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搏宁冲剂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红 戚敏 +1 位作者 胡香杰 张贵卿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50-652,共3页
目的 :观察早搏宁冲剂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豚鼠、家兔 ,观察早搏宁冲剂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和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影响 ,以及早搏宁冲剂对电刺激家兔室颤阈及结扎大鼠冠状动脉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搏宁冲剂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豚鼠、家兔 ,观察早搏宁冲剂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和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影响 ,以及早搏宁冲剂对电刺激家兔室颤阈及结扎大鼠冠状动脉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早搏宁冲剂可增加乌头碱及哇巴因诱发心律失常的用量 ,提高电刺激家兔室颤阈值 ,延迟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心律失常出现时间 ,减少早搏次数及室速持续时间。结论 :早搏宁冲剂具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搏宁冲剂 抗心律失常 乌头碱 哇巴因 室颤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络胶囊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贾丹辉 李辰成 +1 位作者 胡香杰 张贵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5-687,共3页
目的:观察舒络胶囊(水蛭、蜈蚣、川芎等)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大鼠均分为大中小3剂量,灌胃给药;用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花生四烯酸(AA)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和电刺激大鼠静总动脉两种血栓形成方... 目的:观察舒络胶囊(水蛭、蜈蚣、川芎等)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大鼠均分为大中小3剂量,灌胃给药;用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花生四烯酸(AA)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和电刺激大鼠静总动脉两种血栓形成方法;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结果:舒络胶囊大中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ADP、胶原、AA诱导大鼠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抑制两种方法引起的大鼠的血栓形成。结论:舒络胶囊具有抑制大鼠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络胶囊 血栓形成 血小板聚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小儿眼部麻醉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周军 乔海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0-981,共2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小儿眼部麻醉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例择期眼科手术患儿,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记录诱导前、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3min、插管后5min、插管后10min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患者诱导时间、手术...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小儿眼部麻醉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例择期眼科手术患儿,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记录诱导前、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3min、插管后5min、插管后10min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患者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并观察患者有无插管反应及不良反应。结果 20例患儿均无插管反应。丙泊酚诱导时间为(2.9±0.3)min,苏醒时间为(7.4±0.6)min,手术时间为(78.5±23.8)min。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无不良反应及相关麻醉并发症。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在小儿眼科麻醉中是安全、可行的,围手术期不仅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靶控输注 脑电双频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戟天中蒽醌类化合物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振民 欧亚非 +5 位作者 伊勇涛 胡军 赵明月 张艳 刘珊 曾世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2,共6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结合制备液相从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中分离得到8个蒽醌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并与文献对照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2-羟甲基-3-羟基蒽醌(2-hydroxymethyl-3-hydroxyanthraquinone,1)、3-羟基-2-羟甲基-1-... 采用硅胶柱层析结合制备液相从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中分离得到8个蒽醌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并与文献对照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2-羟甲基-3-羟基蒽醌(2-hydroxymethyl-3-hydroxyanthraquinone,1)、3-羟基-2-羟甲基-1-甲氧基蒽醌(3-hydroxy-2-hydroxymethyl-1-methoxyanthraquinone,2)、2-羟基-1-甲氧基蒽醌(2-hydroxy-1-methoxyanthraquinone,3)、3-羟基-1,2-二甲氧基蒽醌(3-hydroxy-1,2-dimethoxyanthraquinone,4)、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rubiadin-1-methyl ether,5)、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3-dihydroxy-2-methoxyanthraquinone,6)、1,3-二羟基-2-乙氧甲基蒽醌(ibericin,7)、1,2-二羟基-3-甲基蒽醌(1,2-dihydroxy-3-methylanthraquinone,8)。其中蒽醌(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利用MTT法对分离出的蒽醌的体外抗癌活性进行筛选,结果显示蒽醌(3)、(5)和(7)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蒽醌的浓度为400μmol/L时,蒽醌(3)、(5)和(7)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4. 63%、20. 52%、54. 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蒽醌 3-羟基-2-羟甲基-1-甲氧基蒽醌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