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频超声评价无孕产史育龄女性腹直肌间距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邵黎阳
王睿丽
赵琼蕊
刘婷婷
徐俊
朱好辉
-
机构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临床科研中心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妇科
-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0-493,495,共5页
-
基金
河南省卫健委省部共建项目(SB201901093)。
-
文摘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影响无孕产史女性腹直肌间距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体检的正常无孕产史育龄女性624例。将腹直肌间距与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腹直肌厚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按照年龄将受检者分为3组:第1组(20~29岁)、第2组(30~39岁)、第3组(40~49岁);按照BMI分为3组:BMI 1组(BMI<18.5 kg/m^(2))、BMI 2组(BMI 18.5~24.9 kg/m^(2))、BMI 3组(BMI 25.0~29.9 kg/m^(2))。比较不同组间腹直肌间距的差异,分析影响腹直肌间距的因素。结果年龄和BMI是腹直肌间距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23、0.10,95%CI 0.11~0.34、0.25~0.56,t=3.94、5.07,P<0.01)。腹直肌厚度是腹直肌间距的独立保护因素(回归系数为-0.88,95%CI-1.30~0.46,t=-4.13,P<0.01)。体重可能对腹直肌间距产生一定影响(回归系数为0.13,95%CI 0.07~0.19,t=4.35,P<0.01)。身高与腹直肌间距无相关性(t=-0.07,P=0.95)。按照年龄分组两两比较第3组腹直肌间距明显大于第1组(P<0.01)和第2组(P<0.01);BMI 3组腹直肌间距明显大于BMI 1组(P<0.01)。结论超声可以客观评价无孕产史育龄女性腹直肌间距。年龄、体重、BMI、腹直肌厚度均是影响腹直肌间距的因素,而身高与腹直肌间距无明显相关。
-
关键词
腹直肌
腹直肌间距
超声检查
数据相关性
女(雌)性
-
Keywords
Rectus abdominis
Inter-rectus distance
Ultrasonography
Correlation of data
Female
-
分类号
R445.1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