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0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庆祝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建院60周年专刊
1
作者 韩一帆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1-711,共1页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始建于1958年,原为化工部所属郑州工学院化工系。1958年由原大连理工大学及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援建。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并重,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道路,逐...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始建于1958年,原为化工部所属郑州工学院化工系。1958年由原大连理工大学及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援建。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并重,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道路,逐步形成了协作、奉献、求是、创新的良好院风和务实、高效、协调、规范的工作准则。六十年来,学院共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各类高等工程技术人员近2万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大学 化工系 学院 能源 大连理工大学 工程技术人员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和预处理玉米秸秆的酶解糖化工艺研究
2
作者 张欢欢 林钰程 +4 位作者 王圆圆 赵世强 杜朝军 赵子高 常春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秸秆类生物质的预处理和酶解是实现其高值化转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对甲酸、亚氯酸钠和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比较。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预处理前后玉米秸秆的... 秸秆类生物质的预处理和酶解是实现其高值化转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对甲酸、亚氯酸钠和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比较。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预处理前后玉米秸秆的组成、形貌、晶体结构和官能团进行了分析。经过甲酸、亚氯酸钠和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后,木质素去除率分别为66.71%,97.12%和91.88%,酶解率分别达到63.26%,71.83%和95.14%。在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9.6 FPU/g,木聚糖酶添加量为35.44 IU/g,吐温80添加量为20.96 mg/g的条件下,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预测酶解率为95.57%,实际酶解率为94.42%。高固体酶解的最佳补料策略是初始底物浓度为8%,在6,12,24 h分别添加4%的底物,酶解120 h后,酶解率达到87.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预处理 高固酶解 分批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煤化工装置联动改造应用总结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本峰 吴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223,共4页
先进煤化工装置正在逐步取代固定床技术,但对于合成氨、尿素装置来说生产线较长,全部退出则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较大。为弥补损失,在气头替代的前提下,将后续合成氨、尿素装置进行利用会在一定时间内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效益。在先进煤气化技... 先进煤化工装置正在逐步取代固定床技术,但对于合成氨、尿素装置来说生产线较长,全部退出则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较大。为弥补损失,在气头替代的前提下,将后续合成氨、尿素装置进行利用会在一定时间内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效益。在先进煤气化技术中,氨合成装置是整个合成氨装置产能中的瓶颈所在,汽化、净化装置仍存在一定的产能无法释放,为此将先进煤化工技术中汽化、净化多余的产能结合固定床后续装置加以改造利用,在投资增加较小的情况下,实现了合成氨、尿素的产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替代 汽化 配气 污氮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尾矿基矿山复垦基质土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谷守玉 赵漫茹 +6 位作者 侯翠红 王孟来 杜令攀 郭永杰 肖亚楠 苗俊艳 关红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192,共10页
昆阳磷矿地处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水质保护流域,矿山复垦及生态修复对滇池水域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以昆阳磷矿浮选产生的大量磷尾矿进行矿山复垦基质土改良,通过土柱淋溶试验提出有效生态修复方法,并在中试试验中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昆阳磷矿地处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水质保护流域,矿山复垦及生态修复对滇池水域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以昆阳磷矿浮选产生的大量磷尾矿进行矿山复垦基质土改良,通过土柱淋溶试验提出有效生态修复方法,并在中试试验中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流域矿山复垦提供新思路与方向。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以磷尾矿为基质,选取黑页岩、填料、堆肥、固磷剂、团粒剂为改良剂,探究改良剂对基质土入渗率、pH值、容重及饱和含水量等性质的影响因素,明确各改良剂不同添加量与基质土上述性质变化的关联;设计土柱淋溶试验模拟降雨环境,探究改良剂对磷尾矿磷含量的改良效果。经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当填料SZ添加量为15%、堆肥为12%、固磷剂FP-1为0.15%、团粒剂为0.02%时,淋滤液磷酸盐含量仅为0.18 mg/L(以P计),相较于对照处理CK,磷含量大幅下降97.8%,入渗率从7.464 mm/h提升至8.508 mm/h,pH值从6.87调整为7.23,EC值从2.625 mS/cm降低至0.961 mS/cm。中试试验深入实施阶段,对基质土进行物化性质分析,包括pH值、EC值、有机质、养分、重金属等检测指标,均达到《绿化种植土壤》(CJ/T 340—2016)行业标准;渗滤液水质分析表明,pH值、EC值、磷酸盐、氟化物、重金属等重要检测指标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国家标准;各试验区内植物生长态势良好,验证了磷尾矿基矿山复垦基质土与种植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尾矿 基质土 生态修复 矿山复垦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应用现状和热点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邢安安 苗俊艳 +3 位作者 刘欣雨 杨昆 谷守玉 侯翠红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515,526,共11页
磷石膏(PG)是湿法磷酸工艺中的固废产物,且堆积量较为庞大,了解磷石膏的处理方法及应用现状,可以为该领域的一线科研人员提供研发思路借鉴。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了2000~2024年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核心数... 磷石膏(PG)是湿法磷酸工艺中的固废产物,且堆积量较为庞大,了解磷石膏的处理方法及应用现状,可以为该领域的一线科研人员提供研发思路借鉴。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了2000~2024年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核心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分析,深入剖析了PG应用现状、热点趋势,并对国内外各自的发展提出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PG的资源化利用提供解决思路。结果显示:2000~2024年,国内外关于PG应用的发文量逐年上升,累计达到6408篇,PG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应用过程中的杂质元素影响,其中经改性处理和掺混其他物质后,应用至建筑领域的研究愈发火热。国外初期研究注重放射性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中期注重稀土元素的提取,而国内初期研究侧重于生产化学产品,中期侧重于建筑领域应用研究,近期国内外都开始注重PG的机械强度性能测试。相较于国外PG应用行业较为集中,国内PG的应用研究注重多行业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PG) 文献计量学 应用现状 热点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翠利 申纯宇 +8 位作者 杨英 王兴龙 汤建伟 化全县 刘咏 刘鹏飞 丁俊祥 申博 王保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5-253,共9页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IL)作为一种创新的环保绿色溶剂,具有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的溶解能力、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卓越的离子导电性,使得其作为结构导向剂、反应溶剂、还原剂和溶剂等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IL)作为一种创新的环保绿色溶剂,具有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的溶解能力、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卓越的离子导电性,使得其作为结构导向剂、反应溶剂、还原剂和溶剂等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不同种类的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与改性领域的突出性能,详细阐述了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分析了离子液体在金属、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和纳米纤维素等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进展,同时对离子液体在调控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形貌以及性能等方面的功能特点进行了总结,为未来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新的建议,指出离子液体精确调控制备特定功能的纳米材料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纳米材料 团聚 催化 合成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废渣碳酸化封存CO_(2)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汪喜和 王诗元 +2 位作者 花超 曹亦俊 李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1401,共21页
当前,全球正面临温室效应引发的多种气候风险,而CO_(2)被认为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我国政府已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作为矿冶大国,我国每年产生上亿吨选矿和冶金的废渣,这些工业固废是潜在的“... 当前,全球正面临温室效应引发的多种气候风险,而CO_(2)被认为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我国政府已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作为矿冶大国,我国每年产生上亿吨选矿和冶金的废渣,这些工业固废是潜在的“矿化固碳”原料,可将CO_(2)以碳酸盐的固体形式进行永久储存,即实现矿冶废渣的碳酸化固定。该过程不仅有效应对了温室效应,还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符合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综述了以几种典型矿物废渣为原料进行矿物碳酸化封存CO_(2)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CO_(2)矿物碳酸化封存的原料和途径,并探讨了不同原料碳酸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本文还分析了不同固碳技术路线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合理建议,以实现矿冶废渣固碳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CO_(2)封存 矿冶废渣 矿物碳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萃取法回收锗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妍妍 郭文欢 +4 位作者 张致远 惠明洋 刘璐 李鹏 滕道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6,共15页
锗是一种稀散金属,广泛应用于红外技术、光纤、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被认定为战略资源。由于锗资源稀少且分布分散,其提取技术受到原料来源限制,富集难度较大,因此,合理开发初级和二次锗资源以保障锗产业的稳定发展,成为全球紧迫的需求... 锗是一种稀散金属,广泛应用于红外技术、光纤、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被认定为战略资源。由于锗资源稀少且分布分散,其提取技术受到原料来源限制,富集难度较大,因此,合理开发初级和二次锗资源以保障锗产业的稳定发展,成为全球紧迫的需求。溶剂萃取法以其高分离系数、高效率、良好选择性、简便流程以及可大规模连续生产等优点,在湿法领域回收锗有一定优势,并在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综述了溶剂萃取法在锗回收中的应用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萃取剂的萃取机理和性能,探讨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 溶剂萃取 萃取剂 协同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包裹缓释肥对水稻生长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晓淑 侯翠红 +5 位作者 陈新平 丁茂 束维正 王孟来 井红权 张务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2,共10页
研究地上、地下养分供需匹配、保障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一次性施肥产品及配套施用技术,是现代化、规模化、轻简化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本文探究无机包裹型缓释肥一次性施用技术,为水稻养分高效吸收和管理精准轻简的施肥策略提供理... 研究地上、地下养分供需匹配、保障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一次性施肥产品及配套施用技术,是现代化、规模化、轻简化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本文探究无机包裹型缓释肥一次性施用技术,为水稻养分高效吸收和管理精准轻简的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分次施肥(FP)、一次性施用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DF)和减量20%一次性施用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JF),比较水稻生长发育、花前花后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移、产量、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特征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一次性施无机包裹型缓释肥DF处理水稻产量达8403.57 kg/hm 2,较常规施肥FP处理增产13.02%,减量20%一次性施无机包裹型缓释肥JF处理与FP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DF处理可在改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的同时提高花后干物质量,花后干物质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较FP处理提高16.18%。DF、JF处理促进了水稻根系的发育,分蘖期总根长达455.84~530.42 cm,较FP处理提高12.13%和30.48%。整个生育期内DF、JF处理土壤无机氮浓度(59.45~14.96 mg/kg)始终高于FP处理(55.84~12.71 mg/kg)。DF处理较FP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23.01%、当季回收率显著提高63.80%、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13.01%。一次性基施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可实现水稻增产,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为水稻高产高效和轻简化栽培提供了增效肥料产品和可行性施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释氮肥 氮素积累转移 根系形态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化工艺及硫酸烷基化反应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明伟 李涛 任保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73-1580,共8页
目前烷基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催化剂的开发和酸烃混合过程的强化,研究开发新型烷基化反应器是突破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碳四烷基化工艺技术现状,简述了硫酸、氢氟酸、离子液体、固体酸作为催化剂的反应工艺。回顾了碳四烷基化反应... 目前烷基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催化剂的开发和酸烃混合过程的强化,研究开发新型烷基化反应器是突破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碳四烷基化工艺技术现状,简述了硫酸、氢氟酸、离子液体、固体酸作为催化剂的反应工艺。回顾了碳四烷基化反应机理,指出异丁烷的氢转移是反应的控速步骤,进而提出烷基化技术改进的关键是强化异丁烷向酸相的传质,并以此指导新型反应器的设计。文章着重介绍了硫酸法烷基化反应器,将其按照混合方式分为搅拌混合式、静态混合式、喷射混合式以及剪切混合式等。从原料混合、产物分离和传热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硫酸法烷基化反应器,并对各种反应器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便于炼油企业结合自身优势选择合理的烷基化反应器及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化 异丁烷 反应器 混合 聚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的能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桓嘉 马闯 +4 位作者 刘永丽 赵继红 赵永升 郝希龙 张宏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0,共3页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附属品,是一种由有机残片、无机颗粒、细菌菌体、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污泥的资源化方式有很多,其中将污泥制备成各种能源加以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泥填埋所占用的土地,降低焚烧和...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附属品,是一种由有机残片、无机颗粒、细菌菌体、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污泥的资源化方式有很多,其中将污泥制备成各种能源加以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泥填埋所占用的土地,降低焚烧和土地利用过程中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风险,而且可以把污泥作为能源加以利用,变废为宝。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污泥能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旨在提供一个污泥能源化利用的新思路,推动污泥能源化利用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制氢 制油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行业中废硫酸处理方法概述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生 张端峰 +1 位作者 刘振锋 任保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5,共4页
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废硫酸的净化处理方法及废硫酸的回收再利用的现状,并简要分析了应用微流体技术处理废硫酸的可行性。
关键词 废硫酸 净化处理 回收利用 微流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热力学虚拟实验室的构建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彩荣 蒋登高 +4 位作者 詹自力 石晓华 侯翠红 任保增 江振西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120,共4页
化工热力学实验具有仪器设备多、数据处理难度大等显著特点,因此化工热力学虚拟实验室的构建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在研究虚拟实验室理论及其开发技术的基础上,确定了化工热力学网络虚拟实验室的构建类型为浏览式网络虚拟实验室,开发... 化工热力学实验具有仪器设备多、数据处理难度大等显著特点,因此化工热力学虚拟实验室的构建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在研究虚拟实验室理论及其开发技术的基础上,确定了化工热力学网络虚拟实验室的构建类型为浏览式网络虚拟实验室,开发技术为F1ash技术。所开发的网络虚拟实验室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完整展现,可以加深用户对实验过程及相应的化工热力学理论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热力学 网络课程 虚拟实验室 FLASH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B-Al体系对磷矿熔融特性及玻璃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陈仲卿 刘家旭 +3 位作者 王艳语 井红权 侯翠红 屈凌波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3-1333,共11页
为解决磷尾矿的堆积问题,以磷尾矿和低品位磷矿为主要原料,以B_(2)O_(3)、Al_(2)O_(3)、KCl等为助剂,通过热法加工实现磷尾矿及中低品位磷矿的活化并制备玻璃肥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实验探究了K-B-Al体系对磷尾矿体系熔融特性的影响... 为解决磷尾矿的堆积问题,以磷尾矿和低品位磷矿为主要原料,以B_(2)O_(3)、Al_(2)O_(3)、KCl等为助剂,通过热法加工实现磷尾矿及中低品位磷矿的活化并制备玻璃肥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实验探究了K-B-Al体系对磷尾矿体系熔融特性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探讨了助剂添加对熔融产物元素活化效果和渣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尾矿、低品位磷矿、蛇纹石、KCl、B_(2)O_(3)、Al_(2)O_(3)配比为55∶25∶20∶7∶10∶1.5时,体系熔融流动温度TF最低为1135℃,较常规体系降低335℃。在1350℃时熔融所得玻璃肥料P_(2)O_(5)、CaO、MgO活化率均达到95%左右。分析了熔融温度和助剂对物料玻璃网络结构的影响。在所选工艺条件下B_(2)O_(3)以断裂硅氧网络为主,Al_(2)O_(3)既参与网络组成,也破坏硅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尾矿 玻璃肥料 硅氧结构 活化 废物处理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生物质生产食品化工产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白净 张璐 +5 位作者 方书起 陈俊英 常春 程晓辉 杨富颖 梁腾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218,共7页
利用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生物和化工技术制取化工产品可以有效合理地利用农作物副产品,减少污染。但是目前该类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仍不成熟,产品开发中仍存在较多的技术难题。本文综述了未来有可能商业化的几种生物质食品化工产品,阐明... 利用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生物和化工技术制取化工产品可以有效合理地利用农作物副产品,减少污染。但是目前该类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仍不成熟,产品开发中仍存在较多的技术难题。本文综述了未来有可能商业化的几种生物质食品化工产品,阐明其工艺可行性和其存在的巨大市场前景,同时指出目前食品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成本过高、催化剂的耐受性和选择性较差、目标产物分离困难等技术难题。并进一步阐述了未来糖基生物质食品化工产品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开发更为经济的发酵条件、耐受性和经济性更好的催化剂、更加高效的分离工艺和更具经济效益的新型食品化工产品。在当下石化资源愈加紧缺和生产工艺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糖基生物质食品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潜力将会得到极大提升。生物基化工产品的发展将会推动生物炼制技术和化工技术的变革与进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食品添加剂 生化工程 化工产品 生物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中磷、氟资源回收技术现状与展望
16
作者 田诺 涂忠兵 +5 位作者 侯翠红 姜威 谷守玉 侯屹东 杨文娟 朱桂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5,共10页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工艺的副产物,产量大且大量堆存于矿山中,其夹带的磷、氟在堆存及利用过程中不仅存在渗漏风险,污染环境,也会加大其后续利用的难度。同时,磷、氟是支撑我国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资源,对磷石膏中磷资源、氟资源...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工艺的副产物,产量大且大量堆存于矿山中,其夹带的磷、氟在堆存及利用过程中不仅存在渗漏风险,污染环境,也会加大其后续利用的难度。同时,磷、氟是支撑我国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资源,对磷石膏中磷资源、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磷石膏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成分特性方面,磷石膏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钙,含量可达80%~90%,含有一定量的磷、氟及其他杂质。磷以可溶磷、难溶磷和共晶磷形态存在,可溶磷易污染环境,难溶磷可转化为可溶磷产生危害,共晶磷影响磷石膏在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氟以可溶氟和难溶氟形态存在,可溶氟污染地下水和土壤,难溶氟影响土壤酸碱度,危害生态环境。本文介绍了化学沉淀法、吸附法、水洗净化法、电凝聚法、膜分离法、生物修复法和生物淋洗法等磷、氟回收方法,并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磷石膏的磷氟回收利用进行了展望,磷、氟回收技术虽取得进展,但仍面临挑战,未来应着重于技术创新,提高回收效率;推进联合工艺集成与协同优化,优势互补;加速智能化与自动化进程,提升稳定性;拓展跨学科研究,形成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实现磷资源、氟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废物处理 回收利用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微藻规模化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国杰 常春 孙绍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323-5329,共7页
微藻比陆生油料作物适应能力强、光合作用效率高,在二氧化碳减排、水污染治理以及生物基喷气燃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本文从能源微藻规模化培养的影响因素出发,首先对影响微藻规模化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分别从生态学因素、气候因... 微藻比陆生油料作物适应能力强、光合作用效率高,在二氧化碳减排、水污染治理以及生物基喷气燃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本文从能源微藻规模化培养的影响因素出发,首先对影响微藻规模化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分别从生态学因素、气候因素、工艺因素和选址因素这四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微藻生物燃料所需土地、水资源和微藻培养新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能源微藻大规模培养的技术难点和障碍。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微藻生物燃料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了我国能源微藻培养潜在的产量和适合养殖地区,并对我国微藻生物燃料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生物燃料 水资源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废气净化工艺的选择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金梅 任保增 +3 位作者 陈革新 姚彩兰 苟明霞 赵培庆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以废气排放量、污染物浓度、废气净化后排放指标等条件为依据,分别采用吸附-脱附-溶剂回收和吸附-脱附-催化燃烧2种处理方案,从设备投资、公用工程消耗、经济效益分析等对比,确定某工况最佳净化工艺,为下一步工业放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VOCS 净化工艺 溶剂回收 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农用地畜禽粪便氮负荷估算及利用途径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安可栋 王妍艳 +1 位作者 卢阿虔 王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71,共5页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以土壤植物营养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估算了郑州市土壤最大氮承载量和2009年畜禽粪便氮负荷量,同时对其环境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最终提出了畜禽粪便的利用途径。结果表明:郑州市单位面积土壤最大氮承载量为1...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以土壤植物营养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估算了郑州市土壤最大氮承载量和2009年畜禽粪便氮负荷量,同时对其环境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最终提出了畜禽粪便的利用途径。结果表明:郑州市单位面积土壤最大氮承载量为144.9kg/hm2,2009年郑州市畜禽粪便氮负荷量为88.0kg/hm2。在农作物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对畜禽粪便进行发酵、堆肥等无害化处理之后,将其全部施入郑州市农田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从局部来看,郑州市不同区域土地对畜禽粪便的消化能力不同,其中消纳畜禽粪便能力最强的是中牟县,单位面积土壤最大承载量高达200.4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氮负荷 土壤氮素最大承载量 土壤供氮量 作物需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羧甲基纤维素制备与应用新进展
20
作者 张淏龙 林钰程 +4 位作者 张赛 侯刘涛 张玉涛 韩秀丽 常春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2,共6页
从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的生物质原料出发,介绍了制备CMC的非粮生物质原料。根据CMC制备工艺过程,分别对生物质纤维素提取、碱化和醚化工艺、CMC表征及改性进行了综述。使用绿色溶剂预处理是提取纤维素的发... 从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的生物质原料出发,介绍了制备CMC的非粮生物质原料。根据CMC制备工艺过程,分别对生物质纤维素提取、碱化和醚化工艺、CMC表征及改性进行了综述。使用绿色溶剂预处理是提取纤维素的发展方向;碱化、醚化工艺采用溶液法有助于制备高性能产品,通过工艺创新可制备高取代度、高黏度CMC;进一步采用物理、化学改性可提高产品性能。在此基础上,综述了CMC在农业、环境、医疗、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分析了CMC应用新趋势,展望了CMC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羧甲基纤维素 取代度 改性 高值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