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媒介即信息——人类传播史解读 |
李凌凌
杨伯溆
|
《当代传播》
|
2002 |
7
|
|
2
|
“地球村”还是“全球化”?——解读今天的传播环境 |
李凌凌
|
《当代传播》
|
2003 |
7
|
|
3
|
对峙的意义:从理解《学衡》到反思五四文化激进主义 |
王桂妹
林红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4
|
新感觉派小说的文化意义 |
张鸿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3
|
|
5
|
网民心理与相应的传播策略 |
李凌凌
|
《当代传播》
|
2004 |
5
|
|
6
|
跨世纪河南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 |
陈继会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8 |
0 |
|
7
|
自然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
牛水莲
|
《中州学刊》
CSSCI
|
2000 |
0 |
|
8
|
我国现代商标名称中的民族文化精神初探 |
单占生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1
|
|
9
|
“诗言志”复议 |
徐正英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9 |
9
|
|
10
|
艺术的视角——理解麦克卢汉 |
杨伯溆
李凌凌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1
|
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 |
徐正英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3 |
11
|
|
12
|
他者"如镜——康拉德小说的殖民地叙事 |
吕伟民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13
|
西周铜器铭文中的文学功能观 |
徐正英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14
|
周初的王权转移论与民本思想的萌芽 |
王保国
|
《中州学刊》
CSSCI
|
2004 |
4
|
|
15
|
走向散步美学 |
刘成纪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16
|
论余秋雨对传统散文模式的突破 |
王萍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3 |
3
|
|
17
|
英雄的消隐——论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嬗变 |
刘宏志
|
《中州学刊》
CSSCI
|
2003 |
2
|
|
18
|
自由主义与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 |
刘成纪
|
《求是学刊》
CSSCI
|
2000 |
2
|
|
19
|
十七年工业文学形态论 |
樊洛平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9 |
3
|
|
20
|
廖辉英:女性问题的文学诠释 |
樊洛平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