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DNA3.1-hTERT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抗肿瘤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巧 钱丽丽 +4 位作者 刘红梅 赵国强 宫亚欧 丁兰萍 杨胜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3-486,共4页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TERT,并观察其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效应。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出带有HindⅢ,BamHⅠ酶切位点的hTERT基因片段,与pGEM-TEasy克隆载体连接,筛选出阳性克隆,酶切获得目的片段,与pcD...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TERT,并观察其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效应。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出带有HindⅢ,BamHⅠ酶切位点的hTERT基因片段,与pGEM-TEasy克隆载体连接,筛选出阳性克隆,酶切获得目的片段,与pcDNA3.1载体连接,构建pcDNA3.1-hTERT表达载体。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TERT注射移植性H22肝癌模型C57BL/6小鼠,并设PBS组及转染空质粒pcDNA3.1组,观察3组的抗肿瘤效应。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hTERT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中的hTERT基因片段全长为951 bp,可编码相对分子量为37 000、由317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该基因片段与GenBank公布的相应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73%,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68%。该真核表达载体免疫荷瘤小鼠后,pcDNA3.1-hTERT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且该组生存期分别长于PBS组及pcDNA3.1组(P<0.05);pcDNA3.1-hTERT组的IL-2、IFN-γ细胞因子水平也均高于PBS组与pcDNA3.1组(P<0.05)。提示该真核表达载体在受试动物体内可有效地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真核表达载体 荷瘤小鼠 抗肿瘤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veolin-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松 田向永 +3 位作者 袁孝伟 柯少瑞 孙志艳 莫赛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窖蛋白-1(Caveolin-1,Cav-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9例正常腮腺、33例原发性PA距离瘤体中心(0 cm)及瘤旁组织中(分别距瘤体中心0.5、1.0、1.5和2.0 cm)C... 目的:探讨窖蛋白-1(Caveolin-1,Cav-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9例正常腮腺、33例原发性PA距离瘤体中心(0 cm)及瘤旁组织中(分别距瘤体中心0.5、1.0、1.5和2.0 cm)Cav-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av-1在所有正常腮腺样本(100%)均有表达,其主要在导管系统细胞质和细胞膜中表达;除6例距瘤体中心0.5 cm和1例距瘤体中心1.0 cm的样本外,其余瘤旁样本均有Cav-1表达,其表达模式基本上与正常腮腺类似;在PA中,有10例样本(30.30%)表达Cav-1,且在细胞核中显著表达。Cav-1在多形性腺瘤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最低,并随着与瘤体中心距离的远近,其表达量逐渐升高。Cav-1的表达在瘤体与瘤旁组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瘤旁组织1.0、1.5和2.0 cm间Cav-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过程中,Cav-1中表达下调并出现了从细胞质、细胞膜到细胞核的转位现象。上述结果表明Cav-1在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判定手术安全边缘的科学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EOLIN-1 多形性腺瘤 腮腺 手术切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DNA聚合酶β转染Eca-109细胞后增变基因表型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乃刚 高涵昌 +3 位作者 吴景兰 裴迎新 王一菱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野生型DNA聚合酶β(polbeta)转染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后对其增变基因表型的效应。方法:将经过鉴定的重组pcDNA3.1质粒(插入野生型,wt)-polbeta转染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将Eca-109细胞分为3组:转染实验组(E)、空质粒转... 目的:探讨野生型DNA聚合酶β(polbeta)转染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后对其增变基因表型的效应。方法:将经过鉴定的重组pcDNA3.1质粒(插入野生型,wt)-polbeta转染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将Eca-109细胞分为3组:转染实验组(E)、空质粒转染对照组(C1)和未转染对照组(C2)。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显示wt-polbeta和wt-p53的杂交信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OLB-免疫反应性(IR)和多药耐受(MDR1)-IR,免疫印迹显示wt-polbeta和突变(mt)-polbeta的带型,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比率。结果:polbeta免疫印迹结果显示E组呈现增强的wt-polbeta主带,C1、C2组呈现很弱wt-polbeta主带和显著突变的(mt)-polbeta主带(P<0.01);polbeta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E组的强信号定位于细胞核内,C1、C2组信号皆很弱(P<0.01)。E组的wt-polbeta及wt-p53原位杂交的信号强于C1、C2组(P<0.01)。E组MDR1的免疫反应性和增殖与分化细胞的比率低于C1、C2组(P<0.01)。结论:wt-polbeta转染的Eca-109细胞呈现wt-polbeta及wt-p53表达上调而mt-polbeta及MDR1表达下调的增变基因表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DNA聚合酶β 转染 DNA聚合酶β-p53-MDR1表达亚群 增变基因表型 ECA-10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对Eca-9706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裴迎新 赵焕焕 +3 位作者 李金萍 郑乃刚 宫璀璀 吴景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3-897,共5页
目的:探讨纳米脂质体槲皮素(nLQ)诱导人食管癌Eca-9706细胞逆转化及凋亡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旋转蒸发法制备以氯仿和DMSO为溶剂的脂质体槲皮素,将其超声波破碎并经80nm滤膜过滤制成nLQ,不同浓度(10、20、40、80和100μmol/L)作用... 目的:探讨纳米脂质体槲皮素(nLQ)诱导人食管癌Eca-9706细胞逆转化及凋亡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旋转蒸发法制备以氯仿和DMSO为溶剂的脂质体槲皮素,将其超声波破碎并经80nm滤膜过滤制成nLQ,不同浓度(10、20、40、80和100μmol/L)作用于Eca-9706细胞,用MTT法检测各组Eca-970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取Eca-9706细胞,分为nLQ组(加40μmol/LnLQ)和对照组。TUNEL法检测2组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免疫印迹法检测2组处理48h后Eca-9706细胞CyclinD1、PTEN、c-Met、VEGF、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及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各组Eca-9706细胞生长抑制率(F分别为128.041、142.683和231.054,P<0.001)和2组细胞凋亡率(t=94.770,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TEN免疫反应性和印记信号增强(t分别为5.352和4.308,P均<0.05),Cyclin D1、c-Met、VEGF、HDAC1和NF-κB的免疫反应性减弱(t分别为4.006、9.184、13.853、4.698和3.575,P均<0.05),其印迹信号亦减弱(t分别为3.827、6.399、7.868、4.695和3.406,P均<0.05);以上各细胞蛋白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印迹信号之间呈正相关(rs分别为0.952、0.915、0.927、0.842、0.879和0.855,P均<0.05)。结论:nLQ可抑制Eca-9706细胞生长及增殖,逆转Eca-9706细胞PTEN的低表达和c-Met及VEGF的高表达,并通过抑制HDAC1和NF-κB及激活PTEN表达的HDAC抑制信号途径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纳米脂质体槲皮素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物 凋亡 Eca-970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