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V DNA、E6/E7 mRNA在各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1
作者 吕秀芳 宋晓霞 +2 位作者 贺慧 徐继跃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HPV DNA和E6/E7 mRNA在各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SC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反向杂交法和支链DNA技术对21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 目的探讨HPV DNA和E6/E7 mRNA在各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SC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反向杂交法和支链DNA技术对21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20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240例CSCC进行HPV DNA及E6/E7 mRNA的检测。结果 HSIL、CSCC中,HPV DNA百分率分别为100.00%、89.58%,呈递减趋势(P<0.001);E6/E7 mRNA百分率分别为52.50%、95.83%,呈递增趋势(P<0.001);HPV DNA+/mRNA+的百分率分别为52.50%、87.50%,呈递增趋势(P<0.001);HPV DNA-/mRNA-的百分率分别为0、6.25%,呈递增趋势(P<0.001)。LSIL、HSIL中,HPV DNA百分率均大于E6/E7 mRNA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SCC中HPV DNA百分率均小于E6/E7 mRNA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HPV DNA在LSIL、HSIL中的表达较E6/E7 mRNA高;CSCC中HPV DNA表达较E6/E7 mRNA低,因此HPV DNA标志物可能与CSCC的发生过程关系较为紧密;E6/E7 mRNA标志物可能与CSCC的发展相关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E6 E7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mapping功能成像在兔膝关节内出血模型中显示出血后关节软骨异常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玉霞 张璐 +3 位作者 王鹏铭 赵飞 赵跃武 葛英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T2弛豫时间图(T2-mapping)功能成像在兔膝关节内出血模型中显示出血后关节软骨异常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8月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15只,以兔右腿为模型侧,左腿为空白对照。从耳缘采自体静脉血2.5ml,注入关节腔,关节肿胀、关节腔... 目的探讨T2弛豫时间图(T2-mapping)功能成像在兔膝关节内出血模型中显示出血后关节软骨异常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8月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15只,以兔右腿为模型侧,左腿为空白对照。从耳缘采自体静脉血2.5ml,注入关节腔,关节肿胀、关节腔内见暗红色积血,提示12只兔造模成功。在第1周和第2周末各重复注血1次,剂量同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分别于第4周、第8周行MRI扫描,动态监测双膝关节软骨变化,并于MRI检查后立即处死动物取材行病理检查观察软骨改变。MRI检查序列包括脂肪抑制的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SPGR)和T2-mapping。观察影像表现,测量并比较T2-mapping上T2值。结果第4周和第8周模型侧与对照侧相比,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所示软骨未见明显差异,滑膜无明显增厚。第4周,模型侧T2-mapping伪彩图未见明显差异;第8周,模型侧T2-mapping伪彩图见股骨远端软骨正常的蓝绿色阶因软骨损伤而出现红黄色色阶。第4周和第8周,模型侧软骨T2值分别为(71.57±13.41)ms、(73.50±10.04)ms,对照侧分别为(59.09±2.90)ms、(56.01±6.47)ms,模型侧均高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01);模型侧第8周T2值较第4周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结论兔膝关节内出血模型T2-mapping功能成像能早于形态学显示出血后关节软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血友病A 出血 关节积血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软骨 关节 病理学 外科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于淼 宋晓霞 +11 位作者 马菁 邵俏俏 余雪纯 祁亚宾 胡若冰 卫珮如 肖伟 贾百灵 程艳波 孔令非 陈传亮 丁松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49-2855,共7页
背景慢性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引起成年人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但其是否也可能发生在儿童中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中原地区因上消化道症状住院的儿童H.pylori感染情况及其胃黏膜癌前病变情况。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 背景慢性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引起成年人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但其是否也可能发生在儿童中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中原地区因上消化道症状住院的儿童H.pylori感染情况及其胃黏膜癌前病变情况。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打嗝、反酸等)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8岁以下患儿1015例。患儿均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并取胃黏膜活检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依据H.pylori感染情况将患儿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儿年龄、性别、内镜检查结果,不同年龄段患儿H.pylori感染率。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率、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不同年龄段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结果1015例患儿中,感染H.pylori 854例(84.14%,即感染组),未感染H.pylori 161例(15.86%,即未感染组)。感染组患儿年龄大于未感染组,浅表性胃炎发生率低于未感染组,疣状胃炎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1015例患儿中1~4岁54例,5~8岁199例,9~12岁435例,13~18岁327例。5~8、9~12、13~18岁患儿H.pylori感染率高于1~4岁患儿(P<0.05);9~12、13~18岁患儿H.pylori感染率高于5~8岁患儿(P<0.05)。感染组患儿中经胃黏膜病理结果证实的癌前病变发生率为4.33%(37/854),其中包括17例胃黏膜萎缩、11例肠上皮化生和9例不典型增生。感染组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0.62%(1/161)〕(χ^(2)=5.178,P<0.05)。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5~8、9~12、13~18岁: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高于未感染组(P<0.05);9~12、13~18岁: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在中原地区,H.pylori感染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4.33%,胃黏膜癌前病变包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儿童 住院 上胃肠道 胃黏膜 癌前病变 组织病理 体征和症状 消化系统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X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吴星星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8-1371,共4页
NLRX1是模式识别受体NLR家族的一员,既往研究多聚焦于NLRX1在病原体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近年NLRX1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NLRX1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既是某些肿瘤的抑制因子,又可促进部分肿瘤的进展、介导免... NLRX1是模式识别受体NLR家族的一员,既往研究多聚焦于NLRX1在病原体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近年NLRX1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NLRX1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既是某些肿瘤的抑制因子,又可促进部分肿瘤的进展、介导免疫逃逸,其涉及的机制和信号通路也不尽相同。该文现对NLRX1在相关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NLRX1 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