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抗氧化和抗衰老的调控作用
1
作者 蒋明君 尚国辉 +4 位作者 张凤妍 殷凡响 薛梦姣 胡延忠 彭旭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7-427,共11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ARPE-19细胞系中HSF 1基因,构建并获得2种HSF1缺失ARPE细胞株(AR...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ARPE-19细胞系中HSF 1基因,构建并获得2种HSF1缺失ARPE细胞株(ARPE/Hsf1-/-),分别命名为H8、H9细胞株。取野生型、H8和H9细胞株,应用DHE探针染色结合流式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细胞周期;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点细胞活力值;采用结晶紫染色实验测定细胞相对存活率;采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实验检测衰老细胞比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细胞株中热休克蛋白(HSP)70、HSP27、聚集素(CLU)、p53、p21和白细胞介素(IL)-1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细胞株中p53、p21、IL-6、IL-8、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水平。比较各细胞株在不同热休克处理条件下和HSP90抑制剂IPI504处理下热休克反应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各细胞株不同浓度H_(2)O_(2)处理后相对存活率,比较各细胞株经或未经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后p2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基因测序显示H8和H9细胞株成功携带突变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8、H9细胞株不表达HSF1蛋白,HSF1在ARPE-19细胞中被成功敲除。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H9细胞株中的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细胞株HSP90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P>0.05)。在不同热休克刺激和IPI504诱导下野生型细胞株中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和H9细胞株的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处理的野生型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和H9细胞株培养24、48、72和96 h的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比较,H8和H9细胞株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53、p2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比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衰老相关炎症因子IL-6、IL-8、IL-1β、MC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8和H9细胞株ROS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细胞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8和H9细胞株经NAC处理后p2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未经NAC处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8和H9细胞株200、400、600、800μmol/L H 2O 2处理条件下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低于野生型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敲除HSF1可下调HSP的表达,激活ROS/P53/P21通路,诱导RPE细胞衰老,并增加RPE对氧化应激刺激的敏感性。HSF1在RPE细胞中可能具有抗衰老和抗氧化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细胞衰老 视网膜色素上皮 衰老治疗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Wiskott-Aldrich综合征家系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2
作者 徐若琛 贾竟 +6 位作者 赵振华 冯乐丞 代启森 苗长青 张桢 孔祥东 郑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分析11个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并建立相应的产前诊断策略。方法:收集11个WAS家系的病史信息和临床资料。采集家系1~5、11中先证者(患儿)与母亲(妊娠期)外周静脉血,抽取胎儿羊水或绒毛样本,采集家系6~10... 目的:分析11个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并建立相应的产前诊断策略。方法:收集11个WAS家系的病史信息和临床资料。采集家系1~5、11中先证者(患儿)与母亲(妊娠期)外周静脉血,抽取胎儿羊水或绒毛样本,采集家系6~10中先证者(患儿)与母亲外周静脉血,应用二代基因测序、Sanger测序以及突变效应预测等对WAS基因的外显子区及侧翼序列进行分析,确定突变位点并进行产前诊断。结果:11个家系中先证者均有血小板减少、感染和出血等临床症状。共检出10种WAS基因致病突变,其中c.273G>A、c.361-2A>T、c.1183_1191del、c.331_332insCC为新发突变,致病性分析表明均具有致病性。产前诊断表明5个家系中的胎儿携带与先证者及其母亲相同的突变,决定终止妊娠,5个家系决定对先证者进行临床治疗,1个家系中的先证者及母亲携带c.946dupC移码突变,但胎儿基因检测正常,完成遗传咨询。结论:11个家系共发现10个WAS基因致病突变,其中4个突变为首次报道;应用二代基因测序明确WAS患者病因、进行产前诊断可避免有家族史的WAS家庭再次生育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KOTT-ALDRICH综合征 WAS基因 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nk8基因对EC9706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艳 张华 +5 位作者 封青川 范玉佳 李涛 张玉超 贺颖 郑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Spink8基因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Spink8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转染EC9706细胞,构建稳定表达Spink8的EC9706细胞。取未转染、转染空质粒和稳定表达Spink8的EC9706细胞,采用RT... 目的:探讨Spink8基因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Spink8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转染EC9706细胞,构建稳定表达Spink8的EC9706细胞。取未转染、转染空质粒和稳定表达Spink8的EC9706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pink8 mRNA和蛋白,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APC/7-AAD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进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与未转染和转染空质粒组细胞比较,稳定表达Spink8的EC9706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增殖抑制率为24.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Transwell小室穿膜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Spink8可能是一个新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k8基因 食管癌细胞 增殖 凋亡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AM基因rs10826178与rs4390300两多态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孙逸杰 景戈翰 +6 位作者 杨菁 何书平 仝冬晓 王丽雯 司沛茹 金璐 程晓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分别对2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46例健康对照TFAM基因rs10826178、rs4390300两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rs10826178与rs4390300... 目的:探讨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分别对2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46例健康对照TFAM基因rs10826178、rs4390300两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rs10826178与rs4390300位点等位基因与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FAM基因rs4390300、rs10826178的基因型差异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多态性 MTDNA TF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线粒体ATP6基因9115、9185位点突变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何书平 仝冬晓 +4 位作者 司沛茹 王丽雯 程美锦 景嘉楠 程晓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分析线粒体ATP6基因的9115位点和9185位点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及基因测序技术,分别对2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0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线粒体ATP6基因9115及9185位点... 目的:分析线粒体ATP6基因的9115位点和9185位点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及基因测序技术,分别对2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0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线粒体ATP6基因9115及9185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病例组9115位点突变率高于对照组(P=0.025),9115G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OR=4.790,95%CI=1.046~21.972);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未发现9185位点突变。结论:线粒体ATP6基因9115A/G突变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ATP6基因 突变 精神分裂症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