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建明 姚丽娜 +1 位作者 李红 王书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4-175,共2页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5月至7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156名河南省直机关干部的血尿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0.65%,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2.51%,...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5月至7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156名河南省直机关干部的血尿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0.65%,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2.51%,高于女性(3.73%)(P<0.05);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正相关(P<0.05)。结论:郑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肥胖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肥胖 郑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Gαq和Gαq/ACⅥ基因小鼠心脏电生理特性比较
2
作者 章茜 王书春 +3 位作者 乔鹏 何玉霞 董子明 Valeriy Timofeyev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1-553,共3页
目的利用转Gαq和Gαq/ACⅥ基因小鼠探讨心脏功能衰竭的细胞机制及病理生理学特性。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转Gαq、Gαq/ACⅥ基因和野生型小鼠左室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APD)、L-型钙电流(ICa,L)、一过性外向钾电流(Ito)的... 目的利用转Gαq和Gαq/ACⅥ基因小鼠探讨心脏功能衰竭的细胞机制及病理生理学特性。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转Gαq、Gαq/ACⅥ基因和野生型小鼠左室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APD)、L-型钙电流(ICa,L)、一过性外向钾电流(Ito)的变化。结果转Gαq小鼠心肌细胞APD50%和APD90%延长,Ito减小。转Gαq/ACⅥ小鼠上述指标有所改善。结论心脏直接过表达Gαq可导致左室功能衰竭,增加心肌ACⅥ表达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电生理 心脏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Ks在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神经元内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章茜 程江涛 +4 位作者 王书春 乔鹏 王一菱 吴景兰 王雨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74-1877,共4页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大鼠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s)表达的变化及可能的意义。方法 :采用TUNEL和HE法观察了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 ,采用Westernblot法、β -液闪计数法观察海马神经元ERK和JNK表达的变化。结果 :快眼动睡...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大鼠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s)表达的变化及可能的意义。方法 :采用TUNEL和HE法观察了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 ,采用Westernblot法、β -液闪计数法观察海马神经元ERK和JNK表达的变化。结果 :快眼动睡眠剥夺组海马神经元阳性凋亡细胞数增多 ,ERK活性 176 4 0 0± 94 1 5 6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快眼动睡眠剥夺组JNK蛋白表达量为 87 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睡眠剥夺可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MAPKs活性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细胞凋亡 大鼠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在促进大鼠结肠上皮细胞Cl^-和HCO_3^-分泌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邢莹 何琼 +1 位作者 朱进霞 陈小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大鼠结肠上皮水、电解质转运的影响和内在的机制。方法 :在药物和特异性通道阻断剂的作用下 ,用短路电流 (Isc)技术 ,体外测量结肠上皮短路电流的变化。结果 :离体大鼠远端结肠 ,在基础状态下的跨上皮电位差 (PD)和Is...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大鼠结肠上皮水、电解质转运的影响和内在的机制。方法 :在药物和特异性通道阻断剂的作用下 ,用短路电流 (Isc)技术 ,体外测量结肠上皮短路电流的变化。结果 :离体大鼠远端结肠 ,在基础状态下的跨上皮电位差 (PD)和Isc分别为 (- 5 .5± 0 .8)mV (n =8) (黏膜面为负 )和 (6 0 .3± 6 .7) μA/cm2 (n =1 6 ) ,Rt 为(94 .9± 5 .9)Ω·cm2 。在结肠上皮的基底膜加入川芎嗪 (0 .0 1~ 5mmol/L) ,能记录到一个呈剂量依赖性升高的短路电流 ,EC50 为 0 .5mmol/L (n =1 6 ) ;将Cl-或HCO3 -从溶液中替换 ,分别抑制了该电流的 5 8.4 % (n =5 ,P <0 .0 1 )和70 .8% (n =4 ,P <0 .0 1 ) ,2种离子都被替换时 ,该电流减少了 98.1 % (n =6 ,P <0 .0 0 1 ) ;川芎嗪在结肠上皮产生的短路电流能被顶膜Cl-通道阻断剂DPC(2mmol/L) (一种非选择性的Cl-通道阻断剂 )和glibenclamide(1mmol/L) [囊性纤维变性跨膜电导调节器 (CFTR)的特异性阻断剂 ]完全阻断 ,但对DIDS(1 0 0mmol/L) [Ca2 + 激活的Cl-通道(CaCC)阻断剂 ]不敏感 ;在结肠上皮的顶膜加入Na+ 通道阻断剂amiloride(1 0mmol/L)或将Na+ 从顶膜侧的溶液中替换 ,不影响随后川芎嗪产生的短路电流 ;将Na+ 从结肠上皮基底膜侧的溶液中替换或从顶膜和基底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结肠上皮 大鼠 短路电流 Cl^- HC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及血浆NO、内皮素水平检测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强 崔天祥 +1 位作者 李莉 乔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0-643,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T174M多态性和血浆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内皮素(ET)的水平。方法:对100例EH患者、4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及电泳分型的方法对AGT基因M2...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T174M多态性和血浆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内皮素(ET)的水平。方法:对100例EH患者、4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及电泳分型的方法对AGT基因M235T、T174M多态性进行分析,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组血浆NO、ET水平。结果:①EH组中M235TT、T174TM、T174MM基因型频率及T174M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②EH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NO水平降低;ET水平升高(P<0.001)。③EH组中T174MM型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T174TM型和T174TT型(P均<0.001);而ET水平T174MM型和T174TM型明显高于T174TT型(P均<0.001);血浆NO、ET水平在M235T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T174MM基因型和T174M等位基因是EH发病的危险因素。②EH存在血管内皮舒缩功能障碍,表现为血浆NO水平降低、ET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原 基因 多态性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野生葛不同部位铜、锌、铁含量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利娥 刘洁 +3 位作者 张洪权 阎明 吴予明 韩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8-580,共3页
目的:测定河南信阳县大别山区野生葛根、藤、叶及花蕾中铜、锌、铁的含量。方法:用硝酸、高氯酸混合酸消解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野生葛的根、藤、叶及花蕾中铜、锌、铁的含量。结果:野生葛铜、锌、铁的含量均较高。铜、锌... 目的:测定河南信阳县大别山区野生葛根、藤、叶及花蕾中铜、锌、铁的含量。方法:用硝酸、高氯酸混合酸消解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野生葛的根、藤、叶及花蕾中铜、锌、铁的含量。结果:野生葛铜、锌、铁的含量均较高。铜、锌的分布为:葛叶>花蕾>葛藤>葛根;铁的分布为:葛根>葛藤>葛叶>花蕾。说明葛叶、葛藤、葛根、葛花均是补充铜、锌、铁的良好来源,与葛根、葛花相比,葛叶和葛藤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野生葛叶、根、花蕾及藤中铜、锌、铁含量均丰富。与葛根、葛花的广泛应用相比,葛叶和葛藤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法 野生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清勇 杨波 +5 位作者 赵新利 宋来君 李红伟 冯祖荫 王树凯 何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索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方法:从胚胎大鼠脑室下区(SVZ)组织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培养,并诱导分化,采用SABC法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检... 目的:探索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方法:从胚胎大鼠脑室下区(SVZ)组织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培养,并诱导分化,采用SABC法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检测及姬姆萨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了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培养出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增殖能力,可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结论: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在体外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无血清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多态性与脑梗死及脂类代谢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夏昱 李红乐 王继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26-829,共4页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多态性与脑梗死及脂类代谢的关系。方法 :缺血性脑梗死组 110例 ,健康对照组 6 0例。ApoE表型采用等电聚焦 (IEF)电泳及免疫印迹 (Westernblotting)技术测定 ,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多态性与脑梗死及脂类代谢的关系。方法 :缺血性脑梗死组 110例 ,健康对照组 6 0例。ApoE表型采用等电聚焦 (IEF)电泳及免疫印迹 (Westernblotting)技术测定 ,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采用酶法测定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按Fridwald公式计算 ,ApoAⅠ、ApoB用火箭电泳法测定 ,ApoE、脂蛋白 (a) [Lp(a) ]用ELISA法测定。结果 :脑梗死组ApoEε4等位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脑梗死组TC、TG、LDL -C、ApoB、ApoE、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ApoAⅠ、HDL -C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脑梗死组各等位基因 (ε2、ε3、ε4 )之间血脂水平比较 ;含ε4等位基因者 ,TC、LDL -C、ApoB、Lp(a)水平高于含ε3者 (P <0 0 5 ) ,HDL -C、ApoAⅠ较低 (P <0 0 5 ) ;含ε2等位基因者 ,TG、HDL -C、ApoAⅠ、ApoE高于含ε3者 (P <0 0 5 ) ,TC、LDL -C、ApoB较低 (P <0 0 5 )。结论 :ApoEε4等位基因与脑梗死发病有关 ,ε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类 多态现象 脑梗塞 脂类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廷磊 章茜 +1 位作者 杨春 王书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4-436,共3页
目的 :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 :利用无血清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齿状回神经细胞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巢蛋白 (Nestin)并鉴定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果 :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的细胞群可不... 目的 :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 :利用无血清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齿状回神经细胞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巢蛋白 (Nestin)并鉴定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果 :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的细胞群可不断增殖形成神经球 ,并能自我更新 ,表达Nestin。自神经球分化出的细胞分别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分离 鉴定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辉 杨春 +2 位作者 章茜 刘廷磊 王书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3-666,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植入AD大鼠海马内的存活情况,以及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神经球连续形成法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培养NSCs,并用Nestin细胞免疫化学方法进行鉴定。NSCs经Hoechst33258标记后植入Aβ1-40诱导的A...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植入AD大鼠海马内的存活情况,以及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神经球连续形成法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培养NSCs,并用Nestin细胞免疫化学方法进行鉴定。NSCs经Hoechst33258标记后植入A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海马,4周后,行Y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然后取脑进行荧光观察。以正常大鼠和AD模型大鼠为对照。结果: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成功分离培养了NSCs。NSCs移植组大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较AD大鼠有明显提高。移植的NSCs能在海马存活并沿海马回迁移。结论:NSCs移植能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移植 ALZHEIMER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处理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段东晓 张桂红 +2 位作者 邢莹 高晓群 茹立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74-976,共3页
目的 :探讨低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组织缺氧诱导因子 - 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80只随机分为 3组 ,即假手术组 10只 ,缺血再灌注组 35只 ,低氧预处理组 35只。低氧预处理组连续吸入V(O2 ) :V(N2 ) =8:923h作低氧预处理 ,12h后... 目的 :探讨低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组织缺氧诱导因子 - 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80只随机分为 3组 ,即假手术组 10只 ,缺血再灌注组 35只 ,低氧预处理组 35只。低氧预处理组连续吸入V(O2 ) :V(N2 ) =8:923h作低氧预处理 ,12h后再经插线左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作缺血再灌注模型 ,缺血再灌注组不行低氧预处理 ,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3h再灌注后 2h ,6h ,12h ,2 4h ,4 8h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 ,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低氧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 - 1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缺血再灌组相比 ,低氧预处理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 ,缺氧诱导因子 - 1α蛋白的表达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低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缺氧诱导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处理 脑缺血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细胞凋亡障碍与Fas表达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杜英 张清勇 +3 位作者 阮丽荣 梁长春 李倩如 何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胸腺细胞凋亡异常、Fas表达异常在自身免疫应答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手术切除的MG患者的胸腺 ,制备胸腺提取液和胸腺细胞悬液 ,用MTT比色法测定胸腺细胞的增殖 ;用DNA电泳及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凋亡 ;用流式...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胸腺细胞凋亡异常、Fas表达异常在自身免疫应答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手术切除的MG患者的胸腺 ,制备胸腺提取液和胸腺细胞悬液 ,用MTT比色法测定胸腺细胞的增殖 ;用DNA电泳及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凋亡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Fas的表达 ,用RT PCR结合单链多态构象性分析 (SSCP) ,探讨Fas基因的转录及可能存在的Fas基因突变。结果 :MG患者的胸腺提取液 ,能抑制正常胸腺细胞增殖 ,但不能抑制MG患者胸腺细胞增殖。在地塞米松作用下 ,正常人及患者胸腺细胞的增殖均可被抑制 ,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 5 8.33%和 5 4 .2 6 %。MG患者胸腺细胞的DNA电泳可见梯状条带 ,并且胸腺细胞上Fas的表达百分率增加 [(2 0 .38± 6 .0 7) % ],与空白对照组 [(12 .4 3±4 .32 ) % ]相比较P <0 .0 5。对MG患者胸腺细胞FasmRNA进行RT PCR SSCP分析 ,部分MG患者出现异常电泳条带。结论 :MG患者胸腺细胞的凋亡及Fas分子表达均异常 ,而且存在Fas基因突变 ,提示与本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细胞 细胞凋亡 Fas表达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晓群 段东晓 +1 位作者 邢莹 茹立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0-813,共4页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对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 ,Bcl 2、Bax的表达及行为学计分的影响。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 75只 ,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缺血再灌注组 (对照组 )和低氧预适应组。采用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对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 ,Bcl 2、Bax的表达及行为学计分的影响。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 75只 ,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缺血再灌注组 (对照组 )和低氧预适应组。采用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 ,其余同缺血再灌注组 ,低氧预适应组在低氧预适应后 12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低氧预适应后在大鼠MCA缺血 3h再灌注 1h、6h、12h、2 4h、4 8h不同时间点 ,进行脑切片的TUNEL染色 ,Bcl 2、Bax的免疫组化检测及大鼠的行为学计分。结果 :低氧预适应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Bax的表达和行为学计分均较对照大鼠减少 ,Bcl 2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低氧预适应的脑保护及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与其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 ;而增加Bcl 2及减少Bax的表达 ,可能是实现保护作用、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适应 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Bcl-2、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晓群 段东晓 +2 位作者 邢莹 常成 茹立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6-549,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 (8%O2 ,3h)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3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Bcl 2、Bax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低氧预适应后 12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3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进...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 (8%O2 ,3h)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3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Bcl 2、Bax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低氧预适应后 12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3h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进行脑梗死体积测定 (TTC)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TUNEL) ,通过Northernblot检测脑组织中Bcl 2、BaxmRNA的表达以及免疫组化检测Bcl 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低氧预适应组的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Bax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 ;Bcl 2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低氧预适应可减少大脑中动脉缺血 3h再灌注后梗死体积 ,增强Bcl 2及减少Bax的表达 ,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适应 BCL-2 蛋白表达 大鼠 大脑中动脉缺血 脑梗死体积 再灌注 RNA 间脑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2对大鼠海马培养细胞GABA和乙酰胆碱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素芳 李长生 +4 位作者 王丽君 韩雪飞 严静 郭美霞 邢莹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观察CXCL12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和乙酰胆碱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受体机制。方法: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CXCL12和其受体CXCR4在细胞内的定位;ELISA方法分别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 目的:观察CXCL12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和乙酰胆碱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受体机制。方法: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CXCL12和其受体CXCR4在细胞内的定位;ELISA方法分别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CXCL12的分泌变化、CXCL12对海马神经细胞神经递质分泌的影响、以及用CXCR4阻断剂(AMD3100)阻断CXCR4后神经递质释放的变化。结果:CXCL12主要分布在海马神经细胞的细胞浆内,细胞膜上也有表达,其受体CXCR4主要表达在海马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在海马神经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随时间延长(1、3、5、7、10 d),CXCL12的分泌逐渐减少;采用50 ng/ml的CXCL12作用于海马神经细胞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GABA和乙酰胆碱的分泌出现不同的变化,其中乙酰胆碱的分泌逐渐增加,而GABA的分泌则呈现一过性下降又短暂轻微升高的趋势;通过AMD3100阻断其受体CXCR4,则乙酰胆碱分泌减少,但GABA的分泌增加。结论:CXCL12通过CXCR4受体引起乙酰胆碱分泌增加,GABA分泌减少。这些现象表明CXCL12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生长因子刺激GABA和乙酰胆碱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细胞 CXCL12 神经递质 CXCR4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大鼠L_5脊神经及其前后根对痛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继田 涂会引 樊红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0-284,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腰5脊神经和脊神经根不同部位损伤对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不同作用。方法:采用腰5脊神经结扎加切断(lumbar5 spinal nerve ligation,L5 SNL)、腰5前根切除(lumbar5 ventral rhizotomy,L5 VR)和腰5背根切除(lumbar5 dorsal ... 目的:观察大鼠腰5脊神经和脊神经根不同部位损伤对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不同作用。方法:采用腰5脊神经结扎加切断(lumbar5 spinal nerve ligation,L5 SNL)、腰5前根切除(lumbar5 ventral rhizotomy,L5 VR)和腰5背根切除(lumbar5 dorsal rhizotomy,L5 DR)诱导大鼠痛觉过敏,结合痛行为学测试观察病理性疼痛的发展过程。结果:(1)L5SNL可引起大鼠病理性疼痛。双侧后肢50%撤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和撤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于术后1d明显下降,痛觉过敏的症状,在同侧后肢持续了5周,在对侧后肢也保持3周。(2)L5 VR也可诱导大鼠产生病理性疼痛。双侧后肢50%PWT和PWL于术后1d明显降低,并维持到了术后第5周。(3)L5DR没有引起大鼠产生痛觉过敏症状。与术前基础值和假手术组比较,L5DR后50%PWT和PWL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选择性损伤运动纤维和损伤脊神经均能诱导大鼠产生病理性疼痛,但脊神经背根损伤不引起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大鼠 背根损伤 脊神经根 神经病理性疼痛 痛行为 痛觉过敏 后根 过敏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希峰 杨波 +7 位作者 宋来君 任新民 唐艳花 赵建英 张正勇 李惠翔 徐晓丽 何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方法,为治疗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打下基础。方法:制作脊髓横断大鼠模型,造成大鼠下肢瘫痪,分别在损伤急性期和损伤3周后移植胎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观察移植后的动物行为变化、脊髓神经电生理变...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方法,为治疗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打下基础。方法:制作脊髓横断大鼠模型,造成大鼠下肢瘫痪,分别在损伤急性期和损伤3周后移植胎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观察移植后的动物行为变化、脊髓神经电生理变化和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细胞移植后第8 d即可见瘫痪大鼠的后肢肌力开始恢复,2~3周后可出现爬行,4周后后肢活动活跃;对照组瘫痪的肢体无任何恢复。脊髓诱发电位部分出现,动作电位波幅较高;对照组未出现诱发电位,且动作电位波幅明显减低。脊髓移植区肉眼可见有增生的组织充填,镜下有大量新生的细胞,表现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阳性染色。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使脊髓横断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有望成为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移植 神经干细胞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药物注射疗法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素芳 万国兰 +3 位作者 朱登纳 王军 闫丙川 钟延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9-911,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位点注射疗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大鼠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7只Wistar大鼠制成HIBD动物模型,20d后随机分为A、B、C3组(n=9),同时设D组(不构建模型)为正常对照组(n=5)。A组固定... 目的:探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位点注射疗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大鼠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7只Wistar大鼠制成HIBD动物模型,20d后随机分为A、B、C3组(n=9),同时设D组(不构建模型)为正常对照组(n=5)。A组固定于额顶叶处注射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1次/d,共25d;B组功能训练(鲍巴斯法);C组不予处理。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情况,50d后处死动物取脑进行电镜观察。结果:D组一般情况正常,A、B、C组大鼠体质量增长迟缓,皮毛干燥无光泽,出现行为能力障碍,如过度兴奋、惊吓、易激惹等。电镜下可见A组神经细胞结构较好,星形细胞足突空泡变性与膜破坏及小血管变化较轻。B组神经细胞轻度变性,星形细胞足突空泡变性与膜破坏及小血管变化较明显。C组神经细胞重度变性,呈现重度暗细胞表现,星形细胞足突空泡变性与膜破坏及小血管变化明显。结论:HIBD模型可产生类似脑瘫的病理改变,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位点注射有改善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具有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额叶 顶叶 神经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DNA polβ、mdr1、mrp1、GST-πl、rp和topo Ⅱ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志举 樊红琨 +2 位作者 李敏 赵国强 董子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体外建立人肺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细胞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细胞内DNA polβ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mrp1、GST-πl、rp和topo 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紫杉醇为诱导药,采用间歇逐步增加剂量法建立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TXL20... 目的体外建立人肺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细胞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细胞内DNA polβ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mrp1、GST-πl、rp和topo 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紫杉醇为诱导药,采用间歇逐步增加剂量法建立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TXL20;MTT法检测A549/TXL20对紫杉醇、顺铂、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的耐药指数(RF);细胞克隆形成法测定A549/TXL20对紫杉醇的敏感性;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细胞内紫杉醇的浓度;RT-PCR法测定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TXL20中DNA polβ、mdr1、GST-π、mrp1l、rp和topo Ⅱ的基因表达。结果①A549/TXL20形态不规则,较亲本细胞略小,核/浆比增加,倍增时间没有明显变化;②A549/TXL20对紫杉醇的RF为19.3,对顺铂的RF为67.4,对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和顺铂等抗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③A549/TXL20对紫杉醇的敏感性降低,其紫杉醇的含量较亲本细胞下降;④A549/TXL20细胞中DNA polβ、mdr1、GST-π、mrp1l、rp的基因表达量分别较A549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TXL20,其耐药机制可能与mdr1、GST-π、mrp1l、rp和DNA polβ基因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肺腺癌细胞系 多药耐药 紫杉醇 DNA聚合酶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神经干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新利 杨波 +4 位作者 宋来君 李红伟 张志强 杜英 阮丽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冻存复苏后的成活率及再培养生长情况。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基短期体外培养胚胎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后,以冻存液(体积分数为70% DMEM/F12,体积分数为20%胎牛血清,10% DMSO)进行冻存,于1周、4周、8周、12周、16周、2...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冻存复苏后的成活率及再培养生长情况。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基短期体外培养胚胎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后,以冻存液(体积分数为70% DMEM/F12,体积分数为20%胎牛血清,10% DMSO)进行冻存,于1周、4周、8周、12周、16周、20周、24周分别复苏,计数活细胞比例并进行再培养。结果:复苏后神经干细胞的成活比例分别为68%、65%、65%、62%、61%、60%、60%,再培养生长良好。结论:本实验对神经干细胞成功地进行了冻存、复苏和再培养,对临床择期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和建立“神经干细胞库”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人胚 细胞冻存 细胞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