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市须水镇城区淡色库蚊种群调查
1
作者 马素好 张玲玲 +6 位作者 胡春霞 张海林 张秋莹 王慧琴 邓爱民 陈容 曲传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8-440,共3页
淡色库蚊是我国城乡最常见的蚊种,它不但吸食人血,妨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而且还传播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多种传染病[1-2],对人类的危害很大。该蚊种群数量主要与当地温度、湿度、时间、空间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关系密切[3-5]... 淡色库蚊是我国城乡最常见的蚊种,它不但吸食人血,妨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而且还传播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多种传染病[1-2],对人类的危害很大。该蚊种群数量主要与当地温度、湿度、时间、空间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关系密切[3-5]。为了解和掌握近年来郑州地区淡色库蚊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便于控制和消灭该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者于2007年至2010年的6~9月在郑州须水镇城区对淡色库蚊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种群调查 郑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河南株TspE1基因克隆及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崔晶 王中全 +2 位作者 王会智 张荣光 赵国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构建旋毛虫河南株成囊前期幼虫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31 000的蛋白抗原结构基因(TspE1)的重组质粒(pUC18-TspE1),测定TspE1基因序列,分析旋毛虫河南株的基因多态性。方法:根据TspE1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获取... 目的:构建旋毛虫河南株成囊前期幼虫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31 000的蛋白抗原结构基因(TspE1)的重组质粒(pUC18-TspE1),测定TspE1基因序列,分析旋毛虫河南株的基因多态性。方法:根据TspE1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获取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目的基因,PCR产物经纯化后用BamHI、HindⅢ进行双酶切,定向克隆人 pUC18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9;重组质粒用 BamHI+HindⅢ 酶切及 PCR扩增鉴定。用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 DNA序列测定,应用 DNASIS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RT-PCR扩增获得成囊前期幼虫TspE1基因(871 bp),EcoR I 酶切鉴定正确;筛选出 7个阳性克隆,对目的基因的测序结果显示旋毛虫河南株TspE1基因有5种类型,但都与GenBank中的TspE1基因序列及由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结论:应用RT-PCR技术扩增出旋毛虫河南株成囊前期幼虫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31 000的抗原结构基因.证实TspE1基因在成囊前期幼虫已有表达,结果还提示旋毛虫河南株可能存在有基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囊前期幼虫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DNA序列测定 遗传多态性 河南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株旋毛虫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多态性的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姜鹏 毛福荣 +4 位作者 崔晶 李峰 张玺 王莉 王中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6-50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地理株旋毛虫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XⅠ)基因片段的多态性。方法:根据旋毛虫mtD-NACOXⅠ设计引物,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我国7个猪源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1)地理株(河南、湖北、云南、西安、天津... 目的:观察不同地理株旋毛虫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XⅠ)基因片段的多态性。方法:根据旋毛虫mtD-NACOXⅠ设计引物,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我国7个猪源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1)地理株(河南、湖北、云南、西安、天津、黑龙江同江及哈尔滨株)与1个波兰猪源旋毛虫(T1,编号ISS3)地理株进行COXⅠ基因片段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我国7个猪源旋毛虫地理株与波兰地理株COXⅠ基因均扩增出约400bp的片段,PCR扩增产物经SSCP检测发现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波兰地理株为AA型,黑龙江同江、哈尔滨、西安、云南、湖北及河南株均为AB型,天津株为BB型,其中以AB基因型频率最高(0.75),AA与BB基因型均为0.125;A和B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5;旋毛虫不同地理株COXⅠ基因的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375,为中度多态性。结论:8个不同地理株猪源旋毛虫的COXⅠ基因为中度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地理株 细胞色素氧化酶Ⅰ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3个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形态观察及生殖力测定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桂花 崔晶 +1 位作者 王中全 姜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观察我国3个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的形态,并测定其生殖力,为旋毛虫属的分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河南(Hn)、黑龙江(Hlj)及云南(Yn)的3个猪源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进行长度测量,并观察25℃与4℃下的形态。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 目的:观察我国3个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的形态,并测定其生殖力,为旋毛虫属的分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河南(Hn)、黑龙江(Hlj)及云南(Yn)的3个猪源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进行长度测量,并观察25℃与4℃下的形态。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5只,分别感染8个不同种和地理株旋毛虫,每只小鼠经口感染100条肌幼虫,感染后40d剖杀,人工消化法消化全身肌肉后按贝氏分离法收集肌幼虫,进行不同种株的生殖力指数(RCI)测定,并与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国际参考株进行比较。结果:3个地理株肌幼虫长度分别为(1.183±0.063)mm、(1.054±0.068)mm及(1.159±0.086)mm,与T1参考株长度((1.107±0.049)m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4肌幼虫最小((0.841±0.038)mm),与其他种(T1、T2、T3、T7)及3个地理株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肌幼虫在25℃下螺旋状卷曲数所占比例(24.34%)与其他种与地理株肌幼虫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其他种与地理株肌幼虫在25℃和4℃下形态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性。不同种与地理株的RCI以河南株最高(297.500±12.179),其次分别为T1(279.670±6.408)、T4(186.670±5.391)、T7(158.080±11.630)、云南株(154.250±16.535)、T3(86.330±2.944)及黑龙江株(68.670±3.266),T2的RCI最低(55.290±4.196);各组的RC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毛虫肌幼虫形态和RCI不能用于区分种和地理株的生物学特征,但可作为旋毛虫属分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中国地理株 形态学 生殖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Ts43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化敏 崔晶 +2 位作者 王中全 卫海燕 晋雪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6-618,共3页
目的:构建编码旋毛虫相对分子质量43 000蛋白基因(Ts43)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河南省南阳猪源旋毛虫获得旋毛虫基因Ts43,克隆人pGEMEX-1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GEMEX-Ts43,进行测序、同源性比较及抗原... 目的:构建编码旋毛虫相对分子质量43 000蛋白基因(Ts43)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河南省南阳猪源旋毛虫获得旋毛虫基因Ts43,克隆人pGEMEX-1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GEMEX-Ts43,进行测序、同源性比较及抗原性预测分析.结果:所获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所登录的旋毛虫Ts43蛋白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抗原性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南阳猪源旋毛虫相对分子质量43 000的蛋白分子上存在有4个明显抗原活性的结构域,分别位于距翻译起点第26~28、101~105、185~193、275~295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链上.结论:成功构建了旋毛虫相对分子质量43 000蛋白抗原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抗原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17000抗原组分的免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荣光 崔晶 +2 位作者 毛福荣 晋雪香 王中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1-363,共3页
目的 :研究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抗原 (PELA) 170 0 0组分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聚丙烯凝胶电泳(SDS PAGE)和转印技术分离PELA 170 0 0蛋白组分 ,用ELISA检测实验感染旋毛虫的Wistar大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抗体 ,并以PELA和成囊期幼... 目的 :研究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抗原 (PELA) 170 0 0组分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聚丙烯凝胶电泳(SDS PAGE)和转印技术分离PELA 170 0 0蛋白组分 ,用ELISA检测实验感染旋毛虫的Wistar大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抗体 ,并以PELA和成囊期幼虫抗原 (ELA)为对照。结果 :对于感染旋毛虫的大鼠 ,170 0 0组分和PELA的首次血清阳性反应出现在感染后第 10d ,而ELA则在感染后第 14d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对 4 8份旋毛虫病患者血清 ,170 0 0抗原的阳性率为 95 .8% ,PELA和ELA的阳性率均为 10 0 % ,3种抗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170 0 0抗原与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无反应 ,而PELA和ELA均与肺吸虫病、鞭虫病患者血清有反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与PELA和ELA相比 ,PELA 17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囊前期 幼虫17000抗原组分 免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的特异性诊断抗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灯 王中全 +3 位作者 崔晶 范清堂 毛福荣 晋雪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8-540,共3页
目的 :寻找诊断并殖吸虫病的特异性抗原。方法 :应用SDS PAGE和Westernblot对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分析。结果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蛋白经SDS PAGE后显示 14条蛋白带 ,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 5 30 0 0、310 ... 目的 :寻找诊断并殖吸虫病的特异性抗原。方法 :应用SDS PAGE和Westernblot对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分析。结果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蛋白经SDS PAGE后显示 14条蛋白带 ,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 5 30 0 0、310 0 0、2 5 0 0 0、16 0 0 0、110 0 0是主带 ;相对分子质量为 5 30 0 0和 340 0 0的条带可与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反应 ;10 80 0 0、94 0 0 0、6 5 0 0 0的条带可与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反应 ;5 80 0 0、5 30 0 0、4 30 0 0的条带可与旋毛虫感染的大鼠血清、小鼠血清及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反应。 370 0 0的蛋白带只能被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的大鼠血清和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所识别 ,而不与华支睾吸虫病、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和小鼠血清、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正常大鼠、小鼠血清及正常人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结论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中相对分子质量为 370 0 0的蛋白组分为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的特异性抗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 特异性诊断抗原 并殖吸虫病 成虫抗原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个体识别力通用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筛选及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曾昭书 王黎 +3 位作者 方宇 张书红 张广政 郭克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8-381,共4页
目的:在全基因组中查找能够在世界各大人群中通用的高个体识别力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以期为SNPs应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奠定基础。方法: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数据库下载270名个体各约4000000个全基因组SNPs分型数据... 目的:在全基因组中查找能够在世界各大人群中通用的高个体识别力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以期为SNPs应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奠定基础。方法: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数据库下载270名个体各约4000000个全基因组SNPs分型数据,运用自主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按照较小等位基因频率(MAF)≥0.45的原则提取在中国北京汉族人群、日本东京人群、尼日利亚约鲁巴人群以及美国白人人群中同时存在的SNPs,以焦磷酸测序技术对其中的rs4607417和rs749305在河南汉族人群(n=144)中进行群体遗传学调查,计算Hardy-Weinberg平衡概率(HWP)、杂合度(Het)、多态信息含量(PIC)和个体识别力(DP),并与HapMap的数据(n=45)进行比较。结果:共找到1439个通用的SNPs。在河南汉族人群中,rs4607417和rs749305的HWP分别为0.872和0.423,Het分别为0.476和0.524,PIC分别为0.384和0.388,DP分别为0.616和0.612。与4个人群相比,仅在rs4607417上其等位基因频率与日本东京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8,P=0.024)。结论:rs4607417和rs749305是通用的高个体识别力SNPs;前述筛选获得的1439个SNPs具有高度可靠性和可信度,可用作在世界各人群中通用的个体识别核心SN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识别 单核苷酸多态性 rs4607417 rs749305 焦磷酸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中幽门螺杆菌ureB基因的食品级表达与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帅印 张荣光 +1 位作者 范清堂 段广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6-398,共3页
目的:以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lactis)为宿主菌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尿素酶B(UreB)的食品级表达系统。方法:从重组质粒pMD19-T-ureB上酶切得到ureB基因片段,与含有筛选标记lacF基因的L.lactis表达... 目的:以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lactis)为宿主菌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尿素酶B(UreB)的食品级表达系统。方法:从重组质粒pMD19-T-ureB上酶切得到ureB基因片段,与含有筛选标记lacF基因的L.lactis表达载体pNZ8149经双酶切后定向连接,应用PCR、酶切和测序的方法鉴定重组子。重组菌用乳联菌肽诱导表达,用正交表实验进行表达条件的优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重组菌NZ3900/pNZ8149-ureB经鉴定与预期相符。优化结果显示在菌体培养到D600nm为0.40左右时加入终浓度为25μg/L的乳联菌肽诱导5h产量最高,通过Western blot能检测到UreB的表达。结论:构建了ureB基因食品级表达系统,并得到了表达的最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ureB基因 乳酸乳球菌 食品级表达载体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脂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和免疫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荣光 段广才 +1 位作者 范清堂 郗园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03-906,共4页
目的制备幽门螺杆菌(Hp)Lpp20重组蛋白(rLpp20),鉴定其免疫活性,为Hp疫苗和免疫诊断研究提供候选抗原。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将Hplpp20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MAL-c2X中,用重组质粒转化E.coliTB1。采用IPTG诱导lpp20基因与麦芽糖结合蛋白(M... 目的制备幽门螺杆菌(Hp)Lpp20重组蛋白(rLpp20),鉴定其免疫活性,为Hp疫苗和免疫诊断研究提供候选抗原。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将Hplpp20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MAL-c2X中,用重组质粒转化E.coliTB1。采用IPTG诱导lpp20基因与麦芽糖结合蛋白(Maltose binding protein,MBP)基因融合表达,用多糖树脂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MBP-rLpp20)。将MAP-rLpp20用蛋白因子FactorXa酶切,得到不带MBP的rLpp20。分别用MAP-rLpp20、rLpp20和Hp全菌抗原免疫小鼠,用Western blot检测MBP-rLpp20和rLpp20的抗原活性。结果表达的MBP-rLpp2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103,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4.1%,占可溶性蛋白的14.2%。经酶切和纯化得到的rLpp2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103。纯化制备的MBP-Lpp20和rLpp20的纯度分别为90.4%和91.2%,且与相应免疫小鼠血清及Hp全菌抗原免疫小鼠血清均能发生阳性反应。结论该研究成功制备了纯度较高的MAP-Lpp20和rLpp20蛋白;这两种重组蛋白均具有免疫活性,对Hp疫苗和免疫诊断研究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抗原 疫苗 基因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成虫特异性诊断抗原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灯 崔晶 +1 位作者 王中全 晋雪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寻找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特异性抗原。方法: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分析,试验血清包括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和小鼠血清,正常大鼠和小鼠血清,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日本... 目的:寻找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特异性抗原。方法: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分析,试验血清包括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和小鼠血清,正常大鼠和小鼠血清,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及囊虫病患者血清,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的大鼠血清和正常人血清。结果: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蛋白经SDS-PAGE后显示17条蛋白带,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5000、54000、31000、25000、13000的为主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分子质量为108000、94000、71000、65000、56000、53000、43000的蛋白带可被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108000、71000、65000、63000、53000的蛋白带可被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108000、94000、71000可被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旋毛虫感染的大鼠血清及旋毛虫病患者血清识别;56000的蛋白组分只能被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而不与其他试验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结论: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中相对分子质量为56000的蛋白组分为华支睾吸虫成虫的特异性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抗原 成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相对分子质量53000抗原蛋白基因克隆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卫海燕 崔晶 王中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468,共4页
目的:构建编码旋毛虫相对分子质量53000抗原蛋白基因(Ts53)的克隆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河南省猪源旋毛虫肌幼虫总RNA中扩增目的基因Ts53,将PCR产物克隆入pUC18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UC18-Ts53,进行测序及同... 目的:构建编码旋毛虫相对分子质量53000抗原蛋白基因(Ts53)的克隆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河南省猪源旋毛虫肌幼虫总RNA中扩增目的基因Ts53,将PCR产物克隆入pUC18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UC18-Ts53,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克隆了旋毛虫肌幼虫的Ts53基因,所获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所登录的旋毛虫Ts53蛋白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06%。应用Kyte—Doolittle方法进行氨基酸的亲水性分析表明,53000蛋白抗原性最强的部位可能位于220~230氨基酸残基处。结论:成功构建了旋毛虫相对分子质量53000蛋白抗原基因的克隆载体pUC18-Ts53,为Ts53基因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排泄-分泌抗原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沉默polβ基因部分逆转食管鳞癌细胞顺铂耐药性
13
作者 唐悦 王黎 +1 位作者 柳璐璐 李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DNA聚合酶polβ的表达,观察其对食管癌细胞顺铂(c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polβ基因的siRNA重组慢病毒pRNAT-U6.2/Lenti-polβ1、pRNAT-U6.2/Lenti-polβ2及阴性对照载体pRNAT-U6.2/Lenti-polβC,... 目的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DNA聚合酶polβ的表达,观察其对食管癌细胞顺铂(c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polβ基因的siRNA重组慢病毒pRNAT-U6.2/Lenti-polβ1、pRNAT-U6.2/Lenti-polβ2及阴性对照载体pRNAT-U6.2/Lenti-polβC,将其感染人食管鳞癌顺铂耐药细胞系EC9706/cDDP,通过RT-PCR、蛋白质印迹分析和免疫荧光实验观察细胞polβ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顺铂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50%细胞生长抑制所需的药物浓度(IC50)和耐药指数(RI)。结果靶向polβ的siRNA重组慢病毒pRNAT-U6.2/Lenti-polβ1和pRNAT-U6.2/Lenti-polβ2感染EC9706/cDDP后均可下调pol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其中前者效果更为显著。顺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EC9706/cDDP细胞增殖,感染pRNAT-U6.2/Lenti-polβ1、pRNAT-U6.2/Lenti-polβC的EC9706/cDDP细胞及未感染EC9706/cDDP细胞对顺铂的IC50分别为55.71、62.41、63.11μg/mL,耐药指数分别为13.9、15.5、15.7,其中前者与后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lβ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cDDP顺铂耐药性有关,沉默其表达可部分逆转EC9706/c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抗药性 顺铂 polβ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肌幼虫培养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14
作者 李宛青 崔晶 +3 位作者 姜鹏 牛洪涛 张西臣 王中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3-526,共4页
目的:观察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1)肌幼虫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方法:分离旋毛虫肌幼虫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ISSR-PCR)标准引物对第3代培养细胞及肌幼虫基因组进行扩增,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贴壁细胞的... 目的:观察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1)肌幼虫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方法:分离旋毛虫肌幼虫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ISSR-PCR)标准引物对第3代培养细胞及肌幼虫基因组进行扩增,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贴壁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和结论:旋毛虫肌幼虫第3代培养细胞和旋毛虫肌幼虫DNA的ISSR-PCR扩增产物均在1000bp和750bp处出现相同条带。扫描电镜下旋毛虫培养细胞的形态有多种类型,可分为圆颗粒形、多角形、三角扇形、蜂窝型、似分裂型及褶皱型等,其中以圆颗粒形细胞占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肌幼虫 培养细胞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PCR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分离株阴道毛滴虫铁氧还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15
作者 程晓丽 温雯静 +5 位作者 刘晓东 赵国强 曾昭书 郑红 连建华 薛长贵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7-1119,共3页
目的:对河南分离株阴道毛滴虫铁氧还蛋白(Fd)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采用改良法提取阴道毛滴虫全基因组DNA,应用特异性引物对Fd基因进行扩增,随机选取河南省内5个地区来源的10个虫株的Fd基因扩增片段直接进行双向测序,应用Chromas... 目的:对河南分离株阴道毛滴虫铁氧还蛋白(Fd)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采用改良法提取阴道毛滴虫全基因组DNA,应用特异性引物对Fd基因进行扩增,随机选取河南省内5个地区来源的10个虫株的Fd基因扩增片段直接进行双向测序,应用Chromas和Clustalx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将测序所得Fd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Fd基因(M33717)进行比对,对所得Fd基因的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内5个地区来源的Fd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无差异,与Fd基因(M33717)对比,在第200位发生碱基插入,插入碱基为ctg,与Fd基因M33717的同源性为99%。结论:经NIHGenBank基因命名委员会认定,本研究中Fd基因为新型基因,收录编号为EU652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毛滴虫 DNA测序 铁氧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