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润土基复合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苗毅恒 曹亦俊 +2 位作者 彭伟军 常鲁平 王伟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年第1期56-64,共9页
膨润土储量大、分布广、物理化学特性优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但是天然膨润土及改性膨润土直接作为吸附剂,存在着吸附容量小、固液分离难等缺点。为弥补这些缺陷,近年来研究者以膨润土或者改性膨润土为基底制备膨润土基复合材料... 膨润土储量大、分布广、物理化学特性优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但是天然膨润土及改性膨润土直接作为吸附剂,存在着吸附容量小、固液分离难等缺点。为弥补这些缺陷,近年来研究者以膨润土或者改性膨润土为基底制备膨润土基复合材料并将其运用到废水处理。本文综述了改性膨润土和膨润土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无机和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循环再生性能的研究进展。目的是为开发新型、高效的膨润土基复合材料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复合材料 废水处理 循环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熔渗法制备耐烧蚀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侯旭初 郝振华 +1 位作者 舒永春 何季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32-3043,共12页
根据熔渗体系组成分类介绍RMI改性C/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影响RMI改性C/C复合材料的因素和过程强化手段,最后提出RMI改性C/C复合材料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思路,并对RMI改性C/C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研究结果表... 根据熔渗体系组成分类介绍RMI改性C/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影响RMI改性C/C复合材料的因素和过程强化手段,最后提出RMI改性C/C复合材料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思路,并对RMI改性C/C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基体改性技术中反应熔渗是提升C/C复合材料耐烧蚀性能的有效手段,多元素熔渗体系如Si-Mo-Zr和Zr-Si-Al等改性C/C复合材料具有耐烧蚀性能优良、陶瓷相分布均匀、致密度高等特点。应通过不断调节多元素熔渗体系及熔渗元素比例对RMI工艺进行优化,用低成本高性能的C/C复合材料改性技术来突破RMI工艺产业化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陶瓷复合材料 反应熔渗法 基体改性 耐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化沸石咪唑盐骨架的电容去离子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龙玉 柴文翠 +1 位作者 马梦瑶 曹亦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1-66,共6页
电容去离子技术(CDI)是一种利用两电极之间的电压进行海水淡化的新技术。沸石咪唑盐骨架(ZIFs)作为一种含氮金属有机框架,其衍生的碳材料是一种新型CDI电极材料,但存在单孔结构、孔利用率低和电导率低的缺点,因此如何扩展孔结构、提高... 电容去离子技术(CDI)是一种利用两电极之间的电压进行海水淡化的新技术。沸石咪唑盐骨架(ZIFs)作为一种含氮金属有机框架,其衍生的碳材料是一种新型CDI电极材料,但存在单孔结构、孔利用率低和电导率低的缺点,因此如何扩展孔结构、提高电导率成为了研究热点。针对提高ZIFs衍生碳材料电容去离子性能的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孔结构调控、杂原子掺杂、纳米化复合和双金属/双配体构筑,并对ZIFs衍生碳作为CDI电极材料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咪唑盐骨架 电容去离子 电极材料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建筑垃圾及高炉渣制备新型烧结砖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卢红霞 张灵 +3 位作者 高凯 蔡飞燕 郭春 翟佳明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以高石英含量的建筑渣土、建筑废玻璃和高炉渣为原料制备高性能烧结砖,研究了原料配比、物料含水率、烧结温度对烧结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配比为:建筑渣土80%、废玻璃9%、高炉渣11%,物料含水率13%,925℃烧结2 h时,烧结砖的抗压... 以高石英含量的建筑渣土、建筑废玻璃和高炉渣为原料制备高性能烧结砖,研究了原料配比、物料含水率、烧结温度对烧结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配比为:建筑渣土80%、废玻璃9%、高炉渣11%,物料含水率13%,925℃烧结2 h时,烧结砖的抗压强度达89.37 MPa,24 h吸水率为16.64%,密度为1630 kg/m^3,性能符合GB/T5101—2017《烧结普通砖》规定的(MU30)要求。其中,建筑渣土为烧结砖骨架和主体,废玻璃助熔降低烧结温度,高炉渣可析晶强化,三种废弃物协同作用既降低了烧结砖的烧结温度,又提高了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新型烧结砖 高炉渣 析晶 低温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炉渣为助烧剂制备ZTA/TiC复合陶瓷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卢红霞 高凯 +1 位作者 李明亮 王海龙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4,共7页
以3μmα-Al2O3为主要原料,辅以纳米Al2O3、ZrO2和TiC等原料,工业废渣——高炉渣为助烧剂,热压烧结制备ZTA/TiC复合陶瓷。利用XRF、XRD、DSC、SEM、三点弯曲试验和维氏压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原料组成和烧结温度对复合陶瓷物相组成、微... 以3μmα-Al2O3为主要原料,辅以纳米Al2O3、ZrO2和TiC等原料,工业废渣——高炉渣为助烧剂,热压烧结制备ZTA/TiC复合陶瓷。利用XRF、XRD、DSC、SEM、三点弯曲试验和维氏压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原料组成和烧结温度对复合陶瓷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5%(质量分数,下同)纳米Al2O3及5%纳米TiC的加入有利于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提升,烧结温度为1650℃时,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510 MPa和6.58 MPa·m^1/2,沿晶断裂与穿晶断裂同时存在,使复合陶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添加质量分数为4%的高炉渣,1550℃热压烧结30 min,得到的ZTA/TiC复合陶瓷相对密度为99.5%,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555 MPa和5.20 MPa·m^1/2,比相同温度下未添加高炉渣时的性能优良。烧结时高炉渣产生的液相可促进Al2O3棒晶生长并降低烧结温度;同时由于其析晶特性,陶瓷基体中的玻璃相减少,陶瓷强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TA/TiC复合陶瓷 高炉渣 析晶 低温烧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复杂高砷铜锌矿分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红新 郭珍旭 +2 位作者 王甜甜 李洪潮 赵恒勤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29,37,共6页
针对某高砷复杂铜锌多金属矿,采用优先浮选工艺实现了高效分选。以自主研制的ZY为锌抑制剂,实现了铜锌矿物的有效分离;以自主研制的SY为砷抑制剂,降低了有用矿物中有害元素砷的含量。实验室最终获得的分选指标如下:铜精矿品位22.14%,铜... 针对某高砷复杂铜锌多金属矿,采用优先浮选工艺实现了高效分选。以自主研制的ZY为锌抑制剂,实现了铜锌矿物的有效分离;以自主研制的SY为砷抑制剂,降低了有用矿物中有害元素砷的含量。实验室最终获得的分选指标如下:铜精矿品位22.14%,铜回收率87.45%。锌精矿品位45.61%,锌回收率90.14%。银在铜精矿中的品位为890g/t,回收率66.45%,在锌精矿中的品位为105g/t,回收率12.27%,银总回收率为7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矿石 高砷 优先浮选 组合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多壳层TiO_(2)填充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鹏 毛丹 +3 位作者 万家炜 祁琪 杜江 王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18-3224,共7页
为改善环氧树脂(EP)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次序模板法合成了TiO_(2)中空多壳层结构(HoMS)材料,利用偶联剂对获得的TiO_(2)HoMSs进行接枝改性后填充到EP中,制备了TiO_(2)HoMSs/EP复合材料;并与单壳层TiO_(2)中空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了壳层数... 为改善环氧树脂(EP)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次序模板法合成了TiO_(2)中空多壳层结构(HoMS)材料,利用偶联剂对获得的TiO_(2)HoMSs进行接枝改性后填充到EP中,制备了TiO_(2)HoMSs/EP复合材料;并与单壳层TiO_(2)中空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了壳层数和偶联剂改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壳层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增强,并且偶联剂改性的TiO_(2)HoMSs可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该体系中,经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后的三壳层TiO_(2)HoMSs(3S-TiO_(2)HoMSs)/E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可分别达到71.66 MPa,7.4%和35.81 kJ/m^(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断面形貌表征结果显示,相较于纯EP材料,TiO_(2)HoMSs/EP复合材料的断面更加粗糙,说明TiO_(2)HoMSs材料起到了吸收外界应力和阻碍裂纹扩展的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韧性,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多壳层结构 TiO_(2) 环氧树脂 偶联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射流工艺对渗碳钢圆棒表层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泳涛 安乐乐 +1 位作者 张伦敦 赵乐川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96,共6页
究了后混合水射流喷丸对18CrNiMo7-6齿轮渗碳钢圆棒试样的表层改性工艺,在满足试样圆周面水射流喷丸全覆盖的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圆棒试样转速、喷嘴移动速度、高压水射流泵压力和处理次数对试样材料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 究了后混合水射流喷丸对18CrNiMo7-6齿轮渗碳钢圆棒试样的表层改性工艺,在满足试样圆周面水射流喷丸全覆盖的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圆棒试样转速、喷嘴移动速度、高压水射流泵压力和处理次数对试样材料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表层残余应力和硬度的影响,并分别运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三维表面形貌测量仪、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及HV-1000显微硬度计等仪器对上述结果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后混合水射流喷丸时弹丸和水会对试样表层产生一定的冲蚀和磨损,改变试样表面形貌,试样表面粗糙度、表层残余应力和硬度随着试样转速和喷嘴移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泵压力和冲击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当试样转速n=100 r/min,喷嘴移动速度v=50 mm/min,泵压力P=300 MPa,处理次数N=1时残余应力最大值约为-1176.25 MPa,硬度最大值为64 HRC,比原始试样提升了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混合水射流 18CrNiMo7-6 圆柱试样 表层改性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态化浮选气泡直径对粗粒中煤分选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晗 李超 曹亦俊 《煤质技术》 2021年第2期53-57,共5页
流态化浮选为结合重选与浮选特点的新兴粗粒分选技术,其在传统的流态化干扰床分选中引入微泡以增大煤与矸石颗粒之间的密度差异,可有效提高粗粒煤的分选效率。气泡直径是影响分选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改变气泡发生器结构以产生2种不... 流态化浮选为结合重选与浮选特点的新兴粗粒分选技术,其在传统的流态化干扰床分选中引入微泡以增大煤与矸石颗粒之间的密度差异,可有效提高粗粒煤的分选效率。气泡直径是影响分选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改变气泡发生器结构以产生2种不同尺径分布的气泡群,探究气泡直径对不同粒级粗粒煤炭的分选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煤入料粒级的增大,流态化浮选的精煤产率和回收率逐渐减小;在不同粒度级入料条件下,减小气泡尺度有利于中间粒度级煤炭颗粒的流态化浮选回收;流态化浮选后的精尾煤粒度出现分级现象,而气泡尺度减小可有效减小粗粒度级精尾煤的分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浮选技术 气泡直径 分选效果 粗粒分选 入料粒级 分级程度 精煤产率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高反射陶瓷粉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0
作者 赵阳 朱锦鹏 +3 位作者 王海龙 杨凯军 郝小非 舒永春 《河南建材》 2020年第11期36-39,共4页
金红石型TiO2与钙钛矿型La0.9Sr0.1TiO3+啄(LST)功能陶瓷材料因其特有的结构特点和高反射性能被广泛用作建筑或仪器设施等表面的高温防护涂层,但其涂层的制备条件与反射性能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通过对LST材料进行高价元素(Nb5+)B位掺... 金红石型TiO2与钙钛矿型La0.9Sr0.1TiO3+啄(LST)功能陶瓷材料因其特有的结构特点和高反射性能被广泛用作建筑或仪器设施等表面的高温防护涂层,但其涂层的制备条件与反射性能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通过对LST材料进行高价元素(Nb5+)B位掺杂,探索不同的掺杂量与烧结温度对La0.9Sr0.1Ti1-xNbxO3+啄(LSTN,x=0.05,0.15,0.25)材料反射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LSTN0.25-1400℃样品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反射率较LST大幅升高,近红外光区域反射率略高于LST。其中样品的物相组成与微观结构对反射率的升高起到了重要作用,LSTN0.25体系中层状钙钛矿结构与第二相中NbO4的物理性质扩展了反射路径与界面数量;孔隙率和晶粒尺寸的大小对晶粒间反射界面的数量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盐陶瓷 涂层材料 粉体制备 高反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竖式还原罐壁面温度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车玉思 王成铎 +2 位作者 孙玉福 杨沛胥 张少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92,共6页
根据传热学理论提出一种计算方法,用来研究大型竖式还原罐轴向传热和温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内外绝热段,还原罐壁温沿高度方向呈线性递减规律;在自然对流换热段,还原罐壁温沿高度方向呈非线性递减,温度下降速率逐渐减小,但在壁厚减小... 根据传热学理论提出一种计算方法,用来研究大型竖式还原罐轴向传热和温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内外绝热段,还原罐壁温沿高度方向呈线性递减规律;在自然对流换热段,还原罐壁温沿高度方向呈非线性递减,温度下降速率逐渐减小,但在壁厚减小处,温度下降速率出现突变.通过与数值模拟计算及现场实测温度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根据还原罐温度分布特性曲线,可得到罐体关键部位的温度,为解决还原罐材质的选择、还原罐的设计、罐体连接处密封材料的选择等实际工程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式还原罐 传热 温度分布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O陶瓷靶材溅射过程中结瘤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文 孙本双 +3 位作者 刘书含 陈杰 孟将 李树荣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7-92,共6页
ITO陶瓷靶材的结瘤行为严重影响靶材的应用及其溅射薄膜性能,对结瘤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参数设置的ITO靶材进行磁控溅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技术分析靶... ITO陶瓷靶材的结瘤行为严重影响靶材的应用及其溅射薄膜性能,对结瘤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参数设置的ITO靶材进行磁控溅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技术分析靶材在溅射过程中的结瘤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溅射时间的延长,刻蚀环深度增加,靶材表面开始出现结瘤并向刻蚀环蔓延,结瘤的出现使刻蚀环边缘溅射速率降低。结瘤主要由缺O富Sn的非化学计量比ITO组成,是靶材被溅射原子在低溅射速率处反向沉积形成。由于Sn原子在不同区域的溅射差异以及靶面被溅射的O原子易形成O离子,从而使结瘤组分偏离化学计量比。In_(2)O_(3)/Sn(Sn固溶于In_(2)O_(3))晶内的富Sn析出相粒子是溅射早期结瘤形成的主要原因,导电性及导热性极差的结瘤在溅射过程中易积聚电荷并诱发弧光放电,使其在热应力作用下破裂,散落的颗粒会成为新结瘤的诱发点,导致结瘤覆盖率迅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靶材 磁控溅射 结瘤 微观组织 结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混合水射流中丸粒速度的数值模拟与PIV试验研究
13
作者 朱泽华 刘兰荣 +2 位作者 马泳涛 卢春生 张彬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80-86,共7页
前混合水射流中丸粒速度是决定混合射流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CFD-DEM双向耦合方法构建了混合射流的三相仿真模型,气液相采用VOF模型并考虑离散相体积分数的影响,丸粒固态相采用拉格朗日坐标下的离散元方法进行建模,通过专用的耦合接口... 前混合水射流中丸粒速度是决定混合射流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CFD-DEM双向耦合方法构建了混合射流的三相仿真模型,气液相采用VOF模型并考虑离散相体积分数的影响,丸粒固态相采用拉格朗日坐标下的离散元方法进行建模,通过专用的耦合接口实现双向耦合,得到丸粒在出口确定位置范围内速度仿真值。通过专用的PIV试验台测出相应位置丸粒的速度值。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的差值在6%以内,证明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喷嘴入口压力和喷嘴出口直径越大,丸粒速度越大;混合比(丸粒体积分数)、喷嘴长度和喷嘴锥角越大,丸粒速度越小,对后续制定改性工艺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混合水射流 改性 CFD-DEM PIV 丸粒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铟和氧化锡混合粉体喷雾造粒工艺研究
14
作者 罗文 郝振华 +3 位作者 李树荣 孟将 陈杰 刘洋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8-104,共7页
氧化铟锡(ITO)原料粉作为影响靶材制备的关键性因素,对所制备出的靶材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改善纳米氧化铟锡混合粉体的压制性能,提高ITO原料粉的质量,将纳米氧化铟和氧化锡混合粉体与分散剂和黏结剂混合之后球磨,再采用压力喷雾造粒... 氧化铟锡(ITO)原料粉作为影响靶材制备的关键性因素,对所制备出的靶材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改善纳米氧化铟锡混合粉体的压制性能,提高ITO原料粉的质量,将纳米氧化铟和氧化锡混合粉体与分散剂和黏结剂混合之后球磨,再采用压力喷雾造粒技术制备近球形氧化铟锡造粒粉。分别研究浆料黏度、黏结剂含量、浆料固含量和进风温度对造粒氧化铟锡粉体微观表面形貌、松装密度、振实密度以及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黏结剂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为1%,氧化铟锡浆料固含量为50%,以及压力喷雾造粒机进风温度为200℃时,可以得到性能良好的氧化铟锡造粒粉。采用喷雾造粒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纳米氧化铟锡混合粉体的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改善其压制性能,有利后续烧结获得高密度的ITO靶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铟 氧化锡 喷雾造粒 ITO靶材 黏结剂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三维石墨烯基电极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英 曹亦俊 +2 位作者 彭伟军 苗毅恒 刘曙光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24,共13页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高性能的能量存储设备,因具有高功率密度、快速的充放电速率、高安全性能、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等优点备受人们关注和青睐,并在清洁能源、电动汽车、无线通信、航空航天、军事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得到了...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高性能的能量存储设备,因具有高功率密度、快速的充放电速率、高安全性能、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等优点备受人们关注和青睐,并在清洁能源、电动汽车、无线通信、航空航天、军事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极材料是决定超级电容器储能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开发新型、高效电极材料的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传统电极材料经过长期的发展虽取得了一些技术革新和突破,但仍存在碳基电极容量不大、过渡金属化合物导电性不高、导电聚合物循环稳定性不足等缺点。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是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新宠。三维石墨烯不仅能保留单层或少数层石墨烯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且具有低密度、多孔性、高度连通结构和微反应环境等特性,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备受关注,比石墨烯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三维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湿化学技术、CVD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其中,3D打印技术凭借其在空间构型设计和化学组成优化方面的独特优势,在生物医药和能源器件等领域迅速发展。基于3D打印的石墨烯基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孔道分布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而且其独特的3D打印结构还能赋予电极新的功能和特性,在微电子器件迈向微型和柔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超级电容器的电荷储存机理和电极分类,并详细介绍了3D打印的石墨烯及其复合体系在电极材料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3D打印石墨烯基电极材料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以期为3D打印石墨烯基电极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石墨烯 电极 超级电容器 能量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浮选的微观湍流强化 被引量:18
16
作者 曹亦俊 闫小康 +1 位作者 王利军 王爱 《矿产保护与利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浮选是分离微细粒矿物的主要分选方法。微细粒矿物质量小、惯性低,难以与气泡发生矿化反应,是浮选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动力学角度,将经典微观浮选动力学与湍流理论结合起来,计算了不同湍流强度下微细粒矿物与气泡的矿化反应效率... 浮选是分离微细粒矿物的主要分选方法。微细粒矿物质量小、惯性低,难以与气泡发生矿化反应,是浮选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动力学角度,将经典微观浮选动力学与湍流理论结合起来,计算了不同湍流强度下微细粒矿物与气泡的矿化反应效率,分析了微观湍流对微细粒矿物浮选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得到不同湍流强度下的矿化反应规律,并探讨了强化微细粒回收的湍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 浮选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镍/碳复合中空多壳层结构的制备及吸波性能
17
作者 黄田野 杨梅 +3 位作者 王江艳 张少军 杜江 王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0-289,共10页
采用次序模板法合成了单、双壳层的中空铁酸镍(NiFe_(2)O_(4))材料,通过改变前驱体溶液组成及煅烧条件等因素实现了对产物形貌的调控.在中空NiFe_(2)O_(4)颗粒表面原位包覆聚多巴胺,再经过碳化处理,制备了具有中空多壳层结构(HoMS)的NiF... 采用次序模板法合成了单、双壳层的中空铁酸镍(NiFe_(2)O_(4))材料,通过改变前驱体溶液组成及煅烧条件等因素实现了对产物形貌的调控.在中空NiFe_(2)O_(4)颗粒表面原位包覆聚多巴胺,再经过碳化处理,制备了具有中空多壳层结构(HoMS)的NiFe_(2)O_(4)/C复合吸波材料;考察了其电磁参数,计算了其吸波性能,分析了不同复合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空多壳层结构能够显著降低材料的密度,而碳薄层不仅能够改善其阻抗匹配性,而且提升了材料的反射损耗性能.其中,双壳层NiFe_(2)O_(4)/C复合物的吸波性能最佳,当样品厚度为3.5 mm时,材料在8.44 GHz处反射损失最小,为-32.35 dB;当样品厚度为2.0 mm时,材料在14.01~17.69 GHz范围内反射损耗小于-10 d B,有效吸收频宽为3.68 GHz.这些优异性能主要源于独特的中空多壳层结构增加了电磁波多次反射/散射的概率,提供了更多的界面极化,实现了电磁波的快速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镍 中空多壳层结构 次序模板法 电磁波吸收 阻抗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