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调控伏隔核活性改善肥胖的影像学研究
1
作者 乔琦 周菁 +8 位作者 和俊雅 李鑫 周阳 孙永兵 李中林 邹智 武肖玲 李昊 李永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61,共6页
目的探究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real-tim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feedback,rtfMRI-NF)技术调控双侧伏隔核改善肥胖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招募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共24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肥胖受试... 目的探究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real-tim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feedback,rtfMRI-NF)技术调控双侧伏隔核改善肥胖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招募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共24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肥胖受试者进行3周rtfMRI-NF训练干预,采集干预前后Barratt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 Version 11,BIS-11)、三因素饮食问卷(Three-Factor Eating Questionnaire,TFEQ)中的非控制进食(Uncontrolled Eating,UE)、认知限制进食(Cognitive Rehabilitation,CR)、情绪性进食(Emotional Eating,EE)分量表、食物等级评分量表以及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受试者干预前后临床量表变化。使用SPM12软件对肥胖受试者rtfMRI-NF干预3周前后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并分析干预前后FC值变化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肥胖患者干预后BIS-11、TFEQ-UE、TFEQ-EE及食物等级评分下降,TFEQ-CR评分升高(P<0.05);肥胖受试者干预后左侧伏隔核与左侧颞中回的FC值减小,与左侧额中回的FC值增大(P<0.05,高斯随机场校正);右侧伏隔核与右侧小脑、右侧额下回的FC值增大,与左侧楔前叶的FC值减小(P<0.05,高斯随机场校正)。干预前后右侧伏隔核-右侧小脑8区的FC差值与TFEQ-UE评分改变呈负相关(r=−0.549,P=0.008),右侧伏隔核-左侧楔前叶的FC差值与BIS-11评分改变呈正相关(r=0.658,P<0.001)。结论rtfMRI-NF干预可能通过改变伏隔核与认知控制、注意力偏向和情绪记忆的分布式大脑区域FC,从而改善肥胖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磁共振成像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伏隔核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功能MRI神经反馈技术干预后成年肥胖者脑活动改变
2
作者 乔琦 周菁 +7 位作者 和俊雅 李鑫 周阳 李中林 邹智 武肖玲 李昊 李永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实时功能MRI神经反馈(rtfMRI-NF)技术干预后成年肥胖者脑活动改变。方法前瞻性对22名成年肥胖者行3周rtfMRI-NF训练干预。采集干预前、后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三因素饮食问卷(TFEQ)及食物等级评分量表评分,获取全脑静息... 目的观察实时功能MRI神经反馈(rtfMRI-NF)技术干预后成年肥胖者脑活动改变。方法前瞻性对22名成年肥胖者行3周rtfMRI-NF训练干预。采集干预前、后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三因素饮食问卷(TFEQ)及食物等级评分量表评分,获取全脑静息态fMRI(rs-fMRI)数据,比较干预前、后临床量表评分及rs-fMRI局部一致性(ReHo)值和低频振幅(ALFF)值;观察干预前、后ReHo值及ALFF值存在差异脑区,分析其rs-fMRI数据差值与临床量表评分差值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后BIS-11、TFEQ情绪性进食维度(TFEQ-EE)及食物等级评分下降,TFEQ认知限制维度(TFEQ-CR)评分升高(P均<0.05)。干预后右侧额下回、右侧前扣带回及左侧楔前叶ReHo值增高,左侧颞中回ReHo值减低(校正P均<0.05);左侧楔前叶ALFF值增高,左侧枕中回、右侧枕上回、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左侧顶下缘角回ALFF值减低(校正P均<0.05)。干预前、后右侧前扣带回ReHo差值与BIS-11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601,P<0.05),左侧楔前叶ALFF差值与TFEQ-EE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478,P<0.05)。结论rtfMRI-NF干预能纠正成年肥胖者脑功能区紊乱,改变高热量食物偏爱和不良饮食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磁共振成像 功能神经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RI评价失眠障碍患者相关脑区脑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珂珂 武肖玲 +8 位作者 李中林 邹智 谷宇昂 贾淑蕾 张雪怡 张淼 李昊 杨玲 李永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4-188,206,共6页
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睡眠障碍,长期失眠会导致日间功能障碍及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也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ID已成为影响公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 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睡眠障碍,长期失眠会导致日间功能障碍及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也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ID已成为影响公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作为一种非侵入式检查手段,可以反映大脑的生理或病理功能状态,对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ID患者脑区功能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ID患者在杏仁核、海马、额叶等多个脑区存在功能异常,通过fMRI技术,研究者能够观察到这些脑区在ID患者中的神经元活动变化。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采用基于fMRI分析评估ID患者相关脑区脑功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探索ID的神经病理学机制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影像学研究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相关脑区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失眠障碍患者杏仁核的结构及功能变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淑蕾 孙永兵 +6 位作者 周菁 武肖玲 李中林 李昊 邹智 尚菲菲 李永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39,共5页
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是一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第二大流行类精神疾病,与其他的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互成因果并相互促进。杏仁核是关键情绪中枢,不仅调节行为认知及情绪,也是一个重要的睡眠调节器。随着神经影像学及MRI... 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是一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第二大流行类精神疾病,与其他的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互成因果并相互促进。杏仁核是关键情绪中枢,不仅调节行为认知及情绪,也是一个重要的睡眠调节器。随着神经影像学及MRI技术的进展,通过ID患者杏仁核结构、功能、纤维束及血流量的变化进而阐明ID的神经病理学机制成为可能。本文通过MRI的多模态技术对杏仁核在ID患者中的变化进行总结,希望为ID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为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 扩散张量成像 杏仁核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核5-HT神经环路在失眠障碍及抑郁症共病机制中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雪怡 贾淑蕾 +12 位作者 谷宇昂 张淼 陈珂珂 孙永兵 周菁 武肖玲 李中林 邹智 尚菲菲 李会强 杨志萍 尤阳 李永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70,共6页
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及抑郁症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ID与抑郁症存在双向关系,二者常共病出现,但具体共病机制不清。杏仁核是情绪环路的关键中枢,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通过调控杏仁核活性参... 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及抑郁症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ID与抑郁症存在双向关系,二者常共病出现,但具体共病机制不清。杏仁核是情绪环路的关键中枢,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通过调控杏仁核活性参与情绪调节,杏仁核5-HT神经环路参与ID及抑郁症。本文阐述了杏仁核及杏仁核5-HT神经环路结构及功能在ID及抑郁症患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变化,旨在为探究杏仁核5-HT神经环路在ID及抑郁症共病中可能存在的机制提供客观的神经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抑郁症 杏仁核 五羟色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书念 谭红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1-195,共5页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及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并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对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均不敏感,预后较差。目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是其标准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及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并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对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均不敏感,预后较差。目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是其标准治疗策略之一,但个体差异及肿瘤异质性使得不同患者的疗效差别较大,故早期准确客观评估NAC疗效对TNBC患者后续治疗的方案制订及预后判断尤为重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因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定量成像技术,可准确反映肿瘤实质以及其微环境的变化,是目前监测肿瘤治疗疗效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基于MRI的影像组学能够深度挖掘NAC前后TNBC的影像特征,获取更全面的肿瘤信息并应用于NAC疗效的评价。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就影像组学在TNBC NAC疗效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本文就MRI及影像组学在TNBC患者NAC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TNBC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化疗 疗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治疗精神疾病的理论基础和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淼 周菁 +3 位作者 武肖玲 李中林 邹智 李永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83,共5页
肠道微生物(gut microbiota,GM)通过脑-肠轴作用于大脑,在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益生菌可以通过维持GM稳态和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对大脑产生有益作用进而改善精神疾病引起的负面生理影响。利用MRI技术可以观察到益生菌治疗... 肠道微生物(gut microbiota,GM)通过脑-肠轴作用于大脑,在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益生菌可以通过维持GM稳态和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对大脑产生有益作用进而改善精神疾病引起的负面生理影响。利用MRI技术可以观察到益生菌治疗精神疾病时,宿主的大脑功能、结构的变化。本文总结了基于MRI技术评估益生菌通过作用于脑-肠-微生物轴进而治疗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孤独症谱系障碍、强迫症、焦虑症)的研究近况,为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客观的脑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磁共振成像 益生菌 脑-肠-微生物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男性腰椎骨密度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8
作者 林新贝 孙永兵 +6 位作者 邹智 武肖玲 李中林 王玲 朱嘉栋 李永丽 李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2-1566,共5页
目的观察成年男性腰椎骨密度(BMD)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490名成年男性低剂量胸部CT联合定量CT,测量其腰椎BMD,判断有无MS及其程度,分析成年男性腰椎BMD值与有无MS或MS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腰椎BMD值与MS相关因素的... 目的观察成年男性腰椎骨密度(BMD)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490名成年男性低剂量胸部CT联合定量CT,测量其腰椎BMD,判断有无MS及其程度,分析成年男性腰椎BMD值与有无MS或MS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腰椎BMD值与MS相关因素的关系。以腰椎BMD值为因变量,将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BUA)、血红蛋白(Hb)及有无MS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观察其对腰椎BMD值的影响。结果13490名成年男性中,MS 3900例(MS组)、非MS 9590名(非MS组),组间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BMD值与有无MS(r_(s)=-0.025,P=0.004)及MS程度(r_(s)=-0.038,P<0.001)均呈负相关,与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及低HDL-C均呈正相关(r_(s)=0.024、0.061、0.036,P均<0.001),与高血压及高血糖均呈负相关(r_(s)=-0.135、-0.104,P均<0.05)。矫正年龄因素后,成年男性腰椎BMD值与有无MS及LDL-C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BUA及Hb均呈正相关(P均<0.001)。结论成年男性腰椎BMD值与MS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代谢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fMRI-NF技术调控杏仁核改善失眠障碍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淼 武肖玲 +9 位作者 李中林 邹智 周菁 申雨 祁菲 谷宇昂 贾淑蕾 窦社伟 闫峰山 李永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神经反馈(real-tim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feedback,rtfMRI-NF)技术调控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杏仁核改善ID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招募ID患者33名,采用rtfMRI-NF技术干预... 目的探讨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神经反馈(real-tim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feedback,rtfMRI-NF)技术调控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杏仁核改善ID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招募ID患者33名,采用rtfMRI-NF技术干预3周(1次/周),采集干预前后静息态脑功能数据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 scale,IS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贝克抑郁症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以双侧杏仁核为种子点,计算其与全脑体素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提取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FC值,与临床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tfMRI-NF技术干预后ID患者PSQI、ISI、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BDI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D患者干预后左侧杏仁核与左侧颞中回、左侧额内侧回、右侧楔前叶、右侧楔叶的FC值增大;左侧杏仁核与右侧顶上回、右侧颞上回、左侧额中回的FC值减小(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并且干预后左侧杏仁核-右侧楔前叶的FC值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0.477,P<0.01),左侧杏仁核-右侧顶上回FC值与HAMA评分呈负相关(r=-0.586,P<0.01)。结论rtfMRI-NF技术可改善ID患者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其机制可能是左侧杏仁核和默认网络、情绪调节、认知相关脑区之间的FC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神经反馈 杏仁核 功能连接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网络功能连接预测抑郁症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凤晓 王梅云 陈传亮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9-355,共7页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非侵入性神经刺激技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主要是研究大脑在静息状态时的自发活动;功能连接在分析抑郁症rTMS时较为常用,反映了静息状态下不同脑区血...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非侵入性神经刺激技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主要是研究大脑在静息状态时的自发活动;功能连接在分析抑郁症rTMS时较为常用,反映了静息状态下不同脑区血氧信号的即时联系,表明不同脑区间连接上的功能差异。本研究对近年脑网络功能连接预测rTMS治疗抑郁症疗效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有望为抑郁症rTMS个性化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 功能连接 脑网络 预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多序列MRI的3D卷积神经网络评估脑胶质瘤患者生存预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璇 吴亚平 +4 位作者 白岩 魏焕焕 高海燕 陈丽娟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6,共5页
目的利用3D卷积神经网络融合多序列MRI数据探究脑胶质瘤患者生存风险概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的63例术前行颅脑MRI检查的脑胶质瘤患者病例资料(私有病例数据),收集患者的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 目的利用3D卷积神经网络融合多序列MRI数据探究脑胶质瘤患者生存风险概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的63例术前行颅脑MRI检查的脑胶质瘤患者病例资料(私有病例数据),收集患者的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T1增强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数据,结合公开数据集癌症影像档案库(The Cancer Imaging Archive,TCIA)的500例脑胶质瘤患者病例资料,由两名神经影像诊断医师在MRI图像上手动勾画病灶感兴趣区,根据患者生存期分为高风险组、中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构建3D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将数据集按照3∶1∶1的方式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评估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风险概率。563例病例数据的60%用于训练模型(所有私有病例数据用于训练),20%用于验证方法,20%用于测试结果。结果训练集中高、中、低风险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1、0.79、0.86,验证集中高、中、低风险组的AUC分别为0.74、0.78、0.81,测试集中高、中、低风险组的AUC分别为0.72、0.74、0.75。结论基于多序列MRI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为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预测提供辅助支持,为医生临床诊断和预后预测等方面提供定量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生存预测 深度学习 3D卷积神经网络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