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8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射制冷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三刺 王蕾 +3 位作者 袁洪跃 杨怡丹 刘宪虎 潘亚敏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0,共9页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和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人体、建筑、设备等的降温需求日益迫切。而传统降温方法(如空调系统等)消耗大量能源,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提升,严重阻碍“双碳”目标的实现。基于结构和材料设计的辐射制冷技术,通过对太阳光和中...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和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人体、建筑、设备等的降温需求日益迫切。而传统降温方法(如空调系统等)消耗大量能源,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提升,严重阻碍“双碳”目标的实现。基于结构和材料设计的辐射制冷技术,通过对太阳光和中红外波段光谱进行选择性精准调控,为可持续碳中和提供一种零能耗、生态友好的冷却策略。本文综述了辐射制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在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从不同角度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制冷 材料选择 应用研究进展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射性废物硼硅酸盐玻璃液对铬刚玉材料的侵蚀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曲晓锐 陈留刚 +3 位作者 刘萍 高广泽 付琪琪 张利新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了研究高放射性废物硼硅酸盐玻璃液对铬刚玉材料的侵蚀机制与行为,采用动态圆柱体侵蚀试验结合热力学计算,对比分析了模拟的高放射性废物硼硅酸盐玻璃液于1 200℃侵蚀熔铸铬刚玉及烧结铬刚玉耐火材料的侵蚀机制。采用电子探针结合波... 为了研究高放射性废物硼硅酸盐玻璃液对铬刚玉材料的侵蚀机制与行为,采用动态圆柱体侵蚀试验结合热力学计算,对比分析了模拟的高放射性废物硼硅酸盐玻璃液于1 200℃侵蚀熔铸铬刚玉及烧结铬刚玉耐火材料的侵蚀机制。采用电子探针结合波谱仪分析侵蚀试验前后的两种铬刚玉耐火材料显微结构和化学组成,并探讨了其侵蚀机制。结果表明:1)两种铬刚玉材料中的(Cr,Al)_(2)O_(3)、Al_(2)O_(3)相、ZrO_(2)和富SiO_(2)相均会溶解入玻璃液中,(Cr,Al)_(2)O_(3)固溶体中Al_(2)O_(3)溶解入玻璃液中,而Cr_(2)O_(3)不溶解;2)玻璃液渗透入熔铸铬刚玉材料中主要通过富SiO_(2)相,而渗透入烧结铬刚玉材料中主要通过孔隙通道,因此熔铸铬刚玉材料侵蚀较为均匀,而烧结铬刚玉材料侵蚀不均匀;3)降低熔铸铬刚玉材料中的富SiO_(2)相或增加烧结铬刚玉材料中(Al,Cr)_(2)O_(3)固溶体含量,将有利于熔铸或烧结铬刚玉材料抗玻璃液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射性废物 玻璃固化 硼硅酸盐玻璃 铬刚玉 侵蚀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缓释相对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欣哲 刘国齐 +3 位作者 李红霞 顾强 陈永强 郭海荣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为了提高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以镁铝尖晶石和石墨为主要原料,引入环保沥青Carbores P(CP)、三聚磷酸钠和硼玻璃粉作为添加剂,在900℃埋碳气氛下保温3 h制备低碳尖晶石-碳材料。研究添加剂种类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为了提高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以镁铝尖晶石和石墨为主要原料,引入环保沥青Carbores P(CP)、三聚磷酸钠和硼玻璃粉作为添加剂,在900℃埋碳气氛下保温3 h制备低碳尖晶石-碳材料。研究添加剂种类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入添加剂对试样的显气孔率以及体积密度影响较小。2)相比于三聚磷酸钠,添加CP和硼玻璃粉能够显著提高试样常温抗折强度;而添加CP能够较大提高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3)添加三聚磷酸钠能显著降低试样的热膨胀系数,并且能够有效改善试样的抗热震性。4)添加三聚磷酸钠能够制备出强度高、抗热震性好的低碳尖晶石-碳耐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碳耐火材料 应力缓释相 线膨胀系数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材料在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余佳慧 贺珂 +3 位作者 李梦雨 杨志广 陈倩倩 范冰冰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80-2692,共13页
能源存储需求增长与环保重视促使高效可持续能源存储技术发展。金属有机框架(MOF)衍生材料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大比表面积、孔道规则且孔径可调,以及拓扑结构多样性和可裁剪性等特点,被广泛用作电极材料、电催化剂、电池隔膜等储能... 能源存储需求增长与环保重视促使高效可持续能源存储技术发展。金属有机框架(MOF)衍生材料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大比表面积、孔道规则且孔径可调,以及拓扑结构多样性和可裁剪性等特点,被广泛用作电极材料、电催化剂、电池隔膜等储能材料。通过使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合成不同类型的MOF材料,改变其结构,以提高能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常见的MOF衍生材料的种类及其在金属电池、锂硫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等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了MOF衍生材料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其在未来能源存储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衍生材料 能源存储 结构调控 电化学性能 电极材料 电催化剂 电池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氮化硼填充聚酰胺12T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
5
作者 秦彤 娄宏川 +5 位作者 张宇 武庆林 谭淼龙 朱珠 张晓朦 刘民英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37,共6页
为改善聚酰胺12T(PA12T)的熔体流动性以及导热性,采用球形氮化硼(sBN)作为填料,与PA12T基体共混,制备了sBN/PA12T复合材料。采用有限元模拟探究了sBN粒径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证实粒径越小越有利于导热通路的构建。采用微观形貌表... 为改善聚酰胺12T(PA12T)的熔体流动性以及导热性,采用球形氮化硼(sBN)作为填料,与PA12T基体共混,制备了sBN/PA12T复合材料。采用有限元模拟探究了sBN粒径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证实粒径越小越有利于导热通路的构建。采用微观形貌表征、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失重分析、熔体流动速率(MFR)分析、导热性能测试以及力学性能测试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sBN在基体中均匀分散,提高了PA12T的结晶性能和流动性,当sBN的质量分数为40%时,制备的复合材料sBN/PA12T在325℃时的MFR为4.92g/10min,比纯PA12T的0.68 g/10 min提高了6.2倍;其面内热导率和垂直热导率分别为3.39W/(m·K)和1.08W/(m·K),与纯PA12T相比分别提高了9.6倍与2.7倍;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sBN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sBN/PA12T的拉伸强度降低至57.61 MPa,断裂伸长率降低至11.40%。因此,制备的复合材料sBN/PA12T易于加工且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可以满足船舶电子电气设备在有限空间内长期值班运行的散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12T 球形氮化硼 熔体流动速率 导热性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玲玲 叶国田 +1 位作者 周颖 杨力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8-180,共3页
结合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课题"α-Al2O3微粉的形貌与其前驱体形貌的相关性研究"的具体实施情况,对材料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在创新实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加强... 结合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课题"α-Al2O3微粉的形貌与其前驱体形貌的相关性研究"的具体实施情况,对材料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在创新实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加强教师的"启发性指导",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调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从创新实验平台、鼓励机制和监督体系3个方面提出改革的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实验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改革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材料科学与性能实验”课程教学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朱玲玲 周颖 +3 位作者 毋雪梅 辛荣生 孙春晖 叶国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5,共3页
以"水泥浆体水化过程中pH值的测定""水泥浆体水化过程中黏度的测定"和"陶瓷浆体ζ-电位的测定"实验为例,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材料科学与性能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以"水泥浆体水化过程中pH值的测定""水泥浆体水化过程中黏度的测定"和"陶瓷浆体ζ-电位的测定"实验为例,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材料科学与性能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通过优化实验内容设置、构建高效"教"与"学"机制、改革考核方式、强调科研习惯养成等改革措施,将"教"与"学"互动贯穿整个实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程实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黄霞 陈家昌 +2 位作者 申长雨 张勤星 张世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68,88,共5页
综述了生物医用材料在组织工程学中的意义,并分析了近20年来此领域的发展概况,重点分析了骨组织工程材料的研究情况,归纳了高聚物骨组织工程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生物医用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之管见 被引量:11
9
作者 曹宏深 罗中华 +3 位作者 陈璞 关绍康 华林 常志华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2000年第4期61-66,共6页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 ,讨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专业的学科属性、技术形态、工程性质、知识结构以及材料成型在现代制造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针对教育部专业目录对该专业框定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和商榷意见 。
关键词 材料成型 教学内容 机械类专业 制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用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贵勋 李硕硕 +2 位作者 孔令辉 刘书潭 张雷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88,116,共6页
水利工程金属结构和水工建筑物常遭受腐蚀、高速含沙水流磨蚀破坏,需对其进行便捷有效的防护。利用环氧树脂对聚氨酯丙烯酸酯(PUA)进行改性提高PUA与基体黏结性能,采用紫外光(UV)固化技术制备PUA涂层。研究了环氧树脂改性PUA的化学结构... 水利工程金属结构和水工建筑物常遭受腐蚀、高速含沙水流磨蚀破坏,需对其进行便捷有效的防护。利用环氧树脂对聚氨酯丙烯酸酯(PUA)进行改性提高PUA与基体黏结性能,采用紫外光(UV)固化技术制备PUA涂层。研究了环氧树脂改性PUA的化学结构及环氧树脂用量对PUA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耐溶剂性能和抗冲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改性PUA的拉伸强度随着环氧树脂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加入5%时,PUA拉伸强度为103.0 MPa,材料呈强而脆的特性。环氧树脂加入提升了PUA的拉伸剪切强度,由0.25 MPa增至1.60 MPa。同时,环氧树脂改性PUA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能、耐溶剂性能、抗冲磨性能,5%环氧树脂改性PUA抗冲磨强度为800 h/(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酯 环氧树脂 涂层 黏结 抗冲磨 紫外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衍生多孔碳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容器负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孔妍妍 张熊 +4 位作者 安亚斌 李晨 孙现众 王凯 马衍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65-2678,共14页
锂离子电容器是一种兼具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两者特点的新型功率型储能器件。然而,锂离子电容器电池型负极的动力学要慢于电容器型正极,导致其功率密度低、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衍生多孔... 锂离子电容器是一种兼具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两者特点的新型功率型储能器件。然而,锂离子电容器电池型负极的动力学要慢于电容器型正极,导致其功率密度低、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衍生多孔碳基材料以其大比表面积的多孔结构,以及出色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成为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分析了锂离子电容器电极材料面对的挑战,阐述了锂离子电容器的储能机制。随后分析了碳化温度、热处理时间等碳化工艺对MOF衍生多孔碳基材料理化性质的影响,并着重讨论了受碳化工艺影响制备得到的不同产物组分类型。随后总结了MOF衍生多孔碳基材料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与其他碳材料进行复合或掺杂改性是实现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的重要途径,最后对MOF衍生碳基电极材料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器 负极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 多孔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聚乳酸材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优化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光 侯仰喆 +2 位作者 袁洪跃 刘宪虎 潘亚敏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40,共9页
综述了多孔聚乳酸(PLA)材料在制备工艺、孔结构调控和性能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多孔PLA材料的典型制备工艺,包括模板法、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冷冻干燥法和超临界CO_(2)发泡法。同时,介绍了不同孔结构以及孔尺寸和密度的变化对... 综述了多孔聚乳酸(PLA)材料在制备工艺、孔结构调控和性能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多孔PLA材料的典型制备工艺,包括模板法、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冷冻干燥法和超临界CO_(2)发泡法。同时,介绍了不同孔结构以及孔尺寸和密度的变化对性能的影响。此外,重点介绍了立构复合晶(SC)对多孔PLA材料孔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多孔材料 制备工艺 结构与性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夹杂物在浸入式水口内衬材料上的成核与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彦菲 顾强 +2 位作者 李红霞 刘国齐 李欣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9-96,共8页
浸入式水口复合无硅无碳内衬材料是减缓结瘤堵塞的重要措施。为深化研究Al_(2)O_(3)夹杂物在浸入式水口内衬表面的结瘤现象,采用晶格失配计算及高温模拟试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钢液中Al_(2)O_(3)夹杂物在氧化锆质、尖晶石质、刚玉质、莫... 浸入式水口复合无硅无碳内衬材料是减缓结瘤堵塞的重要措施。为深化研究Al_(2)O_(3)夹杂物在浸入式水口内衬表面的结瘤现象,采用晶格失配计算及高温模拟试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钢液中Al_(2)O_(3)夹杂物在氧化锆质、尖晶石质、刚玉质、莫来石质内衬材料上的成核趋势及反应;基于显微结构观察分析了异质形核机理和沉积过程。结果表明:Al_(2)O_(3)夹杂物与刚玉质、氧化锆质、尖晶石质、莫来石质内衬材料的二维失配度分别为0%,30.97%、8.43%、11.14%,表明Al_(2)O_(3)夹杂物易于在刚玉质内衬上成核,难以在氧化锆质内衬上成核,氧化锆基材料适宜作为浸入式水口防堵内衬材质。高温模拟试验结果与二维失配计算结果相一致,氧化锆基内衬不易与钢液发生反应且表面Al_(2)O_(3)结瘤程度较轻,仅为刚玉质、尖晶石质、莫来石质内衬上Al_(2)O_(3)结瘤厚度的1/2。本工作基于晶格失配理论提出了一种抗Al_(2)O_(3)结瘤内衬材料优选策略,可为开发高性能功能耐火材料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入式水口 Al_(2)O_(3) 结瘤 沉积 晶格失配 异相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多孔炭/聚苯胺/二氧化锰三元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娟 杨少丹 +3 位作者 康乐 张国赏 周延军 杨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0-174,179,共6页
利用化学法在商用多孔碳(AC)材料基底表面一步合成包覆了聚苯胺(PANI)/MnO_(2)复合材料,分别针对pH、温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及苯胺与高锰酸钾的摩尔比这5个因素开展了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方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 利用化学法在商用多孔碳(AC)材料基底表面一步合成包覆了聚苯胺(PANI)/MnO_(2)复合材料,分别针对pH、温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及苯胺与高锰酸钾的摩尔比这5个因素开展了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方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具有高比容量的多孔碳/PANI/MnO_(2)(CMP)三元复合材料的优水平制备条件;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手段对优水平条件下制备的三元复合材料的物理形貌、组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生成的PANI和MnO_(2)以絮状产物包覆在AC基底表面,制备的三元复合材料在6mol/L KOH溶液中表现出明显的赝电容特性,其比容量可达336F/g(0.2A/g充放电电流密度,基于CMP质量),0.5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测试10000圈后比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90.65%,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碳 聚苯胺 二氧化锰 三元复合材料 正交试验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含量对基于PLC控制的激光选区熔化成形TiB_(2)/4Cr13钢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冬梅 李恒 邢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采用机械球磨和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方法,制备了不同TiB_(2)质量分数(0.6%,1.2%,1.8%)的TiB_(2)/4Cr13钢复合材料,研究了TiB_(2)含量对复合材料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硬度、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α-Fe、γ-Fe、T... 采用机械球磨和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方法,制备了不同TiB_(2)质量分数(0.6%,1.2%,1.8%)的TiB_(2)/4Cr13钢复合材料,研究了TiB_(2)含量对复合材料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硬度、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α-Fe、γ-Fe、TiB_(2)等相组成;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降低;当TiB_(2)质量分数为0.6%时,复合材料的组织最为细小均匀,随着TiB_(2)含量的继续增加,晶粒尺寸增大,且组织中出现裂纹、微孔等缺陷;随着TiB_(2)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降低,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增大,点蚀和自腐蚀电位降低,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耐腐蚀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4Cr13钢复合材料 激光选区熔化 TiB_(2)含量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配分对工程机械用22MnB5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晁晓杰 高展 +1 位作者 郭晓光 卢志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46,共6页
将工程机械用22MnB5钢奥氏体化后,分别进行直接淬火,淬火至不同配分温度(305,330℃)保温不同时间(10,20,30,60,80,100,120 s)后淬火(一步法淬火配分),淬火至330℃再升温至405℃保温20 s后淬火(两步法淬火配分)处理,对比研究了淬火配分... 将工程机械用22MnB5钢奥氏体化后,分别进行直接淬火,淬火至不同配分温度(305,330℃)保温不同时间(10,20,30,60,80,100,120 s)后淬火(一步法淬火配分),淬火至330℃再升温至405℃保温20 s后淬火(两步法淬火配分)处理,对比研究了淬火配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步法淬火配分试样主要由马氏体和碳化物组成,配分时间为60 s时碳化物数量较多、尺寸较小;两步法淬火配分试样主要由板条马氏体、碳化物和少量块状马氏体组成,且残余奥氏体分解更完全、碳化物尺寸更大;直接淬火试样由淬火板条马氏体和少量碳化物组成;一步法淬火配分试样的抗拉强度随着配分时间延长逐渐减小,断后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强塑积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在配分时间为60 s时断后伸长率和强塑积达到最大;直接淬火试样、两步法淬火配分试样、一步法淬火配分试样的强塑积依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MnB5钢 淬火配分 配分温度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合金添加剂对SiC-MgAl_(2)O_(4)材料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王梦强 陈留刚 +3 位作者 孙红刚 杜一昊 司瑶晨 李红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5-80,共6页
为探索煤气化用耐火材料的无铬化,本研究采用碳化硅颗粒和镁铝尖晶石细粉为主要原料制备SiC-MgAl_(2)O_(4)复合耐火材料,于流动氮气中500~1450℃热处理,对比未添加和添加4%(质量分数)镁铝合金粉的复合材料在热处理升温过程中的微观结构... 为探索煤气化用耐火材料的无铬化,本研究采用碳化硅颗粒和镁铝尖晶石细粉为主要原料制备SiC-MgAl_(2)O_(4)复合耐火材料,于流动氮气中500~1450℃热处理,对比未添加和添加4%(质量分数)镁铝合金粉的复合材料在热处理升温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及性能变化,探究镁铝合金氮化烧成中形成的低维相对SiC-MgAl_(2)O_(4)复合材料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镁铝合金与热处理环境中的N 2、O_(2)的反应温度区间为650~800℃,主要反应产物为AlN和MgO。添加镁铝合金后的试样在700℃形成蜂窝状MgAl_(2)O_(4)尖晶石,增强了SiC骨料和MgAl_(2)O_(4)基质间的结合,此时试样的常温力学强度达到最高;900~1300℃时,MgAl_(2)O_(4)尖晶石由蜂窝状转变为棒状,1300~1500℃时,其再转变为片状、粒状的MgAlON尖晶石,这些形貌和物相的转变伴随体积膨胀,导致试样的强度小幅下降。镁铝合金的添加能使SiC-MgAl_(2)O_(4)在较低温度热处理下原位形成尖晶石,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耐火材料 镁铝尖晶石 氮化反应 镁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18
作者 杨会歌 杨操 +2 位作者 刘文涛 刘旭影 段瑞侠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7-40,共4页
国家新工科建设的开展,促使智能高分子材料相关实验课程必须进行教学内容的相应改革。文章探究了《智能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实验》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开展智能材料基础性能实验、柔性器件制备实验... 国家新工科建设的开展,促使智能高分子材料相关实验课程必须进行教学内容的相应改革。文章探究了《智能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实验》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开展智能材料基础性能实验、柔性器件制备实验及器件性能实验,对实验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仿真实验教学等,对实验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全面而科学的实验课程框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高分子材料 材料性能测试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挤出尼龙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9
作者 马学彬 王乐阳 +3 位作者 冀文广 李振伟 潘如帅 付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63,共7页
为了研究增塑剂N-丁基苯磺酰胺含量和尼龙树脂种类对长碳链尼龙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挤出改性的方法,以尼龙612(PA612)树脂为基材,制备了不同增塑剂含量的PA612材料;然后分别以尼龙610(PA610)、PA612、尼龙1012(PA1012)和尼龙12(... 为了研究增塑剂N-丁基苯磺酰胺含量和尼龙树脂种类对长碳链尼龙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挤出改性的方法,以尼龙612(PA612)树脂为基材,制备了不同增塑剂含量的PA612材料;然后分别以尼龙610(PA610)、PA612、尼龙1012(PA1012)和尼龙12(PA12)树脂为基材,将增塑剂质量分数固定为12.5%,制备了4种柔性挤出尼龙材料。测试了PA612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以及4种柔性挤出尼龙材料高温水解老化前后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PA612材料的拉伸屈服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表面硬度和熔融温度均下降,而熔体流动速率、断裂伸长率和常温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低温缺口冲击强度基本保持不变;4种柔性挤出尼龙材料经过防冻液高温水解老化后,拉伸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缺口冲击强度和质量呈现减少趋势,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总体上表现为增大趋势,PA1012和PA12材料的耐高温水解性能优于PA610和PA612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碳链尼龙 汽车管路 柔性 挤出 增塑剂 耐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驱动界面光热吸油材料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谷相宜 宋长远 刘文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2,共9页
油水分离技术被视为解决海上溢油问题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在现有的技术中,基于界面光热转换效应的太阳能驱动原油吸附技术凭借低能耗和高效率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用于原油吸附的光热材料的最新进展。首先,概述了界面光热转换的机理... 油水分离技术被视为解决海上溢油问题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在现有的技术中,基于界面光热转换效应的太阳能驱动原油吸附技术凭借低能耗和高效率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用于原油吸附的光热材料的最新进展。首先,概述了界面光热转换的机理。然后,总结了光热吸附剂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其结构设计。最后,阐述了光热装置在原油吸附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光热转换 光热材料 原油吸附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