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鞍结节脑膜瘤切除联合黏膜瓣及自体骨重建颅底效果
1
作者 郭杨 李丹 +5 位作者 陈玉升 汪启阳 刘献志 王斌 陈航 付旭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鼻蝶)鞍结节进行鞍区脑膜瘤切除,并行黏膜及骨性颅底重建的策略与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4年6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23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年龄30~73岁,男5例,女18例;行神...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鼻蝶)鞍结节进行鞍区脑膜瘤切除,并行黏膜及骨性颅底重建的策略与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4年6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23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年龄30~73岁,男5例,女18例;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鞍结节脑膜瘤,采用原位骨瓣复位,并结合自体大腿脂肪和阔筋膜进行颅底修复,必要时结合鞍底缝合技术,进一步加固鞍底重建结构。结果:23例患者中20例脑膜瘤达到Simpson 1级切除,3例有少量残留。住院时间为5~12 d,术后未观察到癫痫,无死亡病例。20例视力障碍者18例术后症状改善,1例未发生明显变化,1例视野较术前下降,治疗后恢复到术前水平。13例头痛患者,8例术后得以改善。脑脊液鼻漏引起颅内感染3例,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4例术后嗅觉短暂减退,3例长期嗅觉功能减退。术后随访3~54个月,2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鞍结节脑膜瘤切除能在早期阻断肿瘤基底血供,充分达到视神经管减压的效果,肿瘤切除后颅底的黏膜重建,尤其是联合自体骨重建能进一步减少脑脊液漏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鞍结节脑膜瘤 经鼻蝶入路 视神经 颅底 骨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F-ctDNA与TIF-ctDNA检测在脑胶质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禹金良 盛致远 +3 位作者 高玉帅 闫兆月 孙勇 步星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817-822,共6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来源的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与肿瘤间质液(tumor interstitial fluid,TIF)ctDNA检测在脑胶质瘤中的诊断、复发监测、肿瘤标志物及靶向药物筛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 目的:探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来源的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与肿瘤间质液(tumor interstitial fluid,TIF)ctDNA检测在脑胶质瘤中的诊断、复发监测、肿瘤标志物及靶向药物筛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12例脑胶质瘤患者CSF标本、TIF标本及血液标本。CSF标本、TIF标本进行二代基因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ctDNA突变,血液标本进行白细胞胚系突变检测,二者对比筛选出肿瘤突变基因。与临床资料结合,对胶质瘤患者CSF-ctDNA与TIF-ctDN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检测到57种基因变异类型共209个,标本总平均突变数为8.7个,CSF-ctDNA平均突变数为4.3个,TIF-ctDNA平均突变数为13个。9例CSF-ctDNA检测阳性率为(75.0%)、11例TIF-ctDNA检测阳性率(91.6%)。同1例患者ctDNA浓度TIF标本高于CSF标本,TIF标本ctDNA平均浓度(3.38 ng/μL)高于CSF标本中ctDNA平均浓度(0.58 ng/μL)。ctDNA检测发现肿瘤基因突变,较影像学发现复发时间平均提前2.9个月。突变基因PIK3CA、PTEN、KRAS、EGFR、TP53、NF1、BRCA1、BRCA2、TSC1、TSC2、IDH1、CDKN2A匹配到靶向潜在获益药物,突变基因PIK3CA、KRAS、EGFR匹配到潜在耐药药物。结论:CSF-ctDNA与TIF-ctDNA能够比影像学更早发现肿瘤复发,是一种可行的能够在肿瘤的发生和复发的过程反复检测、筛选胶质瘤标志物的方法,对胶质瘤患者基因诊断及靶向治疗有一定临床指导作用。相对于CSF-ctDNA,TIF-ctDNA检测获得样本ctDNA浓度更高,检测患者基因平均突变数更多、检测阳性率与检测效力更高,能够提供更多、全面的肿瘤基因组信息,适合临床用于获取胶质瘤的基因表达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DNA 脑脊液 肿瘤间质液 胶质瘤 二代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温度管理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洋 冯光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1期1307-1314,共8页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oor grade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age,PaSAH)患者易在发病后迅速出现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以及高热等危重症状,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诸多证据表明,目标温度管理(target temperature managem...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oor grade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age,PaSAH)患者易在发病后迅速出现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以及高热等危重症状,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诸多证据表明,目标温度管理(target temperature management,TTM)可以改善心搏骤停后导致的脑损伤等疾病的预后。然而,PaSAH患者能否进行TTM仍存在争议。本文对TTM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多模态监测方式与前景、应用的结果、诱导方式、实施方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TTM应用于PaSAH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分级 目标温度 低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