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1mapping联合弥散加权成像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帆 袁军辉 +7 位作者 方少伯 张孝先 郭兰伟 陈天东 张宏凯 曲金荣 张仁知 陈学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观察T1 mapping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无创预测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43例浸润性乳腺癌并根据术后病理所见示TIL水平分为高水平组(TIL≥10%,n=73)与低水平组(TIL<10%,n=70)。记录... 目的观察T1 mapping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无创预测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43例浸润性乳腺癌并根据术后病理所见示TIL水平分为高水平组(TIL≥10%,n=73)与低水平组(TIL<10%,n=70)。记录临床-病理信息,观察乳腺癌病灶MRI特征,测量其平均T1值(T1 mean)、ADC值(ADC mean)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TIL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回归模型绘制列线图,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相比低水平组,高水平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占比较高(P<0.05),病灶呈圆形/椭圆形、边缘光整占比较高(P均<0.05),而瘤周水肿占比较低(P<0.05)。组间病灶强化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组T1 mean、ADC mean均高于低水平组(P均<0.05)。强化模式、T1 mean及ADC mean均为乳腺癌TIL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以之联合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预测TIL水平的AUC为0.848,高于单一病灶强化模式(AUC=0.569;Z=5.384,P<0.05)及T1 mean(AUC=0.662;Z=3.876,P<0.05)而与ADC mean(AUC=0.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78,P=0.11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临床应用价值较好。结论T1 mapping联合DWI可于术前有效预测乳腺癌TI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肿瘤表观弥散系数直方图鉴别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组织学级别
2
作者 孟帆 袁军辉 +4 位作者 张孝先 方少伯 郭兰伟 单东秋 陈学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54-1759,共6页
目的 观察全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直方图鉴别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病理组织学级别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ASPS、包括高级别组27例和低级别组16例,记录患者生存资料,分析肿瘤MRI表现,获取全肿瘤ADC直方图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评... 目的 观察全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直方图鉴别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病理组织学级别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ASPS、包括高级别组27例和低级别组16例,记录患者生存资料,分析肿瘤MRI表现,获取全肿瘤ADC直方图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评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数与组织学分级结果的相关性,评估其鉴别高、低级别ASPS的效能。结果 低级别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2.05%,高于高级别组的51.28%(P<0.05)。与低级别组相比,高级别组远处转移、ASPS肿瘤≥5 cm,以及伴瘤周水肿、肿瘤内分隔等特征者占比均较高(P均<0.05)。全肿瘤ADC直方图参数中,高级别组5th、10th、25th、50th、75th、90th及均值均低于低级别组(P均<0.05),且均与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0.547~-0.385,P均<0.05),其鉴别高、低组织学分级ASP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4~0.822,鉴别效能均较好。结论 全肿瘤ADC直方图参数可较为有效地鉴别高、低级别AS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软组织腺泡状 间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氨基质子转移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白岩 马潇越 +2 位作者 史大鹏 刘太元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59-264,共6页
磁共振氨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是一种基于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技术且可反映生物组织中内源性游离蛋白和肽类含量以及氨基质子交换速率的无创性分子磁共振成像方法。APT加权图像是通过对Z谱中水频率两侧±3.5 ppm... 磁共振氨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是一种基于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技术且可反映生物组织中内源性游离蛋白和肽类含量以及氨基质子交换速率的无创性分子磁共振成像方法。APT加权图像是通过对Z谱中水频率两侧±3.5 ppm处的非对称性磁化转移率进行计算得到的。近年来,AP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疾病诊断中。本文针对目前APT MRI在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质子转移 磁共振成像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指数、双指数和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在眼眶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上 白岩 +1 位作者 王梅云 陈传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DWI在眼眶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肿瘤患者51例,在术前行3.0 T常规磁共振及多b值DWI检查,其中良性26例,恶性25例。利用GE ADW 4.6 Func... 目的探讨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DWI在眼眶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肿瘤患者51例,在术前行3.0 T常规磁共振及多b值DWI检查,其中良性26例,恶性25例。利用GE ADW 4.6 Functiontool后处理软件测量单指数模型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双指数模型的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slow)值、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fast)值、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值,以及拉伸指数模型的分布扩散系数(distribu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DC)、扩散异质性指数(the heterogeneity of intravoxel diffusion,α)值,比较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对眼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ADC、ADCslow、DDC及α值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DDC和ADCslow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84和0.81,诊断阈值分别为1.15×10^(-3)mm^(2)/s(敏感度,79.20%;特异度,92.60%)和0.60×10^(-3)mm^(2)/s(敏感度87.50%;特异度66.70%)。结论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为眼眶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ADCslow、DDC与传统单指数DWI生成的ADC值相比,在眼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更大价值,ADCslow、DDC、α三参数联合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单指数 双指数 拉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磁共振成像在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克硕 刘肖肖 +2 位作者 白岩 王梅云 陈传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0-93,共4页
抑郁症作为一种心境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影响超过3亿人,已经成为全球残疾的主要原因,病情严重时甚至可导致自杀。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无创的非侵入性的抗抑郁治疗手段,利用脉冲磁... 抑郁症作为一种心境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影响超过3亿人,已经成为全球残疾的主要原因,病情严重时甚至可导致自杀。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无创的非侵入性的抗抑郁治疗手段,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作者从rTMS的治疗靶点和模式以及通过磁共振成像对rTMS效果的评估进行综述,以提高对rTMS改善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核心症状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mapping功能成像在兔膝关节内出血模型中显示出血后关节软骨异常的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玉霞 张璐 +3 位作者 王鹏铭 赵飞 赵跃武 葛英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T2弛豫时间图(T2-mapping)功能成像在兔膝关节内出血模型中显示出血后关节软骨异常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8月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15只,以兔右腿为模型侧,左腿为空白对照。从耳缘采自体静脉血2.5ml,注入关节腔,关节肿胀、关节腔... 目的探讨T2弛豫时间图(T2-mapping)功能成像在兔膝关节内出血模型中显示出血后关节软骨异常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8月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15只,以兔右腿为模型侧,左腿为空白对照。从耳缘采自体静脉血2.5ml,注入关节腔,关节肿胀、关节腔内见暗红色积血,提示12只兔造模成功。在第1周和第2周末各重复注血1次,剂量同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分别于第4周、第8周行MRI扫描,动态监测双膝关节软骨变化,并于MRI检查后立即处死动物取材行病理检查观察软骨改变。MRI检查序列包括脂肪抑制的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SPGR)和T2-mapping。观察影像表现,测量并比较T2-mapping上T2值。结果第4周和第8周模型侧与对照侧相比,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所示软骨未见明显差异,滑膜无明显增厚。第4周,模型侧T2-mapping伪彩图未见明显差异;第8周,模型侧T2-mapping伪彩图见股骨远端软骨正常的蓝绿色阶因软骨损伤而出现红黄色色阶。第4周和第8周,模型侧软骨T2值分别为(71.57±13.41)ms、(73.50±10.04)ms,对照侧分别为(59.09±2.90)ms、(56.01±6.47)ms,模型侧均高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01);模型侧第8周T2值较第4周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结论兔膝关节内出血模型T2-mapping功能成像能早于形态学显示出血后关节软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血友病A 出血 关节积血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软骨 关节 病理学 外科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非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在眼眶内肿瘤对视神经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雪萍 白岩 +1 位作者 王梅云 陈传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非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rherent motion,IVIM)磁共振成像在眶内肿瘤对视神经损伤程度评估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眼眶内占位性病变2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3.0 T磁共振上行眼眶常规和体素内非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 目的探讨体素内非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rherent motion,IVIM)磁共振成像在眶内肿瘤对视神经损伤程度评估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眼眶内占位性病变2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3.0 T磁共振上行眼眶常规和体素内非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纳入无视觉通路病变的对照组12例,比较患侧和健侧视神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纯扩散系数(slow ADC,D)、伪扩散系数(fast ADC,D*)、灌注分数(fraction of fast ADC,f)的差异运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患侧和对照组ADC、D、D*、f及ADC、D、D*、f不对称性指数的差异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国际标准视力图测量视力,患侧视力受损有11例,未受损14例。结果与健侧和对照组视神经f值相比[(46.4±3.0)%、(45.4±5.5)%],患侧视神经f值明显降低[(28.2±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0.002);与视力未下降组视神经D*值相比[(62.5±11.0)×10^-3 mm^2/s],视力下降组D*值降低[(26.6±7.0)×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与对照组视神经f值不对称指数相比(0.03±0.06),患者视神经f值不对称性指数显著升高(0.2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患侧视神经的D*值与视力成低相关(r=0.462,P=0.02)。结论体素内非相干运动参数D*、f在评估眶内肿瘤对视神经功能损伤方面优于传统单指数ADC,并且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非相干运动 视神经 眼眶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血氧水平依赖脑功能成像在视路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雪萍 白岩 +2 位作者 王梅云 王上 陈传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117,124,共4页
视路是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起,到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止的全部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路径,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辐射、视皮质。由于视觉信号是通过神经纤维的传输和突触信号传递的,视路一部分出现问题可能会顺行性或逆... 视路是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起,到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止的全部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路径,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辐射、视皮质。由于视觉信号是通过神经纤维的传输和突触信号传递的,视路一部分出现问题可能会顺行性或逆行性影响其他神经功能。常规磁共振检查只能从形态学显示病变,不能探测微观结构的变化,神经眼科学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探测后视路的变化,而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脑功能成像在视路病变中研究也越来越多。笔者主要就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脑功能成像在视路病变的研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路 扩散加权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于淼 宋晓霞 +11 位作者 马菁 邵俏俏 余雪纯 祁亚宾 胡若冰 卫珮如 肖伟 贾百灵 程艳波 孔令非 陈传亮 丁松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49-2855,共7页
背景慢性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引起成年人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但其是否也可能发生在儿童中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中原地区因上消化道症状住院的儿童H.pylori感染情况及其胃黏膜癌前病变情况。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 背景慢性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引起成年人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但其是否也可能发生在儿童中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中原地区因上消化道症状住院的儿童H.pylori感染情况及其胃黏膜癌前病变情况。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打嗝、反酸等)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8岁以下患儿1015例。患儿均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并取胃黏膜活检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依据H.pylori感染情况将患儿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儿年龄、性别、内镜检查结果,不同年龄段患儿H.pylori感染率。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率、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不同年龄段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结果1015例患儿中,感染H.pylori 854例(84.14%,即感染组),未感染H.pylori 161例(15.86%,即未感染组)。感染组患儿年龄大于未感染组,浅表性胃炎发生率低于未感染组,疣状胃炎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1015例患儿中1~4岁54例,5~8岁199例,9~12岁435例,13~18岁327例。5~8、9~12、13~18岁患儿H.pylori感染率高于1~4岁患儿(P<0.05);9~12、13~18岁患儿H.pylori感染率高于5~8岁患儿(P<0.05)。感染组患儿中经胃黏膜病理结果证实的癌前病变发生率为4.33%(37/854),其中包括17例胃黏膜萎缩、11例肠上皮化生和9例不典型增生。感染组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0.62%(1/161)〕(χ^(2)=5.178,P<0.05)。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5~8、9~12、13~18岁: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高于未感染组(P<0.05);9~12、13~18岁: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在中原地区,H.pylori感染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4.33%,胃黏膜癌前病变包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儿童 住院 上胃肠道 胃黏膜 癌前病变 组织病理 体征和症状 消化系统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