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维视域下的当代考古学”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
1
作者 赵海洲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11月9至10日,由考古杂志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多维视域下的当代考古学”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郑州大学 考古学 视域 多维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杂志社 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学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志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7-859,共3页
目的 :调查某大学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提高医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大学医学生 314人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生活事件调查表 (LES)以及一般情况调... 目的 :调查某大学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提高医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大学医学生 314人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生活事件调查表 (LES)以及一般情况调查表 ,调查分析医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除躯体化因子外 ,大学医学生SCL 90其余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 (P <0 .0 5或 0 .0 1)。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气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负性生活事件分值及EPQ之N分高、家庭气氛不融洽 ,则SCL 90总分高。结论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不良生活事件、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家庭气氛是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大学生 SCL-90 EPQ 心理健康 人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被引量:15
3
作者 戴庞海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3-76,共4页
南阳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使之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作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文章在深入分析南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存在问题 开发利用 南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商城文化内涵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军靖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6期9-11,共3页
郑州商城物质遗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早商物质文明所蕴育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反射出商民族的精神内核,为我们认识其制度层面的构建以及行为模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郑州商城 器物文化 精神内核 制度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考古学的形成浅说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星光 《农业考古》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农业考古学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贫富观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建设 《河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23-26,共4页
司马迁认为追求富有是人的本能,反对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人为干预。他从道义上谴责“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现象,却又默认了贫富不均的现实存在。他蔑视权贵,同情穷人,同时对富有又有点渴望。他表彰本分致富,却又不赞成严禁奸富。与其不... 司马迁认为追求富有是人的本能,反对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人为干预。他从道义上谴责“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现象,却又默认了贫富不均的现实存在。他蔑视权贵,同情穷人,同时对富有又有点渴望。他表彰本分致富,却又不赞成严禁奸富。与其不朽著作《史记》一样,这种矛盾的贫富观也算得上一家之言。社会结构的转型,地主封建制度在和平环境中的迅速发展和充分演示,为这种贫富观的产生准备了基本的社会条件;而司马迁那拮据窘迫的尴尬人生,则又为他对贫富问题的反思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史家的视野,书生的执著,浓郁的忧患情结,则把这种思考引向了深入。时代、社会和个人三重因素,造就了司马迁那丰富而独特的贫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书生本色 贫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发掘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与思考——以体素模型应用为中心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博 杨晓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101,共9页
随着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田野考古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展现出巨大的价值。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开发的数字化实验,也成为理论与实践之外,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此前以考古发掘为内容的虚... 随着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田野考古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展现出巨大的价值。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开发的数字化实验,也成为理论与实践之外,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此前以考古发掘为内容的虚拟仿真工作中往往只能提供某一特定状态下的静态展示,无法全面反映古遗址整体的堆积情况,而据此开发的考古发掘实验中也难以实现对发掘工作过程的模拟。究其原因,三维模型是虚拟仿真工作的核心基础,而传统建模方法一般只能得到模拟建模对象外表面特征的“面模型”,却缺失内部数据,因此难以实现对古遗址等内部结构复杂对象的模拟,也难以实现高水平的仿真互动以模拟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体素模型,也称三维栅格模型,是通过三维空间中一系列连续排列的基元矩阵实现对立体对象的表达。这些基元被称为体素,如同海量的像素有序排列可以构成精细的二维图像,当海量的体素如积木般被拼搭起来则可以最大限度还原立体对象的整体特征。近年来,体素模型已开始应用于考古发掘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发。相关工作充分展示出体素模型技术在考古发掘实验领域的技术优势:首先,体素模型可以实现对空间实体由表及里的整体模拟,所以在表达如古遗址等非均质对象复杂的内部结构关系时,在仿真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次,通过对体素单元的编辑,可以实现模型分解、重塑等面模型无法支持的互动操作,从而满足模型根据用户的随机操作实时呈现非预设的高自由度变化的效果。应用体素模型技术,以真实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数据为基础,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开发的“田野考古发掘虚拟仿真实验”通过精细的遗址模型设计与操作设计,实现了对地层堆积情况较为复杂的古代遗址的高准确度模拟以及对于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与技术要点的高仿真度模拟。该实验已经应用于考古文博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作为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补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而该实验通过网络平台向全社会开放,也可成为公众考古宣传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模型 古遗址虚拟仿真 考古发掘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匈奴文字的新线索 被引量:5
8
作者 马利清 宋远茹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9-53,共5页
关键词 匈奴文字 汉语 汉朝 蒙古语 突厥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汉魏晋时期的家族墓地制度 被引量:23
9
作者 韩国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0-66,76,共8页
《周礼·地官·大司徒》说“以本俗六安万民……二曰族坟墓。”郑注曰:“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追。”这就是说,商周时期存在一种族葬制或称为族坟墓制度。而《汉书》、《后汉书》中常讲“丧归旧茔”、“归茔”、... 《周礼·地官·大司徒》说“以本俗六安万民……二曰族坟墓。”郑注曰:“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追。”这就是说,商周时期存在一种族葬制或称为族坟墓制度。而《汉书》、《后汉书》中常讲“丧归旧茔”、“归茔”、“丧还乡里”等等①,说明两汉时期(至魏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墓地 魏晋时期 家族 排列方式 文物 墓地制度 发掘简报 发掘报告 考古 土地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北宋壁画墓的分期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远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5-90,63,共7页
从二十世纪50年代至今,河南地区发现和发掘了近30余座北宋壁画墓,主要分布于东京开封和西京洛阳之间及周围,形成了继汉、唐壁画墓之后又一高峰期。其中7座壁画墓有明确纪年,分别是宋太宗元德李后陵(1000年)、郑州南关外宋墓(105... 从二十世纪50年代至今,河南地区发现和发掘了近30余座北宋壁画墓,主要分布于东京开封和西京洛阳之间及周围,形成了继汉、唐壁画墓之后又一高峰期。其中7座壁画墓有明确纪年,分别是宋太宗元德李后陵(1000年)、郑州南关外宋墓(1054年)、安阳天禧镇宋墓(1077年)、登封黑山沟壁画墓(1097年)、白沙1号墓(1099年)、新密平陌壁画墓(1108年)和新安石寺李村1号壁画墓(1126年),几乎每个时段墓葬均有,发展脉络清晰,为宋壁画墓的研究提供了年代序列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墓 北宋 河南 50年代 东京开封 年代序列 高峰期 宋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殷商时期中原地区气候变迁探索 被引量:6
11
作者 魏继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50,共7页
关键词 气候变迁 中原地区 殷商时期 古代社会研究 殷墟甲骨文 环境变迁 奴隶制社会 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风俗使”演变及职能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海燕 范志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21,共3页
两汉“风俗使”源于三代周秦时期的采风制度 ,但至两汉时期 ,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这种只观风谣的古老制度发生了变化。两汉的“风俗使”除继续其“观风采俗”职能外 ,还用来考察官吏得失 ,延登贤俊 ,存问耆老鳏寡孤独困乏失职之民 ,... 两汉“风俗使”源于三代周秦时期的采风制度 ,但至两汉时期 ,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这种只观风谣的古老制度发生了变化。两汉的“风俗使”除继续其“观风采俗”职能外 ,还用来考察官吏得失 ,延登贤俊 ,存问耆老鳏寡孤独困乏失职之民 ,而且成了监察地方行政得失的一种重要辅助方式。作为一种受皇帝临时差遣的制度 ,“风俗使”虽没有形成固定的官职 ,也没有具体的职掌 ,但由精通吏治 ,明达政事 ,多历显位 ,具有一定执法水平的在朝官吏组成的“风俗使”巡行郡国 ,在录怨狱 ,禁苛暴 ,查吏治得失 ,赈灾济贫 ,存问鳏寡 ,显贤进能 ,推进教化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弥补了中央行政职能的不足 ,在加强社会统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使' 渊源 演变 性质 特征 职能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周燕国铜器与召公封燕问题 被引量:7
13
作者 任伟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3,共6页
关键词 西周时期 召公 燕国 铜器 文献记载 甲骨金文 中国历史 年代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牙结石的淀粉粒证据探讨裴李岗遗址先民植物性食物来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陶大卫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共9页
人牙结石淀粉粒分析是开展古代居民食物来源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用此方法对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仅存的两具裴李岗文化人骨牙齿上的结石开展了淀粉粒分析,成功提取出38颗淀粉粒,其中可鉴定种属的淀粉粒主要来自于栎属、豆科和块茎类等非... 人牙结石淀粉粒分析是开展古代居民食物来源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用此方法对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仅存的两具裴李岗文化人骨牙齿上的结石开展了淀粉粒分析,成功提取出38颗淀粉粒,其中可鉴定种属的淀粉粒主要来自于栎属、豆科和块茎类等非农作物,少量有可能来自于粟黍类作物。虽然分析样品较少,提取出的淀粉粒数量不多,但这一结果或许表明采集植物有可能构成了裴李岗遗址居民植物性食物的主体。结合贾湖、莪沟、石固和寨根等裴李岗文化遗址的植物考古学研究,裴李岗文化居民的食物结构具有广谱性特征。本研究为全面认识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居民食物构成和聚落生业经济,深入探讨中原地区早期农业形成过程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李岗遗址 人牙结石 淀粉粒 植物性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过长罗侯费用薄》的史实 被引量:8
15
作者 袁延胜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82,共4页
敦煌悬泉汉简中的《过长罗侯费用薄》的性质 ,有说是“神爵二年送公主出塞前 (即神爵元年 )常惠奉命使乌孙迎取聘礼路过悬泉置时的开支帐目” ,还需商榷。我们认为《过长罗侯费用薄》应是西汉政府为了打击匈奴、安定西域而派长罗侯增兵... 敦煌悬泉汉简中的《过长罗侯费用薄》的性质 ,有说是“神爵二年送公主出塞前 (即神爵元年 )常惠奉命使乌孙迎取聘礼路过悬泉置时的开支帐目” ,还需商榷。我们认为《过长罗侯费用薄》应是西汉政府为了打击匈奴、安定西域而派长罗侯增兵西域、增强西域屯田力量路过悬泉置时的开支帐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汉简 过长罗侯费用薄 西域 乌孙 西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明、秘器与便房考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国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21,共3页
《汉书》等文献中多次提到温明、秘器和便房的称谓。学界多认为温明就是考古中发现的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的漆面罩。其实两汉时期温明的内涵有所不同。秘器就是棺木 ,温明秘器应当是第一秘器 ,唐代中晚期以后不见“温明秘器”的叫法 ,大... 《汉书》等文献中多次提到温明、秘器和便房的称谓。学界多认为温明就是考古中发现的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的漆面罩。其实两汉时期温明的内涵有所不同。秘器就是棺木 ,温明秘器应当是第一秘器 ,唐代中晚期以后不见“温明秘器”的叫法 ,大约和开元礼的出台有关。便房的内涵 ,在两汉时期指的是椁室的总称 ;东汉至魏晋时期演变为用于祭祀的空间 (可能在椁内 ,也可能在椁外 ) ,隋唐时期成为墓道的耳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明 秘器 便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岩籍贯与陈氏太极拳源流新说———康熙五十五年唐村《李氏家谱》的发现及其价值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兴亚 李立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6-170,共5页
康熙五十五年《李氏家谱》记叙的是博爱唐村李氏谱系。此谱仅有手抄本,为李氏族人收存。谱中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该村李氏家族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对李仲、李岩、李牟与李友籍贯、家世与身世的记叙,以及对李氏在无极拳、太极拳方面的建树... 康熙五十五年《李氏家谱》记叙的是博爱唐村李氏谱系。此谱仅有手抄本,为李氏族人收存。谱中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该村李氏家族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对李仲、李岩、李牟与李友籍贯、家世与身世的记叙,以及对李氏在无极拳、太极拳方面的建树的记述,材料具体,鲜为人知。它的发现为研究李岩李牟其人以及陈氏太极拳的开创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岩 博爱唐村 太极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西汉墓葬陪葬陶俑的置放方式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尊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3-68,共6页
俑,古时用以殉葬的偶人,一般为木制或陶制。用俑殉葬是我国丧葬史上的一大进步,它逐渐取代了夏商周时期用活人殉葬的残酷葬俗。据目前的考古资料,这种葬俗始于商代末期,盛于秦汉,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是秦代用俑陪葬的集中体现,但... 俑,古时用以殉葬的偶人,一般为木制或陶制。用俑殉葬是我国丧葬史上的一大进步,它逐渐取代了夏商周时期用活人殉葬的残酷葬俗。据目前的考古资料,这种葬俗始于商代末期,盛于秦汉,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是秦代用俑陪葬的集中体现,但在其它地方却极为少见,说明秦代用俑陪葬还仅局限于中央。及至汉代,用俑陪葬开始普及,许多地方的高级贵族或官吏的墓葬中都有俑出土,我国古代用俑陪葬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其中如陕西西安、山东临沂、江苏扬州等处皆发现有用大量的俑陪葬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墓葬 陶俑 徐州 秦始皇兵马俑 夏商周时期 考古资料 山东临沂 殉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应监”诸器铭文看西周的监国制度 被引量:8
19
作者 任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2-105,共4页
通过对“应监”诸器的探讨 ,可知西周初期是有监国之制的 ,但以当时的形势分析 ,监国之制乃是以国监国 ,与后世的中央集权王朝派官吏到诸侯国内监督是大不相同的。周初“应国”为监国 ,监视的乃是南土原商属旧邦。
关键词 '应监'诸器 西周 监国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代聚落模式及其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景观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朝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22,共7页
以金字塔式的聚落等级体系、横向纵向联系紧密的聚落群网状分布形式构成了商代的聚落模式。这种聚落模式体现了商代统治者“体国经野”和“立君利群”的政治内容:金字塔式的聚落等级模式体现了商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城的修建和内部区划体... 以金字塔式的聚落等级体系、横向纵向联系紧密的聚落群网状分布形式构成了商代的聚落模式。这种聚落模式体现了商代统治者“体国经野”和“立君利群”的政治内容:金字塔式的聚落等级模式体现了商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城的修建和内部区划体现了有力的社会调控机制,聚落群的形成体现了商王朝聚落迁徙的全民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王朝强大的政治强制性。商代聚落模式还蕴含着统治者关注农业生产和经济地理位置的优选、聚落内经济区域建设的因素:商代聚落体系的择立要素和聚落内涵体现出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社会经济景观,商聚落体系经济地理位置的优选体现了聚敛矿产资源的经济管理景观。商王国及各方国的中心聚落与其周围聚落群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形成了较密切的从属与依赖关系,并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动态的网状系统,构成商王朝自上而下的统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聚落模式 政治经济景观 统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