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晨飞 赵武干 +3 位作者 王冠男 李晟磊 王丰 李文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interdigitating dentritic cell sarcoma,IDC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例IDCS的临床资料,对其形态学、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IDCS男、女各1例,... 目的探讨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interdigitating dentritic cell sarcoma,IDC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例IDCS的临床资料,对其形态学、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IDCS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3和27岁,发病部位分别为左颈部淋巴结和左眼内侧球结膜。结内病变位于副皮质区,肿瘤细胞呈梭形,不规则片状累及滤泡间或副皮质区;结外肿瘤细胞呈束状或漩涡状排列,胞质丰富弱嗜酸性,界限不清。免疫表型:S-100、Fascin均强阳性,vimentin、CD68部分阳性,CK(AE1/AE3)、EMA、CD45、CD3、CD20、CD79a、CD30、ALK、CD1a、CD21、CD23、CD35、HMB-45和SMA均阴性。结论 IDCS是一类相对较少见的侵袭性肿瘤,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形态缺乏特异性,需结合相关临床特点、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确诊,并需排除相似疾病进行综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 树突状细胞肉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Survivin、P33ING1、Caspase-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伍成奇 刘林嶓 +3 位作者 李珊珊 陈言汤 牛扶幼 郝媛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检测病理性瘢痕组织中Survivin、P33ING1、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病理性瘢痕组织、10例非病理性瘢痕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P33ING1、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性瘢痕、非病理性... 目的检测病理性瘢痕组织中Survivin、P33ING1、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病理性瘢痕组织、10例非病理性瘢痕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P33ING1、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性瘢痕、非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P33ING1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50.0%、35.0%,43.3%、70.0%、85.0%和30.0%、80.0%、90.0%;病理性瘢痕组织与非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比较,3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Caspase-3与Survivin(r=-0.400)和P33ING1(r=0.602)表达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的高表达与Caspase-3和P33ING1的表达下调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SURVIVIN P33ING1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3和淋巴管生成检测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红新 张岚 +4 位作者 陈奎生 高冬玲 宋一民 贺付成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对59例食管鳞癌标本(Ⅰ级22例、Ⅱ级20例、Ⅲ级17例,47例伴有淋巴结转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 -C及...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对59例食管鳞癌标本(Ⅰ级22例、Ⅱ级20例、Ⅲ级17例,47例伴有淋巴结转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 -C及VEGFR3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方法测定淋巴管密度(LVD)及其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VEGF C及VEGFR3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和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人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 C及VEGFR3的表达有相关关系(P<0.05);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LVD和IOD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 C和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新生淋巴管的形成密切相关,在肿瘤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癌 VEGF-C VEGFR-3 淋巴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环境-遗传-基因互作”组学研究:核黄素、核黄素转运基因2和NOTCH1-P53-Rb互作关系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立东 杜丹凤 +5 位作者 宋昕 赵学科 胡守佳 周福有 毛伟敏 李秀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本研究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核黄素转运基因2(riboflavin transporter gene 2,RFT2;又称C20orf54、SLC52A2、RFVT3)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重要易感基因^([1]),NOTCH1基因突变是食管癌变的重... 本研究组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核黄素转运基因2(riboflavin transporter gene 2,RFT2;又称C20orf54、SLC52A2、RFVT3)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重要易感基因^([1]),NOTCH1基因突变是食管癌变的重要分子事件^([2])。这些发现引发学者对RFT2和NOTCH1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核黄素转运基因2 环境-遗传-基因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KIS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延新 刘喜民 +2 位作者 陈奎生 杜华贞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387,共4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KIS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5例胃癌组织及配对远离胃癌手术切缘的正常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KIS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5例胃癌组织及配对远离胃癌手术切缘的正常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6%(16/45)和88.9%(40/45),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31,P<0.001);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27/45)和8.9%(4/45),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26,P<0.001)。胃癌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均与胃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分别为9.652、5.670和9.050、5.351,P均<0.05)。胃癌组织中2者的表达有关联(rP=0.469,P<0.001)。结论:KISS-1和MMP-9的表达和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2者有望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KISS-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癌组织中nm23、MMP-2、TIMP-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申培红 陈奎生 +3 位作者 李珊珊 马杰 李惠翔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6-357,共2页
目的:探讨乳癌组织中nm23、MMP-2和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0例乳腺纤维腺瘤、24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6例无淋巴结转移,32例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上述3个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乳腺浸... 目的:探讨乳癌组织中nm23、MMP-2和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0例乳腺纤维腺瘤、24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6例无淋巴结转移,32例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上述3个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乳腺浸润癌组织中nm23和TIMP-2蛋白阳性率低于乳腺纤维腺瘤和导管内原位癌组织(P<0.05);乳癌组织中MMP-2蛋白阳性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组织nm23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联合检测上述3种指标将有助于乳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NM23 MMP-2 TI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p73基因印迹状态及甲基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崔美英 张静静 +4 位作者 王冠男 高献争 张丹丹 高冬玲 李文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p7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基因印迹状态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关系。方法:取淋巴结活检新鲜标本40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B细胞淋巴瘤16例,T细胞淋巴瘤4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目的:探讨p7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基因印迹状态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关系。方法:取淋巴结活检新鲜标本40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B细胞淋巴瘤16例,T细胞淋巴瘤4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T-PCR-RFLP)的方法及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的方法分别检测上述组织中p73基因的印迹状态及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p73基因杂合子表型8例,其中p73基因单等位基因表型7例;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p73基因杂合子表型6例,其中p73基因单等位基因表型5例,2组间等位基因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p7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为35.0%,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均无p7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P=0.008)。结论:p73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73基因 甲基化 印迹状态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和EGFR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贵吉 邢鑫 +3 位作者 倪晨智 裴迎新 王相英 李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和EGFR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外科手术切除的126例大肠癌标本及35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进行Caveolin-1和EGFR蛋白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aveolin-1蛋白阳性表...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和EGFR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外科手术切除的126例大肠癌标本及35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进行Caveolin-1和EGFR蛋白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aveo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16%(38/126)和85.71%(30/35),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1%(77/126)和8.57%(3/35),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和EGFR蛋白的表达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但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Caveolin-1与EGFR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27,P<0.05)。结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aveolin-1和EGFR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EOLIN-1 EGFR 大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2种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阿红 宋一民 +4 位作者 张红新 高冬玲 张岚 张云汉 陈奎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灵敏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为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和酶组织化学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分别记为LVDi与LVDe)。结果:癌组织中LVD...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灵敏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为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和酶组织化学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分别记为LVDi与LVDe)。结果:癌组织中LVDe的表达和癌旁组织中LVDi、LVDe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LVDi与LVDe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酶组织化学法可较好地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淋巴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生成 免疫组织化学 酶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XL 反义寡核苷酸对食管癌 EC9706细胞和裸鼠移植瘤组织的诱凋亡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岚 高冬玲 +1 位作者 温洪涛 张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Bcl-XL反义寡核苷酸(Bcl-XL ASODN)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和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组织的诱凋亡作用。方法:将合成的Bcl-XL ASODN通过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EC9706细胞后,以吖啶橙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和TUNEL技术检测ASODN组、细胞... 目的:探讨Bcl-XL反义寡核苷酸(Bcl-XL ASODN)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和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组织的诱凋亡作用。方法:将合成的Bcl-XL ASODN通过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EC9706细胞后,以吖啶橙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和TUNEL技术检测ASODN组、细胞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N-ODN组的凋亡率;用TUNEL技术检测ASODN组、N-ODN组和细胞对照组裸鼠移植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率。结果:吖啶橙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和TUNEL检测结果显示,ASODN组、N-ODN组、空白对照组和细胞对照组的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853、38.537、28.541,P均<0.001);且ASODN组的凋亡率均高于细胞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N-ODN组(P均<0.05);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细胞对照组、N-ODN组及ASODN组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375,P<0.001);且ASODN组高于细胞对照组及N-ODN组(P均<0.05)。结论:Bcl-XL ASODN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及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组织均有诱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凋亡 Bcl—XL 反义寡核苷酸 EC9706细胞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的hTERT PEI/ASODN缩合体对乳癌MCF-7细胞生长及hTER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权松霞 张振中 +2 位作者 邵彦江 王晓娟 李惠翔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聚乙烯亚胺(PEI)/反义寡核苷酸(ASODN)缩合体对乳癌MCF-7细胞生长及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MCF-7细胞分为3组,分别转染ASODN、PEI/ASODN和脂质体PEI/ASODN,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观察摄入情...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聚乙烯亚胺(PEI)/反义寡核苷酸(ASODN)缩合体对乳癌MCF-7细胞生长及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MCF-7细胞分为3组,分别转染ASODN、PEI/ASODN和脂质体PEI/ASODN,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观察摄入情况。另取MCF-7细胞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ASODN组、SODN组、溶媒组、空白脂质体组、PEI/ASODN组、PEI/SODN组、脂质体-PEI/ASODN组和脂质体-PEI/SODN组。转染后不同时间,分别采用MTT法、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MCF-7细胞的生长情况、hTERT蛋白以及 mRNA的表达。结果:脂质体介导的hTERTPEI/ASODN缩合体可以进入细胞内。转染后24、48和72h,9组间光密度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187、30.283和33.080,P均<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EI/ASODN组、PEI/SODN组及脂质体-PEI/ASODN组光密度值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48h后hTERT蛋白和hTERT mRNA表达降低。结论:脂质体介导的hTERTPEI/ASODN缩合体能够有效进入细胞内,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中hTERT 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F-7细胞 端粒酶逆转录酶 反义寡核苷酸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癌组织中MMP-2、TIMP-2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申培红 李珊珊 +1 位作者 卢金镶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2-553,共2页
目的:探讨MMP-2和TIMP-2与乳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乳腺导管内原位癌(24例)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8例)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7%(13/... 目的:探讨MMP-2和TIMP-2与乳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乳腺导管内原位癌(24例)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8例)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7%(13/24)、44.82%(26/5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导管内原位癌TIMP2的阳性率为91.67%(22/24),高于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51.72%(30/58)(P<0.05)。结论:乳癌组织中TIMP2的表达状况与乳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MP-2 TI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丽影 郑湘予 陈奎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2-414,共3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及P53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ESCC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及P53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ESCC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4%,58.1%及88.7%,hMSH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3%,51.6%及91.9%,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0%,54.8%及35.5%,3种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hMLH1、hMSH2阳性表达者P53的阳性率均低于hMLH1、hMSH2阴性表达者。结论:ESCC组织中存在hMLH1与hMSH2的低表达及P53的高表达,3者可能在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错配修复基因 HMLH1 HMSH2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EC9706细胞NS基因对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GF、EGFR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功员 关文池 +2 位作者 李晟磊 张巧 吴卫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建立裸鼠食管癌移植瘤模型,探讨由RNAi诱导的EC9706细胞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基因沉默对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GF、EGF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裸鼠15只,采用STATA 8.0编制随机化分组程序,均分为3组,分别皮下注入pRNAT-U6.1-siNS... 目的建立裸鼠食管癌移植瘤模型,探讨由RNAi诱导的EC9706细胞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基因沉默对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GF、EGF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裸鼠15只,采用STATA 8.0编制随机化分组程序,均分为3组,分别皮下注入pRNAT-U6.1-siNS2转染的EC9706细胞(siRNA干预组),pRNAT-U6.1-siC转染的EC9706细胞(无关siRNA对照组)以及正常EC9706细胞(空白对照组),接种5周,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NS、EGF、EGFR基因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无关siRNA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第4天于接种部位出现肉眼可见的肿块,siRNA干预组于第6天在相应部位发现肉眼可见肿块,第5周各组裸鼠成瘤率均为100%。siRNA干预组、无关siRNA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NS、EGF、EGFR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对于无关siRNA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siRNA干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NS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降低。结论 EC9706细胞沉默NS基因可降低裸鼠体内EGF、EGFR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EC9706细胞 RNA干扰 裸鼠 核干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DNA甲基转移酶1的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筛选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先兰 孟志英 +3 位作者 饶燕玲 孙亚兰 姜国忠 刘红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0-603,共4页
目的:构建针对DNA甲基转移酶(dnmt1)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表达载体,以用于后续的RNA干扰研究。方法:针对人dnmt1的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6条编码siRNA的寡核苷酸片段,经退火成互补双链,克隆至载体pSilencer3.1-H... 目的:构建针对DNA甲基转移酶(dnmt1)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表达载体,以用于后续的RNA干扰研究。方法:针对人dnmt1的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6条编码siRNA的寡核苷酸片段,经退火成互补双链,克隆至载体pSilencer3.1-H1中构建3个重组体,分别命名为pshRNA-dnmt1-A、pshRNA-dnmt1-B和pshRNA-dnmt1-C,并进行测序鉴定。再利用无内毒素的大提质粒试剂盒制备无内毒素的pshRNA-dnmt1-A、B和C,分别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以未转染和转染空载体者为对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dnmt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靶向dnmt1的siRNA重组载体;转染pshRNA-dnmt1-C对HeLa细胞dnmt1基因的表达几乎无影响。pshRNA-dnmt1-A、B均能有效沉默HeLa细胞中dn-mt1基因的表达,其dnmt1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21.8%和69.7%,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27.9%和73.2%,以pshRNA-dnmt1-B的干扰效果最佳。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出了有效的dnmt1siRNA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 RNA干扰 HELA细胞 构建 载体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CR7、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会枝 李晟磊 +3 位作者 庞霞 郑湘予 赵志华 陈奎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4-1097,共4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PKB或Akt)的表达,探讨CCR7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ESCC、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CR7...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PKB或Akt)的表达,探讨CCR7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ESCC、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CR7、PI3K、Akt蛋白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中CCR7、PI3K及Akt 3个指标蛋白阳性表达率(72.6%、66.1%、59.7%)均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29.0%、35.5%、12.9%)、正常食管黏膜组织(8.1%、14.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ESCC组织中CCR7与PI3K、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4、0.306,P均<0.05)。ESCC组织中CCR7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PI3K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Akt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ESCC组织中高表达的CCR7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ESCC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CCR7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玉林 蒋笑平 +2 位作者 虎建恩 李靖若 段芳龄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尿素酶 幽门螺杆菌 细菌培养 PCR法 胶体金免疫渗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抗凝肝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文才 张锦生 +2 位作者 朱虹光 张秀荣 张月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低抗凝肝素对胎牛血清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肝星状细胞经体积分数为0.4%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同步化48h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处理,实验组分别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和不同... 目的:探讨低抗凝肝素对胎牛血清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肝星状细胞经体积分数为0.4%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同步化48h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处理,实验组分别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和不同质量浓度(8g/L,40g/L,200g/L,1000g/L,5000g/L)低抗凝肝素处理,应用MTT法测定其对肝星状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低抗凝肝素(40~5000g/L)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在不同的作用时间,低抗凝肝素(200g/L)均对肝星状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在其作用48h后肝星状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结论:低抗凝肝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星状细胞 低抗凝肝素 细胞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蛋白尿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曲蕴慧 陈奎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9-1281,共3页
关键词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肾功能 微量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中PDCD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昕 陈奎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6-679,共4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大蒜素、顺铂及大蒜素和顺铂联合处理人Rb细胞,在作用24、48、72h后观察Rb细胞的形态,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大蒜素、顺铂及大蒜素和顺铂联合处理人Rb细胞,在作用24、48、72h后观察Rb细胞的形态,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各时间点PDCD5的表达情况。结果人Rb细胞在不同质量浓度大蒜素、顺铂以及大蒜素和顺铂联合作用下,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不同质量浓度的大蒜素均可以上调人Rb细胞中PDCD5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大蒜素作用时间的延长,PDCD5的表达依次上升。大蒜素(15μg/mL)和顺铂(3μg/mL)联合用药可增强对人Rb细胞的生长抑制,与单独用药比较,上调PDCD5表达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PDCD5蛋白低表达。大蒜素可抑制人Rb细胞的生长,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质量浓度依赖性。大蒜素和顺铂联合用药作用强于单独用药,可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 PDCD5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