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文玉 樊红琨 周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41-543,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8例患者均为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VAS评分>4分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既往没有应用过阿片类药物,能合作进行疼痛评价,年龄36~72岁,中位年龄55岁,男性25...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8例患者均为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VAS评分>4分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既往没有应用过阿片类药物,能合作进行疼痛评价,年龄36~72岁,中位年龄55岁,男性25例,女性13例,预计其生存期在2个月以上,无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无严重障碍,入院后第2天始给予口服奥施康定10mg,每12小时一次,同时根据疼痛的不同类型予以NSAIDs、抗惊厥、抗抑郁等相应辅助药物,服药24小时镇痛效果不佳的增加原日剂量的25%~50%。每天记录VAS、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至少观察2周,共观察4周,用药期间根据不良反应严重度予以相应处理。同时根据患者原发疾病给予相应的化放疗等综合治疗。结果:38例患者中首次用药后89.5%的患者在60分钟内起效,平均镇痛起效时间46分钟,第3天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可达92.1%,2周后94.7%的患者平均镇痛时间12小时以上,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KPS)提高10分以上者20例(52.7%),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9例(23.7%),头晕6例(15.8%),恶心、呕吐5例(13.2%),嗜睡2例(53%),兴奋2例(5.3%),尿潴留1例(2.6%),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的病例。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副反应可控,改善了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一种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控释片 癌性疼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干扰食管癌EC9706细胞MTA1基因表达对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松华 赵国强 +2 位作者 郑红 赵继敏 董子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3-505,共3页
目的采用RNAi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株MTA1基因的表达,观察对食管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包裹转染沉默MTA1表达的siRNA表达载体入食管癌细胞EC9706。定量RT-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MTA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划痕损伤实验和... 目的采用RNAi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株MTA1基因的表达,观察对食管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包裹转染沉默MTA1表达的siRNA表达载体入食管癌细胞EC9706。定量RT-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MTA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划痕损伤实验和细胞体外侵袭实验分别测定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定量RT-PCR检测显示,MTA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转染沉默MTA1的siRNA表达载体组的食管癌细胞划痕未愈合,穿透Matrigel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未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和转染无关序列siRNA载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RNA干扰介导的MTA1基因表达沉寂可有效降低食管癌细胞侵袭和迁移;MTA1基因可能成为肿瘤治疗上有前途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A1 RNA干扰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C和Survivin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维山 左曙光 +1 位作者 鄢文海 宋国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C(Cyt-C)和Survivin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Cyt-C和Survivin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手工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9例结肠腺癌和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Cyt-...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C(Cyt-C)和Survivin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Cyt-C和Survivin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手工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9例结肠腺癌和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Cyt-C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和Cyt-C在正常结肠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0%和30.0%,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9.5%和78.0%,Survivin蛋白和Cyt-C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增加(P<0.05);Cyt-C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成正相关(P<0.05);Survivin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成负相关(P<0.05);两者与浸润深度,肿瘤的大小,患者的年龄,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和Cyt-C在结肠癌中表达增加提示Survivin和Cyt-C对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凋亡 SURVIVIN Cyt—C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参根制剂对AD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司金超 李蔚 +1 位作者 乔鹏 娄季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1-676,共6页
目的:探讨白花丹参根制剂对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海马微量注射凝聚状态Aβ1-40诱导AD大鼠模型。测定白花丹参根制剂干预前后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Ach含量、Ch AT... 目的:探讨白花丹参根制剂对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海马微量注射凝聚状态Aβ1-40诱导AD大鼠模型。测定白花丹参根制剂干预前后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Ach含量、Ch AT和Ach E活性,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以及海马区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站台次数和第三象限游泳时间减少,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内Ach含量减少,而Ch AT和Ach E活性升高,同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增加,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cl-2/Bax比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站台次数明显和第三象限活动时间增加,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内Ach含量升高,而Ch AT和Ach E活性降低,同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Bax比值升高。结论:白花丹参根制剂可有效提高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胆碱能系统的功能、上调Bcl-2和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白花丹参根制剂 Β淀粉样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562细胞外泌体诱导特异性CTL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绍倩 杜英 +3 位作者 王鑫 顾巧丽 黄玉敏 董子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68-1171,共4页
为了研究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及K562细胞总RNA刺激人树突状细胞(DC)分泌的外泌体能否诱导出K562细胞特异性CTL,采用四步离心法提取K562细胞及K562细胞总RNA刺激人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并诱导CTL... 为了研究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及K562细胞总RNA刺激人树突状细胞(DC)分泌的外泌体能否诱导出K562细胞特异性CTL,采用四步离心法提取K562细胞及K562细胞总RNA刺激人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并诱导CTL生成,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CTL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显示K562细胞外泌体和K562细胞RNA刺激的DC和外泌体均能明显促进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与未经外泌体作用的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泌体作用后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比对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强,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K562细胞外泌体能够诱导出特异性抗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树突状细胞 外泌体 细胞毒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隔交链孢酚通过PKA-CREB信号通路激活NIH3T3细胞中DNA聚合酶β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继敏 路静 +4 位作者 刘康栋 王瑾瑾 杨洪艳 黄幼田 董子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4-748,共5页
目的:探讨互隔交链孢酚(AOH)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中DNA聚合酶β(DNA polβ)表达增高的分子信号通路。方法:①15μmol/L AOH作用NIH3T3细胞16 h,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中DNA polβ的表达,并利用磷酸化CREB抗体检测AO... 目的:探讨互隔交链孢酚(AOH)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中DNA聚合酶β(DNA polβ)表达增高的分子信号通路。方法:①15μmol/L AOH作用NIH3T3细胞16 h,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中DNA polβ的表达,并利用磷酸化CREB抗体检测AOH作用后NIH3T3细胞中CREB信号分子是否被激活。②利用PKA-CREB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H89预处理NIH3T3细胞1 h,再加入AOH作用,分别检测磷酸化CREB和DNA polβ表达的变化。结果:①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OH诱导NIH3T3细胞中DNA polβ表达明显增高,而且磷酸化CREB蛋白含量也明显增加,差异均显著。②用PKA特异性抑制剂H89预处理,可部分抑制NIH3T3细胞中CREB蛋白的磷酸化,并且降低了AOH引起的NIH3T3细胞中DNA polβ的表达增加。结论:PKA-CREB信号通路在AOH诱导的NIH3T3细胞中DNA polβ表达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酚 DNA聚合酶Β 蛋白激酶A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NIH3T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核糖核酸-34a对大鼠肥厚心肌组织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5
7
作者 杨蕊珂 杨丽红 +4 位作者 王淑辉 乔鹏 徐金义 李涵 张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34a(miRNA-34a)对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肌组织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意义。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皮下注射miRNA-34a表达阻遏物组(ant-34a/AAC组),腹主动脉缩...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34a(miRNA-34a)对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肌组织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意义。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皮下注射miRNA-34a表达阻遏物组(ant-34a/AAC组),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皮下注射miRNA-34a表达阻遏物阴性对照物组(con/AAC组),假手术后皮下注射miRNA-34a表达阻遏物组(ant-34a/SH组),假手术后皮下注射miRNA-34a表达阻遏物阴性对照物组(con/SH组)。模型建立第12周存活大鼠:ant-34a/AAC组6只,con/AAC组7只,ant-34a/SH组8只,con/SH组8只。测定各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及压力最大变化速率,计算心肌肥厚指数,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miRNA-34a、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con/AAC组相比,ant-34a/AAC组心肌肥厚指数、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以及miRNA-34a相对表达量降低,压力最大变化速率、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5)。与con/AAC组相比,con/SH组心肌肥厚指数、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以及miRNA-34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压力最大变化速率、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5)。与con/SH组相比,ant-34a/SH组miRNA-34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5),心肌肥厚指数、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压力最大变化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负荷性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肌组织中miRNA-34a表达上调,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表达减少,利用特异性阻遏物阻断miRNA-34a表达可使大鼠肥厚心肌组织肌球蛋白重链α基因表达水平增高,减轻或者延缓心肌肥厚、提高心肌顺应性、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微小核糖核酸-34a 肌球蛋白重链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慢病毒载体快速建立表达外源基因的哺乳动物细胞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平 胡涛 +5 位作者 薛敬礼 杜春燕 章金涛 朱奎成 金树兴 王纯耀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0-213,共4页
建立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哺乳动物细胞系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介绍了联合使用慢病毒载体和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来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293T细胞系。结果表明,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即可获得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293T细胞系,阳性细胞率... 建立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哺乳动物细胞系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介绍了联合使用慢病毒载体和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来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293T细胞系。结果表明,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即可获得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293T细胞系,阳性细胞率高达96.5%,而且建立的细胞系能够稳定传代。因此,联合慢病毒载体和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的策略对于建立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哺乳动物细胞系快捷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 绿色荧光蛋白 哺乳动物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塞膦酸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抗炎镇痛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卜慧莲 连一闻 +1 位作者 许继田 马民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risedronate)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n=8):手术组(SNL+saline)、利塞膦酸钠低剂量...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risedronate)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n=8):手术组(SNL+saline)、利塞膦酸钠低剂量治疗组[R(L)]、中剂量治疗组[R(M)]、高剂量治疗组[R(H)]、假手术组(Sham+saline)及空白对照组(Control+RIS),建立L5脊神经结扎模型(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并皮下注射利塞膦酸钠(0.1、0.5、1 mg/kg),测定各组大鼠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和机械性撤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 threshold,MWT),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连续用药后各组大鼠脊髓及DRG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SNL+saline组、R(L)组、R(M)组及R(H)组在术后各时间点MWT和TWL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但R(L)组、R(M)组及R(H)组下降幅度小于SNL+saline组(P<0.05).持续用药7 d后,SNL+saline组脊髓及DRG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与SNL+saline组相比较明显上调(P<0.05),但在R(M)组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利塞膦酸钠可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抑制炎症反应,具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塞膦酸钠 脊髓 背根神经节 促炎症细胞因子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亚南 范宗民 +2 位作者 王苒 任景丽 王立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93-2195,共3页
目的: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变化特征、相关性及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和γδT的表达与贲门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40例贲门癌的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变化特征、相关性及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和γδT的表达与贲门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40例贲门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并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分析其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的表达状况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状况。结果:40例贲门癌组织,P53染色阳性率是75.0%,30例P53阳性贲门癌组织中,P53阳性肿瘤细胞数为99±22。CD8和γδT阳性淋巴细胞数在P53阳性组明显高于P53阴性组(P<0.05);而CD4阳性淋巴细胞数在P53阳性组低于P53阴性组(P>0.05);P53阳性肿瘤细胞与CD8阳性淋巴细胞呈正相关(P<0.05)。CD4、CD8、γδT阳性淋巴细胞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分化、不同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中P53蛋白可能作为肿瘤抗原引起以CD8+T淋巴细胞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为P53作为贲门癌患者免疫治疗的一个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贲门癌组织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类型与贲门癌临床特征(中低分化、肿瘤中晚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贲门癌 CD4 CD8 ΓΔT P53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11表达下调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长升 韩怀忠 +5 位作者 徐琦 宋书杰 孙立东 石磊 盛之玲 赵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665-2670,共6页
目的研究S100A11表达下调对胃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和MKN-45)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S100A11蛋白的表达。将S100A11siRNA和对照siRNA分别转染MKN-45细胞... 目的研究S100A11表达下调对胃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和MKN-45)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S100A11蛋白的表达。将S100A11siRNA和对照siRNA分别转染MKN-45细胞,将细胞分为3组:未处理组、对照siRNA组和S100A11 siRNA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S100A11蛋白的表达,并利用CCK-8试剂、流式细胞术及Boyden小室分别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最后采用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周期和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S100A1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69.81%,37/53)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6.98%,9/53)(χ2=30.110,P=0.000)。3株胃癌细胞株中S100A1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P<0.05),其中S100A11在MKN-45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KN-28和SGC-7901(P<0.05)。S100A11 siRNA能显著下调MKN-45细胞中S100A11蛋白的水平,其表达下调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和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S100A11表达下调能显著降低Cyclin D1、Cdk2和MMP-2蛋白的表达,但增加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S100A11介导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可能与Cyclin D1、Cdk2、E-cadherin和MMP-2表达变化密切相关,因而抑制S100A11的水平可能是胃癌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100A11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8在食管癌细胞EC1的表达及其对EC1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12
作者 江亚南 张艳艳 +4 位作者 杨洪艳 田芳 马俊芬 刘康栋 董子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52-1555,共4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细胞EC1中转录因子8(transcription factor 8,TCF8)的表达对EC1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C1细胞中TCF8的表达;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作用于EC1细胞24 h后,West... 目的:研究食管癌细胞EC1中转录因子8(transcription factor 8,TCF8)的表达对EC1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C1细胞中TCF8的表达;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作用于EC1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p65、TCF8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变化,划痕损伤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对细胞转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TCF8表达于EC1细胞核,PDTC可以导致EC1细胞中NF-κBp65、TCF8表达降低,而E-cadherin表达增高;PDTC组细胞迁移距离和穿过的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食管癌细胞EC1中表达TCF8,下调TCF8可上调E-cadherin,抑制EC1细胞的迁移侵袭,为阐明食管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转录因子8 EC1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两部位起搏与电张调整性T波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杨丽红 张强 +2 位作者 乔鹏 徐金义 吴志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678-2680,共3页
目的探讨右心室心尖部及流出道两部位起搏与电张调整性T波的相关性。方法动态观察72例安装R波抑制型起搏器(VVI)或房室万能型起搏器(DDD)患者心电图的T波,其中右心室心尖部起搏58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搏14例。结果 58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 目的探讨右心室心尖部及流出道两部位起搏与电张调整性T波的相关性。方法动态观察72例安装R波抑制型起搏器(VVI)或房室万能型起搏器(DDD)患者心电图的T波,其中右心室心尖部起搏58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搏14例。结果 58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均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且在下壁、前间壁导联明显;14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患者均未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结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产生的电张调整性T波有其独有的规律性,动态观察有助于与心肌缺血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心尖部 右心室流出道 电张调整性T波 人工心脏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瘤TCR β链独特型DNA疫苗诱发小鼠体液免疫反应
14
作者 张明智 李继昌 +1 位作者 陈长英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研究T淋巴瘤TCRβ链独特型DNA疫苗诱发小鼠体液免疫反应。方法:大剂量提取质粒,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 pcDNA3.1组、pcDNA3.1/TCR Vβ8组、pcDNA3.1/TCR Vβ8+IL-2组、pcDNA3.1/TCRVβ8+CPG+脂质体组和全硫代CPG组共5组(每组... 目的:研究T淋巴瘤TCRβ链独特型DNA疫苗诱发小鼠体液免疫反应。方法:大剂量提取质粒,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 pcDNA3.1组、pcDNA3.1/TCR Vβ8组、pcDNA3.1/TCR Vβ8+IL-2组、pcDNA3.1/TCRVβ8+CPG+脂质体组和全硫代CPG组共5组(每组6只),双侧股四头肌内注射疫苗免疫,于第0、2、4周各免疫1次,共3次。每次免疫前及免疫开始后至第8周,取鼠血,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抗体生成情况。结果:pcDNA3.1/TCR Vβ8组、pcDNA3.l/TCR Vβ8+CpG+脂质体组、pcDNA3.1/TCR Vβ8+IL-2组小鼠血清中均产生了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抗体滴度在第4周开始增高,第6周时达到高峰。在同一取血时间,pcDNA3.1/TCRVβ8+CPG+脂质体组和 pcDNA3.1/TCR Vβ8+IL-2组小鼠抗体滴度均高于 pcDNA3.l/TCR Vβ8组(P<0.001)。结论:DNA重组质粒pcDNA3.1/TCR Vβ8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淋巴瘤细胞的独特型抗体;IL-2、CPG和脂质体增强了 TCR Vβ8基因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瘤 TCR 独特型 重组质粒 DNA疫苗 免疫反应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隔交链孢霉素对NIH/3T3细胞的基因损伤及DNA聚合酶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艳英 张晓艳 +1 位作者 王瑾瑾 赵继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研究互隔交链孢霉素(altenuene,ALT)对NIH/3T3细胞的基因损伤作用及对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β,DNApolβ)表达的影响,探讨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e)致癌机制。方法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不同浓度的ALT对NIH/3T3细... 目的:研究互隔交链孢霉素(altenuene,ALT)对NIH/3T3细胞的基因损伤作用及对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β,DNApolβ)表达的影响,探讨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e)致癌机制。方法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不同浓度的ALT对NIH/3T3细胞的基因损伤作用;以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DNApolβ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0.0、20.0、50.0μmol/L的ALT作用于NIH/3T3细胞后,细胞尾长及尾部DNA含量均增加,一定浓度的ALT作用于细胞后DNApolβ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上调,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可引起NIH/3T3细胞基因损伤,且有剂量依赖性,并可导致DNApolβ的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隔交链孢霉素 DNApolβ 单细胞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种巴基斯坦草药对PC12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16
作者 梁岚 孙丽华 +7 位作者 徐淑萍 杨艳艳 赵明耀 Ahsana Dar Iqbal Choudhary Dr.Bina Dr.Shaheen 刘新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4期634-640,共7页
目的:选择13种巴基斯坦传统草药,观察其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对H2O2、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寻找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应用不同浓度的H2O2、GLU,分别建立神经细胞损伤模型... 目的:选择13种巴基斯坦传统草药,观察其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对H2O2、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寻找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应用不同浓度的H2O2、GLU,分别建立神经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虎爪豆、诃子等能明显促进PC12细胞增殖作用(P<0.05);在H2O2 150μmol.L-1损伤模型中,药物组和模型组相比,罗勒、仙人掌、芦笋、灯油藤、诃子等能显著减轻H2O2的细胞损伤作用(P<0.05);在GLU 30mmol.L-1诱导PC12细胞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凤仙花、仙人掌、虎爪豆、诃子等均显示出损伤保护作用(P<0.05)。其中,诃子不仅能促进PC12细胞增殖,且在两种PC12细胞损伤模型中均具有较强的损伤保护作用。结论:具有促进PC12细胞增殖的药物为诃子、罗勒、虎爪豆;具有对抗H2O2损伤作用的药物有:诃子、凤仙花、仙人掌、芦笋、灯油藤、罗勒;具有减弱GLU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药物为:虎爪豆、诃子、凤仙花、仙人掌、芦笋、甘草;诃子在3种模型中均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损伤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的开发和选择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H2O2 谷氨酸 巴基斯坦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