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超声评价无孕产史育龄女性腹直肌间距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邵黎阳 王睿丽 +3 位作者 赵琼蕊 刘婷婷 徐俊 朱好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0-493,495,共5页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影响无孕产史女性腹直肌间距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体检的正常无孕产史育龄女性624例。将腹直肌间距与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腹直肌厚度...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影响无孕产史女性腹直肌间距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体检的正常无孕产史育龄女性624例。将腹直肌间距与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腹直肌厚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按照年龄将受检者分为3组:第1组(20~29岁)、第2组(30~39岁)、第3组(40~49岁);按照BMI分为3组:BMI 1组(BMI<18.5 kg/m^(2))、BMI 2组(BMI 18.5~24.9 kg/m^(2))、BMI 3组(BMI 25.0~29.9 kg/m^(2))。比较不同组间腹直肌间距的差异,分析影响腹直肌间距的因素。结果年龄和BMI是腹直肌间距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23、0.10,95%CI 0.11~0.34、0.25~0.56,t=3.94、5.07,P<0.01)。腹直肌厚度是腹直肌间距的独立保护因素(回归系数为-0.88,95%CI-1.30~0.46,t=-4.13,P<0.01)。体重可能对腹直肌间距产生一定影响(回归系数为0.13,95%CI 0.07~0.19,t=4.35,P<0.01)。身高与腹直肌间距无相关性(t=-0.07,P=0.95)。按照年龄分组两两比较第3组腹直肌间距明显大于第1组(P<0.01)和第2组(P<0.01);BMI 3组腹直肌间距明显大于BMI 1组(P<0.01)。结论超声可以客观评价无孕产史育龄女性腹直肌间距。年龄、体重、BMI、腹直肌厚度均是影响腹直肌间距的因素,而身高与腹直肌间距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 腹直肌间距 超声检查 数据相关性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应变技术评价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被引量:9
2
作者 徐瑞 朱好辉 +2 位作者 张小林 刘祎斐 袁建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283-285,289,共4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分层应变技术评估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收集宫颈癌术后患者90例,首次采用紫杉类药物化疗3个月30例、化疗6个月30例及未进行化疗30例做为对照组。测量三组常规参数;分层应变技...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分层应变技术评估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收集宫颈癌术后患者90例,首次采用紫杉类药物化疗3个月30例、化疗6个月30例及未进行化疗30例做为对照组。测量三组常规参数;分层应变技术用于检测三组患者左室心内膜下、中层以及心外膜下心肌的纵向应变(LS-endo、LS-mid、LS-epi)及心肌圆周应变(CS-endo、CS-mid、CS-epi)。结果相比对照组,化疗6个月组及化疗3个月组LS-endo、LS-mid、LS-epi、CS-endo、CS-mid、CS-epi、e′均显著减低(P<0.05);化疗6个月组LS-endo、CS-endo、e′较化疗3个月显著减低(P<0.05);相比对照组,化疗3个月E/e′显著增高(P<0.05),化疗6个月E/e′进一步增高(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2D-STI)分层应变技术能早期评估化疗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应变 宫颈癌 化疗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学表现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祎斐 袁建军 +3 位作者 申凯凯 郭玉娟 李闯 吴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62-865,共4页
目的探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KHE患儿的超声检查资料及病理结果,其中18例临床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符合KHE伴有卡梅现象(KMP)。30例患儿均为体表单发病灶伴皮肤... 目的探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KHE患儿的超声检查资料及病理结果,其中18例临床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符合KHE伴有卡梅现象(KMP)。30例患儿均为体表单发病灶伴皮肤或皮下边界不清的红褐色或紫色斑块。所有病灶术前均行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发生部位,总结病灶声像图特征,包括大小、回声、边界、形态、血供情况,对比分析单纯KHE组与KHE伴KMP组的声像图特征。病灶经手术切除后送病理学检查,总结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现。结果30例KHE病灶中12例位于头颈部,10例位于四肢,8例位于躯干;19例仅累及皮下组织,11例累及皮下组织及周围肌层;病灶直径范围约12.0~136.0 mm(平均直径58.0 mm),二维声像图均表现为实性不均质回声,其中27例以低回声为主,3例以高回声为主,27例内部未显示明显管样无回声区,3例内部显示管样无回声区;边界不清晰伴周围组织增厚回声增强者29例,边界清晰者1例。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中29例内部显示丰富血流信号呈树枝状分布,1例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KHE伴KMP组较单纯KHE组病灶直径更大,累及部位更多、范围更广。30例病灶发生部位不同,镜下表现大致相同,可见交叉梭形细胞束,呈弥漫性多结节状浸润性生长,结节之间为多少不等的纤维间隔组织,29例核分裂象少见,1例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中肿瘤细胞VEGFR-3、ERG、CD31、CD34、CD117、DOG-1均呈阳性表达,GLUT-1和HHV8均呈阴性表达,Factor VIII呈阴性或局灶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3%~40%(平均8%),部分病例D2-40、FLI-1呈阳性表达,EMA呈阴性表达。结论KHE临床较为罕见,部分可伴有KMP现象。KHE的病理学表现及声像图表现具有显著特异性,超声检查可作为首选检查,为临床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 卡梅综合征 病理学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