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脑电图参数对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梦媛 刘洋 +2 位作者 李娇 冯光 韩冰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6,共11页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参数对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SAH)患者发病后90 d预后预测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收治的SaSAH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参数对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SAH)患者发病后90 d预后预测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收治的SaSAH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吸烟史、饮酒史、动脉瘤位置(前循环、后循环)、手术方式(开颅手术、介入手术、复合手术)、入院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水肿评分(SEBES)、入NSICU后首次随机血糖、乳酸水平及NSICU住院时间。所有患者入NSICU后48 h内均行定量脑电图监测,收集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上、下边界、95%频谱边缘频率(SEF95)、α变动、(δ+θ)与(α+β)功率比(DTABR)、大脑对称性指数(BSI)、光谱熵。根据发病90 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SaSAH患者定量脑电图参数与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各指标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1)共纳入SaSAH患者72例,预后不良组47例,预后良好组25例,发病后90 d预后不良占65.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史、吸烟史、饮酒史、动脉瘤位置、手术方式、乳酸水平、NSICU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unt-Hess分级、SEBES、随机血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的aEEG上、下边界及SEF95、α变动、光谱熵更低,DTABR、BSI更高(均P<0.05)。(2)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EEG上边界(r=-0.41,P<0.01)、aEEG下边界(r=-0.54,P<0.01)、SEF95(r=-0.46,P<0.01)、α变动(r=-0.53,P<0.01)和光谱熵(r=-0.39,P<0.01)与SaSAH患者mRS评分呈负相关,DTABR(r=0.52,P<0.01)、BSI(r=0.33,P<0.01)与SaSAH患者mRS评分呈正相关。(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unt-Hess分级(Ⅳ级比Ⅲ级:OR=1.203,95%CI:1.005~1.441,P=0.044;Ⅴ级比Ⅲ级:OR=1.661,95%CI:1.109~2.487,P=0.014)、SEBES(OR=1.647,95%CI:1.050~2.586;P=0.030)、aEEG下边界(OR=0.687,95%CI:0.496~0.953;P=0.024)、SEF95(OR=0.436,95%CI:0.202~0.937;P=0.034)、α变动(OR=0.368,95%CI:0.189~0.717;P=0.003)、DTABR(OR=1.324,95%CI:1.064~1.649;P=0.012)和BSI(OR=1.513,95%CI:1.026~2.231;P=0.036)是S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7项指标均对SaSAH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DTABR预测S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最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0.761~0.932),敏感度为85.11%,特异度为80.00%。结论定量脑电图参数aEEG下边界、SEF95、α变动、DTABR、BSI可能对SaSAH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待于未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脑电描记术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某农村地区老年人群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黎明 刘晓田 +5 位作者 张路宁 王高帅 王雪青 张子健 李玉倩 王重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1-665,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农村地区老年人群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探讨其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某农村地区5459名6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比值比( OR)探...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农村地区老年人群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探讨其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某农村地区5459名6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比值比( OR)探讨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关联强度。结果:河南省农村老年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为5.84%。中心型肥胖、TG升高、HDL-C降低、血压升高、FPG升高的患病率分别为45.91%、18.96%、33.67%、64.54%和44.42%;与非脑卒中人群相比,上述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关联强度[OR(95%CI)]分别为1.298(1.035~1.628)、1.389(1.065~1.812)、1.607(1.279~2.020)、2.770(2.061~3.725)和1.148(0.915~1.440)。随着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加,脑卒中的患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OR(95%CI)分别为2.050(1.118~3.761)、3.087(1.717~5.549)、3.018(1.660~5.488)、3.550(1.892~6.663)和7.256(3.693~14.257)。不同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在脑卒中和非脑卒中人群中的聚集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在河南农村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与脑卒中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 脑卒中 患病率 老年人 农村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形成及NF-κB、IL-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卫青 张晓晔 +1 位作者 朱敏 秦秉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博莱霉素(BLM)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形成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75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BLM组25只,气管注射BLM5mg/kg制作肺间质纤维化模型;NAC组25只,...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博莱霉素(BLM)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形成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75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BLM组25只,气管注射BLM5mg/kg制作肺间质纤维化模型;NAC组25只,于注射BLM前5天开始,每天给予NAC250mg/kg直至取材;对照组25只,气管注射生理盐水。第1、3、7、14、28天处死小鼠,取右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左肺组织测羟脯氨酸(HYP)含量;分别采用ELISA法和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的含量和灌洗细胞中NF-κBp65的表达。结果:第7、14、28天,BLM组肺组织病理可见实变及胶原沉积,而NAC组明显减轻;3组小鼠肺组织HY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C组HYP含量低于BLM组(P<0.05);第1、3、7天,3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NF-κBp65的表达水平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NAC组2指标均低于BLM组(P均<0.05)。结论:NAC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致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IL-4的产生,进而减轻BLM所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4 肺间质纤维化 N-乙酰半胱氨酸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成人静脉-静脉体外膜氧合治疗住院患者物理疗法共识”解读 被引量:6
4
作者 倪伟伟 邹辉煌 +4 位作者 李龙 李黎明 李玉萍 王小白 朱世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22-1426,共5页
本文介绍英国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住院患者物理疗法的专家共识核心内容,从指南简介、团队建设、物理疗法实施安全管理、身体康复和呼吸治疗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给予临床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一定启示。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专家共识 物理疗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