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纳多联合血栓通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马宇 刘意 +1 位作者 郭娟 周利晓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8-860,共3页
目的探讨金纳多联合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RVO患者89例(89眼),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 目的探讨金纳多联合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RVO患者89例(89眼),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金纳多联合血栓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42例(91.3%),其中显效31例(67.4%),有效11例(23.9%);对照组总有效28例(65.1%),其中显效17例(39.5%),有效11例(25.4%);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分别为(9.18±2.46)μmol·L-1、(13.51±4.36)μ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5,P<0.05)。结论金纳多联合血栓通能够提高RVO患者治疗效果,并对降低患者血清Hcy水平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多 血栓通 视网膜静脉阻塞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鲁唑对脂多糖诱导眼内炎中谷氨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魏丽娟 张金嵩 +1 位作者 李福祯 周利晓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观察利鲁唑对脂多糖诱导大鼠眼内炎中谷氨酸(glutamate,Glu)代谢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5只,1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2组为眼内炎组,3组为眼内炎利鲁唑干预组。2组、3组通过玻璃体内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 目的观察利鲁唑对脂多糖诱导大鼠眼内炎中谷氨酸(glutamate,Glu)代谢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5只,1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2组为眼内炎组,3组为眼内炎利鲁唑干预组。2组、3组通过玻璃体内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大鼠眼内炎模型,3组腹腔注射利鲁唑进行干预。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玻璃体中Glu含量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在视网膜组织的表达变化及分布。结果 LPS诱导眼内炎后玻璃体内Glu浓度均显著增高。造模后6 h玻璃体内Glu浓度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组玻璃体Glu浓度为(15.32±0.11)μmol·L-1,2组为(49.51±4.15)μmol·L-1,3组为(49.81±2.12)μmol·L-1,2组和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与1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玻璃体内Glu浓度于48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2组在5 d时Glu浓度较之前出现小幅回升(297.59±1.03)μmol·L-1,然后逐渐下降。6 h后的各时间点,3组玻璃体Glu浓度均明显低于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较1组仍明显增高(均为P<0.05)。GS在2组表达升高,主要表达于内颗粒层、神经节细胞层Müller细胞胞浆中。2组、3组在6 h、12 h、24 h、48 h、72 h的GS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GS的表达明显低于2组,但仍高于1组。结论利鲁唑可以降低LPS诱导眼内炎中玻璃体Glu含量,抑制Müller细胞活化,提示其在细菌性眼内炎中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眼内炎 利鲁唑 谷氨酸 MÜLLER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地苯醌对缺血再灌注视网膜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梁 周利晓 +1 位作者 孙成林 魏丽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832-3836,共5页
目的:研究艾地苯醌(ID)对缺血再灌注所致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实验对照组;Ⅲ组:实验治疗组,所有大鼠均取右眼为实验眼。实验对照组和实验治疗组行眼高压前房灌注,建... 目的:研究艾地苯醌(ID)对缺血再灌注所致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实验对照组;Ⅲ组:实验治疗组,所有大鼠均取右眼为实验眼。实验对照组和实验治疗组行眼高压前房灌注,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治疗组按100 mg/(kg·d)给予大鼠艾地苯醌灌胃,实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再灌注12、24、48、72 h,取眼球标本,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及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测定Caspase-3抗原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前房灌注24 h细胞色素C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前房灌注7 d THY1-1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并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视网膜增厚及结构紊乱明显减轻,各时间点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24 h细胞色素C表达明显降低。7 d RGCs标记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地苯醌可减少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GCs的凋亡,对急性高眼压视网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艾地苯醌 CASPASE-3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比敏感度与眩光对比敏感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霍银平 周利晓 马恩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0-462,共3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比敏感度与眩光对比敏感度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45例(60眼),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5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末期BCVA,并...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比敏感度与眩光对比敏感度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45例(60眼),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5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末期BCVA,并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检测患者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结果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视无眩光及明视眩光条件下,患者术后各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暗视无眩光及暗视眩光条件下,除高空间频率(18.0c·d-1)外,患者术后其他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明视及暗视条件下,眩光对于患者术前、术后高空间频率(12.0c·d-1、18.0c·d-1)下的对比敏感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对术前、术后其他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均有明显影响(P<0.01)。与暗视眩光条件相比,明视眩光条件下的患者术前、术后各空间频率对眩光比敏感度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可以作为白内障患者更客观有效的视功能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对比敏感度 眩光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泪囊瘘不同术式术后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庆惠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1-472,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泪囊瘘 瘘管切除术 瘘管烧灼联合缝合术 治疗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治疗泪道阻塞93例体会 被引量:4
6
作者 庆惠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5-716,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泪道阻塞 手术方法 泪道探通 透明质酸钠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庆惠玲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49-149,共1页
关键词 角膜接触镜 球结膜充血 巨乳头性结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手术123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庆惠玲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38-238,共1页
关键词 泪小管 断裂伤修复术 眼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钙素2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常永杰 周利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82-1388,共7页
目的:研究斯钙素2(STC2)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玻璃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和DR组,DR模型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而成。RT-qPCR、Western blot和... 目的:研究斯钙素2(STC2)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玻璃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和DR组,DR模型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而成。RT-qPCR、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大鼠玻璃体中STC2和VEGF的表达水平;用VEGFA处理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T-qPCR、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STC2的表达水平;用STC2蛋白处理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T-qPCR、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VEGF的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检测VEGF与STC2的相互作用。结果:相对于control组,DR模型大鼠玻璃体中STC2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VEGF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两者呈正相关;VEGFA可以诱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STC2的表达,并促进其分泌;STC2蛋白可以诱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VEGF的表达和分泌,并且VEGF与STC2存在蛋白相互作用。结论:STC2在DR大鼠玻璃体中表达显著升高,并且其表达与VEGF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钙素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51眼原因分析
10
作者 路剑英 张清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3-794,共2页
关键词 青光眼 青光眼滤过术 浅前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XIST靶向miR-410对谷氨酸诱导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调控机制研究
11
作者 王丽纯 舒宝童 +1 位作者 马宇 刘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6-941,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XIST(lncRNA XIST)对谷氨酸(Glu)诱导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Glu处理后建立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Glu对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使用试剂盒检测Glu对乳酸脱氢酶...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XIST(lncRNA XIST)对谷氨酸(Glu)诱导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Glu处理后建立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Glu对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使用试剂盒检测Glu对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qRT-PCR检测Glu对lncRNA XIST、微小RNA-410(miR-410)表达水平的影响。分别将si-lncRNA XIST、si-con、miR-410模拟物(mimics)、miR-con转染至视网膜神经细胞,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及LDH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lncRNA XIST与miR-410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leaved Caspase-9)、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ADH脱氢酶1(NQO1)、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培养的视网膜神经细胞比较,Glu诱导后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率、LDH活性及细胞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lncRNA XIST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miR-410和Nrf-2、HO-1、NQO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阴性转染相比,转染si-lncRNA XIST后细胞凋亡率、LDH活性及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Nrf-2、HO-1、NQO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ncRNA XIST可靶向结合miR-410,并可抑制miR-410的表达(P<0.05);干扰miR-410的表达可逆转沉默lncRNA XIST对Glu诱导的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结论lncRNA XIST通过靶向miR-410促进Glu诱导的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且其可能是通过抑制Nrf-2信号通路活化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XIST 微小RNA-410 谷氨酸 视网膜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UNet构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自动识别模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冬 李浩 +1 位作者 周利晓 吕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通过卷积神经网络UNet构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自动识别模型,并通过相关指标判断其价值。方法利用开源的OCT数据集2014_BOE_Srinivasan和OCT2017训练卷积神经网络UNet模型... 目的通过卷积神经网络UNet构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自动识别模型,并通过相关指标判断其价值。方法利用开源的OCT数据集2014_BOE_Srinivasan和OCT2017训练卷积神经网络UNet模型,并结合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的6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OCT检查影像结果共同组成数据集来验证模型。最后通过该模型的损失函数变化和精确度变化,以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评价模型。结果卷积神经网络UNet对单张图像的处理时间在75 ms左右。且损失函数变化图显示当模型训练到一定程度后,损失数值逐渐趋于收敛。验证集的精确度变化图显示精确度可以达到0.9左右,并且随着训练次数的不断增加,精确度逐渐趋于稳定。最后根据测试结果绘制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达到0.902,提示该模型具有较高诊断能力。结论利用卷积神经网络UNet可以准确快速地分割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区域,有望辅助临床医师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兔眼内炎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的相对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云云 罗予 +1 位作者 张金嵩 魏丽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3-71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兔眼外伤后不同时间点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ytokine 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CINC-1)含量的动态变化... 目的通过分析兔眼外伤后不同时间点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ytokine 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CINC-1)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促炎细胞因子在外伤性眼内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其中Ⅰ组为正常对照组,Ⅱ组为无菌外伤组,Ⅲ组为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外伤组。Ⅱ组和Ⅲ组兔右眼建立外伤性眼内炎模型,并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Ⅲ组兔右眼的玻璃体内。于造模后6h、12h、1d、2d、4d、5d、7d、14d用裂隙灯及间接检眼镜观察眼部炎症情况并进行临床炎症评分。ELISA法测定各组造模后6h、12h、1d、2d、4d、5d房水中TNF-α、IL-1β、CINC-1的含量变化。结果造模后12h、1d、2d、4d、5d、7d、14d,Ⅱ组各时间点临床炎症评分分别为(2.50±0.55)分、(3.67±0.82)分、(4.00±0.63)分、(6.12±0.75)分、(7.00±0.63)分、(7.33±0.52)分、(5.50±0.54)分,Ⅲ组分别为(4.00±0.63)分、(6.17±0.75)分、(7.67±0.52)分、(10.60±0.82)分、(11.50±0.55)分、(11.80±0.41)分、(10.33±0.51)分,两组各时间点临床炎症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12h后Ⅲ组炎症反应明显较Ⅱ组重。Ⅱ组和Ⅲ组兔房水中TNF-α在炎症初期就开始升高,1d时达到高峰,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Ⅱ组和Ⅲ组兔房水中IL-1β含量于造模后1d时达到高峰,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Ⅱ组和Ⅲ组兔房水中CINC-1含量在造模后12h时即达到高峰,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Ⅱ组和Ⅲ组兔房水中TNF-α、IL-1β、CINC-1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外伤后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在外伤性眼内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房水中TNF-α、IL-1β、CINC-1表达升高与炎症程度相关,调控细胞因子网络可能成为未来眼内炎一个有效的联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眼内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外周血中含缬酪肽蛋白和α-胞衬蛋白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德福 周利晓 +2 位作者 吕梁 许冬 董敬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68-971,共4页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中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VCP)、α-胞衬蛋白(α-fodrin)的水平差异,评估各指标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首诊于我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中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VCP)、α-胞衬蛋白(α-fodrin)的水平差异,评估各指标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首诊于我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青光眼患者80例,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组4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组40例;同期收集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外周血中VCP和α-fodrin的含量,并作对比,同时对上述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光眼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POAG组、PACG组和对照组VCP含量分别为(124.866±34.858)ng·L^(-1)、(94.143±28.970)ng·L^(-1)和(44.707±8.892)ng·L^(-1),α-fodrin含量分别为(0.531±0.306)μg·L^(-1)、(0.399±0.213)μg·L^(-1)、(0.304±0.214)μg·L^(-1),3组间两两相比,VCP、α-fodrin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析结果显示,VCP为0.754(95%CI为0.646~0.862,P<0.001),α-fodrin为0.610(95%CI为0.486~0.733,P=0.0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仅VCP是POAG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9.134,P<0.01)。结论POAG患者外周血中VCP和α-fodrin的含量高于PACG患者和正常人群,提示免疫因素可能在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制中起重要作用,VCP是POA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免疫因素 含缬酪肽蛋白 Α-胞衬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