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螺旋CT征象与病理、MVD及VEGF、TGF-β_1表达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剑波 张晓丹 +9 位作者 杨学华 孔祥泉 李荫太 张云汉 张谢夫 郭华 陈学军 周志刚 杨晓鹏 岳松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螺旋CT (SCT)征象与MVD及VEGF、TGF β1蛋白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对 4 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4 0例均于检查后一周内施行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手术、剖腹探查术。术后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及 5 μm... 目的 探讨胃癌螺旋CT (SCT)征象与MVD及VEGF、TGF β1蛋白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对 4 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4 0例均于检查后一周内施行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手术、剖腹探查术。术后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及 5 μm切片。然后行VEGF、MVD、TGF 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在淋巴结转移阳、阴性组 ,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5 .71% (12 / 14 )和 15 .38% (4 / 2 6 ) ;在肝转移阳、阴性组 ,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3.33% (5 / 6 )和 32 .35 % (11/ 34)。②在浆膜侵犯有、无组 ,TGF 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4 .4 4 % (12 / 2 7)和 7.6 9% (1/ 13) ;在腹腔转移阳、阴性组 ,TGF 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0 .0 0 % (4 / 5 )和 2 2 .86 % (8/ 35 )。③MVD值变化范围为 4 .8~ 4 9,平均值 2 6 .0 4(标准差 11.96 )。在VEGF阳、阴性组 ,MVD值分别为 30 .91± 12 .2 2和 2 2 .78± 10 .83;在TGF β1阳、阴性组 ,MVD值分别为 2 9.80± 12 .4 3和 2 4 .4 2± 11.6 0。④在 4 0例胃癌中 ,共有 9例胃癌出现VEGF与TGF β1阳性表达 (P =0 .0 0 2 ,r =0 .4 6 8)。结论 VEGF的表达与胃癌SCT征象上的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 ;TGF β1的表达与胃癌SCT征象上的浆膜侵犯及腹腔转移有关 ;TGF β1可能通过上调V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VEGF MVD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KAI1、EphA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郝宝岚 李珊珊 +2 位作者 张红燕 闫爱华 任秀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KAI1蛋白和EphA2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150例正常黏膜中KAI1和EphA2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正常黏膜(P<... 目的探讨KAI1蛋白和EphA2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150例正常黏膜中KAI1和EphA2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正常黏膜(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EphA2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黏膜(P<0·05),在深层浸润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浅层浸润组(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EphA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KAI1蛋白和EphA2蛋白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有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KAI1蛋白的低表达和EphA2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癌的癌变及转移的发生有关,两者对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KAI1蛋白 EphA2蛋白 肿瘤转移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浆膜侵犯螺旋CT征象与MVD、nm23-H_1表达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永高 高剑波 +7 位作者 杨学华 张谢夫 张云汉 郭华 陈学军 周志刚 杨晓鹏 岳松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浆膜侵犯螺旋CT征象与MVD及nm2 3 H1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对 4 2例螺旋CT征象上不同浸润深度的大肠癌组织采用SP免疫组化法进行nm2 3 H1表达的检测 ,并计数MVD。结果 在螺旋CT征象上浆膜侵犯有、无组 ,MVD比较有统计... 目的 探讨大肠癌浆膜侵犯螺旋CT征象与MVD及nm2 3 H1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对 4 2例螺旋CT征象上不同浸润深度的大肠癌组织采用SP免疫组化法进行nm2 3 H1表达的检测 ,并计数MVD。结果 在螺旋CT征象上浆膜侵犯有、无组 ,MV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t’ =- 2 .85 2 ,P =0 .0 0 7) ,两组nm2 3 H1的阳性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318,P =0 .710 ) ,nm2 3 H1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MV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t=- 2 .14 9,P =0 .0 38)。结论 血管生成可能在大肠癌浸润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nm2 3 H1可能是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 ;螺旋CT征象上显示癌肿肠周脂肪层有线样、条索状高密度影并不一定提示其具有更高的远处转移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微血管密度 NM23-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