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食管癌研究的理解和思考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 病因学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高癌家族调查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琮宇 李苹娟 +10 位作者 吴会芳 郭涛 张彦霞 邵珊 王苒 常志伟 王智卿 杜芳 余炜伟 范宗民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了解食管癌家族聚集性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表,逐户调查。对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448户1107人进行家系调查。结果:共收回264份问卷。264户中,有家族性食管癌共153户(58%)。直系三代中发生10例以上食管癌患者的家庭有5户... 目的:了解食管癌家族聚集性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表,逐户调查。对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448户1107人进行家系调查。结果:共收回264份问卷。264户中,有家族性食管癌共153户(58%)。直系三代中发生10例以上食管癌患者的家庭有5户(2%),7例患者的家庭有8户(3%),而三代中发生6例、5例、4例和3例食管癌的家庭分别为13户(5%)、21户(8%)、28户(11%)和46户(17%)。结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家族聚集性发生十分常见,提示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变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流行病学调查 高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p15、p16、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8
3
作者 秦艳茹 金寒 +8 位作者 王立东 何欣 范宗民 焦新英 高珊珊 李吉林 刘宾 张延瑞 冯常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食管癌患者p15、p16、mdm2和p53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与各级病变的关系。方法:取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居民156例的食管内镜黏膜活检组织(包括正常食管上皮(NOR)21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45例,不典型增...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食管癌患者p15、p16、mdm2和p53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与各级病变的关系。方法:取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居民156例的食管内镜黏膜活检组织(包括正常食管上皮(NOR)21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45例,不典型增生(DYS)23例,原位癌组织(CIS)45例和鳞状细胞癌(SCC)22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分析p15、p16、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OR和各级癌前病变组织及SCC组织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p15、p16、mdm2和p53表达。随着病变发展(从NOR→BCH→DYS→CIS→SCC),p15和p16的表达逐渐降低,mdm2和p53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结论:p15、p16的低表达和p53、mdm2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病变持续向癌方向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癌前病变 P15 P16 MDM2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变过程中p53、BrdU、P21^(waf1)和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范宗民 陈屏 +15 位作者 刘小莉 江亚南 高珊珊 何欣 王能超 王道存 王苒 孙哲 王俊宽 郭涛 李吉林 焦新英 张延瑞 刘宾 冯常炜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P21^(waf1)、PCNA及S期细胞标记指数(BrdU)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食管活检组织179例(正常上皮31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117例,不典型增生(DYS)31例)、食管癌...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P21^(waf1)、PCNA及S期细胞标记指数(BrdU)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食管活检组织179例(正常上皮31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117例,不典型增生(DYS)31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26例以及同一个体食管癌手术标本37例及相应癌旁组织中(正常上皮7例,BCH29例,DYS23例)p53、PCNA、BrdU和P21^(waf1)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病理形态学相似的食管正常、各级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p53、P21^(waf1)、PCNA和BrdU蛋白表达变化相似。随病变程度加重,PCNA、p53和BrdU阳性细胞数均呈上升趋势,但P21^(waf1)呈下降趋势(P<0.05)。BrdU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关;P21^(waf1)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PCNA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食管癌变过程中存在相似的分子变化。在食管癌变过程中p53蛋白可能起重要的促进细胞增生的作用;P21^(waf1)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癌前病变 P53 P21^WAF1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高发区反流性食管炎患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12
5
作者 郐大余 刘宾 +18 位作者 冯常炜 张延瑞 任景丽 张伟 张彦霞 邵珊 高福生 王苒 刘小莉 郭涛 吕晓东 孙哲 王俊宽 江亚南 周建炜 范宗民 何欣 高珊珊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反流性食管炎(RE)的流行病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方法:采用RE问卷调查、胃镜黏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技术,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RE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胃镜检查共发现26例RE患者(26/412,6%),R...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反流性食管炎(RE)的流行病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方法:采用RE问卷调查、胃镜黏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技术,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RE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胃镜检查共发现26例RE患者(26/412,6%),RE洛杉矶分级B级为主(23/26)。412例接受胃镜检查的居民中,327例接受问卷调查,其中RE患者21例;RE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烧心(33%),反酸(32%),反胃(30%)。以胃镜检查正常者21例为正常对照,RE患者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和间变(DYS)的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未检出食管癌、肠上皮化生和Barrett′s食管;RE患者食管下段上皮乳头高度和密度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RE患者食管下段黏膜病变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正常对照无浸润。结论:食管上皮乳头升高和乳头密度增大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RE主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常伴有BCH和DYS改变以及极少的Barrett′s食管发生率,提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的发生模式可能与西方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流行病学调查 食管癌高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myc,hTERT和c-MET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秦艳茹 李永欣 +8 位作者 王立东 范宗民 李吉林 何欣 高珊珊 焦新英 冯常炜 张延瑞 刘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myc、hTERT和c-MET的表达。方法: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58例食管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8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myc、hTERT和c-MET的表达。结果:癌旁、癌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my...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myc、hTERT和c-MET的表达。方法: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58例食管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8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myc、hTERT和c-MET的表达。结果:癌旁、癌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myc阳性率分别为7%,66%,75%;hTERT阳性率分别为0%,48%,75%;c-MET阳性率分别为7%,34%,75%;癌旁和癌组织间c-myc和hTERT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和癌组织间,以及癌和淋巴结转移灶之间c-MET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织中c-myc与h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1,P=0.002),c-myc与c-MET的表达不相关(r=0.211,P=0.146)。结论:c-myc、hTERT和c-MET的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相关,c-myc可能参与了hTERT的激活过程,c-MET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癌淋巴结的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c—myc HTERT C-M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食管癌组织中FHIT、p5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常志伟 王立东 +14 位作者 高珊珊 范宗民 王宁博 何欣 郭花芹 郭彩云 未庆丽 刘卫娜 张延瑞 刘宾 冯常炜 郭涛 焦新英 李吉林 常扶保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家族性食管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和p53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74例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患者(其中33例家族性食管癌,41例非家族性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FHIT及p53蛋白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家族性食管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和p53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74例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患者(其中33例家族性食管癌,41例非家族性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FHIT及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食管癌组织中FHIT蛋白异常表达率(39%,29/74)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1/31),家族性食管癌组织中FHIT蛋白异常表达率(56%,18/33)高于非家族性食管癌组织(27%,11/41)(P均<0.05)。家族与非家族性食管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癌家族高易感性密切相关;p53可能与其他易感因素协同作用,影响食管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食管痈 食管肿瘤 FHIT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中Rb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宁博 高珊珊 +12 位作者 何欣 常志伟 李吉林 范宗民 郭花芹 韩晶 吕晓东 周丽 郭涛 邵珊 吴会芳 张彦霞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中Rb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30例食管贲门双源癌患者Rb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在30例双源癌患者中,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Rb阳...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中Rb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30例食管贲门双源癌患者Rb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在30例双源癌患者中,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Rb阳性率分别为46.7%(14/30)和40%(1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2,P>0.05)。食管和贲门癌组织Rb一致阳性率为36.7%(26/30),一致阴性率为50%(15/30),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Rb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该地区食管癌和贲门癌存在较高的Rb一致性变化,提示二者可能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癌 食管鳞癌 贲门腺癌 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贲门双源癌患者癌组织中mdm2,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吕晓东 何欣 +15 位作者 李吉林 孙哲 王宁博 刘小莉 王苒 江亚南 王俊宽 周建炜 范宗民 张彦霞 邵珊 吴会芳 高珊珊 郭涛 焦新英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中mdm2、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30例双源癌患者食管鳞癌(SCC)和贲门腺癌(GCA)组织中mdm2、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0例双源癌患者SCC组织中m...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中mdm2、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30例双源癌患者食管鳞癌(SCC)和贲门腺癌(GCA)组织中mdm2、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0例双源癌患者SCC组织中mdm2、CyclinD1和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7%(17/30)、45%(13/29)和24%(7/29),GCA组织中分别为73%(22/30)、33%(10/30)和17%(5/30),SCC和GCA组织中3种蛋白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CC和GCA组织中mdm2、CyclinD1和p16蛋白表达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和贲门双源癌存在较高的mdm2、CyclinD1和p16蛋白表达一致性改变,提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贲门双源癌可能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癌 食管鳞癌 贲门腺癌 MDM2 CYCLIND1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ATP7B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宗民 吴达龙 +8 位作者 高珊珊 何欣 赵颖颖 易会兴 冯常炜 李吉林 焦新英 张延瑞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了解贲门癌组织中ATP7B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9例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ATP7B的表达。结果:ATP7B在贲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1%(25/49),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29%(14/49),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了解贲门癌组织中ATP7B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9例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ATP7B的表达。结果:ATP7B在贲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1%(25/49),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29%(1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P<0.05)。贲门癌组织ATP7B表达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结论:ATP7B在贲门癌对铂类抗肿瘤药的先天耐药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TP7B可作为贲门癌的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ATP7B 耐药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及贲门癌变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胸腺嘧啶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常炜 范宗民 +14 位作者 高珊珊 何欣 郭花芹 殷丽明 刘宾 张延瑞 王俊宽 刘卫娜 刘小莉 郭涛 王苒 江亚南 孙哲 侯晓华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代谢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与胸腺嘧啶合成酶(TS)基因多态性与食管及贲门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安阳地区病理证实的275例食管鳞癌(SCC)及129例贲门腺癌(GCA)患者和315例年龄性别与其匹配的...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代谢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与胸腺嘧啶合成酶(TS)基因多态性与食管及贲门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安阳地区病理证实的275例食管鳞癌(SCC)及129例贲门腺癌(GCA)患者和315例年龄性别与其匹配的正常对照人群,采用PCR基础上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检测法(PCR—RFLP)对其NTHFR和TS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①对照组MTHFR677CC、CT及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4%、45%和31%;SCC组分别为19%、38%和43%;GCA组分别为19%、35%和46%。对照组TSER3R/3R(4R)、2R/3R及2R/2R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4%、34%和2%;SCC组分别为62%、35%和4%;在GCA组,分别为63%、30%以及7%。②与MTHFR677CC及MTHFR677CT两基因型相比,TT携带者患SCC的危险度升高1.62倍(OR=1.62,95%可信区间(CI)为1.15~2.30,P=0.006),而GCAOR=1.8l(95%CI为1.17—2.81,P=0.008)。③与其他基因型相比,纯合突变型(TSER2R/2R)患SCC的危险度升高2.44倍(OR=2.44,95%CI为0.89~6.73,P=0.084),患GCA的危险度升高3.94倍(OR=3.94,95%CI为1.29~12.0,P=0.016)。④相对于无基因突变者,仅有MTHFR677TT者患SCC的危险度升高1.60倍(95%CI为1.13—2.28),患GCA的危险度升高1.84倍(95%CI为1.17~2.88),仅有TSER2R/2R者患SCC的危险度升高1.89倍(95%CI为0.62—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GCA的危险度升高3.56倍(95%CI为1.03~12.3),双突变型组合(MTHFR677TT和TSER2R/2R)携带者在SCC组中占1.5%,在GCA组中占3.1%,在对照组中未检测到。结论:突变型MTHFR677TT及TSER2R/2R增加安阳地区人群SCC与GCA的易感性,当二者共同存在时,肿瘤的易感性更高。MTHFR与TS基因多态的存在可能是SCC与GCA地理分布一致性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癌 贲门肿瘤 腺癌 基因多态 遗传易感性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胸腺嘧啶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细胞系和癌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Id-1mRNA的表达
12
作者 李健 范宗民 +7 位作者 高珊珊 何欣 郭花芹 齐义军 郭涛 杜芳 秦豫培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Id-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和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食管癌细胞系(EC109、EC1、EC18)、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系(NECA6-E6E7和NECA6-E6E7-hTERT)及20例食管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Id-1mRNA...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Id-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和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食管癌细胞系(EC109、EC1、EC18)、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系(NECA6-E6E7和NECA6-E6E7-hTERT)及20例食管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Id-1mRNA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EC109、EC1、EC18、NECA6-E6E7和NECA6-E6E7-hTERT均出现Id-1mRNA的表达。正常食管上皮中未见其表达,癌旁组织中Id-1mRNA阳性表达率为35%(7/20),癌组织中为65%(13/20),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P>0.05)。结论:Id-1基因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癌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1基因 食管癌 组织 细胞系 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癌癌旁和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组织肠上皮化生检测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社干 冯笑山 +8 位作者 马保根 范宗民 高珊珊 何欣 郭花芹 王启鸣 郭瑞锋 吴会芳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贲门癌癌旁组织及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组织肠上皮化生(IM)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艾显蓝-雪夫(AB-PAS)和高铁二胺-艾显兰(HID-AB)黏液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河南贲门癌高发区70例贲门癌癌旁组织和320例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组... 目的:探讨贲门癌癌旁组织及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组织肠上皮化生(IM)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艾显蓝-雪夫(AB-PAS)和高铁二胺-艾显兰(HID-AB)黏液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河南贲门癌高发区70例贲门癌癌旁组织和320例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组织中的IM进行检测。结果:贲门癌癌旁组织的IM检出率38.5%(27/70),高于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组织中的IM检出率4.4%(14/320)(χ2=71.3945,P<0.01)。贲门癌癌旁组织IM不完全型占92.6%(25/27),完全型IM占7.4%(2/27);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的IM不完全型占7.1%(1/14),完全型IM占92.9%(13/14);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157,P<0.01)。贲门癌旁组织的IM大肠型占59.2%(16/27),小肠型占40.8%(11/27);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的IM小肠型占92.9%(13/14),大肠型占7.1%(1/14);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73,P<0.01)。结论:IM可能是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癌前病变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不完全型和大肠型IM可能是贲门癌前病变的独特组织学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肠上皮化生 癌旁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凝块DNA提取方法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欣 孙哲 +3 位作者 郭涛 李韶华 温巍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血凝块DNA提取的方法。方法:利用血凝块融化液直接进行DNA提取,并通过血凝块融化液涂片、血凝块冰冻切片以及琼脂糖电泳鉴定所提DNA的质和量。并与常规研磨法提取DNA进行比较。结果:利用血凝块融化液直接提取DNA浓度可高达(13.... 目的:探讨血凝块DNA提取的方法。方法:利用血凝块融化液直接进行DNA提取,并通过血凝块融化液涂片、血凝块冰冻切片以及琼脂糖电泳鉴定所提DNA的质和量。并与常规研磨法提取DNA进行比较。结果:利用血凝块融化液直接提取DNA浓度可高达(13.9±10.4)mg/L,A(260nm)/A(280nm)为1.85±0.11;高于研磨法的(9.70±4.1)mg/L和1.74±0.08(P<0.05)。血凝块融化液中以及血凝块冰冻切片中均含有较多的有核细胞。结论:利用血凝块的融化液直接进行DNA提取是一种简便、实用的DNA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块 DNA提取 冰冻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癌癌旁和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肠上皮化生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笑山 高社干 +9 位作者 马保根 何欣 范宗民 高珊珊 郭花芹 王启鸣 郭瑞锋 贺新伟 吴会芳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贲门癌癌旁与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肠上皮化生(IM)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70例贲门癌癌旁IM与320例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IM组织中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 目的:探讨贲门癌癌旁与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肠上皮化生(IM)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70例贲门癌癌旁IM与320例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IM组织中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标本中IM检出率4.4%(14/320),低于贲门癌癌旁组织中的38.6%(24/70)(P<0.01)。癌旁IM组织中p53蛋白高表达率高于无症状人群IM(χ2=8.7840,P<0.01),但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88,P>0.05)。结论:贲门癌癌旁IM可能更易发生基因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肠上皮化生 免疫组化 P53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癌和大肠癌组织中嗜铬蛋白A、Rb蛋白和PCNA的表达
16
作者 王道存 何欣 +12 位作者 王立东 范宗民 冯常炜 高珊珊 韩晶 王能超 孙哲 刘小莉 王苒 江亚南 王俊宽 郭涛 吕晓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贲门癌和大肠癌组织内分泌分化与Rb蛋白和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7例贲门癌和78例大肠癌组织中嗜铬蛋白A(CGA)、Rb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贲门癌和大肠癌组织中CG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30/57)和35.9%(... 目的:探讨贲门癌和大肠癌组织内分泌分化与Rb蛋白和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7例贲门癌和78例大肠癌组织中嗜铬蛋白A(CGA)、Rb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贲门癌和大肠癌组织中CG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30/57)和35.9%(28/78),Rb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1.6%(18/57)和33.3%(26/78)。CGA阳性大肠癌组织Rb蛋白表达率高于CGA阴性者(P<0.005),但在贲门癌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A阳性和阴性贲门癌和大肠癌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b蛋白的表达变化在大肠癌内分泌分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贲门癌可能不起关键作用;内分泌分化对贲门癌和大肠癌组织的增殖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分化 RB蛋白 PCNA 嗜铬蛋白A 贲门癌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测定
17
作者 易会兴 王立东 +10 位作者 何欣 焦新英 李吉林 范宗民 吴达龙 高珊珊 冯常炜 吕晓东 张延瑞 刘宾 郭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检测贲门腺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方法:取42例贲门腺癌患者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RASSF1A甲基化。结果:癌旁组织RASSF1A甲基化表达率为2%(1/42),而癌组织中达64%(27/42),2者比较,差... 目的:检测贲门腺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方法:取42例贲门腺癌患者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RASSF1A甲基化。结果:癌旁组织RASSF1A甲基化表达率为2%(1/42),而癌组织中达64%(27/42),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14,P<0.05)。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贲门癌经常发生的分子事件,可成为对贲门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选的一项重要候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肿瘤 腺癌 RASSF1A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癌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贲门炎患者血清蛋白质质谱的变化
18
作者 王道存 王立东 +15 位作者 郑树 范宗民 李吉林 冯常炜 张延瑞 刘宾 郭涛 高珊珊 何欣 王俊宽 刘小莉 江亚南 王能超 王苒 孙哲 焦新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检测贲门癌高发区人群慢性萎缩性贲门炎(CAG)患者血清蛋白质质谱变化。方法:采用弱阳离子结合芯片(WCX2)及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对食管癌高发区普查人群中活检组织诊断为正常的63人和CAG... 目的:检测贲门癌高发区人群慢性萎缩性贲门炎(CAG)患者血清蛋白质质谱变化。方法:采用弱阳离子结合芯片(WCX2)及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对食管癌高发区普查人群中活检组织诊断为正常的63人和CAG的57人的血清蛋白质质谱进行检测,找出差异蛋白质。结果:2组间有165种质核比在2010~49170的蛋白质谱图被标记,其中CAG人群中升高37种,降低31种(P〈0.05)。结论:CAG人群存在多种血清蛋白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高发区 慢性萎缩性贲门炎 蛋白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SLC5A8基因甲基化检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达龙 王立东 +8 位作者 易会兴 高珊珊 范宗民 何欣 赵颖颖 冯常炜 李吉林 焦新英 张延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SLC5A8基因甲基化在贲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42例贲门腺癌及15例癌旁组织SLC5A8基因的甲基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贲门癌组织SLC5A8基因表达水平。结果:42例GCA组织中有18例(43%)SLC5A8基因... 目的:探讨SLC5A8基因甲基化在贲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42例贲门腺癌及15例癌旁组织SLC5A8基因的甲基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贲门癌组织SLC5A8基因表达水平。结果:42例GCA组织中有18例(43%)SLC5A8基因甲基化阳性。15例癌旁贲门组织中有2例(13%)甲基化阳性。癌组织的甲基化阳性率(4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P<0.01)。贲门癌组织SLC5A8基因甲基化状况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相关性。18例SLC5A8基因甲基化阳性标本中仅有3例(17%)检测到SLC5A8基因的表达;而24例SLC5A8基因甲基化阴性标本中有10例(42%)检测到SLC5A8基因的表达;SLC5A8基因甲基化阳性的贲门癌组织中SLC5A8基因表达率显著低于甲基化阴性的贲门癌组织的发生率(P<0.05)。结论:SLC5A8基因甲基化是GCA癌变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是SLC5A8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肿瘤 腺癌 SLC5A8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