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常生活能力对郑州市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基于中介和调节作用分析
1
作者 李晓芳 丁天 +1 位作者 万荔 闫生方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索日常生活能力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机制,对自我效能感与家庭支持满意度的作用进行分析,为预防和干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抑郁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7~8月,采用自编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问卷对郑州市辖区内的1290... 目的:探索日常生活能力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机制,对自我效能感与家庭支持满意度的作用进行分析,为预防和干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抑郁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7~8月,采用自编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问卷对郑州市辖区内的1290名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数据分析中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使用PROCESS程序中模型4和模型5进行中介效应和调节作用分析,并使用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日常生活能力是有效预测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程度的危险因素(β=0.68,P<0.001),而且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产生影响(β=-0.95,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6.56%。除此之外,家庭支持满意度可以有效调节日常生活能力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程度的预测作用(β=-0.30,P<0.05)。结论:日常生活能力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程度,且家庭支持满意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提高个人健康意识,增强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减少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的负面影响,同时也需重视家庭支持潜在的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能力 慢性病 抑郁 自我效能 家庭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场景”互动视域下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实践与场景阐释 被引量:2
2
作者 侯雪言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聚焦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空间实践和场景阐释,建构了“空间—场景”互动理论框架,基于对全国43个代表性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扎根理论分析,形成了包括“在地性—消费性—文化性”在内的三个主维度和十五个次维度的新型乡村公共文... 聚焦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空间实践和场景阐释,建构了“空间—场景”互动理论框架,基于对全国43个代表性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扎根理论分析,形成了包括“在地性—消费性—文化性”在内的三个主维度和十五个次维度的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场景阐释框架。结合大南坡乡村美学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个案,对其空间实践形态和场景进行分析测度,凝练和阐释其空间场景特征,以为未来推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从物质空间营建走向文化自觉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场景理论 乡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解释到预测:数智时代管理研究的转型与迭变
3
作者 韩璐 姜红丙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经典管理学理论以逻辑实证主义的解释式研究为基础。然而,作为解释式研究前提的“假说演绎”,不仅存在虚无假设检验的逻辑层面问题,而且由于数据建模方式的局限性以及在数据利用方面的有限性,极大限制了其解释能力,尤其是在大规模和个... 经典管理学理论以逻辑实证主义的解释式研究为基础。然而,作为解释式研究前提的“假说演绎”,不仅存在虚无假设检验的逻辑层面问题,而且由于数据建模方式的局限性以及在数据利用方面的有限性,极大限制了其解释能力,尤其是在大规模和个性化的环境中难以提供精准解释和理论指导。数智时代的到来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发生深刻改变,数智化发展不仅产生了大规模、实时性数据,而且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模型构建能力得以飞速发展,从而使实时科学决策成为可能。智能革命、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同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为预测式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巨大潜力,管理研究方法正经历一场由解释向预测的转型与迭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算法建模文化 预测式研究 机器学习 管理学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充分就业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反向”读职校行为分析——基于生涯建构理论的分析框架
4
作者 樊颍达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63-69,共7页
在高质量充分就业背景下,大学毕业生通过“反向”读职校的方式提升职业技能,探索新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正逐渐成为一种新思路。基于生涯建构理论的视角,从适应动机、生涯适应力、适应行动和适应结果四个方面对大学毕业生“反向”读职校... 在高质量充分就业背景下,大学毕业生通过“反向”读职校的方式提升职业技能,探索新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正逐渐成为一种新思路。基于生涯建构理论的视角,从适应动机、生涯适应力、适应行动和适应结果四个方面对大学毕业生“反向”读职校现象进行系统解析。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生通过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的方式重构了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以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是一种基于实际情况的适应性选择。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反向”读职校现象的分析可知,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应关注个体生涯规划,注重能力提升;促进职普融通,加强生涯教育;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劳动力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充分就业 大学毕业生 本科教育 职业教育 生涯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价值共创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侯雪言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05,158,共11页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域,在引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当前的发展路径来看,传统的外源性、内源性甚至是内外力量协同的发展模式都难以...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域,在引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当前的发展路径来看,传统的外源性、内源性甚至是内外力量协同的发展模式都难以真正有效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且容易造成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以悬浮化和脱嵌化为表现的在地性融入困境。价值共创是探索多元主体深度有效合作的理论创新,结合价值共创的理论内涵和空间生产的结构层次,建构涵盖“实践场域—主体关系—价值表征”三个维度的内在机理分析框架,探索由场域重建、关系重构再到价值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价值共创发展路径,可为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空间 乡村文化 价值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资源整合视域下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文新 牛依帆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共9页
党的政治领导力是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一种综合性政治力量。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生成与政治资源密不可分,拥有政治资源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生成前提,但还需通过有效的政治资源整合机制,将政治资源转化成为党的政治领导力生成的关键性力... 党的政治领导力是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一种综合性政治力量。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生成与政治资源密不可分,拥有政治资源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生成前提,但还需通过有效的政治资源整合机制,将政治资源转化成为党的政治领导力生成的关键性力量。权力资源、价值资源、组织资源与制度资源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四大资源基础。政党通过价值整合、制度整合、权力整合与组织整合促进思想引领力、政治决策力、政治控制力与政治执行力的生成,实现政治资源间相互协同配合,激发资源优势,使之转化为党的领导力量。同时,政治资源整合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形势进行调整,以顺应时势发展,从而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力的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资源 中国共产党 政治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叙事的生成与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裴晓敏 杨浏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叙事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审美化的叙事形式,契合受教育者的审美心理需求,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概念化、抽象化的知识性内容转化为可观、可感、可欣赏的感性体验的教育...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叙事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审美化的叙事形式,契合受教育者的审美心理需求,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概念化、抽象化的知识性内容转化为可观、可感、可欣赏的感性体验的教育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叙事可以让受教育者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中感受教育事件的温度,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解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叙事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意蕴,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叙事的生成逻辑与优化思路,对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审美化叙事 生成逻辑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的价值意蕴与发展困境化解——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8
作者 张晓坤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9期14-17,共4页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生产关系变更,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力量,并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新型职业农民代表的新型生产关系贯穿于现代农业生产诸环节中,反映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生产关系变更,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力量,并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新型职业农民代表的新型生产关系贯穿于现代农业生产诸环节中,反映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阶段化特征。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视域,依然可以发现,尽管新型职业农民在满足人的需要、转换自身职能、转变劳动态度和收入分配体系普惠化等方面体现着人发展的自由化和全面化,但当前农村也面临着农民劳动能力与产品消费存在区域性限制、农业自身存在局限性及农二代市民化间接催生新“弱势群体”等发展困境。未来要以统筹农业区域发展,推进农工商一体化等方式,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铼资源供应安全分析
9
作者 陈子瞻 黄凡 +2 位作者 宋慧玲 郭冉启 韩中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5,共7页
本文结合全球铼储量分布及贸易形势,分析了中国铼资源供应的安全情况。铼作为一种关键的稀有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尤其是在制造超级合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近年来,随着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铼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 本文结合全球铼储量分布及贸易形势,分析了中国铼资源供应的安全情况。铼作为一种关键的稀有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尤其是在制造超级合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近年来,随着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铼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高温高性能涡轮叶片的制造中,铼的使用量显著增加。本文首先介绍了铼的特性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性,指出铼的提取和冶炼过程复杂,且主要依赖于伴生于铜和钼矿床的铼资源。全球铼储量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其中,智利的铼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54.1%。中国的铼资源相对匮乏,约为200 t,主要分布在陕西、黑龙江、河南和吉林等省份,且品位较低。全球铼生产集中度较高。随着铼需求的增长,铼的供应安全问题愈发突出。本文采用部门消费预测法,对中国未来至2043年的铼矿产需求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表明,随着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持续发展,铼的需求预计将显著增加。到2043年,中国对铼的需求将达到53.3 t,而预计铼的国内产量仅为22.3 t,存在较大的供应缺口。本文强调了加强对铼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储备的重要性,建议国家应加大对材料科学和航空发动机的研究投入,提升铼的提取和加工技术;加强与铼资源主要生产国之间的合作,确保铼资源的稳定供应,以支持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合金 资源需求 航空引擎 供应安全 贸易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环保PPP研究进展——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志刚 薛怡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13,101,共5页
环保PPP是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途径。对国内环保PPP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回顾,从项目风险管理、项目价值与计费方式、运作逻辑与模式选择、绩效评估以及政策推动等五个方面总结环保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研究进展。未来环... 环保PPP是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途径。对国内环保PPP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回顾,从项目风险管理、项目价值与计费方式、运作逻辑与模式选择、绩效评估以及政策推动等五个方面总结环保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研究进展。未来环保PPP研究仍需加强理论基础建设,构建系统理论体系,强化比较研究,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保PPP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PPP 社会资本 风险管理 特许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长制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机理与成效研究——以人工智能产业链为例
11
作者 李红锦 戎芳毅 李胜会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3,共11页
链长制政策为产业链治理提供新路径。本文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复杂网络模型,在刻画其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将链长制这一政策因素纳入博弈模型,并采用实证手段验证政策有效性。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产业链跨... 链长制政策为产业链治理提供新路径。本文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复杂网络模型,在刻画其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将链长制这一政策因素纳入博弈模型,并采用实证手段验证政策有效性。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产业链跨领域合作渠道较为畅通,但相较于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还未形成创新主体集聚、技术集中涌现的态势。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重要环节是基础层以及基础层–技术层关联环节,且高密度合作或将引致冲击产生蝴蝶效应。链长制的实施不仅是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应急机制更是长效机制,且该作用存在马太效应。本研究对提升政府治理产业链韧性的能力以及提高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韧性水平提供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长制 人工智能产业链 合作创新网络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与重塑: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的实现机制及优化路径
12
作者 王维 安艺涵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9-67,共9页
在东西部协作框架下,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是东部地区职业教育资源推动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举措。基于嵌入理论视角,通过分析苏陕协作中陕西省S县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案例,呈现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的实现机制,探讨职业... 在东西部协作框架下,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是东部地区职业教育资源推动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举措。基于嵌入理论视角,通过分析苏陕协作中陕西省S县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案例,呈现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的实现机制,探讨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东部地区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力量通过制度性嵌入、资源性嵌入及关系性嵌入构建双向协作关系,促使西部职业院校制度的重塑与完善、资源的重组与整合、关系的重建与拓展。在此过程中,东西部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的目标、主体、方式、机制产生相应变化。因此,提出完善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政策制度、整合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帮扶资源,以及拓展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双向交流互动关系等措施,提升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成效,缩小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理论 职业教育 “组团式”帮扶 实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形态演进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13
作者 李忠汉 王文浩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7,共6页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带领中国人民努力探索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在场形态立足于...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带领中国人民努力探索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在场形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正确认识和应对资本的两重性,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积极因素有机结合,推动形成了“五位一体”全面协调的整体性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形态主要表征为在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在场—发展”形态之间具有前后相继、递进发展的逻辑关系,书写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形态演进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平台何以赋能市域社会治理——“需求—回应”框架的组织机制分析
14
作者 李忠汉 王文浩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117,共11页
超越平台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单一技术逻辑而深入到组织机制层面,是数字时代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需求—回应”解释框架,依托典型案例对政府平台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组织机制、效能逻辑及其功能边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作为不同... 超越平台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单一技术逻辑而深入到组织机制层面,是数字时代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需求—回应”解释框架,依托典型案例对政府平台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组织机制、效能逻辑及其功能边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作为不同于单一科层制的组织形态,平台赋能市域社会治理呈现出敏锐化感知识别、整体性治理、精准化监督考核的组织机制和“层级优势+平台驱动”的效能逻辑。在此基础上,将市域多层级政府吸纳和归并至一个统一管理的平台组织框架内,通过标准化的“输入—过程—输出”来强化横向部门协作与纵向层级控制,突破科层政府回应迟滞与不足的困境,能够有效提升对复杂市域社会治理环境的回应性。需要注意的是,平台组织并非完全独立的存在,其有效运作依赖于科层组织和制度安排。因此,需要在平台逻辑和科层逻辑的互构中长效化提升平台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平台 市域社会治理 “需求—回应” 组织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经济发展对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子淳 韩良良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0-123,共4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地区新质生产力指数和平台经济发展指数,并检验两者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平台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从分项指数来看,平台化交易指数和发展潜力指数...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地区新质生产力指数和平台经济发展指数,并检验两者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平台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从分项指数来看,平台化交易指数和发展潜力指数对地区新质生产力的边际促进效应相对更大些;随着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其对地区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最后,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等方面提出发展平台经济,提高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平台经济发展 影响效应 省级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在国际政治中的“非中性”作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涛 余丽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57,156,157,共19页
算法技术具有和任何技术工具一样的中性特征。但是,算法一旦被国家行为体使用,就成为国家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追求权力和利益的国际政治工具,也就具有了“非中性”作用。“技术嵌入”和“权力赋能”是算法产生“非中性”作用的两条路径... 算法技术具有和任何技术工具一样的中性特征。但是,算法一旦被国家行为体使用,就成为国家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追求权力和利益的国际政治工具,也就具有了“非中性”作用。“技术嵌入”和“权力赋能”是算法产生“非中性”作用的两条路径。“技术嵌入”即算法嵌入信息流通体系加剧全球信息生产和获取的不对称性;“权力赋能”即算法通过赋能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这种赋能的不对称性为算法强国谋取国际政治利益提供了现实可能。算法在国际政治中的“非中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外政治渗透,即算法技术强国利用算法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对他国实施政治干预和观念渗透;二是军事力量转移,即算法军事力量赋能的国际差异不断扩大国家间军事实力的“非对称性”;三是经济利益获取,即算法通过变革全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扩大国际发展鸿沟。算法“非中性”作用的实质是国家间的权力较量、安全博弈和利益争斗。未来,国家需高度重视算法的战略价值,推动算法技术在关键领域的深度应用,利用其提升国家安全治理能力,以维系和拓展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国际政治 “非中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 AR6报告解读:强化技术和管理创新的交通运输部门减碳路径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园 欧训民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7-573,共7页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交通运输章评估了该行业温室气体的减缓措施和转型路径。1990年以来,全球交通运输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一直增长,2019年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排放源,仅次于电力、工业以及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AFOLU)...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交通运输章评估了该行业温室气体的减缓措施和转型路径。1990年以来,全球交通运输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一直增长,2019年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排放源,仅次于电力、工业以及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AFOLU)部门,其增长速度超过其他最终用途行业。报告强调了交通减排的重要性,主要的减排措施包括三方面:首先是减少需求,其次是对陆路交通部门进行脱碳,再次是对重型的水运和航空运输等进行脱碳。评估的多种燃料和动力技术处于不同的商业化水平,它们未来应用时间节点和规模各有不同。对于陆路交通来说,需要继续推进电气化;对于水运和航空来说需要进一步应用低碳技术,并优化国际管理机制;从中长期来看,所有部门都需要强调运输服务需求管理和运输效率的提升。情景相关的文献评述分析表明,全球温升目标要求全经济部门采取减排措施,特别是交通电气化的减排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部门的脱碳。如果不采取减缓措施,交通运输部门排放在2050年可能增长65%(相对2010年);如果成功实施减缓战略,该部门的排放量将减少68%,这也与全球1.5℃温升目标要求相一致。关于这些减缓措施的分析和判断,对我国交通运输部门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AR6 温室气体(GHG) 减缓措施 需求侧 电气化交通 替代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量演化及现实困境: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霍海燕 师青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6-93,共8页
政策制定的有效性是政策主体和政策对象共同追求的目标。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政策对象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和政策主体对政策的判断力共同构成政策制定有效性的两大变量。两大变量包含诸多因素,某一因素的... 政策制定的有效性是政策主体和政策对象共同追求的目标。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政策对象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和政策主体对政策的判断力共同构成政策制定有效性的两大变量。两大变量包含诸多因素,某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政策效果的改变;变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研究公共政策制定有效性的变量演化关系有助于分析复杂的政策过程,探究深层次的政策质量问题。通过对政策制定有效性变量演化关系的现实考察,可以诊断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各种困境及其症结所在,从而开出有效的"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 政策对象 政策主体 变量演化 现实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主题模型的欧盟人工智能战略研究:热点、演化及解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文佳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175,共14页
欧盟是国际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对欧盟人工智能战略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掌握其战略发展脉络及其阶段性演化特征,并明晰影响欧盟战略抉择的深层次因素。与此同时,欧盟对人工战略的探索历程是其应对新兴技术发展与大国科技竞争... 欧盟是国际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对欧盟人工智能战略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掌握其战略发展脉络及其阶段性演化特征,并明晰影响欧盟战略抉择的深层次因素。与此同时,欧盟对人工战略的探索历程是其应对新兴技术发展与大国科技竞争的经验产物,能够为中国推进人工智能治理、应对产业发展挑战、优化战略路径设计提供镜鉴。本文运用动态主题模型,对2016年以来欧盟发布的79份战略导向性文本进行动态主题识别追踪,同时基于国际战略理论对欧盟人工智能战略进行解构。研究发现,欧盟人工智能战略主题整体呈现为技术规制与技术创新两个维度,其中高热主题集中于数字市场、权利法律、国际竞争等方面,且战略重心逐步转向以技术规制为主的人工智能法律制度建设,国际竞争色彩逐渐显现。欧盟的战略选择是对区域利益目标、自身力量资源以及内外部环境综合考量的结果,其战略底层逻辑透露着对欧盟数字单一市场的坚决维护,对中国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人工智能战略 动态主题模型 主题演化 战略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理论渊源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文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8,共7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新命题。政治领导力并非一个孤立概念,而是有理论渊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党理论、毛泽东关于党的政治领导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为党的政治领导力提供了话语源头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新命题。政治领导力并非一个孤立概念,而是有理论渊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党理论、毛泽东关于党的政治领导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为党的政治领导力提供了话语源头和思想铺垫,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和政治能力建设的系列论述直接推动形成了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政治命题。政治领导力概念将过去与现实的政治话语联系在一起,既体现了执政党对政治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也彰显了新时代执政党的政治决心和政治勇气。只有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建的政治话语中梳理和把握,才能真正明确和领悟政治领导力的时代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话语 政治领导力 政治能力 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