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市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晓琰 王锦锋 崔淑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184,共3页
探讨郑州市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的相关性。对156例就诊的错畸形患儿采用视诊、问诊与口腔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患儿有无口腔不良习惯,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有一定的关系,它是引起儿童错畸形出现的... 探讨郑州市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的相关性。对156例就诊的错畸形患儿采用视诊、问诊与口腔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患儿有无口腔不良习惯,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畸形有一定的关系,它是引起儿童错畸形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不良习惯 错铪畸形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埋伏尖牙外科正畸联合治疗 被引量:9
2
作者 付昌平 崔淑霞 夏宣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74-275,共2页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尖牙通过外科导萌和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颗上颌埋伏尖牙利用固定矫治器为其提供间隙,通过翻瓣去骨显露埋伏牙牙冠,再牵引入牙列。结果:26颗上颌埋伏尖牙排入牙列。结论:外科正畸联合方法是可靠的上颌埋...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尖牙通过外科导萌和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颗上颌埋伏尖牙利用固定矫治器为其提供间隙,通过翻瓣去骨显露埋伏牙牙冠,再牵引入牙列。结果:26颗上颌埋伏尖牙排入牙列。结论:外科正畸联合方法是可靠的上颌埋伏尖牙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埋伏尖牙正畸外科导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种植体为支抗的成人正畸种植修复联合治疗59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留意 张月兰 +1 位作者 解邦杰 刘林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5-157,共3页
关键词 种植体 支抗 正畸 修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疼痛行为反应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月兰 张晓敏 +3 位作者 赖道锋 杨建浩 曲幸辉 刘林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正畸力作用下疼痛行为反应的变化。方法:选取78只8周龄、体重为(266.67±20.46)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和实验组(包括50 g力值组和100 g力值组)7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分别施加50和100 g力近中移动... 目的:观察不同正畸力作用下疼痛行为反应的变化。方法:选取78只8周龄、体重为(266.67±20.46)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和实验组(包括50 g力值组和100 g力值组)7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分别施加50和100 g力近中移动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建立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模型,观察加力后1、2、3、5、7、14 d时的疼痛行为反应。结果:各组大鼠前30 s通过的总线数、5 min内通过的总线数、5 min内通过旷野中心的总线数、5 min内抬起行为的总时间、5 min内拭嘴行为的总时间及抗捕获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2.019、25.166、10.095、2.224、9.456、23.960,P均<0.05);且100 g力值组疼痛反应较50 g力值组重,2 d组后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正畸力作用下2 d时大鼠疼痛最严重,且疼痛的严重程度与所施加的正畸力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力 大鼠 疼痛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患者对露龈笑的审美认知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淑霞 张科科 袁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81-581,585,共2页
自然、和谐的微笑总是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如何展现自信、迷人的微笑是患者和医生的共同追求的目标。正常微笑时,上切牙牙龈暴露范围应在0~2mm之间,牙龈外露超过2~3mm时,称为露龈笑。露龈笑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 自然、和谐的微笑总是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如何展现自信、迷人的微笑是患者和医生的共同追求的目标。正常微笑时,上切牙牙龈暴露范围应在0~2mm之间,牙龈外露超过2~3mm时,称为露龈笑。露龈笑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及心理健康。本研究通过建立露龈笑模型,评价正畸患者对露龈笑的关注程度及审美要求。并将这种审美认知量化为理想值、觉察值及容忍值3个维度进行评价[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患者 审美要求 认知评价 露龈笑 暴露范围 心理健康 上切牙 理想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月兰 董莹丽 +2 位作者 闫利辉 刘林嶓 张晓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效果。方法:利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10例成年患者的12颗伸长上颌磨牙。分别在患牙颊侧近中、远中及腭侧骨板各植入1枚自攻微螺钉种植体,即刻负载0.981~1.962 N,通过X线头... 目的:探讨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效果。方法:利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10例成年患者的12颗伸长上颌磨牙。分别在患牙颊侧近中、远中及腭侧骨板各植入1枚自攻微螺钉种植体,即刻负载0.981~1.962 N,通过X线头影测量、模型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12颗磨牙均得到了有效的压低,压低(2.7±1.2) mm,压低时间(6.5±3.2)个月。与矫治前比较,U6-PP、U7-PP明显降低(t =9.659,7.730,P<0.001),而U6-RL、U7-RL、U6-PP角和U7-PP角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测量指标L、W和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能有效地压低磨牙,为磨牙伸长的修复前矫治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伸长磨牙 压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改善露龈微笑的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月兰 张志伟 +2 位作者 蔡留意 焦辉 余炜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3-565,共3页
目的:观察微种植体支抗即刻负载矫治露龈微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露龈微笑拔牙患者10例,在其上颌唇侧侧切牙与尖牙根尖牙槽骨处植入微螺钉种植体,即刻用螺旋弹簧将微螺钉和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连在一起,每侧施力0.735N,4周复诊1次。通... 目的:观察微种植体支抗即刻负载矫治露龈微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露龈微笑拔牙患者10例,在其上颌唇侧侧切牙与尖牙根尖牙槽骨处植入微螺钉种植体,即刻用螺旋弹簧将微螺钉和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连在一起,每侧施力0.735N,4周复诊1次。通过X线头影测量、模型分析及临床观察,比较矫治前后与露龈微笑有关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露龈微笑矫治(5.6±3.0)个月,正畸矫治疗程(18.7±6.0)个月。露龈微笑得到改善,面型和谐。与矫治前比较,U1-SN、U1-NA、L1-NB、IIA、U1/PP、L1/MP、HL-NB、UL-EL及LL-EL等,SNA、ANB、U1-PP在前牙停止压入时有明显变化,但停止压入后没有明显改变;覆覆盖在前牙停止压入时测量值接近正常,但覆在后续矫治中有少量复发。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即刻负载性能稳定,疗效肯定,操作简单,是矫治露龈笑的理想支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支抗 露龈微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钉辅助年轻成人上颌扩弓疗效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乔义强 刘锋鸽 +3 位作者 杨学广 贾晓瑞 范海丽 刘进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13-1816,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年轻成人使用种植钉辅助螺旋扩弓器上颌快速扩弓后的效果。方法选取32例扩弓的年轻成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行种植钉辅助螺旋扩弓器扩弓;对照组(16例),行传统螺旋扩弓器扩弓。两组患者分别测量扩弓前后上颌左右第一... 目的观察分析年轻成人使用种植钉辅助螺旋扩弓器上颌快速扩弓后的效果。方法选取32例扩弓的年轻成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行种植钉辅助螺旋扩弓器扩弓;对照组(16例),行传统螺旋扩弓器扩弓。两组患者分别测量扩弓前后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之间水平横向宽度,以及腭弓连线与腭中缝的交汇点以下5 mm水平横向宽度,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牙体长轴间夹角。实验组患者扩弓前和扩弓后不同时期(0、3、6、12个月)上颌左右第一磨牙连线与腭中缝的交汇点以下5 mm水平横向宽度。分析扩弓前后宽度变化,牙齿牙槽突的倾斜移位情况和实验组腭中缝扩大后的稳定性。结果两组扩弓方式均能有效使上颌横向扩大,实验组以腭中缝的扩大为主,对照组以牙齿牙槽突的颊向倾斜移位为主。实验组扩弓1年内腭中缝的扩大有复发。结论年轻成人使用种植钉辅助螺旋扩弓器快速扩弓能够有效地使上颌横向宽度扩大,以腭中缝扩大为主。在1年内腭中缝的扩大有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钉 成人扩弓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玉如 赵福燕 +2 位作者 乔义强 张小君 霍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的疗效。方法:选择混合牙列或恒牙列早期的牙源性安氏Ⅱ类错伴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16例患者,应用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分别在应用摆式矫治器前、上颌磨牙远移至上下颌第一磨牙...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的疗效。方法:选择混合牙列或恒牙列早期的牙源性安氏Ⅱ类错伴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16例患者,应用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分别在应用摆式矫治器前、上颌磨牙远移至上下颌第一磨牙中性偏近中关系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矫治前后牙齿测量项目、骨骼及软组织测量项目的变化。结果:16例经过(5.1±1.4)个月的矫治,上颌第一磨牙远移至上下颌第一磨牙呈中性偏近中关系。矫治后,前牙覆盖增加,覆减小;上唇突度增加;下后面高距、下颌综合长度、升支高度有所增加,而上下颌骨变化较小。结论: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疗效可靠,可用于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的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式矫治器 安氏Ⅱ类错 上颌第一磨牙 远中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蚀与未酸蚀对金属托槽再次粘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卫晓霞 张玉惠 +1 位作者 黄跃 杨四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金属托槽脱落后重粘接前釉质表面的处理方法以及重粘接的时间。方法:60颗离体牙随机分成未酸蚀组和酸蚀组,分别在即刻、24h内、4d进行托槽重粘接,24h后托槽粘接强度达最大时进行抗剪强度测试,记录粘接材料残余指数。结果:即刻... 目的:探讨金属托槽脱落后重粘接前釉质表面的处理方法以及重粘接的时间。方法:60颗离体牙随机分成未酸蚀组和酸蚀组,分别在即刻、24h内、4d进行托槽重粘接,24h后托槽粘接强度达最大时进行抗剪强度测试,记录粘接材料残余指数。结果:即刻、24h内托槽重粘接酸蚀组、未酸蚀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4d托槽重粘接酸蚀组、未酸蚀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酸蚀组中4d托槽重粘接抗剪强度最大。结论:即刻、24h内托槽重粘接不需要酸蚀,4d及4d后粘接需要酸蚀;建议托槽脱落后尽早重粘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槽 酸蚀 粘接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功能性因素前牙反[牙合]矫治前后下颌位置的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利辉 曲幸辉 +2 位作者 赖道峰 张晓敏 张月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3-818,共6页
目的:分析伴功能因素前牙反患者矫治前牙尖交错位、下颌后退至切牙对刃位与矫治结束后牙尖交错位3种不同位置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8例前牙反伴下颌能后退至切对切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拍摄矫治之前牙尖交错位(T1)、下颌后... 目的:分析伴功能因素前牙反患者矫治前牙尖交错位、下颌后退至切牙对刃位与矫治结束后牙尖交错位3种不同位置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8例前牙反伴下颌能后退至切对切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拍摄矫治之前牙尖交错位(T1)、下颌后退至切牙对刃位(T2)及矫治结束牙尖交错位(T3)X线头颅侧位片。采用方差分析对相关X线头影测量项目结果 3组数据间进行相互比较,进行检验分析。结果:经平均25个月的治疗,前牙的反得以矫治,磨牙关系为I类,SNB、ANB、MP-FH、MP-SN、U1-SN、L1-MP、Y轴角、ANS-Me这几项测量项目的 3组数据之间的F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伴功能性因素前牙反经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后,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上下颌骨位置处于治疗前牙尖交错位与后退至切牙对刃位之间,且更接近于后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反[牙合] Ⅲ类错[牙合]畸形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上颌前牵引对SD大鼠颅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玉如 徐芸 +1 位作者 曹真胜 李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9-322,共4页
目的:建立模拟上颌前牵引的动物模型以进行其基础研究。方法:18只生长发育期SD大鼠随机分为 实验加力组、手术对照组、自然生长组各6只,采用自行设计的上颌前牵引装置建立动物模型,X线头影测量分析, 观察施力前及施力4周后上颌骨生... 目的:建立模拟上颌前牵引的动物模型以进行其基础研究。方法:18只生长发育期SD大鼠随机分为 实验加力组、手术对照组、自然生长组各6只,采用自行设计的上颌前牵引装置建立动物模型,X线头影测量分析, 观察施力前及施力4周后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动物模型。大鼠上颌复合体在矢状方向 生长加快,并呈现向前向上的逆时针旋转。模拟上颌前牵引能加速生长发育期大鼠上颌向前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牵引 动物模型 X线头影测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行腭成形术患者成年后上颌骨头影测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炜伟 张月兰 崔淑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腭成形术是否影响上颌骨的正常发育。方法:对30例5岁前行腭成形术、20例14岁后行腭成形术的腭裂患者成年后进行上颌骨头影测量,并以同年龄组的40名正常人作对照。测量指标包括①上颌相对颅底位置指标:前颅底平面-上齿槽座点角(... 目的:探讨腭成形术是否影响上颌骨的正常发育。方法:对30例5岁前行腭成形术、20例14岁后行腭成形术的腭裂患者成年后进行上颌骨头影测量,并以同年龄组的40名正常人作对照。测量指标包括①上颌相对颅底位置指标:前颅底平面-上齿槽座点角(SNA)、蝶鞍中心-翼上颌裂点(Ptm-S)、翼上颌裂点(Ptm-U6)、上颌长度(Ptm-ANS)。②下颌骨相对关系指标: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颌突角(NA-PA)、面角(NPg-FH)、下颌长度(Go-Pg)、上颌长度/下颌长度(ANS-Ptm/Go-Pg)。结果:5岁前行腭成形术者上颌骨头影测量值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岁后行腭成形术者,上颌骨头影测量值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岁前行腭成形术可严重影响上颌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上颌骨 头影测量技术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前牙扭转移动后保持期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淑霞 朱凤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7-789,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正畸前牙扭转移动后保持期的动物模型并分析保持时间与复发距离的关系。方法采用36只雌性SD大鼠,在上颌两个中切牙间施加20g的力量,建立牙根扭转的动物模型。10d后进行固定保持,分为1、4、7、14、21d保持组(实验组),...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正畸前牙扭转移动后保持期的动物模型并分析保持时间与复发距离的关系。方法采用36只雌性SD大鼠,在上颌两个中切牙间施加20g的力量,建立牙根扭转的动物模型。10d后进行固定保持,分为1、4、7、14、21d保持组(实验组),并设不予保持的对照组。测量加力结束后、保持结束时和拆除保持器后7d两中切牙之间的距离变化。计算每组大鼠拆除保持器7d后的复发距离(M)。复发距离(M)=保持结束后两切牙之间的距离(M1)-复发7d后两切牙中间的距离(M2)。结果各实验组复发距离分别为(1.95±0.30)、(0.84±0.06)、(0.69±0.03)、(0.32±0.10)、(0.09±0.04)mm,明显小于对照组(2.57±0.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用直径0.25mm结扎丝可以用作固定保持器来建立大鼠前牙扭转移动后保持期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牙 前牙扭转移动后保持 正畸 牙根扭转动物模型 复发距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YBNZ-1Ⅰ对Tc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15
作者 常悦 王维嘉 +4 位作者 朴军颜 姚珂 左非非 徐少博 徐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3-416,共4页
目的:观察冬凌草提取物KYBNZ-1I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Tc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5、1.0、2.0、4.0、8.0 mg/L的KYBNZ-1I分别作用24、48、72 h对Tc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及Wes... 目的:观察冬凌草提取物KYBNZ-1I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Tc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5、1.0、2.0、4.0、8.0 mg/L的KYBNZ-1I分别作用24、48、72 h对Tc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及Western blot检测0.0、1.0、2.0、3.0 mg/L的KYBNZ-1I作用48 h Tca8113细胞的周期分布、凋亡情况及CyclinD 1、CyclinB 1、Cdc-2蛋白的表达。结果:KYBNZ-1I对Tca811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F剂量=133.991,F时间=22.526,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3.0 mg/L的KYBNZ-1I作用48 h后G2/M期细胞增多,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F=108.465、212.353,P<0.05);随药物剂量的升高,CyclinD 1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F=45.288,P<0.001),CyclinB 1、Cdc-2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F=21.273、19.228,P<0.05)。结论:KYBNZ-1I对Tca811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可将细胞阻滞于G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KYBNZ-1I抑制CyclinD 1蛋白的表达、提高CyclinB 1和Cdc-2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YBNZ-1I TCA8113细胞 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蚀与未酸蚀对不同时间金属托槽再次粘接后脱落率的影响
16
作者 卫晓霞 楚金普 +1 位作者 崔淑霞 杨四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中金属托槽脱落后的重粘接时间以及重粘接前釉质表面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正在接受正畸治疗、托槽脱落的患者200例(共291个脱落托槽)。托槽脱落后分别于即刻、24h内、4d重粘接,粘接前分别进行酸蚀与未酸蚀处理,统计18个... 目的:探讨临床中金属托槽脱落后的重粘接时间以及重粘接前釉质表面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正在接受正畸治疗、托槽脱落的患者200例(共291个脱落托槽)。托槽脱落后分别于即刻、24h内、4d重粘接,粘接前分别进行酸蚀与未酸蚀处理,统计18个月内托槽再次脱落情况。结果:即刻重粘接酸蚀组、未酸蚀组托槽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7,P>0.05),而24h内重粘接、4d重粘接托槽脱落率未酸蚀组明显高于酸蚀组(χ2=4.959,7.402,P均<0.05)。结论:临床上即刻重粘接不必酸蚀,24h内、4d重粘接需要酸蚀。为减少酸蚀对釉质的损害,托槽脱落后应尽早粘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槽 酸蚀 粘接 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 Force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的头影测量研究
17
作者 张月兰 袁建桥 +1 位作者 闫利辉 刘林嶓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938-940,共3页
目的:将Twin Force矫治器用于矫治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并用X线头影测量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反式Twin Force矫治器治疗12例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比较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结果:经平均8.2... 目的:将Twin Force矫治器用于矫治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并用X线头影测量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反式Twin Force矫治器治疗12例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比较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结果:经平均8.2个月的治疗,患者的面部轮廓明显改善,前牙的反得以矫治,磨牙关系为I类,SNA和ANB均增加3o,Ptm-A增加2.05mm,而SNB和NPog-FH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反式Twin Force矫治器能够促进上颌发育,迅速有效矫治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且患者戴用舒适,易于配合,对患者配合的依赖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 Force矫治器 错畸形 功能矫治 安氏Ⅲ类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去除金属托槽粘结剂对牙釉质的影响
18
作者 杨建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去金属托槽粘结剂方法对牙釉质的影响,寻求理想的去除粘结剂方法。方法:选择离体正常第一前磨牙50颗,包埋固定在测量基座中,用万能工具显微镜初次测量,粘结托槽。去托槽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分别用5种方法(A组:金刚砂车... 目的:观察不同去金属托槽粘结剂方法对牙釉质的影响,寻求理想的去除粘结剂方法。方法:选择离体正常第一前磨牙50颗,包埋固定在测量基座中,用万能工具显微镜初次测量,粘结托槽。去托槽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分别用5种方法(A组:金刚砂车针;B组:不锈钢凸轮;C组:碳钨车针;D组:金刚砂车针+碳钨车针;E组:不锈钢凸轮+碳钨车针)去粘结,记录操作时间,用万能工具显微镜再次测量后计算釉质损失量,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5组的釉质损失量按A组、B组、D组、E组、C组递减,除C组和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组去粘结剂方法所需时间按A组、B组、D组、E组、C组依次递增,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电镜观察去粘结剂后釉质表面,C组和E组最理想,B组和D组较差,A组最差。结论:应用不锈钢凸轮+碳钨车针是较为理想的去粘结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 去粘结 扫描电镜 万能工具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植入区域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彩凤 蔡留意 +1 位作者 张月兰 刘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8-300,共3页
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植入区域的解剖结构。收集86例患者CBCT资料三维重建。在下颌第一、二磨牙颊根的颊侧牙槽嵴顶下方选取3、6、9mm的断层,测量牙根表面到骨皮质表面的距离。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左右两侧... 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植入区域的解剖结构。收集86例患者CBCT资料三维重建。在下颌第一、二磨牙颊根的颊侧牙槽嵴顶下方选取3、6、9mm的断层,测量牙根表面到骨皮质表面的距离。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左右两侧及男女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量点中骨厚度最大值为(9.17±1.93)mm,最小值为(0.96±0.48)mm。下颌颊棚区骨厚度有自牙合方向根方,自近中向远中增加的趋势,且个体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棚区 微种植体 植入区域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上颌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改建的CBCT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亚欣 杨亚普 +2 位作者 王晨曦 王鹿鸣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的上颌前突患者上颌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选取上颌前突患者15例,均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拔牙间隙关闭后分别拍摄CBCT,观察牙根吸收及中切牙区牙槽骨改建情况。结果:拔牙间隙关闭后,所...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的上颌前突患者上颌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选取上颌前突患者15例,均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拔牙间隙关闭后分别拍摄CBCT,观察牙根吸收及中切牙区牙槽骨改建情况。结果:拔牙间隙关闭后,所有患者均被检测出有牙根吸收,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和第二前磨牙吸收量分别为(0.415±0.118)、(0.972±0.288)、(0.466±0.718)和(0.283±0.339)mm。在中切牙颈部唇侧、根尖舌侧牙槽骨增厚,颈部舌侧、根中唇侧、根尖唇侧牙槽骨变薄,牙齿倾斜移动;在颈部、根中部以及根尖部水平总牙槽骨厚度的改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后几乎所有牙齿均有一定程度的牙根吸收。前牙在内收过程中倾斜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牙根吸收 牙槽骨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