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美国公共行政美德伦理的复兴与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冬艳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60,共5页
20世纪80年代美德伦理在美国公共行政领域的复兴,使得美德与公共行政实践的内在利益紧密相关。实现公共行政的内在利益需要有德性的公共行政人员,而公共行政人员的美德决定了公共行政实践内在利益的实现。
关键词 当代美国 公共行政 美德伦理 复兴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行政正义: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取向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冬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31,共5页
在我国,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崭新的政府理论和范式,存在着许多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领域,其中,对服务型政府核心价值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公共行政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正义的三重伦理维度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宪政价值追求,体现了... 在我国,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崭新的政府理论和范式,存在着许多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领域,其中,对服务型政府核心价值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公共行政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正义的三重伦理维度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宪政价值追求,体现了服务型政府实现公共利益的价值诉求,体现了服务型政府对行政主体的内在道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正义 服务型政府 核心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公共行政德性正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冬艳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35,141,共6页
西方德性正义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正义是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德性,是公共行政人员最主要的美德。西方"道德代理人"理论指行为人不仅应当遵循道德原则,而且承认道德是他们的委托人。作为从事一项正义事业的公共行政人员... 西方德性正义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正义是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德性,是公共行政人员最主要的美德。西方"道德代理人"理论指行为人不仅应当遵循道德原则,而且承认道德是他们的委托人。作为从事一项正义事业的公共行政人员,他们必然是正义的道德代理人,正义道德是他们行动的最高委托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 德性正义 道德代理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行政核心价值及其基本特征
4
作者 杨冬艳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46,共5页
正义是公共行政权力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应然的、核心价值。在公共行政发展的不同时期,正义的核心价值地位会有所偏离或被遮蔽,但公共行政核心价值的历史演进越来越接近正义的核心价值要求,表现出对正义核心价值的复归。公共行政正义... 正义是公共行政权力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应然的、核心价值。在公共行政发展的不同时期,正义的核心价值地位会有所偏离或被遮蔽,但公共行政核心价值的历史演进越来越接近正义的核心价值要求,表现出对正义核心价值的复归。公共行政正义具有政治性与多元性的基本价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正义 核心价值 政治性 多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角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性梗阻与纾解路径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轲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7-115,共9页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着力点。当前,中央与地方虽然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层次分明、功能耦合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体系,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也出现了一系列制度性瓶颈问题。基于“...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着力点。当前,中央与地方虽然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层次分明、功能耦合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体系,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也出现了一系列制度性瓶颈问题。基于“多层嵌套”的制度分析思想,从顶层设计规则到具体操作规则、从正式规则到非正式规则,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性梗阻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法律规范制度”层面的立法层次整体偏低、法规规章条款泡沫化、程序性和配套性规范缺位;“政策制度”层面的“条块分割”的碎片化公共决策体制、公众需求表达渠道受限、地区间横向协同机制缺失;“配套制度”层面的政府间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户籍制度与公共福利捆绑;“非正式制度”层面的社会资本参与供给存在准入壁垒、地方政府官员的双重角色冲突。破解上述制度性梗阻的纾解路径主要包括: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梯度标准体系、政策参与机制、质量监测体系、财力可持续均衡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共同富裕 制度性梗阻 多层嵌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区经济”理论再审视:理论逻辑、情境变迁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斌栋 匡贞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6,共12页
行政区经济理论已实现了特定现象的概念化,并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但其现实基础正面临冲击,市场主体独立性增强与市场体系深化、中央调控能力强化、交通通信技术进步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政区经济,从而呈现出隐蔽化与... 行政区经济理论已实现了特定现象的概念化,并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但其现实基础正面临冲击,市场主体独立性增强与市场体系深化、中央调控能力强化、交通通信技术进步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政区经济,从而呈现出隐蔽化与非正式化、稳态化与内卷化以及模糊化与复杂化等新特征。为了保持理论活力、解释力和预测力,行政区经济理论必须与时俱进,增强逻辑严谨性与可拓展性。未来发展要在政治体制改革、多元共治体系构建、地方政府角色重新定位三个方向取得突破,一方面要扎根于本土的历史路径和现实情境,增加理论厚度和深度,为破除区域壁垒和完善空间治理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国际学术对话和比较研究,在更大框架内实现理论升华,形成既遵循世界普遍规律性,又充满中国特色的行政区经济理论框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经济 行政区划 区域一体化 跨域协作 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乡镇街道重构的驱动机制:以T县街道设置为例
7
作者 匡贞胜 何水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39,198,共21页
县辖街道已在中国大规模实施,且日渐成为县城建设的重要政策工具,但这一现象尚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论文结合一个县域撤乡镇设街道的现实案例,采用“过程-事件”分析范式,力图打开基层政区改革的“黑箱”决策过程,梳理其调整动因、方案... 县辖街道已在中国大规模实施,且日渐成为县城建设的重要政策工具,但这一现象尚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论文结合一个县域撤乡镇设街道的现实案例,采用“过程-事件”分析范式,力图打开基层政区改革的“黑箱”决策过程,梳理其调整动因、方案设置与决策考量,并与政区改革三重逻辑理论展开对话,以充分审视并检验乡镇街道重构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T县街道设置的初始动因与具体方案的设置深受经济发展、权力博弈以及政治妥协相关因素影响,直接表现为捕获以建设用地为主的关键资源,降低开发区运行的不确定性,以及获取行政等级体系中的合法性,体现出市域撤县(市)设区逻辑在县域尺度的重复再生,而与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的治理因素并未成为方案设置的重要依据。乡镇改街道存在潜在风险,未来应进一步厘清县城建设、城乡融合与街道设置之间的关系,谨防县域街道设置陷入短视化误区,背离其保障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 街道办事处 撤乡镇设街道 行政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治理驱动治理重心下移的机制分析——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为例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忠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33,共9页
数字治理驱动治理重心下移并进行技术赋能的关键,是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在北京“接诉即办”的改革中,这些机制及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层级关系上纵向整合机制,压缩了“中间管理层级”,使政府纵向层级关系呈现出弹性的结... 数字治理驱动治理重心下移并进行技术赋能的关键,是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在北京“接诉即办”的改革中,这些机制及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层级关系上纵向整合机制,压缩了“中间管理层级”,使政府纵向层级关系呈现出弹性的结构状态;二是基层“条块”关系上横向整合机制,将科层制自上而下的规则驱动转变为直接面向社会的解决问题驱动,推进“条块”关系的高效整合与协同;三是国家与社会关系上的内外整合机制,打破科层体系的封闭状态,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增强了科层体系对社会的整合力与回应性。这三重机制构成了数字治理有效驱动治理重心下移并进行技术赋能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治理 治理重心下移 接诉即办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执行力的领导力建设论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兆鑫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65-67,共3页
传统“决策—执行”二分法逻辑无助于化解政策执行困境,全面落实改革政策要突出以领导力建设带动执行力提升。要充分认识到领导活动是贯通决策与执行的关键,卓越领导力是消解执行梗阻的保障,应准确把握领导与执行的共生关系。以促进执... 传统“决策—执行”二分法逻辑无助于化解政策执行困境,全面落实改革政策要突出以领导力建设带动执行力提升。要充分认识到领导活动是贯通决策与执行的关键,卓越领导力是消解执行梗阻的保障,应准确把握领导与执行的共生关系。以促进执行为目标,新时代领导力建设要重点提升组织整合能力、目标凝聚能力、资源汲取能力、政策学习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政策执行 领导力 执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式干部选拔任用:一个比较范式
10
作者 刘兆鑫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4,共6页
以考选和票选为主要形式的竞争性干部选拔任用存在路径依赖、形式主义、标准化失当、制度不配套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竞争性选任固有的工具理性缺陷。从我国政治实践出发,有必要发展协商式干部选拔任用新范式以取代竞争范式。协商式干部... 以考选和票选为主要形式的竞争性干部选拔任用存在路径依赖、形式主义、标准化失当、制度不配套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竞争性选任固有的工具理性缺陷。从我国政治实践出发,有必要发展协商式干部选拔任用新范式以取代竞争范式。协商式干部选拔任用更契合我国党政机构人事特征和体制框架,是以民主方式实现党对干部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增进选人用人中的审慎思辨,扩大干部工作的群众基础。实践中推动协商式干部选拔任用要以程序性、公开性、开放性和责任性为形式要求,在干部选任的各个环节不断拓展协商对话和民主空间。协商式干部选拔任用具有极强的制度包容性和发展性,可以构成中国特色干部工作的基础性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式干部选拔任用 竞争性干部选拔任用 干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负增长趋势下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宁 鲁冰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105,共7页
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与人口形态相适应是实现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当前,我国人口形态历史性地进入内生性自然负增长阶段。人口负增长使人口结构及其分布呈现诸多新特征,并给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带来一系列现实约束,主要表现为加剧以现... 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与人口形态相适应是实现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当前,我国人口形态历史性地进入内生性自然负增长阶段。人口负增长使人口结构及其分布呈现诸多新特征,并给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带来一系列现实约束,主要表现为加剧以现收现付制为主体的公共养老金财政风险、削弱就业关联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基础以及强化社会保障的区域不均衡度。在人口负增长趋势下实现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其基础在于构建以家庭为导向的福利制度,关键在于:为制度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条件,推进要素改革;优化支撑制度运行的内部要件,调整劳动与社会保险的关系;适应未来就业形态变化,加大对弱势地区的扶持力度,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域均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负增长 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制度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