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名人籍里研究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兴亚 冷怀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43-46,共4页
近年来,历史名人籍里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与振兴地方经济相结合,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但研究者为了某种目的,再加上客观原因,使得同一人物的籍贯经常出现二说、三说、四说、五说,甚至六说。从客观... 近年来,历史名人籍里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与振兴地方经济相结合,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但研究者为了某种目的,再加上客观原因,使得同一人物的籍贯经常出现二说、三说、四说、五说,甚至六说。从客观方面来讲,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原始文献材料记载简略,使人难以确断其籍贯的具体地方;古今地名和行政区划变化较大;异地同名;行政区划变更;人口流动性大;出生地、居住地和原籍的不一致。而从主观方面来讲,则是研究者缺乏严谨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只是依据一些口碑资料或不加区别地引用未经核实的地方志材料,就断定某人的籍里在何处。这不仅给人们认识上带来了混乱,更重要的是,一些地方的决策者根据一些研究者提供的研究成果,进行规划,修复或重建某人故里,建造纪念馆陈列馆,甚至为某人塑像,以期使人们确信某人确实是某地人。但历史是科学,名人的籍里只有一处,而不可能有几处。为推进名人籍里的研究.首先要确定人物籍贯的标准,应当以其父母久居之地为依据,同时兼及出生地,其次要根据经过鉴别准确无误的材料来作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名人 籍里 中国古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至明清家庭人口数量规模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袁祖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关于中国历史上家庭人口数量规模大小的原因问题,前人无专题研究。打开中国古代文献,不难发现,自西汉到明清时期,不同的朝代,其家庭人口数量规模之大小也不相同。详如下表:
关键词 家庭人口 数量规模 丁男 户等 宅地 北周 赋役 田租 明清 租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历史与文化 汉末东吴时期的江南名士清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旭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0-116,共7页
汉末东吴时期,曾盛行于中原地区的名士清议之风也扇及于江左。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江东大族特别是“吴四姓”的兴起,对于汉末名士清议之风的东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江南名士清议之风的盛行,虽因黄武初年的暨艳案而遭受挫折,但其发... 汉末东吴时期,曾盛行于中原地区的名士清议之风也扇及于江左。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江东大族特别是“吴四姓”的兴起,对于汉末名士清议之风的东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江南名士清议之风的盛行,虽因黄武初年的暨艳案而遭受挫折,但其发展流变却对东吴的政治制度尤其是选官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随着东吴选曹机构的清议化和乡里清议的官方化,最终使汉末以来的江南名士清议之风与王朝选官完全合流,成为维护江东大族和北方流寓大族仕宦特权的政治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东吴 江南名士清议 清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征研究
4
作者 刘汉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7-52,46,共7页
一、形成特征: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因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许多特征,都与形成传统政治文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将这些制约因素称为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特征。形成特征主要有三点:地理环境制约下的观念封闭性、农耕产食结... 一、形成特征: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因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许多特征,都与形成传统政治文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将这些制约因素称为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特征。形成特征主要有三点:地理环境制约下的观念封闭性、农耕产食结构下的政治专制主义、生殖崇拜与其他因素结合制约下的生殖伦理宇宙观。一定的人类群体都有自己生活的特定地理环境或地域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观 中国传统社会 现实价值 理想人格 自然关系 传统政治文化 伦理型 政治倾向 伦理道德 社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养老政策与实践
5
作者 袁延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2,共3页
敬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的习俗和制度源远流长。汉代继承了先秦以来敬老、养老的传统,崇尚孝道,优抚老人,施行养老之政,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养老制度。汉文帝元年颁布的“养老令”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养老诏令。汉代的养老制度... 敬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的习俗和制度源远流长。汉代继承了先秦以来敬老、养老的传统,崇尚孝道,优抚老人,施行养老之政,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养老制度。汉文帝元年颁布的“养老令”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养老诏令。汉代的养老制度不仅注重老年人的物质养老,也注重老年人的精神养老和家庭养老,并从法律、制度层面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养老制度 养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盐、铁官制度辨疑 被引量:7
6
作者 高敏 《中州学刊》 1986年第4期90-93,89,共5页
(一)疑问所在 《汉书·地理志》于诸郡国所属县、道下,不乏注明何县、道有盐官、铁官设置的事实;而《续汉书·郡国志》于诸郡国所属县、道下,却只载何县、道“有盐”、“有铁”,而不载设置盐官、铁官的情况,似乎给人以东汉无... (一)疑问所在 《汉书·地理志》于诸郡国所属县、道下,不乏注明何县、道有盐官、铁官设置的事实;而《续汉书·郡国志》于诸郡国所属县、道下,却只载何县、道“有盐”、“有铁”,而不载设置盐官、铁官的情况,似乎给人以东汉无盐官、铁官设置的印象。那么,东汉诸郡国所属县、道,究竟有无盐官、铁官的设置呢?此疑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铁官营 收盐 郡国 盐官 后汉书 辨疑 制度 百官 县官 公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朗起义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汉东 王建吾 《中州学刊》 1985年第6期117-120,共4页
1911年至1914年的白朗起义,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武装斗争。它曾经横贯五省,沉重地打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同时也支援了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后还是失败了,而起义军领导集团成员之间关系松散,... 1911年至1914年的白朗起义,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武装斗争。它曾经横贯五省,沉重地打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同时也支援了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后还是失败了,而起义军领导集团成员之间关系松散,各自为政,没有树立白朗权威性的领袖地位和统一领导,则是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就白朗起义领导集团成员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成为失败的重要原因诸问题,分别按起义初期,盛期和末期的阶段顺序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朗起义 首领 起义军 领导集团 白匪 失败的原因 总司令 秦椒 鲁山 大都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后期河南社会风尚的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兴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社会风尚是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一种时尚.它与地区、民族、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有明一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繁荣,市场上提供给人们的生活消费品的品种及其数量增多,社会风尚也“日以侈靡相高”.这一变化... 社会风尚是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一种时尚.它与地区、民族、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有明一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繁荣,市场上提供给人们的生活消费品的品种及其数量增多,社会风尚也“日以侈靡相高”.这一变化,从明中叶开始,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城镇,尤为显著.万历年间的张翰曾说: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尤莫过于三吴”。在同一期间,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商品经济发展虽不如江南发达地区,可也在渐进之中;社会风尚也在由俭朴向奢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社会 明代中后期 嘉靖 侈靡 衣着服饰 明中叶 社会风尚 庶民 江南 宴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河南的商业会馆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兴亚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121-124,140,共5页
清代河南的商业会馆王兴亚会馆之称,出现在明代,并非为商人所专设,其性质也不是单一的。这里所说的清代河南会馆,是指在河南境内从事经营的外籍商人或主要是外籍商人所建立的会馆。这种会馆,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步的。它出现于清... 清代河南的商业会馆王兴亚会馆之称,出现在明代,并非为商人所专设,其性质也不是单一的。这里所说的清代河南会馆,是指在河南境内从事经营的外籍商人或主要是外籍商人所建立的会馆。这种会馆,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步的。它出现于清代顺治年间,在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陕会馆 河南 商业会馆 十七年 山陕商人 山陕甘会馆 山西会馆 建筑群体 山西商人 《歧路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河南古代经济由先进到落后的转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兴亚 《中州学刊》 1986年第3期103-107,共5页
河南位居中原,是中华民族祖先活动的重要地区,又是我国最先跨进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中原的经济文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于国内先进地位。在奴隶制时代,这里是夏、商王朝活动的中心地区,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 河南位居中原,是中华民族祖先活动的重要地区,又是我国最先跨进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中原的经济文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于国内先进地位。在奴隶制时代,这里是夏、商王朝活动的中心地区,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显示了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度水平。进入封建社会后,在汉代,这里用水排(水力鼓风机)冶炼,西鄂县(今南阳县)人张衡在洛阳研制成功的地动仪,都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直至北宋,河南经济在某些方面仍保持着优势。然而,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时至南宋,河南的经济文化已落后于江南发达的地区,在明清时期,更为显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经济 古代经济 中原人口 河患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中州 生产工具 技术人才 战争 乾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后期刺史州牧反复罢置的原因及影响新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9-62,共4页
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到了西汉后期发生了剧烈变化 ,这表现在刺史与州牧的反复罢置上。西汉成帝时 ,罢刺史而置州牧 ,既反映了统治阶级对刺史越权既成事实的认可 ,同时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引起封建国家官... 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到了西汉后期发生了剧烈变化 ,这表现在刺史与州牧的反复罢置上。西汉成帝时 ,罢刺史而置州牧 ,既反映了统治阶级对刺史越权既成事实的认可 ,同时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引起封建国家官僚制度职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此后刺史州牧的反复罢置则显示了统治阶级内部对刺史职能变化的矛盾态度。在这一变化过程中 ,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曾在一段时间内 ,不同派别力量此消彼长 ,不分优劣 ,因而出现了刺史州牧反复罢置的现象。刺史向州牧的转化 ,即封建国家由加强对内部地方官吏的监察约束转向全面镇压人民的演化 ,这种演化在将突破“度”的限制时 ,表现出了尖锐的矛盾冲突斗争 ,因而摇摆不定。而州牧制的最终确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州牧 刺史 监察制度 汉成帝 西汉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延寿与《南北史》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敏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关键词 李延寿 <<南北史>> 服务目的 政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东京饮食业对临安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兴亚 《中州学刊》 1985年第3期104-109,共6页
东京(今河南开封市)是北宋王朝的都城,是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罕见的大城市。城内居民达百万人以上,商业繁盛,饮食业相当发达。绍兴十七年(1147年),孟元老撰《梦华录序》里述称:北宋东京,“八方争凑,万国咸通... 东京(今河南开封市)是北宋王朝的都城,是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罕见的大城市。城内居民达百万人以上,商业繁盛,饮食业相当发达。绍兴十七年(1147年),孟元老撰《梦华录序》里述称:北宋东京,“八方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就概括地说明了北宋东京饮食市场的盛况与烹饪技术的发达。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金兵攻克汴京,徽、钦二帝被虏,翌年五月,康王赵构即位南京(今河南商丘市),被迫南迁。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建都杭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临安 饮食业 《东京梦华录》 饮食店 北宋东京 酒楼 面食 宋五 鱼羹 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半坡和庙底沟类型文化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友谋 《中州学刊》 1985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半坡和庙底沟类型文化,是仰韶文化的两个主要类型。这两个类型文化,分布区域和范围大致相同,但又有一定的分际;文化特征和因素有显著的区别,但又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仰韶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 半坡和庙底沟类型文化,是仰韶文化的两个主要类型。这两个类型文化,分布区域和范围大致相同,但又有一定的分际;文化特征和因素有显著的区别,但又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仰韶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从如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底沟类型 半坡类型 遗存 尖底瓶 姜寨遗址 器物 陶器 仰韶文化 文化特征 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初用人制度改革及其得失
15
作者 王兴亚 《中州学刊》 1987年第2期120-124,119,共6页
明朝是我国封建制度日趋腐朽、资本主义萌芽历史时期的一个封建王朝。以朱元漳为首的统治集团,在取得政权之后。
关键词 《明太祖实录》 用人制度改革 吏部 《明史》 《明会典》 过误 三途并用 明王朝 纪闻 贤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说秦简“隶臣妾”确为奴隶
16
作者 刘汉东 《中州学刊》 1987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秦简问世以来,历史学界对“隶臣妾”较为集中的意见有二:一是认为“隶巨妾”为官府所属的奴隶;二是认为“隶臣妾”
关键词 隶臣妾 奴隶主 官府 供给口 《史记》 历史学界 生产资料 身份地位 中国史研究 方法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时期的南北互市与海外贸易 被引量:1
17
作者 宇青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18-124,共7页
六朝时期,南北政权对峙,商业、贸易往来频繁。通过五条主要商路与海外贸易的往来,既使南方经济获得发展,也对南北和平交往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增进了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关键词 海外贸易 六朝时期 贸易往来 商业 商路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