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离子废水螯合沉淀提钴过程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吕超 杨涛 +1 位作者 殷进轩 黄宇坤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含金属离子的废水是钴回收的重要二次来源。由于废水中金属离子浓度低,钴回收面临着高效和选择性分离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螯合沉淀—浮选法解决了低离子浓度废水中钴的分离问题,但并未对其反应的内在规律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 含金属离子的废水是钴回收的重要二次来源。由于废水中金属离子浓度低,钴回收面临着高效和选择性分离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螯合沉淀—浮选法解决了低离子浓度废水中钴的分离问题,但并未对其反应的内在规律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离子螯合沉淀过程的微观机制,即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温度,分析组分的传质过程和沉淀形成过程的转化规律,研究螯合反应与沉淀参数(形态变化、沉淀速率、沉淀半径等)之间的内在关系。当反应物在液滴中的体积分数为5%时,在300 K下反应30 s,沉淀的最大体积分数约为0.00315%;在300 K的反应温度下,当反应物的体积分数为10%并持续30 s时,沉淀物的最大体积分数约为0.00388%。研究结果验证了提高反应物浓度和降低反应温度对金属离子螯合反应的影响,为含钴沉淀颗粒的浮选分离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回收 数值模拟 成核生长理论 螯合沉淀 沉淀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回收与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豪 宋东祺 +3 位作者 闫庆康 柏明军 万浩 郭慧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23,共11页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CM)富含Li、Ni、Co、Mn等有价金属,其高效分离与回收对环保至关重要。评价分析了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和电化学沉积法分离溶解态Li、Ni、Co、Mn的工艺原理、条件及效果;根据NCM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对直...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CM)富含Li、Ni、Co、Mn等有价金属,其高效分离与回收对环保至关重要。评价分析了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和电化学沉积法分离溶解态Li、Ni、Co、Mn的工艺原理、条件及效果;根据NCM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对直接再生策略的固态烧结、水热法和锂基共晶熔盐法,以及间接再生策略的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电化学法的发展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了系统评述;总结了锂、镍、钴、锰等有价金属分离与电极材料再生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进方向,旨在为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利用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分离 再生 有价金属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废渣碳酸化封存CO_(2)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汪喜和 王诗元 +2 位作者 花超 曹亦俊 李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1401,共21页
当前,全球正面临温室效应引发的多种气候风险,而CO_(2)被认为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我国政府已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作为矿冶大国,我国每年产生上亿吨选矿和冶金的废渣,这些工业固废是潜在的“... 当前,全球正面临温室效应引发的多种气候风险,而CO_(2)被认为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我国政府已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作为矿冶大国,我国每年产生上亿吨选矿和冶金的废渣,这些工业固废是潜在的“矿化固碳”原料,可将CO_(2)以碳酸盐的固体形式进行永久储存,即实现矿冶废渣的碳酸化固定。该过程不仅有效应对了温室效应,还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符合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综述了以几种典型矿物废渣为原料进行矿物碳酸化封存CO_(2)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CO_(2)矿物碳酸化封存的原料和途径,并探讨了不同原料碳酸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本文还分析了不同固碳技术路线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合理建议,以实现矿冶废渣固碳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CO_(2)封存 矿冶废渣 矿物碳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羧基对低阶煤–水界面弱相互作用的影响机理
4
作者 刘泽晨 董宪姝 +2 位作者 樊玉萍 廖寅飞 曹亦俊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50-3160,共11页
复合捕收剂中脂肪酸的羧基数量对于低阶煤浮选影响机理的研究仍然有限。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Zeta电位,研究了不同羧基数量的脂肪酸(正癸酸和癸二酸)分别与十二烷组成的复合捕收剂在低阶煤–水界面的分子间... 复合捕收剂中脂肪酸的羧基数量对于低阶煤浮选影响机理的研究仍然有限。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Zeta电位,研究了不同羧基数量的脂肪酸(正癸酸和癸二酸)分别与十二烷组成的复合捕收剂在低阶煤–水界面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DFT计算结果表明有着2个羧基的癸二酸分子与苯甲酸/苯酚/水分子的氢键作用、电荷转移及相互作用能均强于有着一个羧基的正癸酸分子,而且癸二酸分子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要强于与苯/苯甲酸的相互作用,说明含有较多羧基数量的羧酸分子与低阶煤表面的相互作用受水的影响很大。FTIR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羧基数量对低阶煤疏水位点的吸附影响不大,具有2个羧基数量的复合捕收剂与低阶煤之间的氢键作用强度较强,同时对煤样表面的电位影响较小,表明部分癸二酸分子的羧基基团与水分子间发生氢键作用,导致煤样表面吸附较少的含有癸二酸的复合捕收剂。同时,使用含有癸二酸的复合捕收剂可获得较低的精煤灰分,但是牺牲了更多的精煤产率,而含有正癸酸的复合捕收剂在兼具捕收性能同时有着较好的选择性。说明在实际的浮选过程中,癸二酸与水较强的氢键作用以及静电相互作用削弱了其复合捕收剂对于低阶煤的捕收性能,这也证实了DFT、FTIR、Zeta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浮选 复合捕收剂 羧基数量 密度泛函理论 界面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砷锑物料真空挥发—定向冷凝工艺研究
5
作者 程越伟 张环 +1 位作者 车玉思 杨斌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72,共10页
砷和锑广泛存在于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对有色金属精炼和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提出一种真空挥发—定向冷凝的新工艺,系统研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砷锑合金分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600~800℃时,砷锑混合蒸气冷凝温度... 砷和锑广泛存在于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对有色金属精炼和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提出一种真空挥发—定向冷凝的新工艺,系统研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砷锑合金分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600~800℃时,砷锑混合蒸气冷凝温度与纯金属冷凝温度基本一致,砷和锑冷凝产物纯度分别达到了99.99%和99.95%,900℃时砷冷凝区和锑冷凝区重合,是由锑的最低冷凝温度降低和砷初始冷凝温度升高双重作用而导致的。该工艺实现了砷和锑的有效分离,为有色金属冶炼提供了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锑合金 冷凝温度 真空挥发—定向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钽铌清洁冶金与纯化技术研究进展与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桂洪 孙虎 +1 位作者 车玉思 何季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8,共14页
钽铌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性金属。随着高端制造业对先进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践行,产品纯化精制和过程清洁循环已成为钽铌湿法冶金的重要转型目标。本文概述了我国钽铌原生资源及二次资源的特点与利用现状,系统介绍... 钽铌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性金属。随着高端制造业对先进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践行,产品纯化精制和过程清洁循环已成为钽铌湿法冶金的重要转型目标。本文概述了我国钽铌原生资源及二次资源的特点与利用现状,系统介绍了钽铌原料绿色分解技术、钽铌溶液分离与纯化技术、钽铌冶金废水增值利用技术的新进展,结合工业实际对比分析了各技术优缺点,并从资源保障、技术发展方向及污染物全面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展望和建议,以期为钽铌冶金工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冶金 分离纯化 清洁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u-Ni材料降解罗丹明B的机理与途径
7
作者 黄艳芳 丁鑫 +3 位作者 杨淑珍 蔡保刚 杜屹凡 韩桂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5,共9页
文章采用直接还原法制备了Fe@Cu-Ni微电解材料,并探究了其对罗丹明B(Rh B)的降解效果。采用SEM、XRD和XPS对Fe@Cu-Ni进行了表征,分析了Fe@Cu-Ni对Rh B的降解机理和降解路径。Fe@Cu-Ni的枝晶结构为电子传递和富集提供了发散路径,有利于... 文章采用直接还原法制备了Fe@Cu-Ni微电解材料,并探究了其对罗丹明B(Rh B)的降解效果。采用SEM、XRD和XPS对Fe@Cu-Ni进行了表征,分析了Fe@Cu-Ni对Rh B的降解机理和降解路径。Fe@Cu-Ni的枝晶结构为电子传递和富集提供了发散路径,有利于电荷转移。电子转移通道末端的Cu_(2)O和Fe与Ni掺杂对氧还原反应生成H_(2)O_(2)起着重要作用。由原位产生的H_(2)O_(2)催化生成的·OH是降解Rh B的关键活性物质。通过LC-MS/MS对Rh B的降解中间体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Rh B的降解主要来自于·H和·OH的协同作用。当pH=2、Fe@Cu-Ni催化剂用量为0.5 g/L、Rh B初始浓度为20 mg/L时,Rh B的降解效率可达98.7%。该研究强调了Fe@Cu-Ni复合材料在消除染料残留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 Fe@Cu-Ni 罗丹明B 降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通褐煤氨解可溶化转化及热溶物中氧和氮的赋存形态 被引量:1
8
作者 任宇瑶 周国莉 +4 位作者 刘豪杰 滕道光 曹亦俊 邢宝林 李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9-629,共11页
褐煤碳含量高且富含氧、氮等杂原子,是制备炭材料的重要原料。但由于褐煤可溶有机碳含量低,杂原子分配无规律,导致以褐煤为原料制备炭材料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亟需实现褐煤的可溶化转化。本研究以氨水为溶剂,旨在温和条件下,同步实现昭... 褐煤碳含量高且富含氧、氮等杂原子,是制备炭材料的重要原料。但由于褐煤可溶有机碳含量低,杂原子分配无规律,导致以褐煤为原料制备炭材料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亟需实现褐煤的可溶化转化。本研究以氨水为溶剂,旨在温和条件下,同步实现昭通褐煤的可溶化和褐煤热溶物中氧和氮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在氨水质量分数15%、温度160℃条件下反应3 h,热溶物收率最高为76.66%,昭通褐煤表现出良好的热溶效果。基于对热溶物的表征和分析,发现氨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煤中的大分子结构,表现为氨基与羟基置换,或与部分羧基、羰基直接反应生成有机态氮。对比发现,原煤中氮元素赋存形态以季氮和吡咯氮为主,而可溶物中氮元素赋存形态以氨基氮和吡啶氮为主,表明褐煤氨解热溶过程产生了氨基或酰胺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氨解 热溶物 煤基杂原子 赋存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表面解离度分析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康贺 李超 +2 位作者 叶小璐 李国胜 曹亦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矿物解离程度显著影响浮选分离效率,矿物在颗粒表面解离行为的精准解析是实现浮选过程高效调控的前提。总结了矿物加工领域常见的矿物表面解离度分析方法: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2D解离度分析、2D解离度的体视学修正和3D解离度分析方... 矿物解离程度显著影响浮选分离效率,矿物在颗粒表面解离行为的精准解析是实现浮选过程高效调控的前提。总结了矿物加工领域常见的矿物表面解离度分析方法: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2D解离度分析、2D解离度的体视学修正和3D解离度分析方法(X射线显微断层扫描成像技术)。2D解离度分析方法应用于低解离度粗粒连生体时存在体视学偏差,并且复杂共伴生颗粒的2D矿物解离度体视学修正仍面临挑战。2D解离分析适用于矿物单体解离或者高度解离的传统浮选处理的细颗粒,而对于矿物解离度较低的粗颗粒,3D解离度分析不存在体视学偏差,可提供更准确的表面解离度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解离度 体视学校正 X射线显微断层扫描(X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莹茹 汪巧红 常大伟(整理)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1,125,共3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开辟出的现代化道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探索和新成就。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总结几十年中国档案学科发展成效的内在要求,也是从档案视角阐释中国式现代...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开辟出的现代化道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探索和新成就。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总结几十年中国档案学科发展成效的内在要求,也是从档案视角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档案学人应该发挥主体意识,以历史为观照、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巩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增强中国特色档案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贡献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档案学 学科体系 自主知识体系 学术评价 主体意识 本土化 代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腔体六面顶金刚石压机铰链梁锻造模具结构多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良文 刘飞飞 +4 位作者 汪曙光 司亮 谢贵重 李轲 鲁海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5,共12页
针对大腔体六面顶金刚石压机关键部件铰链梁的锻造过程进行了研究。为提高铰链梁锻造模具的使用寿命,利用Deform-3D软件对终锻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模具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首先以模具应力为优化目标,选取模具边角及圆角处的7个结构参... 针对大腔体六面顶金刚石压机关键部件铰链梁的锻造过程进行了研究。为提高铰链梁锻造模具的使用寿命,利用Deform-3D软件对终锻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模具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首先以模具应力为优化目标,选取模具边角及圆角处的7个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通过Plackett-Burman Design筛选出对模具应力影响较显著的变量,将其作为最终优化变量进行研究。利用Box-Behnken Design抽样并建立了响应面回归模型,在拟合模型有效的前提下,通过引入动态惯性权重及学习因子改进粒子群算法,利用其寻优得到最优模具结构参数,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对模具结构的多参数优化,模具应力减少了25%,模具使用寿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面顶金刚石压机 铰链梁 锻造成形 锻造模具 多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金渣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星阳 张秀秀 +1 位作者 刘宏文 王重庆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5,共9页
冶金渣作为冶金行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资源化利用面临挑战。将冶金渣用作催化剂,通过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工艺处理有机废水是实现冶金渣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冶金渣作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的最新... 冶金渣作为冶金行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资源化利用面临挑战。将冶金渣用作催化剂,通过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工艺处理有机废水是实现冶金渣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冶金渣作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钢渣、铜渣、电解锰渣和赤泥。此外,阐述了冶金渣活化过硫酸盐工艺的强化策略。最后分析了冶金渣作为过硫酸盐催化剂在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促进相关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渣 过硫酸盐 废水处理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与负极材料回收利用现状与进展
13
作者 杨亚凯 张豪 +3 位作者 宋东祺 万浩 郭慧 曹亦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18-4331,共14页
现有退役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研究中对正极材料的回收研究较多,本文将重点综述电解液和负极材料回收与利用现状。首先,对退役锂离子电池预处理技术进行综述,其次,对电解液的收集与其中锂盐的转化回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然后,对负极材料... 现有退役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研究中对正极材料的回收研究较多,本文将重点综述电解液和负极材料回收与利用现状。首先,对退役锂离子电池预处理技术进行综述,其次,对电解液的收集与其中锂盐的转化回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然后,对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湿法、火法及其联合工艺等回收再生石墨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同时对负极材料再生为石墨烯、吸附剂和催化剂等其他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最后,对负极材料的回收再生利用面临的挑战及机遇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退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负极材料 石墨 回收与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矿配炭球团高温固结工艺研究
14
作者 魏世发 马彪 任国兴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5,共4页
为解决窑法磷酸工艺中回转窑结圈问题,提出一种球团高温固结工艺,考察了黏结剂种类、固结温度、固结时间对磷矿球团强度及其还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结温度800℃以上,采用膨润土为黏结剂,球团抗压强度和落下强度明显高于腐殖酸钠为黏... 为解决窑法磷酸工艺中回转窑结圈问题,提出一种球团高温固结工艺,考察了黏结剂种类、固结温度、固结时间对磷矿球团强度及其还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结温度800℃以上,采用膨润土为黏结剂,球团抗压强度和落下强度明显高于腐殖酸钠为黏结剂的球团。在配碳量为理论用量的1.4倍、CaO与SiO_(2)物质的量比0.35、膨润土添加量为总物料量的1.5%、固结温度1000℃、固结时间30 min条件下,球团抗压强度和落下强度分别为345.36 N和33.5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 配炭球团 高温固结 窑法磷酸 回转窑结圈 球团强度 黏结剂 膨润土 腐殖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气流-柔性孔耦合成泡机制
15
作者 李超 陈浩文 +3 位作者 胡真 王成行 吕昊子 邱显扬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61-4769,共9页
污水处理好氧工艺中广泛采用柔性孔曝气调控水体溶氧量,降低微泡尺寸有助于提高水体氧利用率及微生物活性,强化好氧工艺处理效率。常规连续供气转换为脉冲供气可显著降低成泡尺寸,然而脉冲流态下柔性孔成泡机制尚不清楚。以脉冲气流-柔... 污水处理好氧工艺中广泛采用柔性孔曝气调控水体溶氧量,降低微泡尺寸有助于提高水体氧利用率及微生物活性,强化好氧工艺处理效率。常规连续供气转换为脉冲供气可显著降低成泡尺寸,然而脉冲流态下柔性孔成泡机制尚不清楚。以脉冲气流-柔性孔成泡为研究对象,通过力学分析和光学观测结合分析了脉冲气流对柔性孔成泡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脉冲气流一方面强化气泡脱附动量力,同时引发柔性膜高频低幅振荡,促进了气泡提前脱附,另一方面抑制了气泡脱附后的纵向兼并,二者共同导致气泡尺寸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污水处理好氧工艺过程强化提供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气流 柔性孔 气泡 动量力 膜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正极废粉与聚丙烯共热解-水浸选择性提锂研究
16
作者 田彤麟 任国兴 +1 位作者 郭巍巍 肖松文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开展了三元正极废粉与聚丙烯型隔膜共热解-水浸选择性提锂试验,并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聚丙烯用量40%、热解温度550℃、热解时间2 h、氩气流速200 mL/min条件下共热解,热解产物水浸,锂浸出率为87.92%。锂损失的主要原因是... 开展了三元正极废粉与聚丙烯型隔膜共热解-水浸选择性提锂试验,并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聚丙烯用量40%、热解温度550℃、热解时间2 h、氩气流速200 mL/min条件下共热解,热解产物水浸,锂浸出率为87.92%。锂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共热解过程中形成了不溶于水的锂钴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粉 热解还原 聚丙烯 水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粒辉钼矿水力浮选预抛尾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博爱 陈湘根 +4 位作者 晁彦德 陈天修 曹亦俊 李国胜 李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0-215,共6页
传统泡沫浮选粒度上限低,仅为150μm左右,常规全粒级磨矿—浮选工艺能耗高、分选效率低。针对此问题,开发了粗颗粒水力浮选预抛尾技术,大幅提高分选粒度上限至1.0 mm,有助于降低后续磨浮成本,提高分选效率。以河南栾川地区的辉钼矿(-1.0... 传统泡沫浮选粒度上限低,仅为150μm左右,常规全粒级磨矿—浮选工艺能耗高、分选效率低。针对此问题,开发了粗颗粒水力浮选预抛尾技术,大幅提高分选粒度上限至1.0 mm,有助于降低后续磨浮成本,提高分选效率。以河南栾川地区的辉钼矿(-1.0 mm)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表观水速、表观气速、床层高度、进料高度、进料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粗粒辉钼矿分选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观水速、表观气速及床层高度对水力浮选影响较大,而进料速度、进料高度对水力浮选影响相对较小。最适宜水力浮选条件下尾矿Mo品位低至0.006%,低于选厂浮选尾矿品位,抛尾率高达41.78%,表明粗粒辉钼矿水力浮选预抛尾效果良好。通过分析各条件下水力浮选精、尾矿粒度分布,发现精矿平均粒径小于尾矿平均粒径,分级现象明显,结合表面暴露率结果分析,表明粗粒钼矿水力浮选指标为粒度分级与界面分选共同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颗粒浮选 水力浮选 粗粒辉钼矿 预先抛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治理视角下档案公共服务供给的应然状态、实然困境与使然策略 被引量:5
18
作者 常大伟 翁慧诠 段莹茹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2,共4页
精准治理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差异化和需求导向的治理理念与治理方式。将精准治理理念引入档案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在精准识别档案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精准高效地匹配档案公共服务资源、推送档案公共服务内容、获取档案公共服务反馈、... 精准治理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差异化和需求导向的治理理念与治理方式。将精准治理理念引入档案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在精准识别档案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精准高效地匹配档案公共服务资源、推送档案公共服务内容、获取档案公共服务反馈、评价档案公共服务效果,为促进档案公共服务模式转型和方法重塑提供新的思路。面对档案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服务理念延宕、需求识别泛化、供给方式单一、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急需从优化资源结构、强化技术应用、改进服务策略、完善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升档案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性、可及性、效能性和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治理 档案服务 公共服务 服务供给 服务效能 需求识别 管理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制备靶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禹静 杨凯军 +4 位作者 朱锦鹏 庆宇斌 李庆奎 孙本双 何季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115,共12页
靶材是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原材料,其生产朝着尺寸大型化、高纯度和高利用率等方向发展,目前靶材的主要制备方法从工艺和经济效益上难以满足其生产要求,等离子喷涂制备靶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分析靶材对镀膜性能的影响,... 靶材是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原材料,其生产朝着尺寸大型化、高纯度和高利用率等方向发展,目前靶材的主要制备方法从工艺和经济效益上难以满足其生产要求,等离子喷涂制备靶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分析靶材对镀膜性能的影响,总结了靶材制备的技术要求,如纯度、致密度、晶粒尺寸及一致性等。介绍了制备靶材常用的熔融铸造法、粉末冶金法和等离子喷涂法的优点和缺点。熔融铸造法可制备高纯度金属靶材,但是靶材晶粒易粗大;粉末冶金法可制备难熔金属及陶瓷靶材,但是靶材的致密度较低,制作工艺繁琐。这2种方法都难以制作大尺寸靶材。针对等离子喷涂技术在制造靶材方面易于实现大尺寸及管状靶材的制备,并且具有生产工序简单、成本低和可实现废靶修复再利用等特点,重点综述了等离子喷涂制备金属靶材、陶瓷靶材、合金靶材和修复残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认为,喷涂参数、喷涂环境、原料状态、掺杂元素和喷涂后处理等因素是影响靶材性能的关键。通过合理选择喷涂工艺参数,能够实现粉末持续保持熔融状态和充足动量,涂层应力充分释放,以及形成良好的微观组织等方面的协同效果,进一步提升喷涂靶材的纯度和致密度等方面的性能。最后针对等离子喷涂制备靶材的特点,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材 等离子喷涂 高利用率 残靶修复 大尺寸 管状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