强度首先略有增大,到达转折温度(800℃)后开始减小,1400℃时试样的热态抗折强度约为13MPa;3)在△T=1200℃(水冷)条件下,铝碳滑板热震后的抗折强度保持率为43%,引入ZrO2可以改善其抗热震性,而用特级高铝矾土熟料部分替代刚玉会降低其抗热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材料 滑板 高温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关系 抗折强度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氧化材料的应力-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晓雨 文钰斌 +3 位作者 陈浩 顾强 刘新红 贾全利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0,共6页
综述了一些易氧化材料(金属材料、碳复合材料等)中氧化膜内应力、热应力、压应力和拉应力等对其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并指出应力对材料的氧化速率及氧化产物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等有较明显的影响,同时对含碳材料、非氧化物及其复合耐火材... 综述了一些易氧化材料(金属材料、碳复合材料等)中氧化膜内应力、热应力、压应力和拉应力等对其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并指出应力对材料的氧化速率及氧化产物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等有较明显的影响,同时对含碳材料、非氧化物及其复合耐火材料的应力-氧化研究进行了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氧化 热应力 压应力 金属材料 C—C复合材料 非氧化物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气氛下ZrO_2-Al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组成和结构演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晓燕 刘新红 +1 位作者 黄亚磊 马腾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287,共5页
为了解决加入金属Al粉的含锆耐火制品在高温下易产生裂纹、开裂的问题,以单斜Zr O_2粉、金属Al粉、复合稳定剂Mg CO_3·Mg(OH)_2·6H_2O和Y(NO_3)_3·6H_2O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加入不同量Al粉的Zr O_2-Al材料在埋炭条件下于1 ... 为了解决加入金属Al粉的含锆耐火制品在高温下易产生裂纹、开裂的问题,以单斜Zr O_2粉、金属Al粉、复合稳定剂Mg CO_3·Mg(OH)_2·6H_2O和Y(NO_3)_3·6H_2O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加入不同量Al粉的Zr O_2-Al材料在埋炭条件下于1 000、1 200、1 400和1 500℃加热过程中性能、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当Al粉加入量超过1%(w)时,热处理后试样产生较多裂纹,导致试样强度急剧降低。在加热过程中,Al与气氛中的O_2、CO和N_2反应生成Al_2O_3和Al N,生成的Al_2O_3再与试样中的稳定剂Mg O发生反应生成Mg Al_2O_4导致Zr O_2失稳,而Zr O_2失稳导致的体积效应以及生成Mg Al_2O_4和Al N产生的膨胀导致试样产生裂纹。因此,在锆碳和铝锆碳材料中添加金属Al时,其加入量不宜太多,以不超过1%(w)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Al材料 还原气氛 稳定剂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n复合低碳MgO-Al_2O_3-C材料埋炭热处理后的抗氧化性
11
作者 任桢 葛铁柱 +1 位作者 赵飞 钟香崇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2,共3页
为了研究Al-Zn复合低碳MgO-Al_2O_3-C材料在不同温度埋炭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材料抗氧化性的影响,以电熔镁砂、鳞片石墨、Al粉和Zn粉为原料,分别制成Al复合和Al-Zn复合低碳MgO-Al_2O_3-C试样,经200℃烘烤12 h后,分别在600、1000、1... 为了研究Al-Zn复合低碳MgO-Al_2O_3-C材料在不同温度埋炭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材料抗氧化性的影响,以电熔镁砂、鳞片石墨、Al粉和Zn粉为原料,分别制成Al复合和Al-Zn复合低碳MgO-Al_2O_3-C试样,经200℃烘烤12 h后,分别在600、1000、1 200和1 500℃埋炭热处理3 h,然后在空气气氛中进行室温至1 500℃的热重分析,并测量热重试验后试样的氧化层厚度。结果表明:1)在600℃埋炭热处理过程中,试样因树脂挥发变得多孔疏松,导致其抗氧化性变差。2)1 000~1 500℃埋炭热处理后,Al复合低碳MgO-Al_2O_3-C试样因原位生成非氧化物而致密化,抗氧化性随埋炭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Al-Zn复合试样在因原位生成非氧化物而致密化的同时,也因Zn的挥发而疏松化;并且随埋炭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疏松化超过致密化。因此,其抗氧化性随埋炭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MgO-Al2O3-C Al粉 Zn粉 埋炭热处理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钟香崇院士诞辰100周年”耐火材料专题前言
12
作者 马成良 胡俊华 张海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89-3190,共2页
钟香崇先生是我国著名无机材料科学家、中国耐火材料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1921年11月21日生于广东汕头,194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49年获英国里兹大学博士学位。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博士毕业的他毅然回... 钟香崇先生是我国著名无机材料科学家、中国耐火材料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1921年11月21日生于广东汕头,194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49年获英国里兹大学博士学位。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博士毕业的他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从此扎根祖国大地,献身我国耐火材料科技事业七十余年,被称为"中国耐火材料之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耐火材料 广东汕头 大学博士学位 钟香崇 无机材料 博士毕业 香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2O3-SiC复相粉对Al2O3-SiC-C材料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王长春 叶方保 +1 位作者 陈花朵 叶晓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4-258,共5页
以电熔白刚玉(3~1、≤1、≤0.044 mm)、Al2O3-SiC复相粉(d50≤5μm)、α-Al2O3微粉(d50=1.2μm)、SiC粉(≤0.044 mm)、鳞片石墨(≤0.088 mm)、Si粉(d50=42.8μm)和B4C(d50≤10μm)为主要原料,热固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研究了分别用4%、8%... 以电熔白刚玉(3~1、≤1、≤0.044 mm)、Al2O3-SiC复相粉(d50≤5μm)、α-Al2O3微粉(d50=1.2μm)、SiC粉(≤0.044 mm)、鳞片石墨(≤0.088 mm)、Si粉(d50=42.8μm)和B4C(d50≤10μm)为主要原料,热固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研究了分别用4%、8%、12%、16%质量分数的Al2O3-SiC复相粉等比例取代α-Al2O3微粉和SiC细粉对Al2O3-SiC-C试样在180℃固化后和1 000、1 500℃埋焦炭热处理后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常温耐压强度、高温抗折强度(1 400℃)、抗热震性(1 100℃,水冷)以及抗氧化性(1 000、1 500℃)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l2O3-SiC复相粉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经180℃固化后常温性能下降,1 000℃热处理后常温性能变化不大,1 500℃热处理后除耐压强度显著提高外,其余各项常温性能变化不大;而高温抗折强度下降,抗热震性明显提高,试样经1 500℃氧化后的抗氧化性以加入4%质量分数复相粉的最佳。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复相粉的粒度更细,反应活性更高,其氧化层中更易生成莫来石,形成表面致密层从而有效地阻碍氧气向材料内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SiC复相粉 Al2O3-SiC—C砖 抗热震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及其复合材料氧化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佳佳 赵飞 +3 位作者 刘显刚 贾全利 徐恩霞 刘新红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9-476,共8页
综述了SiC及其复合材料高温氧化行为及各因素对其氧化的影响,对SiC及其复合材料的防氧化具有一定意义;还对SiC及其复合材料的氧化研究进行了展望,期望能为本领域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SIC 复合材料 氧化行为 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火材料燃气窑炉的氮氧化物减排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世界 刘玉瑛 +6 位作者 巩志伟 崔杏辉 武立云 张继光 陈凯阳 高金星 马成良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5-149,共5页
为降低工业燃气窑炉的NO_x排放浓度,寻找适合耐火材料燃气窑炉的氮氧化物减排的解决方案,开展了对实验室1 m^3高温梭式窑(1 800℃)和生产企业的耐火材料燃气高温隧道窑的低氮氧燃烧技术与烟气干法催化吸附的试验研究,以及对烟气组成的... 为降低工业燃气窑炉的NO_x排放浓度,寻找适合耐火材料燃气窑炉的氮氧化物减排的解决方案,开展了对实验室1 m^3高温梭式窑(1 800℃)和生产企业的耐火材料燃气高温隧道窑的低氮氧燃烧技术与烟气干法催化吸附的试验研究,以及对烟气组成的实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低NO_x预混型高速燃烧器可从源头减少NO_x生成,燃烧产物喷出速度在100 m·s^(-1)以上,能显著降低高温燃气窑炉NO_x排放浓度,实现过程减排(减排量>40%),减除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的烟气脱硝负担;对于使用温度1 400℃以下的燃气窑炉使用此技术NO_x排放浓度<100 mg·m^(-3);对于使用温度1 400℃以上的燃气窑炉通过源头控制、过程减排,使烟气中NO_x显著降低,末端治理再采用无机复合固体吸附剂干法催化吸附技术,可以在相对比较低的投入条件下取得理想的减排效果,NO_x排放浓度<50 mg·m^(-3),实现了NO_x超低排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窑炉 氮氧化物(NOx) 超低排放 源头控制 全预混燃烧器 烟气干法催化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ON-MgAl2O4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俊伟 李红霞 +1 位作者 徐恩霞 王刚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8-191,共4页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MgAlON-MgAl_2O_4复合材料以替代含铬耐火材料,以电熔镁铝尖晶石(粒度1~3、≤1和≤0.074 mm)、活性α-Al_2O_3粉(2~5μm)、Al粉(≤0.074 mm)、Mg O粉(≤0.044 mm)为原料,采用原位生成MgAlON的方法制备了MgAlON-Mg...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MgAlON-MgAl_2O_4复合材料以替代含铬耐火材料,以电熔镁铝尖晶石(粒度1~3、≤1和≤0.074 mm)、活性α-Al_2O_3粉(2~5μm)、Al粉(≤0.074 mm)、Mg O粉(≤0.044 mm)为原料,采用原位生成MgAlON的方法制备了MgAlON-MgAl_2O_4复合材料。通过调整配料中α-Al_2O_3粉+Al粉+Mg O混合粉(三者的质量比固定为76∶12∶12)的加入量(在整个固态配料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20%、25%和30%)来调整MgAlON的设计生成量,研究了MgAlON设计生成量对MgAlON-MgAl_2O_4复合材料致密度、常温强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α-Al_2O_3-Al-Mg O混合粉加入量的增加,复合材料中MgAlON相生成量增多;但当α-Al_2O_3+Al+Mg O混合粉加入量达到30%(w)时,复合材料中有副产物Al4O4C生成。2)随着α-Al_2O_3+Al+Mg O混合粉加入量从15%(w)增加到25%(w),复合材料中MgAlON晶粒发育程度逐渐变好,与MgAl_2O_4颗粒的结合也逐渐紧密;但当α-Al_2O_3+Al+Mg O混合粉加入量达到30%(w)时,复合材料基质中有明显微气孔出现,致密性和均匀性变差。3)随着α-Al_2O_3+Al+Mg O混合粉加入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烧后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变化不大,常温耐压强度和常温抗折强度变化明显,烧成线变化率由微收缩变为微膨胀。4)综合考虑,α-Al_2O_3+Al+Mg O混合粉加入量为25%(w)的试样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铬化 镁铝尖晶石 镁阿隆 原位生成 MgAlON-MgAl2O4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多孔陶瓷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世界 尹艺程 +4 位作者 邱鑫 康国卫 刘新红 贾全利 张少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3-60,共8页
超高温多孔陶瓷既有超高温陶瓷耐高温、抗氧化/烧蚀、无固态相变的优异特性,又有多孔陶瓷体积密度小、导热系数低的优点,有望成为极端环境下高温隔热、高温腐蚀性气体过滤及高温太阳能吸收等应用的候选材料。按成孔原理的不同,超高温多... 超高温多孔陶瓷既有超高温陶瓷耐高温、抗氧化/烧蚀、无固态相变的优异特性,又有多孔陶瓷体积密度小、导热系数低的优点,有望成为极端环境下高温隔热、高温腐蚀性气体过滤及高温太阳能吸收等应用的候选材料。按成孔原理的不同,超高温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有部分烧结法、模板复制法、牺牲模板法、冷冻浇注法、直接发泡法和溶胶⁃凝胶法。用部分烧结法制得的超高温多孔陶瓷力学性能优异,但气孔率低且孔结构难以控制;模板复制法制得的陶瓷材料气孔率高,但其气孔结构取决于模板的气孔结构,可设计性较差;牺牲模板法制得的陶瓷材料气孔大小和形貌可控,但气孔分布均匀性差;冷冻浇注法具有高效、低成本等优点,制得的陶瓷材料气孔率高,但用有机溶剂为冷冻介质时,对环境有危害;直接发泡法制得的陶瓷材料气孔率高,孔结构缺陷少,但发泡过程难以控制,对工艺要求较高;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陶瓷材料气孔率高,导热系数低,但强度低,且制备成本较高。本文介绍了超高温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应用前景,总结了超高温多孔陶瓷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超高温多孔陶瓷材料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以期为制备超高温多孔陶瓷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陶瓷 多孔陶瓷 制备方法 ZrB_(2) ⁃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粉对Al_(2)O_(3)-C滑板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婧 王子昊 +4 位作者 凌永一 王珍 徐恩霞 贾全利 刘新红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以板状刚玉、α-Al_(2)O_(3)微粉、鳞片石墨和Mg粉为原料,以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了添加Mg粉的Al_(2)O_(3)-C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埋炭处理后(600~1400℃)Mg粉对不烧Al_(2)O_(3)-C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Mg活性高,Mg在600℃即可... 以板状刚玉、α-Al_(2)O_(3)微粉、鳞片石墨和Mg粉为原料,以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了添加Mg粉的Al_(2)O_(3)-C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埋炭处理后(600~1400℃)Mg粉对不烧Al_(2)O_(3)-C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Mg活性高,Mg在600℃即可与O_(2)、CO或CO_(2)反应生成MgO陶瓷相,保护树脂碳不被氧化,且原位形成的MgO陶瓷相形成了紧密结合,产生强化作用,使不烧Al_(2)O_(3)-C材料的中低温强度提高;在1000~1400℃,MgO和Al_(2)O_(3)生成MgAl_(2)O_(4),且MgAl_(2)O_(4)的晶粒尺寸和生成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对材料有增强作用;但1400℃烧后试样的强度明显下降,这是由于生成MgAl_(2)O_(4)产生膨胀致使材料中产生了微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C材料 Mg MGO MgAl_(2)O_(4)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辉石对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魏闯 康鑫 +1 位作者 何思瑶 李素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45,共6页
以堇青石、莫来石、高岭土和氧化铝为原料制备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用锂辉石细粉取代莫来石细粉,研究了锂辉石加入量对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常温性能、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和SEM分别对烧后试样进行了物相... 以堇青石、莫来石、高岭土和氧化铝为原料制备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用锂辉石细粉取代莫来石细粉,研究了锂辉石加入量对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常温性能、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和SEM分别对烧后试样进行了物相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锂辉石的加入有利于液相的生成,促进试样的烧结,气孔率降低,试样强度随锂辉石加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锂辉石加入量为4 wt%时,其常温抗折强度、耐压强度和高温抗折强度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4.12 MPa、103.24 MPa和11.65 MPa。试样残余强度随锂辉石加入量增加的变化趋势和常温强度变化趋势一致,残余强度保持率略为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辉石 堇青石 莫来石 抗热震性 匣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ZrO2质耐火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凌永一 王珍 +2 位作者 张婧 王子昊 刘新红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8,共8页
综述了镁锆质耐火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引入锆源的种类、加入量及添加剂对镁锆质耐火材料性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期望为镁锆质耐火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镁锆质耐火材料 锆源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