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公民教育基础问题及基本内涵的思考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东虓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4-137,共4页
公民教育应以培养民族精神为首要任务,以权利和义务教育贯穿始终,以培养公民意识为核心,以培养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精神、具有团体精神和祖国民族意识的好公民为宗旨;公民教育的基础的问题是公民的社会政治地位的定位问题及定位教... 公民教育应以培养民族精神为首要任务,以权利和义务教育贯穿始终,以培养公民意识为核心,以培养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精神、具有团体精神和祖国民族意识的好公民为宗旨;公民教育的基础的问题是公民的社会政治地位的定位问题及定位教育思考;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为国家与民族教育、权利与责任教育、道德与文明教育、民主与法治教育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基础问题 基本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公民教育是高等院校重要的现实任务 被引量:3
2
作者 秦树理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8-122,共5页
大学生公民教育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高等学校缺乏系统规范的公民教育。新时期,开展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要把公民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着力增加大学生的公民知识,... 大学生公民教育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高等学校缺乏系统规范的公民教育。新时期,开展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要把公民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着力增加大学生的公民知识,着重引导大学生确认公民身份;把公民教育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把公民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着力训练大学生的公民行为;把公民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公民教育 必要性 紧迫性 着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海峡两岸公民教育论坛”综述
3
作者 张宜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公民教育 教育论坛 海峡两岸 综述 国际交流中心 教育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 专家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晶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43,共4页
文化自信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又为文化自信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助推。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转换与创新进行的探讨,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 文化自信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又为文化自信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助推。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转换与创新进行的探讨,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转换与创新需要把握几个基本前提:注意把握文化的基本属性与政治的基本站位,注意把握理论逻辑的严密性和话语解读的规范性,注意在不断继承和借鉴中对原有话语方式进行转换和创新,注意面向话语客体的客观实际和面向现实的生活世界等。对这些基本前提的把握是进行实践工作的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政府对公民教育的主导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余兴龙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4-46,共3页
开展公民教育,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要起主导作用。政府要把公民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公民教育的法规和政策体系,重点办好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学校,加大投入,加强督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应处理好政府主导与... 开展公民教育,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要起主导作用。政府要把公民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公民教育的法规和政策体系,重点办好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学校,加大投入,加强督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应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与社会各界参与以及与学校自主办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公民教育 主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愿服务: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5
6
作者 秦树理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青年大学生 公共精神 志愿服务 培养 自愿 公民素质 基本精神 公共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青少年媒介使用的家庭环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3年度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郑素侠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4-149,共6页
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完成社会化的"第二课堂",但在一些偏远农村,青少年使用媒介的家庭环境与城市青少年之间仍存在较大落差。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全国性数据,探讨了... 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完成社会化的"第二课堂",但在一些偏远农村,青少年使用媒介的家庭环境与城市青少年之间仍存在较大落差。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全国性数据,探讨了城乡青少年媒介使用的家庭环境差异,研究发现:一、在电脑和网络的拥有上,农村家庭拥有电脑和网络的比例明显低于城镇家庭;二、在使用媒介时,城镇青少年比农村青少年能享受到更多的亲子陪伴;三、在使用媒介的时间干预上,城乡青少年父母对子女的看电视时间和上网时间都进行了干预,但比较而言,农村青少年父母对子女上网时间的干预更为严格,城镇青少年父母对子女看电视时间的干预更为严格。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手段,本文分析了造成城乡青少年媒介使用家庭环境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就优化农村青少年媒介使用的家庭环境、弥合城乡青少年之间的"数字鸿沟"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青少年 家庭环境 媒介使用 媒介素养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文化维度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东虓 王一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9,共4页
从文化身份之维、文化知识之维、文化意识之维、文化行为能力之维等四个维度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进行探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公民的文化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对合格公民的身份认同要求;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 从文化身份之维、文化知识之维、文化意识之维、文化行为能力之维等四个维度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进行探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公民的文化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对合格公民的身份认同要求;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合格公民的文化知识要求;树立文化权责意识、文化参与意识、文化自觉意识和自信意识是对合格公民的文化意识要求;具备相应的文化表达和文化思维能力是对合格公民的行为能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合格公民 文化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振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2,共4页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开展现代公民教育,培育现代公民意识这一重大任务已被提到日程上来,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开展现代公民教育,培育现代公民意识这一重大任务已被提到日程上来,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及其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公民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素质 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道德动力不足的原因和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宜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44,47,共3页
公民道德的动力不足,是当前我国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甚至出现故意作恶、自己不为善甚至抨击别人为善、几乎否定任何道德宣传说教等极端现象。公民道德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道德信仰迷失,道德价值观混乱;社会整体道德责... 公民道德的动力不足,是当前我国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甚至出现故意作恶、自己不为善甚至抨击别人为善、几乎否定任何道德宣传说教等极端现象。公民道德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道德信仰迷失,道德价值观混乱;社会整体道德责任感弱化;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反差大;做好人可能有风险甚至付出代价等。解决公民道德动力不足问题客观要求:用科学的道德观引导人们的生活;利用制度的力量引导人们向善;通过道德训练培养"道德人";解决"道德之知"与"道德之行"的矛盾;创建德、利、福相统一的道德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动力 道德治理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公民权与社会团结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成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49,共5页
在西方社会理论史上,涂尔干率先提出并论证了团结与失范这一对现代性主题。而马歇尔则提出了普遍公民权在改变社会结构和社会不平等模式中的积极作用。循此,帕森斯沿着涂尔干与马歇尔的思路,在其"社会共同体"的理论框架内将... 在西方社会理论史上,涂尔干率先提出并论证了团结与失范这一对现代性主题。而马歇尔则提出了普遍公民权在改变社会结构和社会不平等模式中的积极作用。循此,帕森斯沿着涂尔干与马歇尔的思路,在其"社会共同体"的理论框架内将涂尔干未能很好解决的"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之关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马歇尔的普遍公民权理论应用到探讨现代社会团结问题的研究中,为现代社会整合提供了一种普遍的理论基础及认识维度。这也为我国解决因社会分化而凸显的社会矛盾与因民族差异性、多样性而存在的紧张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公民权 社会团结 社会失范 社会分工 社会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创新型管理:高等教育与个人发展新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治德 《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6-138,共3页
职场对各类人才的共性智能类型的要求体现了时代特点。二十一世纪初期的高校学生通过高等教育过程促进自己的智能成长和提高自己的职场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是自我创新型管理。这个探索性和反思性相结合的自我管理过程能指导学生在日常学... 职场对各类人才的共性智能类型的要求体现了时代特点。二十一世纪初期的高校学生通过高等教育过程促进自己的智能成长和提高自己的职场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是自我创新型管理。这个探索性和反思性相结合的自我管理过程能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开发和促进自己的创新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创新 高等教育 个人发展 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与移植:对中国公民意识发展的思考
13
作者 冯留建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76,共3页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公民意识发展的继承性、借鉴性等特征决定的。自公民社会产生以来,公民意识的发展都是以先前社会的公民意识为起点和阶梯,这决定了公民意识继承必然是公民意识发展的基本形式和重要途...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公民意识发展的继承性、借鉴性等特征决定的。自公民社会产生以来,公民意识的发展都是以先前社会的公民意识为起点和阶梯,这决定了公民意识继承必然是公民意识发展的基本形式和重要途径,没有公民意识的继承,具有民族特征的公民意识将不复存在。此外,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移植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公民意识,也是发展和完善我国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公民意识的移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既要借鉴他国经验,又要遵循中国特色,还要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公民意识发展仅仅依靠继承和移植是不够的,中国公民意识发展还要着眼于更新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民意识发展 继承性 移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47
14
作者 楚明钦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4-69,共6页
在数字经济下,我国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生产模式将被解构和重塑,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生产性服务环节都将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将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当前我国农业生... 在数字经济下,我国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生产模式将被解构和重塑,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生产性服务环节都将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将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数字经济激发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需求、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化、实现信息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有效供给、构建数字经济下农业虚拟产业集群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理性及其道德意义:康德与罗尔斯的诠释 被引量:8
15
作者 寇东亮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52,共6页
公共理性是康德和罗尔斯都关注的论题之一。康德把公共理性与包括道德启蒙在内的人类启蒙相勾连,以实践理性为根据,揭示了公共理性与人格、道德律令、正义等的可能性联系。罗尔斯力图在人的一种深度自我道德启蒙的意义上,进一步阐明公... 公共理性是康德和罗尔斯都关注的论题之一。康德把公共理性与包括道德启蒙在内的人类启蒙相勾连,以实践理性为根据,揭示了公共理性与人格、道德律令、正义等的可能性联系。罗尔斯力图在人的一种深度自我道德启蒙的意义上,进一步阐明公共理性与自我、正义、道德感等的关系。康德和罗尔斯对公共理性及其道德意义的诠释,本质上是对现代公民道德的存在根据与根本特征的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公共理性 道德 康德 罗尔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使用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素侠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45,共4页
帮助无法退回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使其逐步适应城市规则并成为城市市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大众传媒作为个体介入社会过程的重要工具,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所产生的影响有待挖掘。本文从社会距离的视角切入,... 帮助无法退回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使其逐步适应城市规则并成为城市市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大众传媒作为个体介入社会过程的重要工具,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所产生的影响有待挖掘。本文从社会距离的视角切入,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考察了媒介使用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大众传媒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价值与作为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新生代 农民工 社会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内涵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思坤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重民爱民思想资源,关注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永恒主题,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民生问题要从人民最关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重民爱民思想资源,关注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永恒主题,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民生问题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使全体公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执政理念 保障和改善民生 思想渊源 理论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决定理论模式:青少年网瘾行为的解读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治德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35,139,共5页
网瘾是个人的行为现象,解读网瘾现象必须从驱使这一行为现象发生的心理根源开始。从有机心理学自我决定理论的角度探讨网瘾行为的个人内心根源因素,将这个由内心根源驱使的行为放置于青少年的社会存在环境中分析,可以提出一个解读网瘾... 网瘾是个人的行为现象,解读网瘾现象必须从驱使这一行为现象发生的心理根源开始。从有机心理学自我决定理论的角度探讨网瘾行为的个人内心根源因素,将这个由内心根源驱使的行为放置于青少年的社会存在环境中分析,可以提出一个解读网瘾行为和解决网瘾问题对策的理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瘾行为 自我决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经验与城市认知:农民工子女眼中的城市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素侠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4-78,共5页
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分析农民工子女在命题作文中记述的"进城经历",探讨了农民工子女的个体经验与城市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经由个体经验所构建的城市认知,与农民工子女通过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所形成的城市认知发生... 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分析农民工子女在命题作文中记述的"进城经历",探讨了农民工子女的个体经验与城市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经由个体经验所构建的城市认知,与农民工子女通过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所形成的城市认知发生了冲突,并在他们心中造成了认知失调:对城市的繁华与文明充满渴望和向往,同时又惧怕甚至厌恶城市的繁华与文明。认知失调引发身份认同的危机,由此产生了防御性认同和进取性认同。但防御性认同仅使农民工子女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并不能缓和认同的危机;进取性认同作为一种激励性力量,可激发农民工子女向上流动的愿望,但现存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限制了他们向上流动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经验 城市认知 农民工子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软实力发展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留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自从约瑟夫.奈20世纪90年代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之后,"软实力"理论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软实力"理论的提出使长期以来隐伏于国际关系间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制度体系等方面的暗中较量公开化、明... 自从约瑟夫.奈20世纪90年代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之后,"软实力"理论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软实力"理论的提出使长期以来隐伏于国际关系间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制度体系等方面的暗中较量公开化、明晰化和理论化。国际竞争既是一种"硬实力"的竞争,又是价值观念、制度、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国家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以非强制方式运用全部资源以争取他国自愿理解、认同或合作的能力。回顾并剖析美国软实力的发展历史和形成规律,对促进中国"软"、"硬"实力的协调发展与和平崛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美国软实力 中国软实力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