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郑州市新市区建设计划草案》田园城市规划思想研究
1
作者 韦峰 陈克克 崔敏敏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12期25-32,共8页
民国《郑州市新市区建设计划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编制于1928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在市制运动背景下,最早、最系统地将田园城市理论及功能分区思想应用到新市区规划的近代城市规划建设文本,具有较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价值。论... 民国《郑州市新市区建设计划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编制于1928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在市制运动背景下,最早、最系统地将田园城市理论及功能分区思想应用到新市区规划的近代城市规划建设文本,具有较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价值。论文通过相关背景梳理,对《草案》文本内容中涉及的田园城市理论与应用进行研究,得出:《草案》是以未来理想的城市社会生活场景为明确固有目标的"目标一手段型"城市规划,在规划选址、功能分区、规划布局、路网结构、地块划分等方面,灵活运用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并具有鲜明的自主性。《草案》是近代城市规划建设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省会迁郑"背景下的郑州城市功能布局以及以后的城市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 民国 新市区 田园城市 市政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质属性分析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策略研究——以郑州上街方顶村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崔敏敏 王丹 《华中建筑》 2017年第11期89-95,共7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种种问题,比如人口结构失衡、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缓慢、物质空间衰败等问题。如何将传统村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是近年来村庄规划研究普遍关注的议题。该文以河南历史文化名村方顶村为例...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种种问题,比如人口结构失衡、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缓慢、物质空间衰败等问题。如何将传统村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是近年来村庄规划研究普遍关注的议题。该文以河南历史文化名村方顶村为例,通过村落历史脉络梳理和特质属性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保护规划模式和社会发展策略,以期为传统村落的有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特质属性 方顶 保护规划 有机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历史地图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郑韩故城与新郑城市发展关系研究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崔敏敏 谢利军 韦峰 《中外建筑》 2019年第4期111-115,共5页
郑韩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双洎河与黄水河交汇处,新郑城市的发展变化一直与郑韩故城的保护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新郑历史文献、古地图以及相关规划文件等资料的分析,运用GIS技术对相关图纸进行数字化处理,提取城市的建成区边界,建立... 郑韩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双洎河与黄水河交汇处,新郑城市的发展变化一直与郑韩故城的保护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新郑历史文献、古地图以及相关规划文件等资料的分析,运用GIS技术对相关图纸进行数字化处理,提取城市的建成区边界,建立空间数据库,研究并总结郑韩故城与新郑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新郑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前,郑韩故城对城市的发展几乎没有影响;2)1979-2000年,新郑处于稳步发展阶段,郑韩故城对城市发展具有束缚作用;3)2001年至今,新郑城市经历了黄金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郑韩故城对城市发展有促进作用;4)河流水系等自然因素对新郑的城市发展阻碍与促进并存;5)郑州及航空港的吸力对新郑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6)城市交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新郑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图 GIS 郑韩故城 空间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民居保护及修复中的原状复原研究——以周口鹿邑县贾滩古民居为例
4
作者 王川 唐丽 张宗鹏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2期232-234,共3页
迁建保护是在古建筑无法实施就地保护等更为有效的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特殊保护方式,迁建时需对残损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所以对迁建对象进行原状推理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文章以贾滩古民居为例,在实地测绘的基础上,综... 迁建保护是在古建筑无法实施就地保护等更为有效的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特殊保护方式,迁建时需对残损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所以对迁建对象进行原状推理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文章以贾滩古民居为例,在实地测绘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古民居残存现状以及各种文献资料等多方面的依据,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推理出该民居残损部位的原有面貌,为后期的迁建复原工作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滩古民居 民居修复 推理研究 原状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新密法海寺石塔形制研究
5
作者 谢利军 崔敏敏 韦峰 《中外建筑》 2018年第10期64-69,共6页
法海寺位于新密老城西街路北,创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咸平四年(1001年)在寺内建石塔。塔身为九级楼阁式,塔高13.08m。塔门、栏杆、塔顶等处使用汉白玉,其余皆为青石。塔身镌刻莲花经七卷,共七万一千余字,字体隽秀工整;塔心室内... 法海寺位于新密老城西街路北,创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咸平四年(1001年)在寺内建石塔。塔身为九级楼阁式,塔高13.08m。塔门、栏杆、塔顶等处使用汉白玉,其余皆为青石。塔身镌刻莲花经七卷,共七万一千余字,字体隽秀工整;塔心室内壁雕刻佛教经传故事6幅,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文革"前期不幸被拆除。现余塔身构件及石块114块。日本学者常盘大定(1921年)和刘敦桢先生(1936年)曾对此塔进行过详细的调查与摄影。本文依据历史文献资料、图像资料和塔身残存构件石块测绘成果,结合视觉透视还原法对塔身进行复原设计;依据相关塔基勘测报告,通过梳理北魏至宋舍利瘗埋制度,对塔基形式和瘗埋特点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丰富宋塔研究内容及类似古建筑的复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海寺 石塔 宋代 复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再利用视角下旧工业厂房内部空间重塑分析——以滑县西纸厂再生改造项目餐饮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双玉 白庆韬 唐丽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2期89-90,共2页
"适应性再利用"是工业遗产建筑在当今时代较适宜的存续方式,它是指在保留建筑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加入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文章以滑县西纸厂再生改造项目一期为契机,探讨了把餐饮类作为置换后功能的旧工业厂房内部空... "适应性再利用"是工业遗产建筑在当今时代较适宜的存续方式,它是指在保留建筑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加入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文章以滑县西纸厂再生改造项目一期为契机,探讨了把餐饮类作为置换后功能的旧工业厂房内部空间重塑的方式和策略,为此类型旧工业厂房的改造和再利用提供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再利用 旧工业厂房 餐饮类 内部空间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百泉园林空间遗产文化阐释
7
作者 白海迪 张文豪 郑东军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7期240-241,共2页
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北方古典园林建筑群,百泉园林因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和钟灵毓秀的自然山水景观,成为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古典园林的典型。文章从空间遗产的视角,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调查、文献收集等方式,分析研究百泉园林空间遗... 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北方古典园林建筑群,百泉园林因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和钟灵毓秀的自然山水景观,成为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古典园林的典型。文章从空间遗产的视角,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调查、文献收集等方式,分析研究百泉园林空间遗产价值和再认知,为当代保护与传承园林文化遗产提供新的理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泉园林 空间遗产 园林遗产 文化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